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
2.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分析词人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的奇幻意象与意境,体会词人复杂情感并掌握主旨。
教学难点
领会词人借助想象构建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悟其在困境中对人生的思考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在,学校的公众号准备推出一个新栏目——“经典诗词”,第一期准备推送李清照的《渔家傲》。今天,请各位同学走到幕后,当一回公众号编辑,为本期推送出谋划策!
任务一:走近传奇诗人
推送的第一板块是“走近传奇诗人”,请结合预习,完成作者简介的内容。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应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词语言自然清新、凝练新颖,有《漱玉词》传世。今人辑有《李清照集》。但《渔家傲》这首词却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任务二:诵读"梦幻之境"
1.一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提示: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2.二读:结合课文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明确: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3.为本期推文设计一个朗读音频。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形式诵读。
提示 :
语气——把握情感态度
语速——控制快慢节奏
语调——注意高低轻重(高昂、低沉、重音等)
(2)小组展示朗读,班级评价、选择一个投票最多的组录制音频。
任务三:解读"梦忆之境"
推文需要一个背景,请结合下面问题,说说背景图片应该有哪些要素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明确:梦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在李清照的这首词中写了自己的“梦”,词人在梦中遇见了天帝,天帝是怎样的形象呢
明确:“殷勤”情意恳切,表明天帝态度温和,“问我归何处”这是一个异常简洁的问话,但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浮现在眼前。
4.小组交流,说说背景图片应该有哪些要素
预设:朦胧的烟雾,缭绕如仙境般的图片,有两个人的对话,天帝应是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任务四:体悟“梦幻之境”
推文需要解读“梦幻之境”,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评赏释梦。
1.为什么说”我”的梦魂是"归帝所"
2.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资料: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形势危急,于是传位太子赵桓,即宋钦宗,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又挥兵南下,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在同年闰十一月时,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这就是历史上"靖康之变”。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以看出皇帝只为能偏安一隅而一味求和,置百姓于不顾。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怎么理解
4.结合探究结果,完成解读“梦幻之境”的内容设计。
明确 :
(1)“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 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李清照说自己“归帝所”,可见她本性高洁,不愿融于污浊的现实。
(2)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3)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 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4)后三句,化用鹏徙南冥需九万里风、海外三仙山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自由、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5)国破家亡兼夫死,使李清照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记梦,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幻之境,这何尝不是诗人的梦想之境!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她豁达、豪迈的一面,其实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请品读《如梦令》,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预设:此词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绿肥红瘦,绝妙之笔
2.选做题:推荐读李清照《漱玉集》、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写写你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