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同步课堂(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同步课堂(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55:35

文档简介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
【知识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2
【题型1】用定义判定等腰三角形 2
【题型2】根据等角对等边判定等腰三角形 4
【题型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5
【题型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6
【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几何图形,它的角的特殊性给有关角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它的边角性质为证明线段、角相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同样具备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广泛应用.
(2)等边三角形的特性如:三边相等、有三条对称轴、一边上的高可以把等边三角形分成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连接三边中点可以把等边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边三角形等.
(3)等边三角形判定最复杂,在应用时要抓住已知条件的特点,选取恰当的判定方法,一般地,若从一般三角形出发可以通过三条边相等判定、通过三个角相等判定;若从等腰三角形出发,则想法获取一个60°的角判定.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
2、在等腰三角形有关问题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虽然“三线合一”,但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不同的做法引起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等腰三角形性质问题都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但要注意纠正不顾条件,一概依赖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定势,凡可以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应当优先选择简便方法来解决.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说明:①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
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互逆;
③在判定定理的证明中,可以作未来底边的高线也可以作未来顶角的角平分线,但不能作未来底边的中线;
④判定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能适用.
【知识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时,若已知或能求得三边相等则用定义来判定;若已知或能求得三个角相等则用判定定理1来证明;若已知等腰三角形且有一个角为60°,则用判定定理2来证明.
【题型1】用定义判定等腰三角形
【典型例题】如图,M,N为4×4方格纸中格点上的两点,若以MN为边,在方格中取一点P(P在格点上),使得△MN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举一反三1】在△ABC中,∠BAC=90°,AB≠AC.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ACD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2】在△ABC中,∠BAC=90°,AB≠AC.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ACD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3】如图,在3×3的网格中,每个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A,B在两个格点上,请在图中再寻找另一个格点C,使△ABC成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个数为(  )
A.10 B.8 C.6 D.4
【举一反三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如果点C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且△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有    个.
【举一反三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如果点C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且△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有    个.
【举一反三6】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个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是  .
【题型2】根据等角对等边判定等腰三角形
【典型例题】如图,AD=BC,AB=AC=BD,∠D=∠DEA=∠C,则图中一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
A.3 B.4 C.5 D.6
【举一反三1】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30°,∠B=60° B.∠A=50°,∠B=80° C.AB=AC=2,BC=4 D.AB=3,BC=7,周长为10
【举一反三2】如图,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点D作直线EF∥BC,交AB于E,交AC于F,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举一反三3】在△ABC中,∠A=70°,当∠B=   时,△ABC为等腰三角形.
【举一反三4】在△ABC中,如果∠B=65°,∠A的外角等于130°,那么△ABC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
【举一反三5】如图,在△ABC中,AB=AC,∠BAC=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ADB的度数;
(2)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题型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典型例题】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I,过点I作DE∥BC交BA于点D,交AC于点E,AB=5,AC=3,∠A=5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BI和△EIC是等腰三角形 B.I为DE中点 C.△ADE的周长是8 D.∠BIC=115°
【举一反三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B、C分别落在点H、G的位置,延长EH交边CD于点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2 B.∠2=∠3 C.∠MEB=2∠2 D.∠2与∠4互补
【举一反三2】如图,在△ABC中,过点B作△ABC的角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F,FG∥AB交AC于点G,若AB=4,则线段FG的长为    .
【举一反三3】(1)如图1,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D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请说明EF=BE+CF的理由.
(2)如图2,BD平分∠ABC,CD是△ABC中∠ACB的外角平分线,若仍然过点D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第(1)题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你能否找到EF与BE、CF之间类似的数量关系?
【举一反三4】如图,△ABC中,∠ABC的角平分线BE交AC于点E,过点E作DE∥BC 交AB于点D,
(1)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
(2)若∠C=90°,∠A=40°,求∠BED的度数.
【题型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典型例题】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颖同学设计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衣架杆为衣架的固定点;如图,若衣架收拢时,,则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1】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弧,与交于点,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作射线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举一反三2】如图,,,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个等边三角形.
