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学情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学生学习的首篇说明文,掌握一定的说明文知识,对第五单元的说明文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是事物说明文,结构清晰,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层次分明,说明语言准确周密但却不失生动活泼,能使初中生较容易地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语言特点。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分析和概括能力还较弱,因此老师要在指导、比较中帮助学生分析,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美和结构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遗产,培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中国石拱桥对中学生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让学生拿出收集的图片,并告诉同学们展示的桥名及其重要特点。
2.教师用多媒体映示六幅桥梁图,2幅梁桥、2幅拱桥、2幅吊桥,适时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梁桥、拱桥、吊桥。
3.提问:“这些桥梁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何能屹立千年?”
4.作者介绍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5.启发设疑,引导学生提问,如:
中国石拱桥有哪些著名的桥梁?
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
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
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节指名读课文,提出要求:
读者:读正确、读流利。
听者:准备帮助读者正音。
完成投影练习:根据初读印象填写下列句子。
石拱桥是__________的桥。
中国石拱桥是__________的桥。
赵州桥是__________的桥。
卢沟桥是__________的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__________的桥。
2.结构梳理:
总说: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第1-2段)。
分说: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第3-9段)。
总说: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及成就(第10段)。
(三)细读课文,讨论评析
1.让学生根据板书,结合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句子,作简要分析。可以分组读书、讨论:一组讨论石拱桥;二组讨论中国石拱桥;三组讨论赵州桥;四组讨论卢沟桥。
桥梁 修建时间 结构特点(说明方法) 文化意义
赵州桥 隋朝(公元605年左右) 单拱、拱肩加拱(列数字:“全长50.82米,跨径37.02米”) 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
卢沟桥 金代(公元1189-1192年) 联拱、石狮雕刻(举例子:“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七七事变”发生地
2.各讨论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包括不能统一的问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3.讨论课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着重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民族自豪感1。
(四)美读课文,摘抄背诵
1.速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美美地读出来,能简要说明理由更好。
2.选摘你认为精彩(可以是用得精当的说明方法的、可以是运用恰当修辞方法的)的语句,选择一两句背一背。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不必统一答案,不必恣意拔高1。
(五)技巧拾贝,迁移运用
1.本文是说明文,文章写得很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和方法,以及其他的写作方法。
2.布置作业: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200字以上的说明文。要求:能用上二、三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提炼说明顺序、方法以及其他写作方法在课内完成,写作可放在课外完成。
(六)课堂总结
古桥越千年,雄姿仍伟岸;一桥架南北,从此无天暂。这是中国实力的彰显!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中国桥、中国园林、中国书画、中国服饰、中国饮食等一系列中国文化的高峰,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留下了不朽的文明印迹,而我们也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希望我们将来都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数量众多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说明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