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4 有理数的除法
1.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 在归纳、探索有理数法则的过程中体“转化”的思想;
3. 能利用有理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加减乘除)运算及相关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及良好的习惯;
TOC \o "1-4" \h \z \u 模块1:知识梳理 2
模块2:核心考点 3
考点1.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
考点2.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辨析 3
考点3.有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5
考点4.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技巧 7
考点5.有理数除法的应用 11
考点6.有理数除法的新定义问题 14
模块3:培优训练 15
1)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的数,都得。
2)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注意:乘除混合运算要“从左到右”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
考点1.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解题技巧】有理数的除法要分情况灵活选择法则,若是整数与整数相除一般采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如果有了分数,则采用“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再约分.乘除混合运算时一定注意两个原则:①变除为乘,②从左到右.
例1.(24-25七年级上·浙江·校考期末)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A、,故计算错误;
B、,故计算错误;C、,故计算正确;
D、,故计算错误;故选:C.
例2.(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将转化为乘法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 故选:C.
变式1.(24-25七年级上·重庆·期末)计算: .
【答案】
【详解】解:.故答案为:.
变式2.(24-25七年级下·陕西榆林·开学考试)某同学在计算时,误将“”看成“+”而算得结果是,则的正确结果是 .
【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故答案为:.
变式3.(24-25·山东临沂·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A、,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故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2.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辨析
【解题技巧】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例1.(24-25·浙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如果,则的值与0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B
【详解】解:,,故选:B.
例2.(24-25·江苏·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a,b为有理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若,,则,.②若,,则,且.
③若,,则,.④若,,则,且.
A.1 B.2 C.3 D.4
【答案】B
【详解】解:①若,,则,,故①结论正确;
②若,,则a>0,b<0且|a|>|b|或a<0,b>0且|a|<|b|,故②结论错误;
③若,,则a<0,b<0,故③结论正确;
④若,,则a>0,b<0且|b|>|a|或a<0,b>0且|b|<|a|,故结论错误.
故正确的有2个.故选:B.
变式1.(24-25·山东·七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除商必等于1 B.非零的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C.大于1的两数之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 D.小于1的两数之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答案】BC
【详解】解:∵互为相反数(0除外)的两数相除商必等于1,∴选项A不符合题意;
∵非零的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故选项B符合题意;
∵大于1的两数之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选项C符合题意;
∵当除数是真分数,被除数是正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2.(24-25七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已知a,b,c为非零有理数,请解决下列问题:
(1)当时, ;(2)若,则的值为 .
【答案】 1 0或/或0
【详解】解:(1)当时,.故答案为:1.
(2)∵,∴a、b、c为两正一负或a、b、c都为负,
①当a、b、c为两正一负时,不防设,
∴;
①当a、b、c都为负时,即,
∴;
综上,该代数式的值为0或.故答案为:0或.
变式3.(24-25七年级上·浙江温州·期末)已知实数,,满足,,则,,中正数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C
【详解】解:,,,,
,,,,
当时,,则;当时,,则;当时,,则;
综上可知,,,中正数的个数为2个,故选:C.
考点3.有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解题技巧】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例1.(24-25七年级下·山东青岛·开学考试)下列计算①;②;③;④,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C
【详解】解:①,故原计算错误;②,故原计算错误;
③,故计算正确;④,故计算正确;
综上,计算正确的有:,共个,故选:.
例2.(23-24·广西·七年级校期中)阅读后回答问题:计算.
解:原式= ①
②
③
(1)从第 (填序号)步开始出现错误;
(2)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答案】(1)①;(2)见解析.
【详解】解:(1)从第①步开始出现错误,同级运算没有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
变式1.(24-25七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A、,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故此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C、,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变式2.(24-25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计算: .
【答案】
【详解】解:.故答案为:.
变式3.(24-25·山东·七年级专题练习)计算:
(1);(2);(3).
【答案】(1)(2)(3)
【详解】(1)解:
;
(2)解:
;
(3)解:
.
考点4.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技巧
【解题技巧】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技巧类似。
例1.(24-25·成都市七年级课时练习)计算:
(1); (2); (3);
(4); (5); (6).
【答案】(1);(2);(3);(4)1;(5)-2;(6)-14
【详解】(1).
(2).
(3).
(4).
(5).
(6).
例2.(24-25七年级上·重庆·期中)阅读下列材料,计算:.
小云的方法:原式;
小南的方法:先计算原式的倒数,,故原式等于.
(1)你认为小云的方法对吗?如果不对,请按照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给出正确做法;
(2)小南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请你根据你的所学所悟计算:.
【答案】(1)小云的方法不对,正确做法见解析;(2).
【详解】(1)解:小云的方法不对,
正确做法:
;
(2)解:
.
变式1.(24-25七年级上·吉林·期末)计算:.
