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3 09: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郭(guō)  绢本(juàn) 题跋(bō) 春寒料俏(qiào)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洛绎不绝(luò)
C.踏青(tà) 田畴(shòu) 簇拥(cù) 长途拔涉(bá)
D.枢纽(shū) 擅长(shàn) 岔道(chà) 摩肩接踵(zhǒng)
2.下面语段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风和煦,温暖宜人,已是A. 春寒料峭时,中山公园的樱花在枝头绽放。游客们B. 摩肩接踵,C. 络绎不绝,他们三三两两闲聚在樱花树下,晒晒太阳,好不惬意!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赞叹这简直就是一幅D.巧妙绝伦.的画卷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的力量是什么呢□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英雄,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情感,是国家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因此,维护雄尊严、捍卫雄荣誉,应成为我们不变的信念。
A. , ; ”。 B. ? ; 。” C. ? , ”。 D. , , 。”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山水中的线条又名为“皴法”,它是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③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④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⑤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⑥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⑤①④⑥②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④①⑥②⑤
6.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7.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
B.《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是张择端,他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等。
C.《清明上河图》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非常难能可贵。
8.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有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2)【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3)【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9.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



10.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起到了什么作用



11.“《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二)阅读材料,完成资料后的任务。
【材料一】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景区由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石窟两部分组成,是敦煌游玩首选之地。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 000多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在时光的变迁
中,莫高窟纵使色彩已然斑驳,却依然涌动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文化的底蕴。
鹿引祥瑞—土红:红色来自土红、朱砂等矿石染料。敦煌莫高窟北魏第257窟《鹿王本生图》大量使用了土红、朱砂这两种颜料,给群山染上黎明之色,九色鹿(见上图)留下惊鸿一瞥的照影光绕于身,引人入幻美的仙境。鹿引祥瑞,延绵千年的太平愿景。
梦飞花语—土黄:土黄,取自褐铁矿。拨开尘沙寻迹敦煌,唤醒满壁的栩栩如生。敦煌莫高窟中唐第112窟南壁的反弹琵琶(见右图)最令人叹为观止。舞伎蹁跹起舞,步态轻盈,衣裙携来的一缕灵动之风,拂开了东方初曦的明亮。
【材料二】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其山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沙不进泉,水不浊涸,实为奇观。
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12. 以下两句话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结合加点词语加以分析。
(1)(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2)(鸣沙山)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
敦煌莫高窟景区开发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文创产品,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人们“穿越时空”的愉悦感。请你仿照示例,结合以上材料,也为敦煌设
计一款文创产品,并说明设计理由。无须画图,60字左右。
示例:
14.材料二介绍了鸣沙山和月牙泉,请根据这两个景点的取名方法,给下面金华双龙洞的景观(任选其一)取一个名字,并简述理由。
A B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 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有改动)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16.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17.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如果没有我
刘继军
你知道吗 如果没有我,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召唤死神。这真不是吓唬你!
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面前,人类和动物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的每一寸土壤、每一滴水中,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甚至就生活在你的身体中。平均每个成年人的身体约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体内却有38万亿个细菌和380万亿个病毒,坏蛋们全方位、全天候地攻击着你,没办法,我只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因为任何一次防卫失败,对你来讲,都可能致命。而我,是你的一部分,守护你,就是保护我自己。
我,就是你的免疫系统!
