2025秋八上语文第2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湖南等地适用)(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八上语文第2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湖南等地适用)(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0:40:3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湖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量: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一) (二) (三) (四)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组织开展以“与大师对话”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大师魅力】
名人大师,润泽心灵。小潇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大师的魅力,尤如夜空中的荧光,在历史长河中闪砾着独特的光芒。鲁迅,他以如匕首般文字的犀利,划破旧时代的黑暗,那文字里的绯红热血,激励着无数青年为自由而战。南仁东,这位“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研,用坚韧和执着为中国天文事业打开新的大门。居里夫人,似一朵盛开在科研领域的玫瑰,在微妙的化学变化中发现镭元素,她的贡献让世界为之惊叹。他们是时代的大师,魅力跨越时空,发出耀眼的光辉。
(摘编自涂郑晓《大师的魅力》)
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潇摘抄时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 犹 ”“ 烁 ”;他将“绯”字读成了“fěi”,该字应读作“ fēi ”。(3分)
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 惊叹不已 ”“ 熠熠生辉 ”。(2分)
3.“鲁迅,他以如匕首般文字的犀利,划破旧时代的黑暗”一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把“的黑暗”删掉。 B.把“文字”与“犀利”换位置。
C.在“划破”之前加“来”字。 D.把“以”改成“用”。
【解析】画波浪线句子语序不当,把“文字”与“犀利”换位置即可。
【先贤之道】
中国古代的先贤大家,对学习有着深刻的体悟。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第八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讲座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主讲人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
(以上材料摘编自湖南大学官网)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主题是“致敬国学”。
B.总共有九家单位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C.与《岳麓秦简(肆)》相关的学术论文2017年发表数量最多。
D.名家讲坛第八场在湖南大学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
【解析】B.总共有三家单位共同举办;C.2016年发表数量最多;D.名家讲坛第八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
5.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小语同学准备了如下主持词,但主持词中有两处内容尚未确定,请你根据情境,帮他把内容补充完整。(4分)
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们精神的食粮。
通过阅读,我们得以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阅读能让我们领略不同文化的风采,① (示例)开阔我们的视野(2分) ,丰富我们的情感。
让我们以书为舟,以梦为帆,② 共同驶向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知识的海洋(2分) !
【诗文情思】
6.诗中有景,景中含情。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讨论,请你用古诗文补全对话。(5分)
小潇:我发现王绩《野望》里“相顾无相识,(1) 长歌怀采薇 ”很有韵味!王绩借“采薇”的典故,把身处乱世、无人相知的孤独感,还有渴望归隐的心思含蓄地表达了出来,那种抑郁的情绪,就藏在萧索的秋景里头。
小湘:我也这么觉得!那王维《使至塞上》里,有没有既写景又暗藏他心情的句子呢?
小语:肯定有呀!“(2)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他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表面是在写景,实际上把被贬的郁闷、漂泊的无奈,都暗暗透露出来啦!
小潇:学到新东西啦!那你再想想,还有哪些诗句也是景中含情的呢?
小湘:“(3) 示例: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答案不唯一”,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体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宋朝的点茶法
徐 飞
①晚唐时,唐人发明了一种“点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一边冲入滚水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看煮出来的茶,就能评价煮茶人茶艺的高低。点茶法能发挥末茶的特点,加上注水时要注意对水流、水量、落水点的掌控,有颇多讲究炫技之处。
②不过,“点茶法”在宋朝时才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③宋人特别讲究茶饼,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涩原味,并以茶色“纯白为上真”。为了制作理想的茶饼,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首先精选原料,只选取茶叶的茶心一处,用泉水浸渍,然后上锅蒸,再用小榨榨去水分、大榨榨去茶汁,以求色白味甘;榨过之后,将茶放在盆里研磨,好的茶饼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状物匀滑细腻后,再加入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并揉成茶饼。
④费了这么多功夫制成的茶饼,因为有淀粉,样似牛乳,因掺有香料,口味甘香,与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汤茶味道截然不同。
⑤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价格堪比如今的学区房。宋仁宗时蔡襄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售黄金二两,还极难买到,时人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时,郑可简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每饼不但售价四万钱,还需要摇号限购。
⑥当时的人对于点茶也非常讲究。首先,要将茶饼烤干、捶碎,再用茶碾细细碾成茶末,茶末碾得越细越好。随后将茶末倒入筛茶的茶罗中,筛取细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备饮用。接着,先将茶盏烤热,这是为了避免开水注入冷茶盏降温影响口感。茶盏烤热后,用长柄小茶勺从茶罐中舀茶末置于盏中,倒入一点开水将茶末调匀,再用长嘴茶壶注水,同时以筷子、长柄勺或是筅(圆形竹刷)搅匀。搅匀之后,再注入更多的水,水的标准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初沸之水。
⑦最后一步是调茶,须得“先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xiǎn)重,指绕腕旋”,达到“上下透彻,如酵蘖(niè)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直到茶面上银光翻涌,才算是点好了一盏茶。
⑧由于点茶手法太过讲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比试高下,规则是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搅动茶水转动,先在茶盏上留下痕迹的算输。茶色纯白,比斗时盛在黑盏中最为明显,所以福建建阳的建窑所出产的黑色茶盏,最受当时的人欢迎。苏轼、苏辙兄弟就喜欢跟人斗茶,还专门写过斗茶的诗词。