【答案】
【详解】解:
.
变式2.(23-24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下列算式中运用分配律带来简便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A、除法不具有分配律,不符合题意.
B、,可以使用分配律,但运算没有更简便,不符合题意.
C、,可以使用分配律,且运算更简便,符合题意.
D、,可以使用分配律,但运算没有更简便,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3.(24-25七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计算”:.
小英的解法:.
小李的解法:原式的倒数为…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所以.
分析两位同学的解法,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两位同学的解法中, 同学的解答正确;
(2)小李的解法中,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运算依据是 ;
(3)用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答案】(1)小李(2)乘法分配律(3)
【详解】(1)解:因为除法没有分配律,所以小李的解法正确,故答案为:小李;
(2)解:小李的解法中,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运算依据是乘法分配律,故答案为:乘法分配律;
(3)解:,
原式的倒数为:,
,
,
,
原式.
变式4.(24-25七年级上·河南洛阳·期中)计算:
(1) (2) (3)
【答案】(1);(2).(3)64
【详解】(1)解:
.
(2)解:
.
(3)解:
.
考点5.有理数除法的应用
【解题技巧】有理数运算相关的实际应用题种类较多,但是很多题目只是所给的情境不一样,解答的方法并没有发生改变。能够熟练的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1.(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期中)胜利小学计划招生人,实际 招生人, 实际多招了几分之几的算式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 实际多招了,故选:.
例2.(24-25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问题背景:数轴是解决数学问题很好的工具,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直观解决很多问题.如图(1),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上,木棒左端点与数轴上的点重合,右端点与数轴上的点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点移动到点时,它的右端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点移动到点时,它的左端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由此可以直观发现这根木棒的长度为.
问题解决:一天,丽丽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2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06岁啦!”根据对话请你用数轴直观求得奶奶现在的岁数为 岁.
【答案】
【详解】解:如图:奶奶与妙妙的年龄差为:(岁),
奶奶现在的年龄为(岁).故答案为:
例3.(24-25七年级上·河北沧州·期中)体育课上全班女生进行了一分钟仰卧起坐测验,达标成绩为30个,第一组8名女生的成绩记录为:,0,,,,,,.其中+号表示超过达标成绩的个数,表示不足达标成绩的个数.(1)第一组8名女生中最好成绩与最差成绩相差________个;
(2)求第一组8名女生的平均成绩;(3)规定: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为达标成绩,不得分;超过达标成绩,每多做1个得2分;未达到达标成绩,每少做1个扣1分.若一分钟仰卧起坐总积分超过60分,便可得到优秀体育小组称号,请通过计算说明第一组8名女生能否获得该称号.
【答案】(1)22(2)第一组8名女生的平均成绩为33个(3)能得到优秀体育小组称号,见解析
【详解】(1)解:(个),故答案为:22;
(2)解:(个).
答:第一组8名女生的平均成绩为33个;
(3)解:(分).
因为,所以能得到优秀体育小组称号.
变式1.(2025·陕西咸阳·一模)据我国古代《易经》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老者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五进一(例如:图中第2根上的一个绳结表示5个,第3根上的一个绳结表示个),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的个数.若他一共采集到了47个野果,则在第2根绳子上的绳结数是( )
A.2 B.3 C.4 D.5
【答案】C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第二根绳上共有个,
由一个结表示5个,故有(个),故选:C.
变式2.(24-25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若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依次标上“我”“爱”“数”“学”四个字,且将正方形放置在数轴上,其中“我”“爱”对应的数分别为和,如图,现将正方形绕着顶点按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向右无滑动地翻滚.例如,第一次翻滚后“数”所对应的数为0,则连续翻滚后数轴上数2024对应的字是( )
A.我 B.爱 C.数 D.学
【答案】C
【详解】由题意得,“我”字是数字除以4余2的,“爱”是除以4余3的,“数”是能被4整除的,“学”是除以4余1的,,所以数字对应“数”,故选:C.
变式3.(24-25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我国晋代杰出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文章开篇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这里的年份和时间,使用了我国古代两种常用的纪年——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一直使用的,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其中天干口诀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口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依次向后循环滚动,60年一循环,如2025年为乙巳年,2026年为丙午年,2027为丁未年,…2031年为辛亥年,2032年为壬子年…,则2099年是 年.
