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红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共产党人在烈火中永生的光辉事迹,感受先烈们的红岩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红色经典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对红色作品的阅读热情。
思维能力:梳理作品内容,分析、整理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审美创造:把握作品宏伟而严谨的结构,分析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
分析、整理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把握作品宏伟而严谨的结构,分析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准备
1. 作者及背景介绍
在开始阅读《红岩》之前,老师为学生介绍作者罗广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同时准备一些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红岩》背景为解放战争时期,并非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斗争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构建起对那个时代的基本认识,以便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2. 阅读策略制定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笔记本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特征,如何划线标注精彩的句子和段落,以及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
3. 阅读计划安排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规定每天阅读的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同时,设置一些阅读里程碑,让学生在达到一定的阅读进度后,有成就感和继续阅读的动力。
(二)课堂导入
朗诵《囚歌》,学生谈感悟。老师补充介绍:这首诗篇是叶挺将军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引导学生思考诗中体现出的对自由的渴望,对尊严的坚守,宁死不屈的决心和崇高的气节,从而引出《红岩》中革命者们相似的精神品质。
(三)课堂教学
1. 解读《红岩》封面
展示《红岩》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的元素,如色彩、图案、文字等,解读封面所传达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走进人物群像
通过浏览相关章节,让学生初步了解《红岩》中的主要人物,如江姐、许云峰、成岗等。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精彩的人物片段进行朗读或展示,让学生对人物有更直观的感受。
3. 分析人物形象及情节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梳理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江姐在面对丈夫牺牲的消息时,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许云峰在狱中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斗争的?”等。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适时参与并给予指导。
4. 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这些描写方法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把握作品结构
通过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作品的结构,让学生了解作品宏伟而严谨的结构特点。分析作品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是如何相互呼应的,以及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对作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理解。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红岩》所体现的红岩精神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五)课后作业
完成一篇关于《红岩》中某个人物形象的分析短文,要求结合具体的情节和描写方法进行分析。
继续按照阅读计划完成《红岩》的剩余阅读任务,并做好阅读笔记。
(六)阅读分享与互动
每周安排一次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章节或人物,以及他们的阅读感受。
设立阅读疑问箱,让学生可以把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投入箱子中,老师定期收集并解答。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型讨论组,让学生们针对某一章节或角色进行深入讨论。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书中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对于特别感人的章节,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
(七)深化理解与思维训练
1.深化文本理解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书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背后的原因,或者讨论某个事件对整个故事发展的影响。
2.思维训练方法
对比分析:让学生将《红岩》中的人物或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两者的异同。
逻辑推理:鼓励学生根据书中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预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或者人物的命运。
批判性讨论:组织学生就书中的某个观点或行为进行批判性讨论,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3.实操细节
(1)在课堂上设置思维碰撞环节,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展开自由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和总结。
(2)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背景,增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3)定期组织阅读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一些与《红岩》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思考,下节课分享答案和思考过程。
(八)创新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1.设计创新教学活动 让学生制作关于书中人物的思维导图,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关于某个章节的小剧。
2.实施教学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特定的活动主题,如人物分析、情节梳理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