(选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 700多年了。
(选自《漫话茶文化》))
7.下列对宋人的“点茶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宋人对于点茶非常讲究。 B.点茶是名副其实的技术活。
C.大家都以“斗茶”为乐。 D.苏轼、苏辙写过斗茶的诗词。
【解析】C.根据文章第⑧段“……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可知此项说法扩大原文意思,不正确。
8.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晚唐时,唐人发明了一种“点茶法”,此法在宋朝时成为饮茶的小众方式。
B.因为当时深受欢迎的建窑茶盏为黑色,斗茶时最能突显茶水痕迹,所以斗茶更受人们喜爱。
C.宋人制作的茶饼含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及牛乳熬成,故口味甘香。
D.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
【解析】A.根据第②段,“点茶法”在宋朝时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B.根据第⑧段可知,是因为斗茶受欢迎,所以建窑茶盏最受欢迎,选项因果倒置;C.根据第④段可知是因为掺有香料,所以宋朝茶饼口味甘香。
9.文章第⑤段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举例子和列数字。(2分)列举宋徽宗时郑可简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的例子及其售价的具体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宋代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的售价昂贵并极难买到的特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周痴棋
吴馥萍
①周大明的外号叫周痴棋,他的故事很好笑。
②周痴棋爱棋与众不同,他爱看棋。只要是市里的棋摊,准能看到他站在边上看棋,他看到妙招,还忍不住在下棋人的身后叫,跳马,跳,快……快快……走,说话就结巴了。下棋的人就会说,这招臭棋,还多嘴。旁边的人哄堂大笑起来。
③周痴棋站不下去了,偷偷地离开人群,跑到文化宫去看棋,文化宫下棋的多,有三四个棋摊子,周痴棋这个棋摊多句嘴,人家说他,再换个棋摊多嘴。老赵最讨厌他了,见周痴棋来了,棋下到一半也不下了,说,你来走。周痴棋也不服气,走就走。可坐下去后,手把棋举起来,半天也落不了棋子,心想,坐上去还真的不一样。老赵笑起来,起来吧,还是让我走。看棋的人笑得肚子疼。
④街坊邻居笑他痴棋,不是棋痴,棋痴就不一样了,对象棋有研究啊。周痴棋说他爱棋没有人比得了,他不会下棋,还痴棋。要说他不爱棋,那还真说不过去,不管什么时候,他身上总有几颗棋子,不是拿在手上玩弄,就是手在口袋里玩。只要他出门,就是天大的事,也忘记不了去看棋。妻子叫他买盐,他可以看棋一下午不回家。叫他上街去买东西,总工会门前有棋摊子,他看了棋以后,忘记了要买什么,回家问妻子,妻子气不过,不要他买,便亲自出门。
⑤周痴棋跟街坊邻居说,冯四和老马下棋,就5元钱一局,下一晚上。那晚下大雨,两人躲在市政府幼儿园的屋檐下,身上都淋湿了,还一晚上下到大天亮。别人问他,你怎么知道。他睁着眼睛说,我当然知道,我站在旁边看一晚上啊。街坊邻居说,你傻呀。人家来钱,你图什么?周痴棋说,我过棋瘾呗。
⑥周痴棋真是傻得可爱,他看棋淋雨回家,发高烧,三五天还没见好。可他的棋瘾犯了,想看棋,没法儿下楼,站在窗子往下看,楼角拐弯处,有个棋摊子。8楼,实在是太高了,他怎么看,也看不清楚棋,便翻箱倒柜把孙子的望远镜拿出来,站在这边瞄,站在那边看,他终于看到一招妙棋。他记得非常清楚,这是“穿心杀”。他太高兴了,实在受不了妙招的诱惑,管它发烧不发烧,冲出门,电梯等不及了,急忙冲下楼去,还没到棋摊子,就喊起来,“走……走走……快快……走啊……穿心杀,穿心杀”。
⑦周痴棋开始教孙子下棋。他先给孙子讲相飞田,马跳日,炮隔子打,车横冲直闯。孙子聪明,没几天,孙子就学会了下棋,而且周痴棋和孙子下10盘棋,他也赢不了3盘棋,这让周痴棋很有点头疼。他不敢和孙子下棋了,就摆残局让孙子下,让他背。不久,周痴棋的那些棋局,孙子都能背下来,而且还可以用在实战上。
⑧这不,社区举行象棋比赛,老赵被周痴棋的孙子淘汰了,老赵怎么也想不通,他的孙子怎么下这么好的棋呢?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本文截取了周痴棋关于看别人下棋的几件小事展现了一个酷爱棋艺的人物形象。
B.老赵之所以最讨厌周痴棋,是因为周痴棋瞧不起自己的棋艺。
C.本文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如“来钱”“过棋瘾呗”……
D.本文与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样,都选取了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B.由第③段“周痴棋这个棋摊多句嘴,人家说他,再换个棋摊多嘴。老赵最讨厌他了”可知老赵讨厌周痴棋,是因为周痴棋观棋时爱多嘴。
11.“周痴棋爱棋与众不同”,请你简要说说周痴棋爱棋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3分)
①周痴棋爱在各种场合看别人下棋,但自己下不好棋;②周痴棋身上总有几颗棋子,不是拿在手上玩弄,就是手在口袋里玩;③周痴棋下棋赢不了孙子,还摆残局让孙子下,让他背。(共3分,每点1分)
12.为什么“周痴棋”会被“街坊邻居笑他痴棋,不是棋痴”?(4分)
因为在街坊邻居看来,“周痴棋”对于下棋,只是停留在爱看别人下棋,爱把玩棋的层面上,对下棋却没有研究。(4分,意对即可)
13.小潇和小湘在阅读全文后,对本文“周痴棋”的标题是否合适产生了分歧。请你发表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我认为标题很合适。(1分)理由:①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为“周痴棋”;②“周痴棋”是全文叙事的线索;③这个标题新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示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即“痴棋”。(3分,答出3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4—18题。
【甲】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①,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汉沔(miǎn):汉水。
14.【甲】诗颔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是如何描绘景物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运用动静结合手法,(1分)“鸟去鸟来”写动态禽鸟,“山色”为静态背景,“人歌人哭”融入“水声”,以自然永恒衬人事变迁,借山水见证历史兴衰,为归隐之情铺垫。(3分)
15.下列对【乙】【丙】两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四时俱备”中的“俱”是“都”的意思,和“风烟俱净”中的“俱”意思一样。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是“欣赏、领悟”的意思,与“与民同乐”中“与”意思不同。
C.“其势益张”与《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中的“益”,都有“更加”的意思。
D.“为”有“做”“成为”“是”“被”“建造、修筑”等义项,“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中的“为”是“成为”的意思。
【解析】D.在“即其庐之西南为亭”这句话中,“为”不是“成为”的意思,而是“建造、修筑”之意。
16.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B.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C.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D.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流到赤壁之下,江水浩荡,就如同大海一样。
17.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才进入平坦的地势,它的水流奔腾放纵、水势浩大。(3分)
18.【甲】诗借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惆怅与归隐之思,体现了山水景物承载的情志。请根根据【乙】【丙】两文,说说自然山水之美能从哪些方面引发人们的精神感悟。(5分)