【答案】己未
【详解】解:由题知,因为2025年为乙巳年,且天干每10年一循环,地支每12年一循环,
所以余4,余2,
则2099年对应的天干为“己”,对应的地支为“未”,所以2099年是己未年.故答案为:己未
变式4.(23-24七年级上·福建宁德·期末)【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玩“计算竟大”游戏:每场游戏开始析的、乙两人手上各执四张数字牌和四张运算符号牌,四张数字牌上分别标有一个数字,四张运算符号牌分别标有“+”“-”“×”“÷”四个运算符号,双方都能看到对方牌面的信息.游戏开始,两人依次轮流出牌,每次只有一人出牌.游戏规则:①第一次,由先出牌者出一张数字牌,直接做为第一次结果.②从第二次开始,每次由出牌者出一张符号牌和一张数字牌,与上一次结果进行相应运算,运算结果记为本次结果.若本次结果的绝对值比上一次结果的绝对值大,则游戏继续;否则游戏结束,本次出牌者失利,对方获得本场游戏胜利;③若游戏继续,则按上述规则玩到两人手上都没有数字牌为止.若最后一次结果们绝对值大于上一次结果的绝对值,则最后一次出牌者获得本场游戏胜利,否则对方获胜.
(相应的运算示例:若上一次的结果为,本次出牌的符号为“÷”,数字为“2”,则相应的运算为)
【问题解决】在某一场游戏前,甲、乙两人拿到的数字牌和符号牌如下:
(1)若第一次甲出“2”,第二次乙出“-”和“3”,直接写出第二次的结果,并判断游戏是否继续;
(2)若第一次甲出“”,第二次乙出“-”和“1”,第三次甲出“÷和“”,第四次乙出“×”和“3”,第五次甲出“×”和“2”,请列出综合算式求第五次的结果;
(3)在(2)的基础上,第六次乙应如何出牌才能保证最后结果总是自己胜出?请写出保证乙能最终获胜的第六次出牌方案,并说明该方案乙必胜的理由.
【答案】(1),否(2)72(3)第六次乙出“+”和“4”,方案和理由见解析
【详解】(1)解:根据题意列式为:,∵,∴游戏不再继续,即:第二次结果为:;
(2)解:根据题意列式为:,,;
(3)解:乙必胜的方案是:第六次乙出“+”和“4”,
理由一:此时,第六次结果为76,第七次若甲出“-”和“5”,则结果为71,游戏结束,乙获胜;第七次若甲出“+”和“5”,则结果为81,游戏继续;第八次乙出“÷”和“”,结果为,游戏结束,乙获胜;
理由二:所有的出牌可能有:
①,甲负乙胜;②,乙负;③,乙负;
④,乙负;⑤,乙胜;⑥,甲负乙胜,
∴乙必胜的是第六次乙出“+”和“4”.
考点6.有理数除法的新定义问题
【解题技巧】“新定义”型问题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初中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理解,而后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它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定义新运算;(2)定义初、高中知识衔接“新知识”;(3)定义新概念.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对“新定义”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将“新定义”的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例1.(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
∴ 故选:D
例2.(24-25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 (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等等).
【答案】
【详解】解:
故答案为:.
变式1.(23-24七年级上·河北廊坊·期中)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0的三位自然数N,若N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m整除,则称N是m的“和倍数”.对下列三个人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小嘉说:247是13的“和倍数” 小淇说:441是9的“和倍数”
小华说:214、357均不是“和倍数”
A.三人说法都对 B.只有一人说法不对 C.小华说的不对 D.只有一人说法对
【答案】A
【详解】解∶∵,∴247是13的“和倍数”,故小嘉的说法正确;
∵,∴441是9的“和倍数”,故小淇的说法正确;
∵,∴214不是“和倍数”,
∵,∴357不是“和倍数”,故小华的说法正确;故选:A.
变式2.(23-24七年级上·河南许昌·期中)我们规定,则( )
A. B.1 C. D.
【答案】C
【详解】解:由题意得:,故选:C.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定义新运算:,(右边的运算为平常的加、减、乘、除).
例如:,.若,则称有理数,为“隔一数对”.
例如:,,,所以2,3就是一对“隔一数对”.
(1)下列各组数是“隔一数对”的是______(请填序号).①,;②,;
(2)计算:.(3)已知两个连续的非零整数都是“隔一数对”.计算:
.
【答案】(1)①(2)(3)
【详解】(1)解:①;
∵,,∴,则①是“隔一数对”;
②;∵,,
∴,则②不是“隔一数对”;故答案为:①;
(2)解:
;
(3)解:
.
全卷共24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24-25七年级上·陕西咸阳·期中)计算:( )
A.6 B. C. D.
【答案】B
【详解】解:;故选B.
2.(24-25九年级下·河北沧州·开学考试)计算□得,则“□”是( )
A.2 B. C. D.
【答案】D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故选:D.
3.(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开学考试)有一间客厅,用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8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 )块
A.24 B.34 C.44 D.54
【答案】D
【详解】解:,所以需要54块,故选:D.
4.(23-24七年级上·青海西宁·期中)计算的结果等于( )
A.10 B. C.5 D.
【答案】C
【详解】解∶,故选∶C.
5.(24-25七年级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将下列运算符号填入算式的“”中,使运算结果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
使运算结果最小的是 故选:D.