【举一反三3】如图,中,,,延长至点,连接,若的周长为,则的周长为______.
【举一反三4】如图,为等边三角形,为内一点,且,过点作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求证:≌.求证:为等边三角形.
【举一反三5】如图,为线段上一点,以,为腰分别作等腰和等腰,,,,连接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求证:≌.求证:.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
【知识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2
【题型1】用定义判定等腰三角形 2
【题型2】根据等角对等边判定等腰三角形 6
【题型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9
【题型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4
【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几何图形,它的角的特殊性给有关角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它的边角性质为证明线段、角相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同样具备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广泛应用.
(2)等边三角形的特性如:三边相等、有三条对称轴、一边上的高可以把等边三角形分成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连接三边中点可以把等边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边三角形等.
(3)等边三角形判定最复杂,在应用时要抓住已知条件的特点,选取恰当的判定方法,一般地,若从一般三角形出发可以通过三条边相等判定、通过三个角相等判定;若从等腰三角形出发,则想法获取一个60°的角判定.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
2、在等腰三角形有关问题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虽然“三线合一”,但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不同的做法引起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等腰三角形性质问题都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但要注意纠正不顾条件,一概依赖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定势,凡可以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应当优先选择简便方法来解决.
【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说明:①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
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互逆;
③在判定定理的证明中,可以作未来底边的高线也可以作未来顶角的角平分线,但不能作未来底边的中线;
④判定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能适用.
【知识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时,若已知或能求得三边相等则用定义来判定;若已知或能求得三个角相等则用判定定理1来证明;若已知等腰三角形且有一个角为60°,则用判定定理2来证明.
【题型1】用定义判定等腰三角形
【典型例题】如图,M,N为4×4方格纸中格点上的两点,若以MN为边,在方格中取一点P(P在格点上),使得△MN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C
【解析】如图:
分三种情况:
当MP=MN时,以点M为圆心,以MN长为半径作圆,则点P1,P2即为所求;
当NP=NM时,以点N为圆心,以NM长为半径作圆,则点P3即为所求;
当PM=PN时,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则点P4,P5即为所求;
综上所述:使得△MN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个数为5个,
故选:C.
【举一反三1】在△ABC中,∠BAC=90°,AB≠AC.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ACD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由作图可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推不出△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
B、由作图可知C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作图可知D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作图可知D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举一反三2】在△ABC中,∠BAC=90°,AB≠AC.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ACD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由作图可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推不出△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
B、由作图可知C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作图可知D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作图可知D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举一反三3】如图,在3×3的网格中,每个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A,B在两个格点上,请在图中再寻找另一个格点C,使△ABC成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个数为(  )
A.10 B.8 C.6 D.4
【答案】B
【解析】如图,△ABC成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个数为8个.
故选:B.
【举一反三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如果点C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且△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有    个.
【答案】3
【解析】当AB为腰时,点C的个数有2个;
当AB为底时,点C的个数有1个,
故答案为:3.
【举一反三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如果点C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且△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有    个.
【答案】3
【解析】当AB为腰时,点C的个数有2个;
当AB为底时,点C的个数有1个,
故答案为:3.
【举一反三6】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个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是  .
【答案】8
【解析】如图,分情况讨论:
①AB为等腰△ABC的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故答案为:8.
【题型2】根据等角对等边判定等腰三角形
【典型例题】如图,AD=BC,AB=AC=BD,∠D=∠DEA=∠C,则图中一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
A.3 B.4 C.5 D.6
【答案】C
【解析】∵AB=AC=BD,
∴△ABD和△ABC是等腰三角形,
∵∠D=∠C=∠DEA=∠BEC,
∴AD=AE,BC=BE,
∴△ADE和△BEC是等腰三角形,
∵AD=BC,
∴AE=BE,
∴△AEB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C.