(示例)①欣赏自然之美:如【乙】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山川景色,让人感悟自然的秀丽神奇;②寄托情志:【丙】中张君借“快哉亭”览江流之胜,在壮阔山水间排解谪居愁绪,体现山水对心灵的慰藉;③联想历史:【丙】提到赤壁之地,由自然景观联想到历史遗迹,引发对古今的思考。(5分,言之有理,意对即可)
【甲诗参考译文】
六朝文物只剩荒草连天空,天高云淡千般景物古今同。百鸟飞来飞去闪现苍山间,人们世代生活水乡山寨中。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悠扬笛声入寒风。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五湖东。
【丙文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进入平坦的地势,它的水流奔腾放纵,水势浩大。在南面与沅水、湘水汇合,在北面与汉沔之水聚合,水势就更加盛大了。流到赤壁之下,江水浩荡,就如同大海一样。清河人张梦得被贬谪到齐安,就在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而我的兄长子瞻(苏轼)给这座亭子取名为“快哉亭”。
(四)整本书阅读(8分)
19.小潇和小湘就历史教科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请你担任记录员,补全下列对话。(3分)
小潇:《红星照耀中国》和我们的历史课本都写了红军长征,但感觉记录的角度、方式和作用都各不相同。
小湘:对啊,历史课本更注重事件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系统地介绍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这样能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
小潇:① 斯诺(或埃德加·斯诺)(1分) (作者)的记录则不同。他以一个外国记者的视角,生动地展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的生活、战斗细节以及精神风貌,让我们从个体的角度深入感受长征的伟大。
小湘:没错,我也这么觉得。但无论是历史记录,还是文学作品,我都被红军战士们的勇敢和坚强深深感动。比如② 大渡河(1分) 水流那么湍急,桥梁又被敌人摧毁,但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他们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攀着铁索向前,最终夺取桥头阵地。
小潇:太了不起了!红军战士们还有③ (示例)在极度寒冷和缺氧的情况下,互相搀扶,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最终成功翻越雪山(1分) 的壮举。每次重读都让我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20.(2025·湖南一模)在制作《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宣传手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在“红小鬼”中评选出“最美红星”。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或一组),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心中的“最美红星”是谁,并说明理由。(5分)
A.两个端饭菜的“红小鬼” B.检查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
【示例】
我选小通讯员向季邦为“最美红星”。向季邦因担心自己的名字被作者写错而影响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他极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并希望当面得到作者不写错的保证,表现了他高度的自尊,以及对自己红军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的忠诚。)
示例:检查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1分,任选其一)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告诉他们,这些路条都是自己开的,他们不信。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他们坚守职责,聪明勇敢,给“红色中国”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我觉得这些少先队员很美。(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山泉叮咚的悦耳之音、关爱叮咛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的奋进之音……声音,一旦注入了情感,就会变得有分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湖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量: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一) (二) (三) (四)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组织开展以“与大师对话”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大师魅力】
名人大师,润泽心灵。小潇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大师的魅力,尤如夜空中的荧光,在历史长河中闪砾着独特的光芒。鲁迅,他以如匕首般文字的犀利,划破旧时代的黑暗,那文字里的绯红热血,激励着无数青年为自由而战。南仁东,这位“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研,用坚韧和执着为中国天文事业打开新的大门。居里夫人,似一朵盛开在科研领域的玫瑰,在微妙的化学变化中发现镭元素,她的贡献让世界为之惊叹。他们是时代的大师,魅力跨越时空,发出耀眼的光辉。
(摘编自涂郑晓《大师的魅力》)
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潇摘抄时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 犹 ”“ 烁 ”;他将“绯”字读成了“fěi”,该字应读作“ fēi ”。(3分)
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 惊叹不已 ”“ 熠熠生辉 ”。(2分)
3.“鲁迅,他以如匕首般文字的犀利,划破旧时代的黑暗”一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把“的黑暗”删掉。 B.把“文字”与“犀利”换位置。
C.在“划破”之前加“来”字。 D.把“以”改成“用”。
【解析】画波浪线句子语序不当,把“文字”与“犀利”换位置即可。
【先贤之道】
中国古代的先贤大家,对学习有着深刻的体悟。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第八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讲座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主讲人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
(以上材料摘编自湖南大学官网)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主题是“致敬国学”。
B.总共有九家单位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C.与《岳麓秦简(肆)》相关的学术论文2017年发表数量最多。
D.名家讲坛第八场在湖南大学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
【解析】B.总共有三家单位共同举办;C.2016年发表数量最多;D.名家讲坛第八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
5.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小语同学准备了如下主持词,但主持词中有两处内容尚未确定,请你根据情境,帮他把内容补充完整。(4分)
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们精神的食粮。
通过阅读,我们得以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阅读能让我们领略不同文化的风采,① (示例)开阔我们的视野(2分) ,丰富我们的情感。
让我们以书为舟,以梦为帆,② 共同驶向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知识的海洋(2分) !