6.(24-25七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已知,则的最大值为( )
A.6 B.5 C.4 D.3
【答案】C
【详解】解:∵,∴的符号为2正1负,或者2负1正,
∴,,为2个1,1个或1个,2个
∵最大,∴,,
∴ 的最大值为;故选C.
7.(24-25·广东·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是(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同号 D.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答案】C
【详解】两个有理数的商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同号.故选:C.
8.(24-25·江苏·七年级)已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24,…,若公式 Cnm=(n>m),则C125 =( )
A.60 B.792 C.812 D.5040
【答案】B
【详解】解:C125 =故选:B.
9.(24-25·广东·七年级校考期中)若两个数的商是正数,则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
A.这两数的和为正数 B.这两数的差为正数
C.这两数的积为正数 D.这两数的和、差、积的正负都不能确定
【答案】C
【详解】解:A.当两个数都为负数时,这两个数的商是正数,这两个数的和为负数,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当两个数都为负数时,这两个数的商是正数,这两个数的差可能为负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两个数的商是正数,则这个两数为同号,这两个数的积为正数,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若两个数的商是正数,这两数的和、积的正负不能确定,积的正负能确定,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4-25七年级上·河北廊坊·期中)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0的三位自然数N,若N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m整除,则称N是m的“和倍数”.对下列三个人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小嘉说:247是13的“和倍数” 小淇说:441是9的“和倍数”
小华说:214、357均不是“和倍数”
A.三人说法都对 B.只有一人说法不对 C.小华说的不对 D.只有一人说法对
【答案】A
【详解】解∶∵,∴247是13的“和倍数”,故小嘉的说法正确;
∵,∴441是9的“和倍数”,故小淇的说法正确;
∵,∴214不是“和倍数”,
∵,∴357不是“和倍数”,故小华的说法正确;故选:A.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1.(24-25七年级上·青海果洛·期中)计算的结果是 .
【答案】0
【详解】解:.故答案为:0.
12.(24-25六年级上·上海青浦·期中)在数字6、、5、1、中抽取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最小是 .
【答案】
【详解】解:∵,∴商最小的是:.故答案为:.
13.(24-25九年级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如下表: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算法如下: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再用年份除以12的余数查出地支.如2008年,尾数8为戊,2008除以12余数为4,4为子,那么2008年就是戊子年.请问2025年是 年.(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表示)
【答案】乙巳
【详解】解:2025年,尾数5为乙,
2025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025年就是乙巳年,故答案为:乙巳.
14.(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期中)岁儿童一顿午餐需要摄入克蛋白质,已知克豆制品含蛋白质克.如果这些蛋白质都从豆制品中摄取,一个儿童一顿午餐大约要吃豆制品 克.
【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克),故答案为:.
15.(24-25·成都市七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计算:_______ .
【答案】
【详解】=,得_______
根据 除数=被除数商=(-16)(-15)=.
16.(24-25·上海·七年级专题练习)点游戏是一种扑克牌类的益智类游戏,游戏规则是: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张牌,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必须用且只能用一次,可以加括号),使得运算结果为或.
例如:抽到的数字为“,,,”,则可列式并计算为:.
如果 、◆表示正, 、 表示负(如“◆”为“”,“ ”为“”),请对下面两组扑克牌按要求进行记数,并按“点”游戏规则对两组数分别进行列式计算,使其运算结果均为或.
①
依次记为: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
②
依次记为: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
【答案】①,,,;.(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
②,,,;.(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
【详解】解:①四张牌依次记为,,,;
列式计算得:(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
②四张牌依次记为,,,;
列式计算得:(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2分。其中:17-21题8分,22-23题每题10分,24题每题12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7.(24-25·吉林长春·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计算.
(1);(2).
【答案】(1)(2)
【详解】(1)解:
(2)解:
.
18.(24-25·贵州铜仁·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乘除计算:
(1);(2); (3); (4)
【答案】(1)(2)(3)(4)
【详解】(1)解:
;
(2)
;
(3)
.
(4)
.
19.(24-25七年级上·广西桂林·阶段练习)数学老师熊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计算”,小雷同学仔细思考了一番,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小雷同学的解法:
原式的倒数为,所以.
(1)根据倒数的定义我们知道,若,则________.
(2)请你运用小雷同学的解法解答下面的问题:计算:.
【答案】(1);(2).
【详解】(1)解:∵,∴,故答案为:;
(2)解:原式的倒数为
,
∴.
20.(2025·河北保定·一模)数学老师为了优化同学们的运算思维,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复习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布置了一道有意思的计算题:请用不同解法计算.
刘聪和他的小伙伴选择常规解法:;
张明开动脑筋,经过观察算式特点,和同学们深入分析、探究,又找到了下面这种解法:
原式的倒数.所以原式.
