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bō款。受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shì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即日( jí ) 颁发( bān )
bō( 拨 )款 shì( 逝 )世
(2)找出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并改正过来。
受奖 改为 授奖
(3)“遗嘱”中“嘱”的意思是 嘱咐;嘱托 。
(4)文段中画横线部分括号的作用是
解释说明 。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
B.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C.文学对诺贝尔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
D.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
解析:语序不当,应为“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总会招来许多质疑或嘲讽, , 。 , 。 , ,这就是沈从文。
①以证明评委的有眼无珠
②托尔斯泰、卡夫卡等无缘该奖的大师必然被再一次提起
③在马悦然对当代中国作家有些吞吞吐吐的评说中
④而这个时候,评委中的汉学家马悦然照例会通过中文媒体说说话
⑤又总会牵出一个已故作家的名字来
⑥以满足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爱恨交加的情结
A.②③④⑥①⑤
B.④⑥②①③⑤
C.②①④⑥③⑤
D.①②③⑤⑥④
解析:根据“这就是沈从文”可知,最后一空应为第⑤句,故排除D项;第⑤句承接第③句中的“对当代中国作家有些吞吞吐吐的评说”,应在第③句后面,排除A项;②①两句从世界范围谈质疑,④⑥两句转向谈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根据后文“这就是沈从文”可知,②①两句应在④⑥两句前面。综上所述,正确的排序应为②①④⑥③⑤。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春雨惊春清谷天”指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B.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C.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D.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
解析:“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前后分句间是并列关系。
5.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消息的标题应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B.就结构而言,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消息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它与记叙文六要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消息是记叙文的一种。
D.新闻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
解析:消息和记叙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
(一)(2025·深圳南山区期末)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学校文学社将组织“科学·人文·艺术”科幻主题文学周活动,同学们查找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新闻消息
深圳晚报2023年10月26日讯 近日,2023雨果奖在成都科幻大会上揭晓,来自深圳的“90后”科幻作家海漄的作品《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雨果奖被誉为“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是科幻文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海漄也是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时空画师》发表于2022年,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该小说从故宫博物院闭馆日惊现“幻影”开始,追溯了一幅名画的创作过程,以及背后朝野权力斗争的故事。
(有改动)
材料二
说明文
①《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王希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绘制完成,当时年仅18岁。后世称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 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 它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②《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工笔细腻、意境悠远,力求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谋求古意与创新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貌,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遗,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③《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壮阔美景,山水间点缀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绘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各式人物场景。画作在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每段又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自然衔接之处蕴含“起伏、缓急、高下、虚实、明暗”等各种形式,极富节奏感,形态错落有致。全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长桥相连,或流水沟堑,远观则山水连为一体,近看则独木成林,意图营造“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
④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色泽鲜丽而不浮艳。它所用的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此种染料,色阶丰富,经久不褪,给人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之感。王希孟以淡色渲染晴空和水面,在山涧和巉岩处露出绢本底色,显现出宿雨之后的曙色,使人欣愉之感油然而生。
⑤《千里江山图》以工细的笔致、精练的布局和绚丽的色彩,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反映出了北宋画院笔法精细、构图典雅、设色浓丽的风格。
(选自《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
——?千里江山图?》,有改动)
材料三
新闻访谈
海漄,1990年生,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现在是一位金融工作者。海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于工作繁忙,能够留给我写科幻作品的时间非常少。我经常晚上11点才能到家,这是一种常态。 但是,我晚上回家以后,把别人可能用来刷手机或者看短视频的时间花在了写作上。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和目标感,也帮助了我。比如说,今天我决定要写1 000字,就一定要写足1 000字”。
“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平行世界,但现在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从刘慈欣手中接过奖杯后,海漄发表了如上获奖感言。
(选自《南方日报》,有改动)
6.宣传组准备推送一则新闻速递,请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10~20字。
(示例)深圳“90后”作家海漄获2023雨果奖
7.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相关信息,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材料一是一则消息,使用“倒金字塔结构”,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事实。
B.《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意境悠远,代表了宋代写意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C.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结构,从技法、构图、设色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千里江山图》。
D.海漄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生活中能用于科幻写作的时间不多,这也是大多数作家写作的常态。
解析:A项,“按照重要性递增”表述错误,新闻的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B项,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中的“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可知,“代表了宋代写意山水画的最高水平”表述错误;D项,“这也是大多数作家写作的常态”表述错误,原文没有这个信息。
8.编辑组的同学摘录了以下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句,根据提示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它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结合加点词的含义,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
②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色泽鲜丽而不浮艳。(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
我选 句 (填序号),好处:
答案:(示例一)① “流传至今”和“存世”都表示现存的,在范围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千里江山图》在现存画作中的代表性和意义,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二)② 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小青绿和大青绿对比,突出强调了《千里江山图》色泽鲜丽而不浮艳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如果选①,可以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表达效果;如果选②,可以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去分析。
9.文学社准备举办科幻主题征文比赛,小圳却在报名前犯了难。请你结合材料三中海漄的创作经历,写一段话回复小圳,鼓励他积极尝试写作。
小圳:虽然我挺喜欢科幻的,但自己写一部科幻作品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学业那么忙,我又没时间。唉,还是算了吧!
我的回复: (示例)小圳,你好!海漄虽然工作繁忙,但依旧坚持写作。他启发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自律的习惯,在繁忙的学业中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喜欢科幻就去积极尝试写作吧,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加油!
解析:本题考查情景对话。根据题干的提示,要结合海漄的话“我经常晚上11点才能到家,这是一种常态。 但是,我晚上回家以后,把别人可能用来刷手机或者看短视频的时间花在了写作上。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和目标感,也帮助了我。比如说,今天我决定要写1 000字,就一定要写足1 000字”来鼓励他,符合要求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10.班级即将开展以“了不起的长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之前,分组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仔细阅读后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材料二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阻隔敌骑的行动。
材料三 历史学家翦伯赞如是说:“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指筑长城)……不能不令全世界惊叹!”
(示例)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气势雄伟,见证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坚毅自强的精神,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2)中国人对长城有着独特的情感,并尽情为之歌唱。下面歌词中哪一句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请写下你的感悟。
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我的中国心》)
(示例一)选①。表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示例二)选②。表现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说明了长城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