【诗文情思】
6.诗中有景,景中含情。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讨论,请你用古诗文补全对话。(5分)
小潇:我发现王绩《野望》里“相顾无相识,(1) 长歌怀采薇 ”很有韵味!王绩借“采薇”的典故,把身处乱世、无人相知的孤独感,还有渴望归隐的心思含蓄地表达了出来,那种抑郁的情绪,就藏在萧索的秋景里头。
小湘:我也这么觉得!那王维《使至塞上》里,有没有既写景又暗藏他心情的句子呢?
小语:肯定有呀!“(2)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他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表面是在写景,实际上把被贬的郁闷、漂泊的无奈,都暗暗透露出来啦!
小潇:学到新东西啦!那你再想想,还有哪些诗句也是景中含情的呢?
小湘:“(3) 示例: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答案不唯一”,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体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宋朝的点茶法
徐 飞
①晚唐时,唐人发明了一种“点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一边冲入滚水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看煮出来的茶,就能评价煮茶人茶艺的高低。点茶法能发挥末茶的特点,加上注水时要注意对水流、水量、落水点的掌控,有颇多讲究炫技之处。
②不过,“点茶法”在宋朝时才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③宋人特别讲究茶饼,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涩原味,并以茶色“纯白为上真”。为了制作理想的茶饼,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首先精选原料,只选取茶叶的茶心一处,用泉水浸渍,然后上锅蒸,再用小榨榨去水分、大榨榨去茶汁,以求色白味甘;榨过之后,将茶放在盆里研磨,好的茶饼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状物匀滑细腻后,再加入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并揉成茶饼。
④费了这么多功夫制成的茶饼,因为有淀粉,样似牛乳,因掺有香料,口味甘香,与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汤茶味道截然不同。
⑤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价格堪比如今的学区房。宋仁宗时蔡襄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售黄金二两,还极难买到,时人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时,郑可简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每饼不但售价四万钱,还需要摇号限购。
⑥当时的人对于点茶也非常讲究。首先,要将茶饼烤干、捶碎,再用茶碾细细碾成茶末,茶末碾得越细越好。随后将茶末倒入筛茶的茶罗中,筛取细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备饮用。接着,先将茶盏烤热,这是为了避免开水注入冷茶盏降温影响口感。茶盏烤热后,用长柄小茶勺从茶罐中舀茶末置于盏中,倒入一点开水将茶末调匀,再用长嘴茶壶注水,同时以筷子、长柄勺或是筅(圆形竹刷)搅匀。搅匀之后,再注入更多的水,水的标准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初沸之水。
⑦最后一步是调茶,须得“先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xiǎn)重,指绕腕旋”,达到“上下透彻,如酵蘖(niè)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直到茶面上银光翻涌,才算是点好了一盏茶。
⑧由于点茶手法太过讲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比试高下,规则是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搅动茶水转动,先在茶盏上留下痕迹的算输。茶色纯白,比斗时盛在黑盏中最为明显,所以福建建阳的建窑所出产的黑色茶盏,最受当时的人欢迎。苏轼、苏辙兄弟就喜欢跟人斗茶,还专门写过斗茶的诗词。
(选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 700多年了。
(选自《漫话茶文化》))
7.下列对宋人的“点茶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宋人对于点茶非常讲究。 B.点茶是名副其实的技术活。
C.大家都以“斗茶”为乐。 D.苏轼、苏辙写过斗茶的诗词。
【解析】C.根据文章第⑧段“……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可知此项说法扩大原文意思,不正确。
8.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晚唐时,唐人发明了一种“点茶法”,此法在宋朝时成为饮茶的小众方式。
B.因为当时深受欢迎的建窑茶盏为黑色,斗茶时最能突显茶水痕迹,所以斗茶更受人们喜爱。
C.宋人制作的茶饼含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及牛乳熬成,故口味甘香。
D.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
【解析】A.根据第②段,“点茶法”在宋朝时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B.根据第⑧段可知,是因为斗茶受欢迎,所以建窑茶盏最受欢迎,选项因果倒置;C.根据第④段可知是因为掺有香料,所以宋朝茶饼口味甘香。
9.文章第⑤段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举例子和列数字。(2分)列举宋徽宗时郑可简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的例子及其售价的具体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宋代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的售价昂贵并极难买到的特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周痴棋
吴馥萍
①周大明的外号叫周痴棋,他的故事很好笑。
②周痴棋爱棋与众不同,他爱看棋。只要是市里的棋摊,准能看到他站在边上看棋,他看到妙招,还忍不住在下棋人的身后叫,跳马,跳,快……快快……走,说话就结巴了。下棋的人就会说,这招臭棋,还多嘴。旁边的人哄堂大笑起来。
③周痴棋站不下去了,偷偷地离开人群,跑到文化宫去看棋,文化宫下棋的多,有三四个棋摊子,周痴棋这个棋摊多句嘴,人家说他,再换个棋摊多嘴。老赵最讨厌他了,见周痴棋来了,棋下到一半也不下了,说,你来走。周痴棋也不服气,走就走。可坐下去后,手把棋举起来,半天也落不了棋子,心想,坐上去还真的不一样。老赵笑起来,起来吧,还是让我走。看棋的人笑得肚子疼。
④街坊邻居笑他痴棋,不是棋痴,棋痴就不一样了,对象棋有研究啊。周痴棋说他爱棋没有人比得了,他不会下棋,还痴棋。要说他不爱棋,那还真说不过去,不管什么时候,他身上总有几颗棋子,不是拿在手上玩弄,就是手在口袋里玩。只要他出门,就是天大的事,也忘记不了去看棋。妻子叫他买盐,他可以看棋一下午不回家。叫他上街去买东西,总工会门前有棋摊子,他看了棋以后,忘记了要买什么,回家问妻子,妻子气不过,不要他买,便亲自出门。
