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龟虽寿》是东汉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诗中以比兴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古代诗歌已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具备了初步的诵读和理解能力。然而,对于像《龟虽寿》这样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诗歌,学生可能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可能较难体会到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此外,学生在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方面,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曹操及《步出夏门行》,积累文学常识。
2. 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并默写。
3.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 学习诗人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1. 感受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如对生命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功业未竟的焦虑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并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
提问: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曹操,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龟虽寿》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曹操已经53岁,他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凯旋归来,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一组诗,以表达自己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重点字音:螣(téng)蛇、老骥(jì)、伏枥(lì)、烈士、暮年、盈缩(suō)、养怡(yí)。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全班齐读,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整齐。
(四)研读诗句,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句,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疏通诗意。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以下诗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神龟虽然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然能乘雾飞行,但最终也会化为尘土。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诗人以“老骥”自比,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有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认为,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也不应消沉,而要“壮心不已”,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长短,不完全取决于上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乐观豁达,就可以延年益寿。这体现了诗人对“天命”的否定,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与诗歌的内容无关。
全班齐读诗句,边读边思考诗句的意思。
(五)赏析诗歌,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
神龟、腾蛇:象征着长寿和神奇,但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暗示了生命的有限。
老骥:象征着诗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有着远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以看出,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出他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可以看出,诗人不相信天命,认为人在自然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调养身心,就可以延年益寿,体现了他的辩证思维和乐观自信。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乐观自信。
(六)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诗歌所表达的人生态度的认识和感悟。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你是如何面对的?
从诗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将如何践行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龟虽寿》。
2. 收集曹操的其他诗词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并选择其中一首进行简要的分析,写出赏析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同时,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哲理。在小组讨论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诗歌所表达的人生态度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