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2.2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3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节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课时
2
1
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
认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
吞噬
辅助性T细胞
将抗原
处理、呈递
B


第二个信号
结合


产生
一些直接接触(激活B细胞第一个信号)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分裂
分化
分 分
裂 化
再次入侵,刺激
二次免疫
结合形成沉淀,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分裂、 分化,并分泌
细胞因子
促进
(被激活)
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
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细胞免疫
病原体进入细胞机体的“作战方式”:
课 堂 小 结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1
细胞免疫概念及作用对象
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主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靶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
衰老、受损的细胞、癌细胞
异体器官移植的细胞
(2)作用对象
(1)概念:
任务一:分析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现代概念的细胞免疫是由淋巴细胞而不是吞噬细胞引起的。
资料1 1883年,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提出原始的细胞免疫学说,认为吞噬细胞是执行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细胞。梅契尼科夫首先提出细胞免疫学说,因而荣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2 1942年,蔡斯和兰德施泰纳用致敏豚鼠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后做结核菌素免疫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阳性反应。当转输淋巴细胞后,结核菌素反应出现阳性结果。证实了此免疫反应是由淋巴细胞引起的。此后,科学家将细胞免疫的概念改为由淋巴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这是现代的细胞免疫概念。
资料1、2说明现代概念的细胞免疫是由何种细胞引起的?
1.探究细胞免疫的研究历程
资料3 1974年,辛克纳吉和杜赫提证实小鼠T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时,不仅需要特异性识别抗原种类,而且同时需要识别MHC分子,这种现象也称为MHC限制性。辛克纳吉和杜赫提因此荣获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资料4 1980年,莱因茨和斯基洛斯曼根据分化标志和功能将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群。
此外,研究发现被抗原呈递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
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进而分化为具有效应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资料3、4中的研究结果说明细胞免疫过程涉及哪些细胞?
(2)观看视频并阅读P73的相关内容,尝试用文字和箭头构建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2
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初次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于:
二次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于: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记忆T细胞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
摄取、处理
辅助性T细胞
传递
细胞因子
分泌
抗体
靶细胞
感染
细胞毒性T细胞
被识别
增殖、分化
靶细胞
识别、接触
抗原
裂解
释放
+
促进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 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 、辅助性T细胞、 、 等 、抗原呈递细胞、
、 等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 ; 被抗原侵入的 、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 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 系 (1) 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 (2)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 ①体液免疫产生 ,能与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②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 免疫将靶细胞 ,使病原体 失去藏身之所,此时 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原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宿主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抗体
细胞
体液
裂解
2.资料: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穿孔素可以在靶细胞膜上“打孔”,颗粒酶通过“孔”快速进入靶细胞内部,激活靶细胞内与凋亡相关的酶,促进靶细胞凋亡,病原体释放出来。
请据资料判断:靶细胞的裂解是 (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过程。
细胞凋亡
细胞毒性T细胞
靶细胞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穿孔
(1)结合教材图4-6和图4-7,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细胞名称,使图解完整。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3.探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辅助性T细胞也可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
辅助性T细胞形成的记忆T细胞也可分裂、分化后形成新辅助性T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2)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依靠
______________识别_________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
细胞毒性T细胞
宿主细胞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
___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②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体液免疫产生_____,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_____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____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辅助性T细

抗体
细胞
体液
①细胞毒性T细胞(有相关受体)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变化;
②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什么条件?
有特异性: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无特异性: 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
2.参与细胞免疫识别抗原的细胞中,哪些有特异性?哪些没有?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刚活化的)、记忆T细胞
3.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
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①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②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4.辅助性T细胞在整个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1.(2024·河北沧州高二期末)如图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导致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B.图中c为记忆T细胞,在二次免疫时可识别
抗原
C.图中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
毒性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D.图中a与b同为细胞毒性T细胞,区别是b已
活化而a未活化

2.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B.再次接触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C.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D.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任务二:绘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系图
(1)第3章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中,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两个实例证明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是如何建立联系的? 请举例说明并标在下图中。
免疫
系统
神经
系统
内分
泌系统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
(2)经研究发现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糖皮质激素等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请将资料中涉及的相关关系补充到关系图中。
免疫
系统
神经
系统
内分
泌系统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3)根据表中的研究结果,将下图中关系图补充完整。
乙酰胆碱 促进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
干扰素 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免疫
系统
神经
系统
内分
泌系统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干扰素等
调节 方式 信息 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 作用部位 化学
本质
神经 调节 神经 递质 突触前 膜释放 突触 后膜 有机物、
无机物
体液 调节 激素 内分泌 细胞 靶器官 靶细胞 蛋白质和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
免疫 调节 抗体 浆细胞 抗原 蛋白质
细胞 因子 主要为辅 助性T细胞 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蛋白质或糖蛋白
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3.如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能对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B.若T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D.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4.(2024·河北保定高二期中)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
C.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内环境中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细胞免疫研究历程
细胞免疫过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