⑤周痴棋跟街坊邻居说,冯四和老马下棋,就5元钱一局,下一晚上。那晚下大雨,两人躲在市政府幼儿园的屋檐下,身上都淋湿了,还一晚上下到大天亮。别人问他,你怎么知道。他睁着眼睛说,我当然知道,我站在旁边看一晚上啊。街坊邻居说,你傻呀。人家来钱,你图什么?周痴棋说,我过棋瘾呗。
⑥周痴棋真是傻得可爱,他看棋淋雨回家,发高烧,三五天还没见好。可他的棋瘾犯了,想看棋,没法儿下楼,站在窗子往下看,楼角拐弯处,有个棋摊子。8楼,实在是太高了,他怎么看,也看不清楚棋,便翻箱倒柜把孙子的望远镜拿出来,站在这边瞄,站在那边看,他终于看到一招妙棋。他记得非常清楚,这是“穿心杀”。他太高兴了,实在受不了妙招的诱惑,管它发烧不发烧,冲出门,电梯等不及了,急忙冲下楼去,还没到棋摊子,就喊起来,“走……走走……快快……走啊……穿心杀,穿心杀”。
⑦周痴棋开始教孙子下棋。他先给孙子讲相飞田,马跳日,炮隔子打,车横冲直闯。孙子聪明,没几天,孙子就学会了下棋,而且周痴棋和孙子下10盘棋,他也赢不了3盘棋,这让周痴棋很有点头疼。他不敢和孙子下棋了,就摆残局让孙子下,让他背。不久,周痴棋的那些棋局,孙子都能背下来,而且还可以用在实战上。
⑧这不,社区举行象棋比赛,老赵被周痴棋的孙子淘汰了,老赵怎么也想不通,他的孙子怎么下这么好的棋呢?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本文截取了周痴棋关于看别人下棋的几件小事展现了一个酷爱棋艺的人物形象。
B.老赵之所以最讨厌周痴棋,是因为周痴棋瞧不起自己的棋艺。
C.本文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如“来钱”“过棋瘾呗”……
D.本文与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样,都选取了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B.由第③段“周痴棋这个棋摊多句嘴,人家说他,再换个棋摊多嘴。老赵最讨厌他了”可知老赵讨厌周痴棋,是因为周痴棋观棋时爱多嘴。
11.“周痴棋爱棋与众不同”,请你简要说说周痴棋爱棋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3分)
①周痴棋爱在各种场合看别人下棋,但自己下不好棋;②周痴棋身上总有几颗棋子,不是拿在手上玩弄,就是手在口袋里玩;③周痴棋下棋赢不了孙子,还摆残局让孙子下,让他背。(共3分,每点1分)
12.为什么“周痴棋”会被“街坊邻居笑他痴棋,不是棋痴”?(4分)
因为在街坊邻居看来,“周痴棋”对于下棋,只是停留在爱看别人下棋,爱把玩棋的层面上,对下棋却没有研究。(4分,意对即可)
13.小潇和小湘在阅读全文后,对本文“周痴棋”的标题是否合适产生了分歧。请你发表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我认为标题很合适。(1分)理由:①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为“周痴棋”;②“周痴棋”是全文叙事的线索;③这个标题新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示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即“痴棋”。(3分,答出3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4—18题。
【甲】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①,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汉沔(miǎn):汉水。
14.【甲】诗颔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是如何描绘景物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运用动静结合手法,(1分)“鸟去鸟来”写动态禽鸟,“山色”为静态背景,“人歌人哭”融入“水声”,以自然永恒衬人事变迁,借山水见证历史兴衰,为归隐之情铺垫。(3分)
15.下列对【乙】【丙】两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四时俱备”中的“俱”是“都”的意思,和“风烟俱净”中的“俱”意思一样。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是“欣赏、领悟”的意思,与“与民同乐”中“与”意思不同。
C.“其势益张”与《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中的“益”,都有“更加”的意思。
D.“为”有“做”“成为”“是”“被”“建造、修筑”等义项,“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中的“为”是“成为”的意思。
【解析】D.在“即其庐之西南为亭”这句话中,“为”不是“成为”的意思,而是“建造、修筑”之意。
16.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B.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C.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D.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流到赤壁之下,江水浩荡,就如同大海一样。
17.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才进入平坦的地势,它的水流奔腾放纵、水势浩大。(3分)
18.【甲】诗借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惆怅与归隐之思,体现了山水景物承载的情志。请根根据【乙】【丙】两文,说说自然山水之美能从哪些方面引发人们的精神感悟。(5分)
(示例)①欣赏自然之美:如【乙】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山川景色,让人感悟自然的秀丽神奇;②寄托情志:【丙】中张君借“快哉亭”览江流之胜,在壮阔山水间排解谪居愁绪,体现山水对心灵的慰藉;③联想历史:【丙】提到赤壁之地,由自然景观联想到历史遗迹,引发对古今的思考。(5分,言之有理,意对即可)
【甲诗参考译文】
六朝文物只剩荒草连天空,天高云淡千般景物古今同。百鸟飞来飞去闪现苍山间,人们世代生活水乡山寨中。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悠扬笛声入寒风。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五湖东。
【丙文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进入平坦的地势,它的水流奔腾放纵,水势浩大。在南面与沅水、湘水汇合,在北面与汉沔之水聚合,水势就更加盛大了。流到赤壁之下,江水浩荡,就如同大海一样。清河人张梦得被贬谪到齐安,就在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而我的兄长子瞻(苏轼)给这座亭子取名为“快哉亭”。
(四)整本书阅读(8分)
19.小潇和小湘就历史教科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请你担任记录员,补全下列对话。(3分)
小潇:《红星照耀中国》和我们的历史课本都写了红军长征,但感觉记录的角度、方式和作用都各不相同。
小湘:对啊,历史课本更注重事件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系统地介绍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这样能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
小潇:① 斯诺(或埃德加·斯诺)(1分) (作者)的记录则不同。他以一个外国记者的视角,生动地展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的生活、战斗细节以及精神风貌,让我们从个体的角度深入感受长征的伟大。
