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唐诗五首
第二课时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对比阅读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
之妙。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比读 · 学习《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唐诗宋词都有一个特点叫“名篇异地化”。唐代诗人在宦游生涯中成就诗名,宋代词人亦有如苏轼、辛弃疾、朱敦儒、李清照者,因左迁、南渡等政治原因而流离失地,在落魄穷乡时写下了无数名篇。
知离乡之故,悟心境
望山水之色,赏美景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识·作者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尚书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晚期游览各地,随军出塞,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擅长绘画艺术,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给后代诗人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通·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乡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
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很茂盛。
天色已晚,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雾霭沉沉的江面给人带来愁绪。
崔 颢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通·诗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 维
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
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朝的边关,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沙漠浩瀚无边,一股烽烟笔直升起,黄河岸边,徐徐下沉的太阳又圆又大。
在萧关偶遇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我军统帅正在边防前线镇守。
慰问边关守军
飘飞的蓬草
指黄河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渡荆门送别
通·诗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乘船远渡荆门山之外,来到楚国这个地方游览。
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奔流进一望无际的原野中。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边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乘舟远行。
往
喜爱
李 白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构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起
承
转
合
扣题,写神话传说。可以想象诗人凭栏远眺,陷入无限沉思。
点题。交代了地点及事由。关塞迢迢,山高路远。此时诗人形单影直,内心孤寂。
点题。交代地点与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楚地。
延伸。黄鹤已去,徒留白云。写出了诗人对世 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转写登楼所见。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
抒情作结。由景生情——江上暮霭茫茫,不知乡关在何处。陡生无限的乡愁。
延伸感受。诗人自觉好像“征蓬”,又似“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由个人的小心情转写自然大境界: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呼应首联,总结情感。个人的失意在大漠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表达了因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的高涨情绪。
延伸写景。诗人写了乘舟过荆门所见到的景象,以移动的视角来写山峦与江水。
转写静态的景象——江上美景如画,让人陶醉。
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只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对自己恋恋不舍。
明·结构
今日拜读贤弟的《黄鹤楼》,收获颇丰。贤弟为何不写眼前实景,而从神话传说写起?
①虚实结合。
②增添黄鹤楼的神秘感。
③鹤去楼空,尽显自己的无奈、惆怅。
唐诗交流群
李白
崔颢
唐代一家亲
我从贤弟登高远眺中,看到了________的美。它美在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一家亲
李白
王维
如此美景,不免令人如痴如醉,崔兄为何而“愁”?
乐景写哀愁,思乡愁更愁。
崔颢
唐代一家亲
唐代一家亲
崔颢
王维
我因受排挤去往凉州慰问边关守军,感觉自己身如_____和______,漂泊无依。
希望兄长出塞途中遇到的 美景,可以解你心忧。
崔颢
此番离乡,我从王兄《使至塞上》的____联,读到了_____________之情。
李白
唐诗交流群
你们离乡总是哀愁,我也不舍家乡,但更期待远方。
这是你第一次出蜀远游,颔联从_____角度,描绘了_____的景色,尤其是“____”“____”二字写得极好,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描绘的_____意境令人赞叹!
唐诗交流群
李白
崔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小组合作探究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同是离乡远眺,他们的心境相同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课 堂 小 结
唐诗五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要体味诗人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更要关注诗歌写作时作者的人生境况。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必做)背诵并默写《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选做)选择五首诗中最喜欢的一首,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配画。
作 业 布 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