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三角形 课后巩固练习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认识三角形 课后巩固练习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20:42: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认识三角形 课后巩固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度,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和,则这个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
A. B. C. D.
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是的高的是(  )
A. B.
C. D.
4.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间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米,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20米 B.23米 C.17米 D.26米
5.在△ABC中,∠A= ∠B= ∠C,则此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A.形状相同 B.周长相等 C.面积相等 D.全等
7.如图,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AB=2BF B.∠ACE= ∠ACB
C.AE=BE D.CD⊥BE
8.在△ABC中,∠A=∠B=∠C,则∠C=(  )
A.70° B.80° C.100° D.120°
9.已知△ABC的内角分别为∠A、∠B、∠C,下列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  )
A.∠A=2∠B=3∠C B.∠C=2∠B
C.∠A+∠B=∠C D.∠A:∠B:∠C= =3:4:5
10.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中,已知点,,分别为边,,的中点,且的面积等于,则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等于   .
12.如图所示是一副三角板.在图①中,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是   ;在图②中,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是   :
13.如图,   °.
14.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的度数是   .
15.已知△ABC中,∠A=∠B=∠C,则△ABC是    三角形.
16.如图,在中,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1)若,则   .
(2)若,则   .
三、解答题
1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为什么
(1)3, 4, 8;
(2)5, 6, 11;
(3)5, 6, 10.
18. 如图, 在△ABC 中, AD⊥BC, 垂足为D,∠BAC 是钝角, E 是DC 上一点, 且∠BAE 是锐角.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2)找出图中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19.如图,在中,
(1)若设CD的长为奇数,则CD的取值可能是    .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20.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且,.
(1)求各内角的度数;
(2)求的度数.
21.已知的三边长是,,.
(1)若,,且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的偶数求边的长;
(2)化简.
22.如图,已知锐角三角形ABC,若∠ABC=40°,∠ACB=70°,点D,E分别在边AB,AC上,CD与BE交于点H.
(1)若BE⊥AC,CD⊥AB,求∠BHC的度数.
(2)若BE,CD分别平分∠ABC和∠ACB,求∠BHC的度数.
23.如图,直线经过点,,,.
(1)分别求、及的度数;
(2)通过这道题,你能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吗?
24.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在中,,,的长为偶数,求的周长.
(2)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3,5,a,化简.
2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是B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中线,AB=12cm,BC=20cm,AC=16cm,求:
(1)AD的长;
(2)△BCE的面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认识三角形 课后巩固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度,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1+2=3,长度是1cm,2cm,3cm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A不符合题意;
B、∵2+2=4,长度是2cm,2cm,4cm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B不符合题意;
C、∵2+3>4,长度是2cm,3cm,4cm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C符合题意;
D、∵3+3<9,长度是3cm,3cm,9cm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计算两个较小的边的和,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 )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和,则这个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推出:2<第三边长度<8,故C正确。
【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即可选出答案。
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是的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D不是的高,则本项不符合题意,
B、BD是的高,则本项符合题意,
C、BD不是的高,则本项不符合题意,
D、BD不是的高,则本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逐项分析即可.
4.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间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米,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20米 B.23米 C.17米 D.26米
【答案】D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OA-OB<AB<OA+OB,
∵OA=15m,OB=10m
∴5<AB<2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得5<AB<25,然后根据AB的取值范围判断即可.
5.在△ABC中,∠A= ∠B= ∠C,则此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 ∠B= ∠C,
∴∠B=2∠A,∠C=3∠A,
∵∠A+∠B+∠C=180°,
∴∠A+2∠A+3∠A=180°,
解得∠A=30°,
所以,∠B=2×30°=60°,
∠C=3×30°=90°,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分析】用∠A表示出∠B、∠C,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解即可.
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A.形状相同 B.周长相等 C.面积相等 D.全等
【答案】C
【解析】【解答】如图,
A、显然△ACD与△CDB的形状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AC≠BC,∴△ACD与△CDB的周长不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直角△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CE是AB上的高,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知,CD=AD=BD,
∴S△ACD= AD CE= BD CE=S△CBD,故C符合题意;
D、由于AD=CD=BD,所以∠A=∠DCA,∠B=∠DCB,
显然∠A、∠B不一定相等,因此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这个题目的关键点: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牢记一点:三角形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但不一定全等。
7.如图,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AB=2BF B.∠ACE= ∠ACB
C.AE=BE D.CD⊥BE
【答案】C
【解析】【解答】解:∵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CD⊥BE,∠ACE= ∠ACB,AB=2BF,无法确定AE=BE.
故选C.
【分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依此即可求解.
8.在△ABC中,∠A=∠B=∠C,则∠C=(  )
A.70° B.80° C.100° D.12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A=∠B=∠C,