小湘:没错,我也这么觉得。但无论是历史记录,还是文学作品,我都被红军战士们的勇敢和坚强深深感动。比如② 大渡河(1分) 水流那么湍急,桥梁又被敌人摧毁,但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他们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攀着铁索向前,最终夺取桥头阵地。
小潇:太了不起了!红军战士们还有③ (示例)在极度寒冷和缺氧的情况下,互相搀扶,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最终成功翻越雪山(1分) 的壮举。每次重读都让我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20.(2025·湖南一模)在制作《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宣传手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在“红小鬼”中评选出“最美红星”。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或一组),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心中的“最美红星”是谁,并说明理由。(5分)
A.两个端饭菜的“红小鬼” B.检查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
【示例】
我选小通讯员向季邦为“最美红星”。向季邦因担心自己的名字被作者写错而影响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他极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并希望当面得到作者不写错的保证,表现了他高度的自尊,以及对自己红军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的忠诚。)
示例:检查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1分,任选其一)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告诉他们,这些路条都是自己开的,他们不信。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他们坚守职责,聪明勇敢,给“红色中国”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我觉得这些少先队员很美。(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山泉叮咚的悦耳之音、关爱叮咛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的奋进之音……声音,一旦注入了情感,就会变得有分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语文第2单元质量评价
范围:第2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组织开展以“与大师对话”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大师魅力】
名人大师,润泽心灵。小潇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大师的魅力,尤如夜空中的荧光,在历史长河中闪砾着独特的光芒。鲁迅,他以如匕首般文字的犀利,划破旧时代的黑暗,那文字里的绯红热血,激励着无数青年为自由而战。
南仁东,这位“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研,用坚韧和执着为中国天文事业打开新的大门。居里夫人,似一朵盛开在科研领域的玫瑰,在微妙的化学变化中发现镭元素,她的贡献让世界为之惊叹。他们是时代的大师,魅力跨越时空,发出耀眼的光辉。
(摘编自涂郑晓《大师的魅力》)
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潇摘抄时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____”“____”;
他将“绯”字读成了“fěi”,该字应读作“______”。(3分)


fēi
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鲁迅,他以如匕首般文字的犀利,划破旧时代的黑暗”一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的黑暗”删掉。 B.把“文字”与“犀利”换位置。
C.在“划破”之前加“来”字。 D.把“以”改成“用”。
【解析】画波浪线句子语序不当,把“文字”与“犀利”换位置即可。
惊叹不已
熠熠生辉
B
【先贤之道】
中国古代的先贤大家,对学习有着深刻的体悟。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岳麓秦简(肆) 》为主要研究, 对象的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图
材料三 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第八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讲座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主讲人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
(以上材料摘编自湖南大学官网)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主题是“致敬国学”。
B.总共有九家单位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C.与《岳麓秦简(肆)》相关的学术论文2017年发表数量最多。
D.名家讲坛第八场在湖南大学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
【解析】B.总共有三家单位共同举办;C.2016年发表数量最多;D.名家讲坛第八场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顺利举行。
A
5.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小语同学准备了如下主持词,但主持词中有两处内容尚未确定,请你根据情境,帮他把内容补充完整。(4分)
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们精神的食粮。
通过阅读,我们得以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阅读能让我们领略不同文化的风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丰富我们的情感。
让我们以书为舟,以梦为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示例)开阔我们的视野(2分)
共同驶向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知识的
海洋(2分)
【诗文情思】
6.诗中有景,景中含情。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讨论,请你用古诗文补全对话。(5分)
小潇:我发现王绩《野望》里“相顾无相识,(1)______________”很有韵味!王绩借“采薇”的典故,把身处乱世、无人相知的孤独感,还有渴望归隐的心思含蓄地表达了出来,那种抑郁的情绪,就藏在萧索的秋景里头。
小湘:我也这么觉得!那王维《使至塞上》里,有没有既写景又暗藏他心情的句子呢?
长歌怀采薇
小语:肯定有呀!“(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表面是在写景,实际上把被贬的郁闷、漂泊的无奈,都暗暗透露出来啦!
小潇:学到新东西啦!那你再想想,还有哪些诗句也是景中含情的呢?