亿万年来,任何高等动物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我的守护。每个人都会感冒,而且有几百种病毒会导致人类感冒,其中绝大多数感冒病毒,我都可以应对自如。我与病毒、细菌、细胞变异已经战斗了几十亿年,而人类从认识这些,到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以青霉素1940年应用于临床为标志)不过百年。这与我漫长的技术改进时间相比,只是一瞬间。
说起技术手段,我对抗微生物的手段可谓纯粹、天然、无公害。
首先,高筑墙、广设防。我构建了三道防线:物理屏障、非特异免疫系统、特异免疫系统。这三道防线,从功能到技术手段,逐步升级,形成了一整套三维立体防御体系。
其次,大协同、精调控。来多强的敌人,我就使多大的力气。来犯的敌人主要有两大类:邻居熊娃和天外飞仙。
邻居熊娃,住得近,三不五时跑来你家捣乱。但大家都很熟,这家伙有多少坏水,我一清二楚,对付这家伙只需“非特异免疫系统”按套路出牌就能搞定。非特异免疫系统拥有常见病毒识别数据库,正常情况下是原厂配装,你一出生就有,所以也叫“先天免疫系统”。有了它,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秒,就自带攻防,而且反应迅速,瞬间就可以消灭敌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作风太粗放,不够细致。
天外飞仙,这家伙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你摸不准对手到底要干啥坏事、在哪里下手、啥时候下手。对付这种不常见的坏家伙,就要“特异免疫系统”出手了。“特异免疫系统”虽然没有配装出厂原始数据库,但是自带学习功能。在敌人入侵过程中,它暗中观察,识别陌生敌人,找到办法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然后建立数据库,让人体对这种敌人免疫。“特异免疫系统”应敌较慢,但手段精准老辣、力道雄厚,一旦启动,敌人难以逃脱。
这两套系统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时刻在线、协同作战。每当有敌来犯,“非特异免疫系统”打头阵,能赢则赢。一旦吃紧,立即召唤“特异免疫系统”,对敌人实施合围会战。
哦,我忘了告诉你物理屏障是什么,就是你的皮肤和黏膜。……所以,要保护好皮肤和黏膜,不然许多坏家伙就会趁虚而入。
最后,专业全、配置齐。你有七十二变,我有宝器万千。管它哪路敌人,我都有专门的武器对付它。我全力打造免疫多样性,比如特异免疫系统的免疫多样性就达到了上百亿。
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白细胞,妥妥的帅才,因为你体内所有免疫细胞,都是由白细胞组成或者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基层民警,整天在你全身组织里到处溜达,发现不法之徒就立即投入战斗,如果搞不定会立即发出警报;嗜中性粒细胞,特警,一般不出警,可一旦收到警报就快速响应投入战斗;树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战略研究员,能把敌人的蛋白质解体,做成通缉令——这便是病菌产生的抗原,树突状细胞带着通缉令,找到专门对付这种敌人的高手——可以识别病菌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一旦找到,T细胞和B细胞就会被激活,大量增殖,形成专业特种部队,投入战斗;其他兵种,如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前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至此,免疫大军各路兵种全部开进战场,免疫反应达到高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入侵者经不起如此猛烈的自卫反击——于是,你的感冒就好了,神清气爽,吃嘛嘛香!
我与微生物精彩的大战,你已经领略一二。所以,平时,你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心情愉快,让我的各路大军马壮兵强;生病时,你一定要在大后方给我最坚定的支持,比如感冒了,就不要把“补充营养,多喝热水,注意休息”这些嘱托当作耳旁风,因为这时,一场生死之战正在你的体内发生,我——你的免疫系统正调兵遣将与敌人酣战。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疾病。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选自《百科知识》,原文有删改
18.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的解说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A.守护你,保护我。全力对付坏蛋们的攻击,守护身体健康。
B.高筑墙,广设防。构建了三道防线,逐步升级,立体防御。
C.大协同,精调控。原厂配装的特异免疫系统率先精准出击。
D.专业全,配置齐。打造免疫多样性,用各种武器对付敌人。
19.下面句子是文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请在不改变句意及语序的前提下改写,使之与全文的语言特点一致。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的黏膜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20.下面是首句为“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这一段的结构图,四个选项中与该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有‘我’马壮兵强的各路大军,人们就不会再生病”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
1、D 2.A 3.A 4.B 5.A 6.不能删去。“相传”指长期以来相互传说,并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变成了肯定的现实,与事实不符。“相传”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7.A 8..(1)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示例 一个胖小孩儿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儿身后两侧是荷叶和荷花。寓意连年有鱼(余)。
(3)示例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9.①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②写实性很强。③画面细节的刻画真实。④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10.举例子、引用。通过举《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例子,及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11.不能删去。“基本”在这里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就成了“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一致”,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12.(1)第(1)句的语言很严谨,准确,“现存”说明莫高窟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2)第(2)句的语言很形象,把鸣沙山的山脊比作刀刃,把人乘沙流的声音比作丝竹、雷鸣的声音。
13、略 14.略
15、A 
16、石鼓文的出土及历代保存情况。(意思对即可)
17、探索;求真(求实);严谨。(意思对即可)
18.C
19.(示例)这是保卫你的第一道防线,就像坚固的城墙,将大多数坏家伙阻挡在外。呼吸道的黏膜上有许多小扫帚,会把病菌等异物清理出去。
20.B
21.、不是。文章仅仅举了免疫系统对抗感冒这一个例子,并未提及其他疾病;“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疾病”表明还有免疫系统战胜不了的疾病;另外,我们自己要注意睡眠和营养、加强锻炼等,才能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