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15 背 影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8 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15 背 影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背 影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guà,深青布棉páo,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马guà( 褂 )  棉páo( 袍 )
蹒跚( pán ) 拭干( shì )
(2)找出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并改正。
 带着 改为 戴着 
(3)文段中“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
 “我”怕父亲因为见“我”流泪而伤心 。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外貌 描写。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泣。
B.在校庆会议上,老校长神采奕奕,没有一点儿60多岁人的颓唐之气。
C.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D.重阳节那天,平时走路蹒跚的爷爷坚持到户外活动了1个小时。
解析:“触目伤怀”指看到某种情况而心里感到悲伤。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之精髓,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中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B.通过开展扫黑除恶知识宣传活动,同学们增强了安全意识。
C.小白刚转学到新的学校,不得不面对陌生的环境,班上的好多同学都不认识。
D.香辣小龙虾是用辣椒、花椒、大蒜、生姜、香叶、龙虾等佐料掺在一起爆炒的美味佳肴。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先“关注”后“重视”;C项,有歧义,“班上的好多同学都不认识”是指小白不认识同学们,还是同学们不认识小白,表意不明;D项,分类混乱,“龙虾”不是佐料。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要受凉”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一句中“迂”是名词。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中谓语是“心里”。
D.“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这个句子是反问句。
解析:A项,“不要受凉”是动宾短语;B项,“迂”是形容词;C项,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暗笑”。
5.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课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串全文。
B.课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C.文章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详略得当地将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
D.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解析:首尾两次写背影是略写,中间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详写。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与自行车
高云红
①在父亲的生活里,陪伴他最多的物件大概就是自行车了。
②母亲说,我刚满两岁,父亲焊个儿童铁座,放在自行车的横梁上,许是我第一次坐父亲的车子,上了车子就哭,因为害怕。等下了车子也要哭,因为没坐够。这些我都不记得,我只记得父亲的自行车前把长着一个亮亮圆圆的东西,一按,“丁零零”发出清脆的声音。
③父亲那辆28型的金鹿自行车是我家唯一的交通工具,它像头老黄牛不吃草不吃料,却为家里出力最多。我因为学自行车,虽然被它弄得胳膊和腿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也没有放过它,车把弄歪过,车链子掉下过,最后还是把它制服,轻松地骑着在大路上跑。
④记得高考第一天,上午结束考试,我从考场出来,一抬眼,便看见那辆自行车立在校园的花坛前。父亲站在人群里,冲我笑。心里一酸,从学校坐客车回家需要40分钟,正值盛夏,父亲骑着自行车赶20公里的路程,坑坑洼洼的土路怎么也要骑上两个钟头。父亲没有问我考得怎样,推过车子便说,中午要请我下饭馆,我坐在那辆熟悉的自行车的后座上,拽住父亲晒得发白的蓝色衬衣。下午,进了考场,我的座位刚好看得见父亲,课铃如父亲的车铃“丁零零”地响过,父亲转身骑上自行车,给我一个离去的背影。
⑤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有一天下班回家,一辆崭新的26型斜梁凤凰牌女式自行车立在院子里。父亲正对着那辆自行车左看右看,见了我喜滋滋地问:“喜欢吗?”我平淡地说:“工厂这么近,走路十分钟,用不着车子。”父亲说:“上班了就该有辆自行车。”车子装上了锁还被父亲打了蜡,车体通身黑得发亮,愈发显得高贵。大概在父亲的心里,给女儿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吧。
⑥父亲还骑那辆28型金鹿自行车,后来它和父亲一起进城,猫在储藏室再也没露面。进城后父亲也闲不住,他摆摊修起了自行车,每天忙忙乎乎乐在其中。父亲就像那台28型的金鹿自行车,身体从未有过大毛病,头疼脑热的也少见。只是常说牙口不中用,吃点硬物消化不好。给父亲做检查,从医生口里传出噩耗,父亲胃里长了肿瘤,必须手术!