【举一反三1】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A.∠A=30°,∠B=60° B.∠A=50°,∠B=80° C.AB=AC=2,BC=4 D.AB=3,BC=7,周长为10
【答案】B
【解析】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180°﹣60°﹣30°=90°,故不是等腰三角形;
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180°﹣50°﹣80°=50°,故是等腰三角形;
C、根据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AB+AC=4=BC,不能构成三角形;
D、周长为10,而AB+BC=10,与周长相等,第三边为0,则不能构成三角形.
故选:B.
【举一反三2】如图,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点D作直线EF∥BC,交AB于E,交AC于F,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C
【解析】∵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ABD=∠DBC=∠BCD=∠DCF,
∴△EBD、△DBC、△FDC是等腰三角形,
∵AB=AC,
∴∠ABC=∠ACB,且△ABC是等腰三角形,
∵EF∥BC,
∴∠AEF=∠AFE=∠ABC,
∴△AEF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共有△EBD、△DBC、△FDC、△ABC、△AEF5个等腰三角形.
故选:C.
【举一反三3】在△ABC中,∠A=70°,当∠B=   时,△ABC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55°、70°、40°
【解析】若∠A为顶角,且∠A=70°,
则∠B=∠C
=55°;
若∠A为底角,且∠B为底角,
则∠B=∠A=70°;
若∠A为底角,且∠B为顶角,
则∠A=∠C=70°,
∠B=180°﹣140°=40°,
故答案为55°、70°、40°.
【举一反三4】在△ABC中,如果∠B=65°,∠A的外角等于130°,那么△ABC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
【答案】是
【解析】解:∵∠A的外角等于130°,
∴∠A=180°﹣130°=50°,
∴∠C=180°﹣50°﹣65°=65°=∠B,
∴BC=AB,
∴△ABC是等腰三角形.
故填是.
【举一反三5】如图,在△ABC中,AB=AC,∠BAC=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ADB的度数;
(2)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1)解:∵AB=AC,∠BAC=36°,
∴∠ABC=∠C(180°﹣∠BAC)=72°,
∵BD平分∠ABC,
∴∠DBC∠ABC=36°,
∴∠ADB=∠C+∠DBC=72°+36°=108°;
(2)证明:∵AE∥BC,
∴∠EAC=∠C=72°,
∵∠C=72°,∠DBC=36°,
∴∠ADE=∠CDB=180°﹣72°﹣36°=72°,
∴∠EAD=∠ADE,
∴AE=DE,
∴△ADE是等腰三角形.
【题型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典型例题】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I,过点I作DE∥BC交BA于点D,交AC于点E,AB=5,AC=3,∠A=5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BI和△EIC是等腰三角形 B.I为DE中点 C.△ADE的周长是8 D.∠BIC=115°
【答案】B
【解析】∵BI平分∠DBC,
∴∠DBI=∠CBI,
∵DE∥BC,
∴∠DIB=∠IBC,
∴∠DIB=∠DBI,
∴BD=DI.
同理,CE=EI.
∴△DBI和△EIC是等腰三角形;
∴△ADE的周长=AD+DI+IE+EA=AB+AC=8;
∵∠A=50°,
∴∠ABC+∠ACB=130°,
∴∠IBC+∠ICB=65°,
∴∠BIC=115°,
故选项A,C,D正确,
故选:B.
【举一反三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B、C分别落在点H、G的位置,延长EH交边CD于点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2 B.∠2=∠3 C.∠MEB=2∠2 D.∠2与∠4互补
【答案】D
【解析】过点F作FN⊥EH,垂足为N,且点N在线段EH上,
∴∠FNE=90°,
∵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
∴AB∥CD,∠B=90°,
由折叠得:
∠B=∠GHE=90°,
∴∠GHE=∠FNE=90°,
∴GH∥FN,
∴∠1=∠MFN,
∵∠2=∠MFN+∠EFN,
∴∠1<∠2,
故A不符合题意;
∵AB∥CD,
∴∠2=∠FEB,
由折叠得:
∠FEB=∠3,
∴∠2=∠3,
故B不符合题意;
∵∠FEB=∠3,
∴∠MEB=2∠3,
∵∠3=∠2,
∴∠MEB=2∠2,
故C不符合题意;
∵ME≠EF,
∴∠2≠∠EMF,
∵∠4+∠EMF=180°,
∴∠4与∠2不一定互补,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举一反三2】如图,在△ABC中,过点B作△ABC的角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F,FG∥AB交AC于点G,若AB=4,则线段FG的长为    .
