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教学设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教学设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14 20:42:01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分析人地关系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增强学生的环境危机感、紧迫感、与责任意识。 评论(0)
2学情分析从知识量来看,学生对环境问题并不陌生,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部分内容学习难度不大,比较容易接受。从学习热情来看,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和实际联系密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易调动气氛激发兴趣。从学习能力来看,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高中学习锻炼,基本完成了初高中的过渡,具备初级的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解决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 评论(0)
3重点难点 评论(0)
?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导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人类开始不断努力,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如何才能让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将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首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自主学习探究:观看视频影像(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86~87页内容并联系现实生活及周围环境,相互讨论探究如下三个问题: 1、列举实例说明环境问题含义. 2、结合教材和右图人与环境的关系图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个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能分析其原因吗? 3、环境问题有哪些划分方法?分别划分为哪些类型?完成P87页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地理,更快的地进入环境中去,以一些直观形象的感官资料引出环境定义,及成因,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要点点拨: 1、什么是环境问题?(定义当中包括了成因)提取句子主干法肢解定义更易于理解记忆 误区警示: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人类活动和自然两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后果都是.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投影打出(人地关系模式图)重点讲解引导 难点剖析:人地关系模式图 产生原因:(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2)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注意:图中的①表示人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讲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就是二者的关系超过了度。因此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把握好度是关键。 给出全球环境问题的相关图片资料,和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相关图片资料。回顾复习其成因。和人地关系模式图里的两个条件对比。 设计意图:这样做除了可以温故知新外,同时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思维能力的同时,利用相似相容原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这样以达到将知识点系统化,吃透的目的。而且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讲解主题做铺垫。 3、环境问题的类型:依然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此处给出生活中的实例,身边的环境问题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虽篇幅很小,但很重要,所以可设置个探究情境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更主要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感到学以致用,甚至是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转:在各类环境问题中,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呢?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投影打出相关的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为本节的重点,所以应最大限度的体现新课改理念,创设诸多探究平台、探究情境资料,以反复锻炼学生们的探究归纳总结的方法,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能通过相关的资料数据自己体会感觉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与必然性。力求使思想上发生根本上的转变,从而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87-88页内容、材料分析表格并联系现实生活及周围环境,思考探究: 1.资源枯竭的含义是什么?完成P88页活动题     2.右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要点方法点拨:( P88页活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予以归纳概括:从教材内容和资料及上图可以看出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耗种类资源,特别是一些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更加剧了资源枯竭的速度,因此我们要树立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同时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资料或图文信息来分析相关问题。 转:图片引出第2个问题,同时播放视频,让学生具体认识各类生态问题,同时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自主学习与探究: 观看视频资料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图表思考探究如下问题 1、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完成P90页活动 要点方法点拨:指导完成绘图题,学会按要求根据地理数据绘地理统计图 转:图片引出第3个问题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自主学习与探究: 阅读教材91~92页内容及相关资料思考、探究: 1、什么是环境污染?对比各类环境污染的形成、危害和主要污染源,填写下表 污染类型 形成 主要污染源 危害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2、完成P91~P93页活动题 要点方法点拨: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用规范的语言来概括。结合三个活动题,以实例说明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危害等。 灵活应用: 电池污染环境后,重金属会迁移富集,进入人体。 (1)在图中括号内填上所对应的字母:土壤____,地下水_____,植物______,畜禽______。 (2)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对生活垃圾进行___________投放;由专门部门回收后,再从环境角度出发进行___________处理。同时,可以进行废物利用。 (3)用所学知识说明称重金属污染为“隐形杀手”的原因: 参考答案:(1)A B C D    (2)分类   无公害    (3)重金属污染可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传递,最后到达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当人体内的重金属它集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会损害人的肌体、危害人的健康乃至生命。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易被人们发觉;到发觉时,往往已经产生严重后果。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 小结: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各类问题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某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可能会同时产生多个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都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环保意识,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堂检测:
课件37张PPT。温家宝总理4月25日在“斯德哥尔摩+40”论坛演讲节选 我们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有句古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有责任携起手来,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让它出现“寂静的春天”,而是永远享有鸟语花香的世界。 我们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武鸣高中地理组
柳天秀
13397816402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人地平衡,基本协调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后工业文明
谋求人地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玛雅文明阅读课本案列“玛雅文明的消失”,找出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矿山开采2012年,河源新丰江水库诱发4.8级地震,引起广东市民恐慌2014年9月濒危鱼类中华鲟首次未监测到自然繁殖,数量锐减。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世界“首堵”北京垃圾围城(北京)哭泣的冰川《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二、直面环境问题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滥砍滥伐 水土流失中国近三成土地面积荒漠化 每年仍在扩大沙尘暴来袭大气污染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腹地现巨型排污池噪声污染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的海滩,一只螃蟹在浓黑的油污中艰难前行。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生态破坏。思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图中的案例,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环境问题的地域分布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概念2.内涵
3.三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判断下列语句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公平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共同性原则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持续性原则
你说,我说!1.联合国秘书长 2.国家主席
3.环保局局长 4.明星如歌手、演员
5.科学家 6.家长
7.学生 8.工业企业老板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