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美文,读出节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突出的特点。
3.结合背景资料,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多种形式朗读美文,读出节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突出的特点。
3.结合背景资料,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突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是古人对富春江的赞誉。富春山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山与水在此,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处具有中国禅意的山水。 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挺拔葱茏的江南山,凭借“独绝东南”的富春山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挥毫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富阳区文化旅游部门依托富春江的人文历史背景,尤其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吸引游客,请你参与完成相关活动。
二、任务一:介绍景区人文
请你化身为景区宣传员,从文体和作者两方面为景区做介绍。
明 确 :
1.文体简介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有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题目中
的“书”指信。
2.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失,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任务二:录制宣传音频
请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吸引游客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屏显: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本文是一篇美文,144个字,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吟诵时,能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乐之美,文句的节奏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请根据提示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节奏。
提示 :
(1)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应慢一些。
(2)注意重音。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是作者对富春江总体的高度评价。“奇山“异水”和“天下”,两字一 顿,还应放慢语速。读"天下"两字,可以做重音处理,显出对比。“独绝”两字,不能连读,应一字一顿并延长声音,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3.组内朗读,并评选代表,参加班级竞选。
4.班级投票选取代表,录制宣传音频。
四、任务三:介绍景区风光
如果你是景区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光呢
1.你认为富春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请用含有“山水”的四字短语表述
预设:奇山妙水,青山绿水,明山秀水,奇山丽水,青山碧水
2.本文用的是“奇山异水”,对比体会,说说妙处,并结合课文内容,按照下面的句式进行赏读。
屏显 :
水之绝在于异,奇在 你看(原文),这 一 句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
山之绝在于奇,异在 , 你看(原文),这 一 句通过 写出了
预设 :
(1)水之绝在于异,异在清澈,你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正面描写的手法,写出水色浅青,清澈见底的特点。
(2)水之绝在于异,异在清澈,你看“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一句运用了夸张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澄澈透明。
(3)水之绝在于异,异在湍急,你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句是运用两个比喻,还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凶猛湍急、流速迅疾的特点。
(4)山之绝在于奇,奇在山声,你看“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一句调动了人的听觉,用水声、鸟鸣、蝉啭、猿叫写出了山的幽静。
(5)山之绝在于奇,奇在山色,你看“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这一句通过视觉描写,写出了树林青葱茂密,让人心生寒意。
(6)山之绝在于奇,奇在连绵,你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山拟人化了,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绵延不断。
(7)山之绝在于奇,奇在高险,你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一句通过运用拟人的修辞和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了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8)山之绝在“奇”,奇在林密,你看“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通过化静为动,写出了山高 林密、树木葱茏的景象。
3.小组合作,撰写导游词。
预设: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富春江的山奇在山色,你看那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作者调动视觉让我们看到了山林的茂密和 生机勃勃。
五、任务四:增添文化底蕴
在导游词中,还缺少富春江的文化底蕴。
1.请结合背景资料,说说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屏显 :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撰写《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武帝恶其实录,不悦,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他从官场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明确:
作者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写了两类人面对奇山异水产生了隐居的思想。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避世退隐的志向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 .补充修改导游词。
预设: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富春江的山奇在山色,你看那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作者调动视觉让我们看到了山林的茂密和 植物的生机勃勃。而作者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的仕途一直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撰写《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武帝恶其实录,不悦,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他从官场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避世退隐的志向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拓展延伸
《答谢中书书》与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相似点,请同学们比较本文与《答谢中书书》的异同。
相同点 :
1.文体相同,都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
2.都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3.描写的景物大体相同,都写出了山势高峻,《答谢中书书》主要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等,《与朱元思书》主要有水、山、鱼、鸟、石、树、蝉、猿等。
4.都有视觉和听觉描写,从不同感官来写景物。
不同点 :
1.描写顺序上:《答谢中书书》是按照四季常景和晨昏之景的顺序来写的;《与朱元思书》先写“水”,后写“山”, 由近及远,逐层展开。
2.结构上,《答谢中书书》先总写山川之景,再具体描绘各种景色,最后抒发感慨(总一分一总);《与朱元思书》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结构上纲举目张, 脉络分明(总一分)。
课堂小结
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了一番富春江的景色,品评了一回吴均的语言,《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文的佳作。赏景的同时,我们体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请你结合吴均对富春江的描写,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为富春江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