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评论(0)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本节课通过“三案”(即预学案、导学案和固学案)导学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特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以下内容:
★预习目标:
1.能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其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2.能在地图上找到东北地区高原、山地、平原、河流及土壤类型的分布。
3.依据东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会判断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地区差异。
4.通过对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了解,能初步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通过阅读教材,能简要概括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并能初步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依据生产条件,会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与分布,并能准确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归纳布局特点。
7、能记住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的分布及各自主要农产品。
8、通过预习,在明确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能归纳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会分析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分析其它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
3.通过“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能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并且能记住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的分布及各自主要农产品。
4.自己的家乡农业被选为国家级教材中的课例进行分析,通过本节学习更加增强了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条件、布局特点的了解能意识到家乡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献计献策,使家乡农业建设更加美好,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 评论(0)
通过必修二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方法,教材中还选取了家乡“东北”作为案例,给同学们亲切感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分析方法和对重难点的掌握。
3重点难点 评论(0)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我们餐桌上“美食” 评论(0)
活动2【活动】地理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评论(0)
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要求:快速阅读学习目标,勾画关键词,明确学习目的(限时1分钟)?
课前自主预习评价:
1、能在地图上描述出:?①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②东北地区地形、河流及土壤类型的分布2、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材料一:安徽合肥市的吴祥先生每逢家里买米,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北大米,因为全家人都爱吃东北大米。如今,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南方省市,东北大米大行其道。“一日食三餐,一餐出东北”。
1、??请你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2、??通过《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在本册书中又说热量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你能举例说明原因吗?同时热量作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点拨:可以从熟制、农业物品种和品质、灾害、病虫害、土壤等方面分析)
材料二: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政策的出台,新华网发表了——《东北振兴农业先行,黑土地挑起“天下粮仓”》的评论员文章。文中指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率超过了60﹪,年生产的商品粮已占全国三分之一,东北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
3、虽然东北地区的水热组合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但商品率、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远远超过南方地区。你能试着分析其成因么??(点拨:可以从工业、交通、土地条件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探究二:农业布局特点
阅读教材图4.3、图4.4和图4.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分别呈现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2、请在图中找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并读出其海拔高度。
3、说出大兴安岭东侧降水多于西侧的原因。
4、描述长白山地等温线的走向,并分析其原因。
活动3【练习】拓展延伸 评论(0)
1、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2、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创汇农业。
活动4【测试】课堂练习 评论(0)
详见“导学案”
活动5【作业】课后巩固 评论(0)
详见“固学案”
课件19张PPT。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通化市第一中学 孟凡 展示目标 明确任务★要求:快速阅读学习目标,勾画关键词,明确学习
目的(限时1分钟)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
1.我能描述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我会分析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分析其它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
3.通过“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我能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并且能记住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的分布及各自主要农产品。
4.自己的家乡农业被选为国家级教材中的课例进行分析,通过本节学习更加增强了我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条件、布局特点的了解使我能意识到家乡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献计献策,使家乡农业建设更加美好,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前自主预习评价★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洪亮的声音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限时3~5分钟) 1、能在地图上描述出:
①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东北地区地形、河流及土壤类型的分布
2、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要求:
能够积极思考,愉快的与组内同学合作。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探究问题,如有疑惑请和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如能全部完成请帮助本组有疑惑的同学;如本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虚心倾听其他组的答案,并能做好质疑、补充(限时10~15分钟)。 地理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要求: (限时10~15分钟)
1、用简洁的语言、洪亮的声音展示探究成果
2、其他小组在回答问题时,请认真听讲,找出不足进行补充及改正。当你认为结论正确全面时请给予我们最好的认同——掌声;当你认为不足或观点不同时,请阐述你的观点,并注意语气。
3、注意每小组只有一次机会,所以请珍惜。如有不足之处,先由本团队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更正,如其他团队仍有质疑则交出主动权,由其他小组继续补充。 ①东北地区夏季白昼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②东北地区大米的生长期长。
③该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多。
④该地区冬季寒冷,作物病虫害少,使用的农药及化肥少。1、请你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
的原因。地理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 2、通过《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
知道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在
本册书中又说热量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
件,你能举例说明原因吗?同时热量作为东北地区
农业发展的劣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优势:①农产品品质优良;
②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③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含水量。地理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 2、通过《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
知道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在
本册书中又说热量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
件,你能举例说明原因吗?同时热量作为东北地区
农业发展的劣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劣势:①品种有限,只能种植对热量需求不高的农作物;
②一年一熟;
③春秋两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④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地理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 3、虽然东北地区的水热组合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但
商品率、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远远超过南方地
区。你能试着分析其成因么? ①具有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③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的机
械化作业。
④由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⑤我国人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
国内外市场。地理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 地理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年平均气温有何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由南向北递减(热量)年降水量有何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水分)●2、请在图中找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并读
出其海拔高度。
3、说出大兴安岭东侧降水多于西侧的原因。 4、描述长白山地等温线的走向,并分析其原因。地理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二、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部差异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
部分林区草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蒙古栎等
鹿茸、人参、苹果、苹果梨、柞蚕茧等重要的羊、牛、马畜牧生产基地: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等 课堂小结2、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等。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方法。1、自主高效完成自我检测习题。
2、以小组为单位核对答案。
3、参看正确答案,对错题在组内进行分析突破。
4、如有疑问,提出质疑。要求:自我检测 综合评价 成果展示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拓展延伸。
1、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2、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创汇农业。
写好自己的学习体会。
完成固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