(1)请比较刘聪和张明两位同学的解法,你喜欢哪位同学的解法?为什么?
(2)请选择你喜欢的解法计算:.
【答案】(1)张明,见解析(2)
【详解】(1)解:喜欢张明的解法.理由如下:观察两人的解题过程可知,张明的解题过程简单,且省去了通分计算,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张明的解法;
(2)解:原式的倒数
,
∴.
21.(24-25·浙江温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有一个水库某天的水位为米(以警戒线为基准,记高于警戒线的水位为正),在以后的6个时刻测得的水位升降情况如下(记上升为正,单位:米):,,0,,,.
(1)经这6次水位升降后,水库的水位超过警戒线了吗?
(2)现在由于下暴雨,水库水位以米/小时速度上升,指挥部要求水位降至警戒线1米以下(含1米),现在水库匀速泄水,可使静态水位按米/小时速度下降,为达到指挥部最低要求,求水库需放水的时间.
【答案】(1)未超过(2)5小时
【详解】(1)解:,
答:水库的水位未超过警戒线.
(2)(小时),
答:水库需放水小时.
22.(24-25七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如图,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并在距离容器底部处用两根相同的管子连接,其中甲、丙两容器的底面积均为,乙容器的底面积为,甲容器中有水.现同时向乙、丙两个容器内匀速注水,直至每个容器都注满水时停止注水,已知每个容器每分钟注水.
容器甲 容器乙 容器丙
(1)当甲、乙两个容器中水位的高度第一次相等时,求注水的时间;
(2)当甲、乙两个容器中水位的高度相差时,求注水的时间.
【答案】(1)(2)当时间为,,,甲、乙两个容器中水位的高度相差
【详解】(1)解:,,.
(2)解:分两种情况:①乙容器中水还未达到管子连接处,i)当甲容器中水位比乙容器中水位高,相差时;,丙装满时间为,
即后,此时丙水位达到了管子连接处,,丙处水流入乙;此时容器乙高度增加速度,
i)当甲容器中水位比乙容器中水位高,相差时;
当时,,
ii) 当甲容器中水位比乙容器中水位低,相差时;此时丙水位达到了管子连接处,丙处水流入乙;
时,,
乙装满时间为;
②乙水位达到了管子连接处,当甲容器中水位比乙容器中水位低,相差时;
即后,,时,
综上,当时间为,,,甲、乙两个容器中水位的高度相差.
23.(2024·北京·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对于任意的非零且不相等的两个有理数a,b,定义:,解决以下问题:(1)计算;(2)计算;(3)请你举例验证一下交换律即在这一运算中是否成立。(举一个例子即可)。
【答案】(1)(2);(3)不成立,见解析
【详解】(1)解:;
(2)解:,
;
(3)解:令,,则,,
∵,∴在这一运算中不成立.
24.(24-25·北京海淀区·七年级期中)我们知道,正整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分成两类:正奇数和正偶数,小浩受此启发,按照一个正整数被3除的余数把正整数分成了三类:如果一个正整数被3除余数为1,则这个正整数属于A类,例如1,4,7等;如果一个正整数被3除余数为2,则这个正整数属于B类,例如2,5,8等;如果一个正整数被3整除,则这个正整数属于C类,例如3,6,9等.
(1)2020属于 类(填A,B或C);
(2)①从A类数中任取两个数,则它们的和属于 类(填A,B或C);
②从A类数中任意取出15个数,从B类数中任意取出16个数,从C类数中任意取出17个数,把它们都加起来,则最后的结果属于 类(填A,B或C);
(3)从A类数中任意取出m个数,从B类数中任意取出n个数,把它们都加起来,若最后的结果属于C类,则下列关于m,n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m+2n属于C类;②|m﹣n|属于B类;③m属于A类,n属于C类;④m,n属于同一类.
【答案】(1)A;(2)①B;②B;(3)①④
【详解】解:(1)2020÷3=673…1,所以2020被3除余数为1,属于A类;故答案为:A;
(2)①从A类数中任取两个数,如:(1+4)÷3=1…2,(4+7)÷3=3…2,被3除余数为2,则它们的和属于B类;
②从A类数中任意取出15个数,从B类数中任意取出16个数,从C类数中任意取出17个数,把它们的余数相加,得(15×1+16×2+17×0)=47÷3=15…2,∴余数为2,属于B类;故答案为:①B;②B;
(3)从A类数中任意取出m个数,从B类数中任意取出n个数,余数之和为:m×1+n×2=m+2n,
∵最后的结果属于C类,∴m+2n能被3整除,即m+2n属于C类,①正确;
②若m=1,n=1,则|m﹣n|=0,不属于B类,②错误;③若m=1,n=1,③错误;
④观察可发现若m+2n属于C类,m,n必须是同一类,④正确;综上,①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4 有理数的除法
1.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 在归纳、探索有理数法则的过程中体“转化”的思想;
3. 能利用有理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加减乘除)运算及相关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及良好的习惯;
TOC \o "1-4" \h \z \u 模块1:知识梳理 2
模块2:核心考点 3
考点1.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
考点2.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辨析 3
考点3.有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5
考点4.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技巧 7
考点5.有理数除法的应用 11
考点6.有理数除法的新定义问题 14
模块3:培优训练 15
1)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的数,都得。
2)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注意:乘除混合运算要“从左到右”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
考点1.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解题技巧】有理数的除法要分情况灵活选择法则,若是整数与整数相除一般采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如果有了分数,则采用“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再约分.乘除混合运算时一定注意两个原则:①变除为乘,②从左到右.
