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清晰辨别并理解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包括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体会其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领略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和主要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并分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准确、生动地体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各尽其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使人有观赏不尽的感觉。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我国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三、整体感知
1.上课前,老师想考考你如何判断出《苏州园林》是说明文 又有多少种判断方法呢
明确:
(1)根据说明文的释义: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而且说明文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2)可以看课本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通过这段导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单元都是说明文。
2.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这两大类。《苏州园林》属于哪一类呢
明确:结合标题,可以判断这是事物说明文。
3.你能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苏州园林吗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4.从每个自然段中,各选取一句话来介绍苏州园林。
明确: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小结:每段都有中心句,便于读者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5.这十句话中,如果要删掉其中三句,你会选择删掉哪三句 请说明理由。
预设:删掉第7、8、9这三句,因为这三句是次要内容,其他的是主要内容。
6.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可以调换段落位置吗
明确:不可以,因为第二段提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刚好和第三到第六段存在——对应的关系。
7.本文被选入教材后作了删改,删除了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思考这句话为什么要被编者删掉
屏显:
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叶圣陶《洞仙歌》
明确:编者当时删掉,可能是有要符合主题的考量,但是其实这个句子保留下来同样可以表现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小结:本文讲究整体结构的统筹布局、讲究段落之间的变化呼应、讲究片段内部的起承转合。
四、深入探究
(一)探究说明方法
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列数字: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用“一百"+”等数字说明“我”到过的苏州园林的数量。
2.作比较: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古代宫殿和近代住宅的布局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 道旁树”;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3.举例子:如第4段以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像画一样,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第5段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 树木着眼于画意。
4.摹状貌: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等都是摹状貌,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二)探究说明语言
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 )
明确:“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
明确: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
明确:不可以。“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 )
明确:不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小结: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严密而又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再到总的结构、由整体到局部的说 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
布置作业
必做题:借鉴本文先总说后具体分说的写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美丽的校园。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150字。选做题:文章结尾作者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课外可以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