解得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A=∠B=∠C,再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9.已知△ABC的内角分别为∠A、∠B、∠C,下列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  )
A.∠A=2∠B=3∠C B.∠C=2∠B
C.∠A+∠B=∠C D.∠A:∠B:∠C= =3:4: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设∠C=2x,则∠B=3x,∠A=6x,
∵,
∴,
解得,
∴∠A=6x=,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当∠C=20°,∠B=10°时符合题意,但是无法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A+∠B=∠C,,
∴,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设∠A=3x,∠B=4x,∠C=5x,
∵,
∴,
解得,
∴,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直接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求解即可。
10.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
由①得:
由②得:
所以:
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D.
【分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列出不等式组,据此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中,已知点,,分别为边,,的中点,且的面积等于,则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等于   .
【答案】1
【解析】【解答】解:∵点是的中点,
∴,
∵点是的中点,
∴,
同理可证,
∵点是的中点,
∴,
∴,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分得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就可证得,,,,再由的面积为,就可得到的面积.
12.如图所示是一副三角板.在图①中,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是   ;在图②中,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是   :
【答案】135°;135°
【解析】【解答】解:
根据题意,作出两个锐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在直角三角形中,


故答案为:135°,135°.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解答.
13.如图,   °.
【答案】300
【解析】【解答】解:∵在中有,∠C=30°,
∴∠3+∠4=180°-∠C=180°-30°=150°,
∵在中有,∠C=30°,
∴∠1+∠2=180°-∠C=180°-30°=150°,
将上面两式相加得:.
故答案为:300.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3+∠4=150°,∠1+∠2=150°,然后将两式相加即可.
14.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的度数是   .
【答案】105°
【解析】【解答】解:∵的三角板的另一个锐角度数为:,
∴;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的三角板的另一个锐角度数为:,再计算求解即可。
15.已知△ABC中,∠A=∠B=∠C,则△ABC是    三角形.
【答案】直角
【解析】【解答】解:设∠A=x°,则∠B=2 x°,∠C=3 x°,
∵∠A+∠B+∠C=180°
∴x°+2 x°+3 x°=180°
∴x°=30°
∴∠C=3 x°=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直角
【分析】设∠A=x°,则∠B=2 x°,∠C=3 x°,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x°+2 x°+3 x°=180°,再求出x°=30°,可得∠C=3 x°=90°,即可得到△ABC是直角三角形。
16.如图,在中,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1)若,则   .
(2)若,则   .
【答案】(1)130°
(2)
【解析】【解答】解:(1)∵∠A=80°,
∴∠ABC+∠ACB=180°-∠A=180°-80°=100°,
∵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
∴∠ABC=2∠OBC,∠ACB=2∠OCB,
∴∠ABC+∠ACB=2(∠OBC+∠OCB)=100°,
∴∠OBC+∠OCB=50°,
∴∠BOC=180°-(∠OBC+∠OCB)=180°-50°=130°.
故答案为:130°
(2)∵∠A=α,
∴∠ABC+∠ACB=180°-∠A=180°-α,
∵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
∴∠ABC=2∠OBC,∠ACB=2∠OCB,
∴∠ABC+∠ACB=2(∠OBC+∠OCB)=180°-α,
∴∠OBC+∠OCB=90°-α,
∴∠BOC=180°-(90°-α)=90°+α.
故答案为:90°+α
【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ABC=2∠OBC,∠ACB=2∠OCB,由此可求出∠OBC+∠OCB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OC的度数.
(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BC+∠ACB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ABC=2∠OBC,∠ACB=2∠OCB,由此可表示出∠OBC+∠OCB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到∠BOC的度数
三、解答题
1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为什么
(1)3, 4, 8;
(2)5, 6, 11;
(3)5, 6, 10.
【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
3+4<8
∴不能组成三角形
(2)解:由题意可得:
5+6=11
∴不能构成三角形
(3)解:由题意可得:
5+6>10
∴能组成三角形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18. 如图, 在△ABC 中, AD⊥BC, 垂足为D,∠BAC 是钝角, E 是DC 上一点, 且∠BAE 是锐角.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2)找出图中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答案】(1)解:6个,△ABD,△ADE,△ACE,△ABE,△ABC,△ADC.
(2)解:锐角三角形:△ABE.
直角三角形:△ABD,△AED,△ADC.
钝角三角形:△ACE,△ABC.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即可求出答案.
19.如图,在中,
(1)若设CD的长为奇数,则CD的取值可能是    .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答案】(1)3或5或7
(2)
【解析】【解答】解:(1)在中,,
.
的长为奇数,的值可能是3或5或7.
故答案为3或5或7.
【分析】(1)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以求出CD的范围;再根据奇数的判定,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是奇数,判断出CD的值;
(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EC的值;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可得∠C的度数.
20.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且,.
(1)求各内角的度数;
(2)求的度数.
【答案】(1)解:,
(2)解:
【解析】【解答】(1)∵是的平分线,,
∴∠ABD=∠CBD=∠A,
∵,
∴∠A+3∠A+2∠A=180°,
∴∠A=30°,∠ABC=60°,∠C=90°;
(2)∵∠A=∠ABD=30°,
∴∠ADB=180°-30°-30°=120°.
【分析】(1)证明∠ABD=∠CBD=∠A,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2)根据(1)可得∠A=∠ABD=30°,再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21.已知的三边长是,,.
(1)若,,且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的偶数求边的长;
(2)化简.
【答案】(1)解:,,是的三边,,,,
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的偶数,