⑦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未进医院看过病,疾病都是躲着他走的,这次疾病怎么就主动找上门来?而且如此严重!
⑧我瞒下父亲的病情,聊天的时候问他有啥梦想。他说:“年轻那会儿就喜欢摩托车,做梦都想。”又说:“电动自行车骑着会和摩托车一样吧?”不知怎的,内心忽然溢满自责,我每天忙碌却忽略了父亲的内心需求,才发觉父亲一直在用旧的自行车,我买新的,旧的被父亲推走,修理一下接着骑。怎么就没想过给父亲买辆新的自行车呢?当我开车跑在路上的时候,没想到父亲的心愿竟是拥有一辆与摩托相似的电动自行车!
⑨有一天,电动自行车买回来,父亲非常喜欢,每天都骑着出去。没料到仅欢喜了一周,在一次赶大集中丢失。那天父亲回到家时神情落寞,脸上没了笑容,吃饭也唉声叹气,为此父亲在家躺了两天没下楼。
⑩已经安排好了手术日期,担心父亲的情绪影响手术。第三天,我又买回一辆一模一样的电动自行车,谎称是被派出所找到的。父亲看到那辆自行车并不开心,大概他心里清楚那些善意的谎言。术后在恢复期他很少骑那辆电动车,但每天都去楼下的储藏室看一眼自行车。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父亲的身体更加虚弱和消瘦。父亲就如那辆老旧的自行车,自行车零件坏了还可以修补,可是父亲的身体坏了,却再也没办法修补过来……
他没力气下楼,只能趴在窗台,看外面的行人骑着不同的自行车在路上穿行,在父亲心里是多么期盼自己快点好起来,重新骑着车子欢快地跑在大街上。父亲术后一年故去,那辆电动自行车与28型金鹿自行车留在储藏室里做伴,看见它们,就感觉父亲还在,即便有了灰有些红锈,仍保留着父亲的气息。
(有改动)
6.文章以《父亲与自行车》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充当文章叙事线索,贯串文章始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赏析。内容上,题目《父亲与自行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上,结合全文可知,“父亲与自行车”多次出现,贯串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7.文章围绕“父亲与自行车”写了哪几件事?
 小时候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父亲骑自行车陪“我”高考;“我”上班后,父亲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我”给父亲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父亲丢了电动自行车后,“我”又给他买了一辆。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根据第②段可概括得出:小时候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根据第④段可概括得出:父亲骑自行车陪“我”高考。根据第⑤段可概括得出:“我”上班后,父亲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根据第⑨段可概括得出:“我”给父亲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根据第⑨⑩段可概括得出:父亲丢了电动自行车后,“我”又给他买了一辆。
8.比较下面两句话,哪句话的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A.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未进医院看过病,疾病都是躲着他走的,这次疾病怎么就主动找上门来?
B.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未进医院看过病,也从来没有生过病。
 A句表达效果更好。理由:A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身体很健康,从来没有得过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现出“我”不相信父亲会生病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鉴赏能力。A句表达效果更好。“疾病都是躲着他走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一直以来身体很健康,从来没有得过病;“这次疾病怎么就主动找上门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了“我”不相信父亲会生病的心理。B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9.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的美好记忆和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二)综合性学习。
10.为推进我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主题为“亲近经典,走进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拟写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经典诵读比赛 征文比赛 课本剧比赛 读书方法讲座 班级之间黑板报比赛(任选其二即可) 
(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朱自清的《春》,然后由播音员陈老师朗诵朱自清的《背影》。作为主持人,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示例)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机。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为我们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下面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带领我们重温经典! 
(3)下面是美术老师为本次活动创作的题为《渴》的“全民阅读”漫画作品,请你描述画面内容,至少运用一个成语。
 (示例)书籍里盛满了“聪明泉”,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的水分,从而使自己变得聪明睿智。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