例1.(24-25七年级上·浙江·校考期末)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2.(23-24七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将转化为乘法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1.(24-25七年级上·重庆·期末)计算: .
变式2.(24-25七年级下·陕西榆林·开学考试)某同学在计算时,误将“”看成“+”而算得结果是,则的正确结果是 .
变式3.(24-25·山东临沂·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2.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辨析
【解题技巧】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例1.(24-25·浙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如果,则的值与0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例2.(24-25·江苏·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a,b为有理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若,,则,.②若,,则,且.
③若,,则,.④若,,则,且.
A.1 B.2 C.3 D.4
变式1.(24-25·山东·七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除商必等于1 B.非零的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C.大于1的两数之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 D.小于1的两数之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变式2.(24-25七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已知a,b,c为非零有理数,请解决下列问题:
(1)当时, ;(2)若,则的值为 .
变式3.(24-25七年级上·浙江温州·期末)已知实数,,满足,,则,,中正数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考点3.有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解题技巧】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先将除法换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例1.(24-25七年级下·山东青岛·开学考试)下列计算①;②;③;④,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例2.(23-24·广西·七年级校期中)阅读后回答问题:计算.
解:原式= ①
②
③
(1)从第 (填序号)步开始出现错误;
(2)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变式1.(24-25七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变式2.(24-25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计算: .
变式3.(24-25·山东·七年级专题练习)计算:
(1);(2);(3).
考点4.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技巧
【解题技巧】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技巧类似。
例1.(24-25·成都市七年级课时练习)计算:
(1); (2); (3);
(4); (5); (6).
例2.(24-25七年级上·重庆·期中)阅读下列材料,计算:.
小云的方法:原式;
小南的方法:先计算原式的倒数,,故原式等于.
(1)你认为小云的方法对吗?如果不对,请按照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给出正确做法;
(2)小南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请你根据你的所学所悟计算:.
变式1.(24-25七年级上·吉林·期末)计算:.
变式2.(23-24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下列算式中运用分配律带来简便的是( )
A. B. C. D.
变式3.(24-25七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计算”:.
小英的解法:.
小李的解法:原式的倒数为…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所以.
分析两位同学的解法,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两位同学的解法中, 同学的解答正确;
(2)小李的解法中,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运算依据是 ;
(3)用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变式4.(24-25七年级上·河南洛阳·期中)计算:
(1) (2) (3)
考点5.有理数除法的应用
【解题技巧】有理数运算相关的实际应用题种类较多,但是很多题目只是所给的情境不一样,解答的方法并没有发生改变。能够熟练的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1.(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期中)胜利小学计划招生人,实际 招生人, 实际多招了几分之几的算式是( )
A. B. C. D.
例2.(24-25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问题背景:数轴是解决数学问题很好的工具,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直观解决很多问题.如图(1),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上,木棒左端点与数轴上的点重合,右端点与数轴上的点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点移动到点时,它的右端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点移动到点时,它的左端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由此可以直观发现这根木棒的长度为.
问题解决:一天,丽丽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2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06岁啦!”根据对话请你用数轴直观求得奶奶现在的岁数为 岁.
例3.(24-25七年级上·河北沧州·期中)体育课上全班女生进行了一分钟仰卧起坐测验,达标成绩为30个,第一组8名女生的成绩记录为:,0,,,,,,.其中+号表示超过达标成绩的个数,表示不足达标成绩的个数.(1)第一组8名女生中最好成绩与最差成绩相差________个;
(2)求第一组8名女生的平均成绩;(3)规定: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为达标成绩,不得分;超过达标成绩,每多做1个得2分;未达到达标成绩,每少做1个扣1分.若一分钟仰卧起坐总积分超过60分,便可得到优秀体育小组称号,请通过计算说明第一组8名女生能否获得该称号.