小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体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示例: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答案不唯一)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宋朝的点茶法
徐 飞
①晚唐时,唐人发明了一种“点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一边冲入滚水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看煮出来的茶,就能评价煮茶人茶艺的高低。点茶法能发挥末茶的特点,加上注水时要注意对水流、水量、落水点的掌控,有颇多讲究炫技之处。
②不过,“点茶法”在宋朝时才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③宋人特别讲究茶饼,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涩原味,并以茶色“纯白为上真”。为了制作理想的茶饼,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首先精选原料,只选取茶叶的茶心一处,用泉水浸渍,然后上锅蒸,再用小榨榨去水分、大榨榨去茶汁,以求色白味甘;榨过之后,将茶放在盆里研磨,好的茶饼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状物匀滑细腻后,再加入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并揉成茶饼。
④费了这么多功夫制成的茶饼,因为有淀粉,样似牛乳,因掺有香料,口味甘香,与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汤茶味道截然不同。
⑤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价格堪比如今的学区房。宋仁宗时蔡襄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售黄金二两,还极难买到,时人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时,郑可简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每饼不但售价四万钱,还需要摇号限购。
⑥当时的人对于点茶也非常讲究。首先,要将茶饼烤干、捶碎,再用茶碾细细碾成茶末,茶末碾得越细越好。随后将茶末倒入筛茶的茶罗中,筛取细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备饮用。接着,先将茶盏烤热,这是为了避免开水注入冷茶盏降温影响口感。茶盏烤热后,用长柄小茶勺从茶罐中舀茶末置于盏中,倒入一点开水将茶末调匀,再用长嘴茶壶注水,同时以筷子、长柄勺或是筅(圆形竹刷)搅匀。搅匀之后,再注入更多的水,水的标准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初沸之水。
⑦最后一步是调茶,须得“先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xiǎn)重,指绕腕旋”,达到“上下透彻,如酵蘖(niè)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直到茶面上银光翻涌,才算是点好了一盏茶。
⑧由于点茶手法太过讲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比试高下,规则是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搅动茶水转动,先在茶盏上留下痕迹的算输。茶色纯白,比斗时盛在黑盏中最为明显,所以福建建阳的建窑所出产的黑色茶盏,最受当时的人欢迎。苏轼、苏辙兄弟就喜欢跟人斗茶,还专门写过斗茶的诗词。
(选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 700多年了。
(选自《漫话茶文化》)
7.下列对宋人的“点茶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人对于点茶非常讲究。 B.点茶是名副其实的技术活。
C.大家都以“斗茶”为乐。 D.苏轼、苏辙写过斗茶的诗词。
【解析】C.根据文章第⑧段“……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可知此项说法扩大原文意思,不正确。
C
8.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晚唐时,唐人发明了一种“点茶法”,此法在宋朝时成为饮茶的小众
方式。
B.因为当时深受欢迎的建窑茶盏为黑色,斗茶时最能突显茶水痕迹,所以斗茶更受人们喜爱。
C.宋人制作的茶饼含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及牛乳熬成,故口味甘香。
D.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
D
【解析】A.根据第②段,“点茶法”在宋朝时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B.根据第⑧段可知,是因为斗茶受欢迎,所以建窑茶盏最受欢迎,选项因果倒置;C.根据第④段可知是因为掺有香料,所以宋朝茶饼口味甘香。
9.文章第⑤段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举例子和列数字。(2分)列举宋徽宗时郑可简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的例子及其售价的具体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宋代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的售价昂贵并极难买到的特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周痴棋
吴馥萍
①周大明的外号叫周痴棋,他的故事很好笑。
②周痴棋爱棋与众不同,他爱看棋。只要是市里的棋摊,准能看到他站在边上看棋,他看到妙招,还忍不住在下棋人的身后叫,跳马,跳,快……快快……走,说话就结巴了。下棋的人就会说,这招臭棋,还多嘴。旁边的人哄堂大笑起来。
③周痴棋站不下去了,偷偷地离开人群,跑到文化宫去看棋,文化宫下棋的多,有三四个棋摊子,周痴棋这个棋摊多句嘴,人家说他,再换个棋摊多嘴。老赵最讨厌他了,见周痴棋来了,棋下到一半也不下了,说,你来走。周痴棋也不服气,走就走。可坐下去后,手把棋举起来,半天也落不了棋子,心想,坐上去还真的不一样。老赵笑起来,起来吧,还是让我走。看棋的人笑得肚子疼。
④街坊邻居笑他痴棋,不是棋痴,棋痴就不一样了,对象棋有研究啊。周痴棋说他爱棋没有人比得了,他不会下棋,还痴棋。要说他不爱棋,那还真说不过去,不管什么时候,他身上总有几颗棋子,不是拿在手上玩弄,就是手在口袋里玩。只要他出门,就是天大的事,也忘记不了去看棋。妻子叫他买盐,他可以看棋一下午不回家。叫他上街去买东西,总工会门前有棋摊子,他看了棋以后,忘记了要买什么,回家问妻子,妻子气不过,不要他买,便亲自出门。
⑤周痴棋跟街坊邻居说,冯四和老马下棋,就5元钱一局,下一晚上。那晚下大雨,两人躲在市政府幼儿园的屋檐下,身上都淋湿了,还一晚上下到大天亮。别人问他,你怎么知道。他睁着眼睛说,我当然知道,我站在旁边看一晚上啊。街坊邻居说,你傻呀。人家来钱,你图什么?周痴棋说,我过棋瘾呗。
⑥周痴棋真是傻得可爱,他看棋淋雨回家,发高烧,三五天还没见好。可他的棋瘾犯了,想看棋,没法儿下楼,站在窗子往下看,楼角拐弯处,有个棋摊子。8楼,实在是太高了,他怎么看,也看不清楚棋,便翻箱倒柜把孙子的望远镜拿出来,站在这边瞄,站在那边看,他终于看到一招妙棋。他记得非常清楚,这是“穿心杀”。他太高兴了,实在受不了妙招的诱惑,管它发烧不发烧,冲出门,电梯等不及了,急忙冲下楼去,还没到棋摊子,就喊起来,“走……走走……快快……走啊……穿心杀,穿心杀”。
⑦周痴棋开始教孙子下棋。他先给孙子讲相飞田,马跳日,炮隔子打,车横冲直闯。孙子聪明,没几天,孙子就学会了下棋,而且周痴棋和孙子下10盘棋,他也赢不了3盘棋,这让周痴棋很有点头疼。他不敢和孙子下棋了,就摆残局让孙子下,让他背。不久,周痴棋的那些棋局,孙子都能背下来,而且还可以用在实战上。
⑧这不,社区举行象棋比赛,老赵被周痴棋的孙子淘汰了,老赵怎么也想不通,他的孙子怎么下这么好的棋呢?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截取了周痴棋关于看别人下棋的几件小事展现了一个酷爱棋艺的人物形象。
B.老赵之所以最讨厌周痴棋,是因为周痴棋瞧不起自己的棋艺。
C.本文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如“来钱”“过棋瘾呗”……
D.本文与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样,都选取了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B.由第③段“周痴棋这个棋摊多句嘴,人家说他,再换个棋摊多嘴。老赵最讨厌他了”可知老赵讨厌周痴棋,是因为周痴棋观棋时爱多嘴。
B
11.“周痴棋爱棋与众不同”,请你简要说说周痴棋爱棋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3分)