【答案】2
【解析】延长BF交AC于E,
∵AD平分∠BAC,
∴∠BAD=∠CAD,
∵BF⊥AD,
∴∠AFB=∠AFE=90°,
∵AF=AF,
∴△ABF≌△AEF(ASA),
∴AE=AB=4,
∵FG∥AB,
∴∠BAF=∠AFG,
∴∠GAF=∠FAG,
∴AG=FG,
∵∠FAG+∠AEF=∠AFG+∠EFG=90°,
∴∠GFE=∠GEF,
∴FG=GE,
∴FGAE=2,
故答案为:2.
【举一反三3】(1)如图1,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D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请说明EF=BE+CF的理由.
(2)如图2,BD平分∠ABC,CD是△ABC中∠ACB的外角平分线,若仍然过点D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第(1)题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你能否找到EF与BE、CF之间类似的数量关系?
【答案】解:(1)∵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
∴∠EBD=∠DBC,∠DCB=∠FCD.
又∵EF∥BC交AB于E,交AC于F,
∴∠EDB=∠DBC,∠FDC=∠DCB
∴∠EBD=∠EDB,∠FDC=∠FCD,
∴BE=ED,CF=FD,
∴EF=ED+DF=BE+CF.
即:EF=BE+CF.
(2)不成立.EF=BE﹣CF.理由如下(如图):
∵BD平分∠ABC,CD是△ABC中∠ACB的外角平分线
∠EBD=∠DBC,∠FCD=∠DCG
∵EF∥BC交AB于E,交AC于F,
∴∠EDB=∠DBC,∠FDC=∠DCG,
∴∠EBD=∠EDB,∠FDC=∠FCD,
∴BE=DE,DF=CF,
∴EF=BE﹣CF.
【举一反三4】如图,△ABC中,∠ABC的角平分线BE交AC于点E,过点E作DE∥BC 交AB于点D,
(1)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
(2)若∠C=90°,∠A=40°,求∠BED的度数.
【答案】(1)证明:∵BE平分∠ABC,
∴∠DBE=∠CBE,
∵DE∥BC,
∴∠DEB=∠CBE,
∴∠DBE=∠DEB,
∴△BDE是等腰三角形;
(2)解:∵∠C=90°,∠A=40°,
∴∠ABC=180°﹣90°﹣40°=50°,
∵BE平分∠ABC,
∴∠DBE=∠CBEABC=25°,
由(1)知∠BED=∠DBE=25°.
【题型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典型例题】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颖同学设计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衣架杆为衣架的固定点;如图,若衣架收拢时,,则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连接,,,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C.
【举一反三1】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弧,与交于点,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作射线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是的垂直平分线,,,≌,,,,,,是等边三角形,,
在中,,,,.
故选:A.
【举一反三2】如图,,,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个等边三角形.
【答案】 ;
【解析】依据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可知,题图中的等腰三角形为,,,,共个;
等边三角形为,共个.
【举一反三3】如图,中,,,延长至点,连接,若的周长为,则的周长为______.
【答案】
【解析】解:,,是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的周长,
故答案为:.
【举一反三4】如图,为等边三角形,为内一点,且,过点作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求证:≌.求证: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证明:是等边三角形,,,,,且,,且,,≌
≌,,,,,且,是等边三角形.
【举一反三5】如图,为线段上一点,以,为腰分别作等腰和等腰,,,,连接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求证:≌.求证:.
【答案】证明:,,,,
在和中,,≌;由知≌.,,,,
在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