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语文 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语文 八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1: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A.沿溯(sù)     经伦
飞漱其间(shù) 与其奇者
B.素湍(cuān) 燕然
夕日欲颓(tuí) 属引凄异
C.竹柏(bǎi) 未寝
鸢飞戾天(lì) 负势竞上
D.缥碧(piāo) 霜旦
互相轩邈(miǎo) 千转不穷
解析:A项,“伦”应为“纶”;B项,“湍”应读“tuān”;D项,“缥”应读“piǎo”。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其间/千二百里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念/无与为乐者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自非/亭午夜分”。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B )
A.蝉则千转不穷 B.回清倒影
C.窥谷忘反 D.略无阙处
解析:A项,“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C项,“反”同“返”,返回;D项,“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C )
A.春冬之时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康肃笑而遣之 D.水陆草木之花
解析:C项中“之”是“代词,指卖油翁”,其他三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属引凄异(延长)
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徙倚欲何依(徘徊)
D.鸢飞戾天者(鸟叫)虽乘奔御风(指飞奔的马)
解析:“戾”应解释为“至、到达”。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梁甫行》的作者是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
C.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其被贬黄州期间。
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解析:《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
7.默写。(8分)
(1)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3)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5)郦道元的《三峡》中极尽夸张,描写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
8.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以上选段选自美国记者 埃德加·斯诺 的《红星照耀中国》,其中“他”是 周恩来 。(1分)
(2)在“我”动身前往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3分)
 动手替“我”起草采访旅程;答应让“我”骑马去保安并安排第二天早晨就动身;给毛泽东和苏区其他干部打电报,告知“我”就要来到;等等。 
9.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你所在班级开展了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从立法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已实施。最近 5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的数目达 8 779 亿元。还青山以葱茏,复水以澄澈,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
材料二 我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2023年我国完成造林399.8万公顷,种草改良437.9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90.5万公顷。人们用汗水浇灌和培育着共同的绿色家园,为“修复我们的地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材料三 某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当天,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在公园设立宣传咨询台,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单,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工作人员还向群众宣传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国法,普及自然资源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增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1)请用一句话提炼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1分)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2)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行列中。(3分)
 (示例)积极参与宣传,让人们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低碳出行,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不吃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3)活动接近尾声,作为活动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具有总结性、感召力的结束语。(2分)
 (示例)同学们,本次活动即将结束。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素质,也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希望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建设好地球这个大家园。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这首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B.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对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为黄鹤楼笼罩上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C.“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
D.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想象黄鹤楼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
解析:“想象黄鹤楼的景物”有误,颈联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登黄鹤楼所见之景。11.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一幅明丽之景。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呈现的画面。(3分)
 (示例)和煦的阳光照着长江对岸的汉阳原野,树木葱翠繁茂,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绿野如盖。 
12.相传李白登临黄鹤楼,看见楼上崔颢题的《黄鹤楼》一诗,连称“绝妙,绝妙!”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表达之妙。(3分)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解析:A项,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时节美丽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项,首联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D项,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表述有误,应为“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批注一:白云、高山、清澈的流水,让人感受到境界的开阔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批注二: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④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批注三:  )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诗人当时年已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鲂(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夕日欲颓 ( 坠落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
(3)临长流 ( 面对 )
(4)有爱嘉名 ( 美好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
A.自康乐以来     以记其时日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复乃为嗟叹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有时朝发白帝
D.山川之美 悼吾年之不留
解析:A项,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B项,再/再;C项,季/时候;D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译文: 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17.【甲】【乙】两文所写之景让人流连忘返。参照批注一,完成批注二、批注三。(4分)
批注二: (示例)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有,让人感受到清爽和勃勃生机。 
批注三: 夕阳下,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和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分析批注一可知,批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句意,第二部分是表达效果。批注二:描写了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并强调这些美景一年四季都有。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清爽可人。批注三句意:夕阳下,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游鱼跃出水面,飞鸟上下飞翔,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灵动悦人。
18.都是写山水风景,【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文内容加以分析。(4分)
 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山川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甲】文把山川景色写得极其秀美,并用“实是欲界之仙都”表达高度赞美,最后还写要像谢灵运一样做山水的知音,将沉醉和热爱充分表达出来。【乙】文作者笔下之景闲静优美、灵动、生机勃勃,并用“有爱嘉名”表达自己的热爱、赞美之情。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自得之情。作者自己能够欣赏自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的山川之美,是能与谢灵运相比肩的,自豪和得意就表现出来了。【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悲伤和哀痛之情。面对闲静优美的斜川美景,作者想到自己年已五十,岁月流逝不返,美好的年华离自己而去,不禁伤感涌上心头。 
【参考译文】
【乙】辛酉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下,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和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①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②之水,溉潟卤③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节选自《史记·河渠书》)
【注】①说(shuì):劝说。②填阏(è):淤泥。③潟(xì)卤:土地含过量的盐碱。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韩闻秦之好兴事( 听说 )
(2)欲罢之,毋令东伐( 进攻,征伐 )
(3)东注洛三百余里( 向东 )
(4)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对的(正确)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其他三项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D )
A.蒙乃始就学
B.屠乃奔倚其下
C.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解析:A、B、C三项中的“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才。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译文: 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 
(2)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译文: 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 
22.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2分)
 (示例一)我认为郑国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韩国本来派他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可是郑国渠的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
(示例二)我认为郑国完成了韩国交给他的使命。韩国给他的使命是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 
【参考译文】
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工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无力进攻东方诸国,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做间谍劝说秦国,让(秦国)凿穿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沿着北山向东流入洛水三百多里,想用来灌溉农田。修渠途中郑国的目的被发觉,秦国想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秦国认为他说得对,最后让他继续把水渠修成。渠修成后,引带有淤泥的泾河水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收成都合一钟。从此关中变成沃野,没有荒年。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于是(把此渠)命名为郑国渠。
三、写作(50分)
23.请以《一份让我心动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略。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