变式1.(2025·陕西咸阳·一模)据我国古代《易经》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老者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五进一(例如:图中第2根上的一个绳结表示5个,第3根上的一个绳结表示个),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的个数.若他一共采集到了47个野果,则在第2根绳子上的绳结数是( )
A.2 B.3 C.4 D.5
变式2.(24-25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若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依次标上“我”“爱”“数”“学”四个字,且将正方形放置在数轴上,其中“我”“爱”对应的数分别为和,如图,现将正方形绕着顶点按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向右无滑动地翻滚.例如,第一次翻滚后“数”所对应的数为0,则连续翻滚后数轴上数2024对应的字是( )
A.我 B.爱 C.数 D.学
变式3.(24-25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我国晋代杰出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文章开篇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这里的年份和时间,使用了我国古代两种常用的纪年——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一直使用的,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其中天干口诀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口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依次向后循环滚动,60年一循环,如2025年为乙巳年,2026年为丙午年,2027为丁未年,…2031年为辛亥年,2032年为壬子年…,则2099年是 年.
变式4.(23-24七年级上·福建宁德·期末)【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玩“计算竟大”游戏:每场游戏开始析的、乙两人手上各执四张数字牌和四张运算符号牌,四张数字牌上分别标有一个数字,四张运算符号牌分别标有“+”“-”“×”“÷”四个运算符号,双方都能看到对方牌面的信息.游戏开始,两人依次轮流出牌,每次只有一人出牌.游戏规则:①第一次,由先出牌者出一张数字牌,直接做为第一次结果.②从第二次开始,每次由出牌者出一张符号牌和一张数字牌,与上一次结果进行相应运算,运算结果记为本次结果.若本次结果的绝对值比上一次结果的绝对值大,则游戏继续;否则游戏结束,本次出牌者失利,对方获得本场游戏胜利;③若游戏继续,则按上述规则玩到两人手上都没有数字牌为止.若最后一次结果们绝对值大于上一次结果的绝对值,则最后一次出牌者获得本场游戏胜利,否则对方获胜.
(相应的运算示例:若上一次的结果为,本次出牌的符号为“÷”,数字为“2”,则相应的运算为)
【问题解决】在某一场游戏前,甲、乙两人拿到的数字牌和符号牌如下:
(1)若第一次甲出“2”,第二次乙出“-”和“3”,直接写出第二次的结果,并判断游戏是否继续;
(2)若第一次甲出“”,第二次乙出“-”和“1”,第三次甲出“÷和“”,第四次乙出“×”和“3”,第五次甲出“×”和“2”,请列出综合算式求第五次的结果;
(3)在(2)的基础上,第六次乙应如何出牌才能保证最后结果总是自己胜出?请写出保证乙能最终获胜的第六次出牌方案,并说明该方案乙必胜的理由.
考点6.有理数除法的新定义问题
【解题技巧】“新定义”型问题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初中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理解,而后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它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定义新运算;(2)定义初、高中知识衔接“新知识”;(3)定义新概念.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对“新定义”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将“新定义”的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例1.(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则的值为( )
A. B. C. D.
例2.(24-25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 (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等等).
变式1.(23-24七年级上·河北廊坊·期中)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0的三位自然数N,若N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m整除,则称N是m的“和倍数”.对下列三个人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小嘉说:247是13的“和倍数” 小淇说:441是9的“和倍数”
小华说:214、357均不是“和倍数”
A.三人说法都对 B.只有一人说法不对 C.小华说的不对 D.只有一人说法对
变式2.(23-24七年级上·河南许昌·期中)我们规定,则( )
A. B.1 C. D.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定义新运算:,(右边的运算为平常的加、减、乘、除).
例如:,.若,则称有理数,为“隔一数对”.
例如:,,,所以2,3就是一对“隔一数对”.
(1)下列各组数是“隔一数对”的是______(请填序号).①,;②,;
(2)计算:.(3)已知两个连续的非零整数都是“隔一数对”.计算:
.
全卷共24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24-25七年级上·陕西咸阳·期中)计算:( )
A.6 B. C. D.
2.(24-25九年级下·河北沧州·开学考试)计算□得,则“□”是( )
A.2 B. C. D.
3.(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开学考试)有一间客厅,用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8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 )块
A.24 B.34 C.44 D.54
4.(23-24七年级上·青海西宁·期中)计算的结果等于( )
A.10 B. C.5 D.
5.(24-25七年级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将下列运算符号填入算式的“”中,使运算结果最小的是( )
A. B. C. D.
6.(24-25七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已知,则的最大值为( )
A.6 B.5 C.4 D.3
7.(24-25·广东·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是(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同号 D.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8.(24-25·江苏·七年级)已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24,…,若公式 Cnm=(n>m),则C125 =( )
A.60 B.792 C.812 D.5040
9.(24-25·广东·七年级校考期中)若两个数的商是正数,则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
A.这两数的和为正数 B.这两数的差为正数
C.这两数的积为正数 D.这两数的和、差、积的正负都不能确定
10.(24-25七年级上·河北廊坊·期中)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0的三位自然数N,若N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m整除,则称N是m的“和倍数”.对下列三个人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小嘉说:247是13的“和倍数” 小淇说:441是9的“和倍数”
小华说:214、357均不是“和倍数”
A.三人说法都对 B.只有一人说法不对 C.小华说的不对 D.只有一人说法对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1.(24-25七年级上·青海果洛·期中)计算的结果是 .
