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唐诗五首 第1课时 课件 --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唐诗五首 第1课时 课件 --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1: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宦海浮沉,各见春秋
《野望》《钱塘湖春行》对比阅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五首》。
诗 歌
情境导入
情 境 导 入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
之妙。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通读 · 复习律诗的基本特点
这五首诗都是什么诗体?从结构上看都有什么特点?
都是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律”或“七律”。五律规定每句五个字,全首共四十个字;七律规定每句七个字,全首共五十六个字。
五言律诗:
《野望》《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七言律诗:
《黄鹤楼》
《钱塘湖春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比读 · 学习《野望》《钱塘湖春行》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失意之时,所见之景,所抒之志,却依不同人的心志而各有不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最终弃官归隐于东皋村。写下《野望》。
白居易,于822年上书论军事不被采用,自请到外地任职,当年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次年作《钱塘湖春行》。
识·作者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通·诗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 望
傍晚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余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
猎人骑马带着猎物返回家。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
我长啸高歌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xǐyǐ

qín
王 绩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通·诗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jiǎ
yīng
zhuó


白居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A554F2FC-47F3-4EAF-B5D7-61143E9EB01A}
何时
何地
何事
《野望》
《钱塘湖春行》
秋、薄暮

东皋
孤山寺北贾亭西(钱塘湖畔)
望、徙倚

比读
比读两首诗,填写下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一“望”一“行”中,所见之景有何不同?
登东皋而望,所见为____________。
沿湖畔而行,所见(闻)为________。
比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目之所及,尽是萧索。内心____________。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村中众人,傍晚归家,
反观自身,徘徊无依。内心____________。
孤独、落寞
郁闷、孤单
烘托
反衬




《野望》
比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比读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描写入微,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早春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春光正好,
且行且赏,
心中________。
拟人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喜悦
《钱塘湖春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小组合作:
小组内推选两名同学,分别从王绩和白居易的视角,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薄暮登东皋”“早春行钱塘”时所见之景。
比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A554F2FC-47F3-4EAF-B5D7-61143E9EB01A}
尾联
情感
写法
《野望》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比读
读尾联,验其情。
孤寂
用典
怀念古时隐者
热爱春景
充满希望
直抒胸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比读
同是官场失意,为何两位诗人所见所感如此不同?结合助读资料思考:
王绩出身官宦世家,性情简放,“不喜拜揖”。三仕三隐说明其并不能适应为官生活,最终弃官隐居,也始终不是太彻底。
白居易自请外放,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疏浚六井、修堤蓄水。解决了杭州人民的饮水问题以及旱灾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于湖边石上,以便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治理湖水产生积极影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比读
结合背景,你能读懂诗人藏在尾联之中的潜台词吗?
潜台词示例
白居易: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白沙堤上尽是踏青的人们。比春景更醉人的,是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百姓和乐,便是作为刺史的我最乐见、最满足的了。
《钱塘湖春行》提示:早春热闹,除了自然美景,身为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在白沙堤上还可能关注到哪些景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比读
心既入秋,
进退维谷只余困顿。
心待春来,
励精图治窘处逢生。
朗读:表现出这两首诗中截然不同的情感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知律诗结构,明阅读方法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交代点题,奠定基调;
承接首联,写景叙事;
诗意转折,由景及情(理);
议论抒情,点明题旨;
新课探究
《野望》抒发了诗人彷徨、孤独的心境,在秋景中寄托了自己归隐后无所依凭的苦闷。《钱塘湖春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赞美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总的来说,这两首诗虽同为律诗,却在主题情感、写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心境和艺术造诣。
课 堂 小 结
唐诗五首
作 业 布 置
(必做)背诵并默写《野望》和《钱塘湖春行》。
(选做)想象王绩与白居易相遇,二人会对对方说些什么?请设计二人的对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