①周痴棋爱在各种场合看别人下棋,但自己下不好棋;②周痴棋身上总有几颗棋子,不是拿在手上玩弄,就是手在口袋里玩;③周痴棋下棋赢不了孙子,还摆残局让孙子下,让他背。(共3分,每点1分)
12.为什么“周痴棋”会被“街坊邻居笑他痴棋,不是棋痴”?(4分)
因为在街坊邻居看来,“周痴棋”对于下棋,只是停留在爱看别人下棋,爱把玩棋的层面上,对下棋却没有研究。(4分,意对即可)
13.小潇和小湘在阅读全文后,对本文“周痴棋”的标题是否合适产生了分歧。请你发表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我认为标题很合适。(1分)理由:①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为“周痴棋”;②“周痴棋”是全文叙事的线索;③这个标题新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示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即“痴棋”。(3分,答出3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4—18题。
【甲】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①,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汉沔(miǎn):汉水。
14.【甲】诗颔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是如何描绘景物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运用动静结合手法,(1分)“鸟去鸟来”写动态禽鸟,“山色”为静态背景,“人歌人哭”融入“水声”,以自然永恒衬人事变迁,借山水见证历史兴衰,为归隐之情铺垫。(3分)
15.下列对【乙】【丙】两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时俱备”中的“俱”是“都”的意思,和“风烟俱净”中的“俱”意思一样。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是“欣赏、领悟”的意思,与“与民同乐”中“与”意思不同。
C.“其势益张”与《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中的“益”,都有“更加”的意思。
D.“为”有“做”“成为”“是”“被”“建造、修筑”等义项,“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中的“为”是“成为”的意思。
D
【解析】D.在“即其庐之西南为亭”这句话中,“为”不是“成为”的意思,而是“建造、修筑”之意。
16.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B.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C.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D.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流到赤壁之下,江水浩荡,就如同大海一样。
C
17.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8.【甲】诗借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惆怅与归隐之思,体现了山水景物承载的情志。请根根据【乙】【丙】两文,说说自然山水之美能从哪些方面引发人们的精神感悟。(5分)
才进入平坦的地势,它的水流奔腾放纵、水势浩大。(3分)
(示例)①欣赏自然之美:如【乙】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山川景色,让人感悟自然的秀丽神奇;②寄托情志:【丙】中张君借“快哉亭”览江流之胜,在壮阔山水间排解谪居愁绪,体现山水对心灵的慰藉;③联想历史:【丙】提到赤壁之地,由自然景观联想到历史遗迹,引发对古今的思考。(5分,言之有理,意对即可)
【甲诗参考译文】
六朝文物只剩荒草连天空,天高云淡千般景物古今同。百鸟飞来飞去闪现苍山间,人们世代生活水乡山寨中。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悠扬笛声入寒风。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五湖东。
【丙文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进入平坦的地势,它的水流奔腾放纵,水势浩大。在南面与沅水、湘水汇合,在北面与汉沔之水聚合,水势就更加盛大了。流到赤壁之下,江水浩荡,就如同大海一样。清河人张梦得被贬谪到齐安,就在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而我的兄长子瞻(苏轼)给这座亭子取名为“快哉亭”。
(四)整本书阅读(8分)
19.小潇和小湘就历史教科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请你担任记录员,补全下列对话。(3分)
小潇:《红星照耀中国》和我们的历史课本都写了红军长征,但感觉记录的角度、方式和作用都各不相同。
小湘:对啊,历史课本更注重事件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系统地介绍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这样能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
小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记录则不同。他以一个外国记者的视角,生动地展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的生活、战斗细节以及精神风貌,让我们从个体的角度深入感受长征的伟大。
小湘:没错,我也这么觉得。但无论是历史记录,还是文学作品,我都被红军战士们的勇敢和坚强深深感动。比如②_____________水流那么湍急,桥梁又被敌人摧毁,但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他们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攀着铁索向前,最终夺取桥头阵地。
斯诺(或埃德加·斯诺)(1分)
大渡河(1分)
小潇:太了不起了!红军战士们还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举。每次重读都让我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示例)在极度寒冷和缺氧的情况下,互相搀扶,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最终成功翻越雪山(1分)
20.(2025·湖南一模)在制作《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宣传手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在“红小鬼”中评选出“最美红星”。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或一组),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心中的“最美红星”是谁,并说明理由。(5分)
A.两个端饭菜的“红小鬼” B.检查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
【示例】
我选小通讯员向季邦为“最美红星”。向季邦因担心自己的名字被作者写错而影响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他极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并希望当面得到作者不写错的保证,表现了他高度的自尊,以及对自己红军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的忠诚。
示例:检查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1分,任选其一)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有一次彭德怀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彭德怀告诉他们,这些路条都是自己开的,他们不信。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他们坚守职责,聪明勇敢,给“红色中国”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我觉得这些少先队员很美。(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山泉叮咚的悦耳之音、关爱叮咛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的奋进之音……声音,一旦注入了情感,就会变得有分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