12.(24-25六年级上·上海青浦·期中)在数字6、、5、1、中抽取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最小是 .
13.(24-25九年级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如下表: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算法如下: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再用年份除以12的余数查出地支.如2008年,尾数8为戊,2008除以12余数为4,4为子,那么2008年就是戊子年.请问2025年是 年.(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表示)
14.(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期中)岁儿童一顿午餐需要摄入克蛋白质,已知克豆制品含蛋白质克.如果这些蛋白质都从豆制品中摄取,一个儿童一顿午餐大约要吃豆制品 克.
15.(24-25·成都市七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计算:_______ .
16.(24-25·上海·七年级专题练习)点游戏是一种扑克牌类的益智类游戏,游戏规则是: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张牌,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必须用且只能用一次,可以加括号),使得运算结果为或.
例如:抽到的数字为“,,,”,则可列式并计算为:.
如果 、◆表示正, 、 表示负(如“◆”为“”,“ ”为“”),请对下面两组扑克牌按要求进行记数,并按“点”游戏规则对两组数分别进行列式计算,使其运算结果均为或.
①
依次记为: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
②
依次记为: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2分。其中:17-21题8分,22-23题每题10分,24题每题12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7.(24-25·吉林长春·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计算.
(1);(2).
18.(24-25·贵州铜仁·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乘除计算:
(1);(2);
(3); (4)
19.(24-25七年级上·广西桂林·阶段练习)数学老师熊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计算”,小雷同学仔细思考了一番,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小雷同学的解法:
原式的倒数为,所以.
(1)根据倒数的定义我们知道,若,则________.
(2)请你运用小雷同学的解法解答下面的问题:计算:.
20.(2025·河北保定·一模)数学老师为了优化同学们的运算思维,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复习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布置了一道有意思的计算题:请用不同解法计算.
刘聪和他的小伙伴选择常规解法:;
张明开动脑筋,经过观察算式特点,和同学们深入分析、探究,又找到了下面这种解法:
原式的倒数.所以原式.
(1)请比较刘聪和张明两位同学的解法,你喜欢哪位同学的解法?为什么?
(2)请选择你喜欢的解法计算:.
21.(24-25·浙江温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有一个水库某天的水位为米(以警戒线为基准,记高于警戒线的水位为正),在以后的6个时刻测得的水位升降情况如下(记上升为正,单位:米):,,0,,,.
(1)经这6次水位升降后,水库的水位超过警戒线了吗?(2)现在由于下暴雨,水库水位以米/小时速度上升,指挥部要求水位降至警戒线1米以下(含1米),现在水库匀速泄水,可使静态水位按米/小时速度下降,为达到指挥部最低要求,求水库需放水的时间.
22.(24-25七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如图,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并在距离容器底部处用两根相同的管子连接,其中甲、丙两容器的底面积均为,乙容器的底面积为,甲容器中有水.现同时向乙、丙两个容器内匀速注水,直至每个容器都注满水时停止注水,已知每个容器每分钟注水.
(1)当甲、乙两个容器中水位的高度第一次相等时,求注水的时间;
(2)当甲、乙两个容器中水位的高度相差时,求注水的时间.
23.(2024·北京·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对于任意的非零且不相等的两个有理数a,b,定义:,解决以下问题:(1)计算;(2)计算;(3)请你举例验证一下交换律即在这一运算中是否成立。(举一个例子即可)。
24.(24-25·北京海淀区·七年级期中)我们知道,正整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分成两类:正奇数和正偶数,小浩受此启发,按照一个正整数被3除的余数把正整数分成了三类:如果一个正整数被3除余数为1,则这个正整数属于A类,例如1,4,7等;如果一个正整数被3除余数为2,则这个正整数属于B类,例如2,5,8等;如果一个正整数被3整除,则这个正整数属于C类,例如3,6,9等.
(1)2020属于 类(填A,B或C);
(2)①从A类数中任取两个数,则它们的和属于 类(填A,B或C);
②从A类数中任意取出15个数,从B类数中任意取出16个数,从C类数中任意取出17个数,把它们都加起来,则最后的结果属于 类(填A,B或C);
(3)从A类数中任意取出m个数,从B类数中任意取出n个数,把它们都加起来,若最后的结果属于C类,则下列关于m,n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m+2n属于C类;②|m﹣n|属于B类;③m属于A类,n属于C类;④m,n属于同一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