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优提升训练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选择题
1.已知,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2.若,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3.实数满足:①;②;③.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4.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5.已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6.若,则,a,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7.已知非负实数,,,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的最小值是 D.
8.若,则,的值可能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若,则 .
10.如果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11.已知正数m、n、p满足,,.则m、n、p的大小关系为 .(用“<”连接)
12.已知实数x,y满足,,设,则t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
13.已知.
(1)比较大小:①_____;②_____.(填“”、“”或“”);
(2)若,,,求与的大小关系.
14.求同时满足 ,,且 的a的最大整数值及最小整数值.
15.【阅读材料】
我们在分析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经常要比较两个数或式子的大小,解决问题时一般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求差法”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求差法”,就是通过求差、变形,并利用差的符号来确定它们的大小,即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只要求出它们的差.若,则;若,则;若,则.
【解决问题】
(1)已知,试比较,的大小;
(2),,若,求,的取值范围.
16.已知:a、b、m、n四个数中,,
(1)比较与的大小;
(2)若a、b、m、n都是正数,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明:
17.阅读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已知实数、满足,求证:.
证明:且,均为正 (已知)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传递性)
即,
解决问题(要求:采用推理方式解决下列问题,可以不写各步骤的依据)
(1)若,求证:;
(2)已知有理数,,满足:,,.试求的最小值.
18.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已知,且,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解:,,
又,,,
又,①
即②,
①+②得,
的取值范围是.
请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已知,且,
(1)试确定y的取值范围.
(2)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C
6.D
7.B
8.D
二、填空题
9.
10.
11.
12.
三、解答题
13.【解】(1)解:①∵,
∴,
∴;
②∵,
∴,
即,
故答案为:,;
(2)解:由(1)得,,
∴,
∵,,,
∴
,
∴.
14.【解】解:依题意,
①②得:
即③
将③代入①得:
即
所以④
因为,即
所以,即
因为,即
所以,即
所以
所以
而
所以
即
所以的最大整数值是,最小整数值是.
答:同时满足 ,,且的的最大整数值是,最小整数值是3.
15.【解】(1)解:
∵,
∴,
∴.
(2)解:∵,,
∴,
∵,
∴,
解得,,
∴的取值范围为任意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6.【解】(1)解:解:,
两边同时乘以得;
(2)解:,m是正数,
,
,b是正数,
,
17.【解】(1)证明:,
,
,
;
(2)解:,,
,
即,
又,
,
,
,
,
的最小值是.
18.【解】(1)解:∵,
∴,
∵,
∴,
∴,
∵,
∴;
(2)解:由(1)得,
∴,
即,
∴,
∴的取值范围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