(2)解: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出 ,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是小于的偶数, 进而得出结论;
(2)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 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符号去掉,进而化简.
22.如图,已知锐角三角形ABC,若∠ABC=40°,∠ACB=70°,点D,E分别在边AB,AC上,CD与BE交于点H.
(1)若BE⊥AC,CD⊥AB,求∠BHC的度数.
(2)若BE,CD分别平分∠ABC和∠ACB,求∠BHC的度数.
【答案】(1)解:∵BE⊥AC,
∴∠BEC=90°,
又∵∠ACB=70°,
∵CD⊥AB,
∴∠BDC=90°,
又∵∠ABC=40°,
(2)解:∵BE平分,
.
平分,

【解析】【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得∠BEC=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算出∠EBC的度数,同理算出∠DCB的度数,最后在△BCH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算出∠BHC的度数;
(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EBC=20°,∠DCB=35°,最后在△BCH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算出∠BHC的度数.
23.如图,直线经过点,,,.
(1)分别求、及的度数;
(2)通过这道题,你能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吗?
【答案】(1)解:,



直线过点,



(2)解:,
,,


即三角形内角和为.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进而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得;
(2)根据(1)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即可求解.
24.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在中,,,的长为偶数,求的周长.
(2)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3,5,a,化简.
【答案】(1)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8-2因为AC的长为偶数,所以AC=8,所以△ABC的周长为8+2+8=18.
(2)解:因为△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5,a,所以5-3所以|a+1|-|a-8|-2|a-2|=a+1-(8-a)-2(a-2)=a+1-8+a-2a+4=-3
【解析】【分析】(1)先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 6(2)先求出a的取值范围,再去掉绝对值,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
2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是B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中线,AB=12cm,BC=20cm,AC=16cm,求:
(1)AD的长;
(2)△BCE的面积.
【答案】(1)解:∵∠BAC=90°,AD是BC边上的高,
∴AD BC=AB AC,
∴AD==(cm);
(2)解:∵CE是AB边上的中线,
∴S△BCE=S△ABC=××12×16=48(cm2).
【解析】【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
(2)根据三角形的中线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