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课时分层训练(六) 7 藤野先生 语文 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07 课时分层训练(六) 7 藤野先生 语文 八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六)  藤野先生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  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烂熳(màng) 绯红(fěi) 发髻(jì)
B.烂熳(màn) 绯红(fěi) 发髻(jí)
C.烂熳(màng) 绯红(fēi) 发髻(jí)
D.烂熳(màn) 绯红(fēi) 发髻(jì)
(2)文段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B )
A. 璎花 成群结队 油光可见
B. 樱花 成群结队 油光可鉴
C. 樱花 成群建队 油光可鉴
D. 璎花 成群建队 油光可见
(3)首句中“无非”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 失望 之情,为下文写 离开东京 埋下伏笔。尾句中“标致”的意思是 漂亮 ,这里是 反语,用来讽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糖葫芦,冰糖葫芦……”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邈远悠长,成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
B.前几天天降大雾,走在马路上,几米外的电线杆也杳无消息。
C.他是正人君子,一向受到人们的尊重。
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
解析:“杳无消息”指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
B.良好的心态是“天宫二号”发射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C.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弘扬”与“传承”互换位置;B项,一面对两面,应去掉“能否”;C项,否定词误用,应去掉“不要”。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呐喊》。
D.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一)(2025·聊城临清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往事并不如烟
李建录
①赵印立老师离开我们已经3年多了,他的联系方式我至今仍然保留着,春节祝福、中秋寄语、重阳问候、教师节贺词从来没有间断过。我想赵老师收到信息时一定会很开心!
②赵老师是一个农家子弟,少时家境贫寒。他上中学时,曾因生活困窘几近辍学,正当他背着铺盖卷准备回家时,被时任河津中学教导主任的谢殿斌老师挽留下来,并帮他申请到学校每月5元钱的助学金,他才得以重回课堂,完成学业。1959年,他从山西教育学院生化专业毕业后,调入河津中学任教。
③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学生时期,赵老师得到了别的老师的帮助;当他成为老师的时候,他又帮助了别的学生。赵老师在河津中学任教期间,把一名考上中学却无钱报到上学的学生,用自行车从数十里外的汾河南岸的家中驮到学校,帮他垫付学费、书本费,报名上了学,并为其申请到学校的助学金,让他能完成学业。这名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报名参军,后来成为一名大校军官。赵老师仙逝后,这名学生专程从北京奔赴赵老师的灵前哭诉道:“没有赵老师,哪有我的今天!”
④虽然赵老师只教过我3年,但在之后的岁月里,我与他也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⑤2009年,我作为《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一书的副主编,把样书送给赵老师审阅,他阅后发现书中错误不少,便给主编张崇发(他的学生)写信,列出20条错误之处,并指出:“此书非同一般,应尽可能无瑕疵!”张崇发回信希望他担任此书的特约校对,并提出给一定的报酬。赵老师却说:“你是我的学生,谈钱就见外了。”友谊不染纤尘,一句话但见他的心性与人品。此后,他心无旁骛,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窗前灯下,逐字逐句进行校对,不仅校对错别字、标点符号,而且对有疑问的词句、用典、语法、资料来源,甚至连书中的前后年月日、数字,都一一查照对比,计算核实。最后,60余万字的书稿,他校对整理出整整18页249个问题。当拿到赵老师的修改稿时,我们无不热泪盈眶。赵老师就是赵老师,不服不行!
⑥2019年6月,赵老师发来一篇《海军士官学校赋》,说是该校校长毛国杰(他的学生)的作品,请他书为卷轴,以作珍藏。他对赋文略有异议,让我审阅修改。当我把修改稿送到赵老师家后,他站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将改动处标注在另一份打印稿上。当时,我全然不知赵老师是因为手术后不能坐。随后赵老师将稿子寄回给毛国杰,毛国杰修改后又寄给赵老师,后来赵老师又把稿子发给我看。本来书写为卷轴即可交差,可赵老师却不愿违心而为之,宁是三番五次、费力耗神,在病中还为学生着想。我没有看到赵老师书成的作品,但我想毛国杰一定是如获至宝。
⑦笔墨当为心性的表征。我感知这诸多浓浓爱意,应该是对赵老师一辈子“爱生如爱子”最深情、最恰当的诠释。赵老师以自身高尚的品德和专精的素养,烛照着他曾经教过的每个学生,也因此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荣获“知识分子拔尖人才”“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
⑧字犹在,师不待。课堂上启人心智的赵老师走了,书桌前挥毫泼墨的赵老师走了,广场上行拳晨练的赵老师走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沉淀,我对赵老师这种至纯、至真、至爱,无任何功利色彩的师生关系,更加铭诸肺腑、正冠仰止。此情可待成追忆,赵老师将永远留在学生们的心中,留在知道他、懂得他的人的心中!
(有改动)
5.文章主要回忆了关于赵印立老师的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在谢殿斌老师的帮助下申请到助学金得以完成中学学业,并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 ②资助无钱报到上学的学生,帮助其完成学业; ③认真审阅、校对、修改《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一书;④在病中还为学生着想,为书写卷轴三番五次、费力耗神。 
6.文章以《往事并不如烟》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①标题化用“往事如烟”这一成语且反其意而用之,新颖独特,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标题说明了“往事”在作者心里的重要意义,深切表达出作者对赵印立老师的怀念之情。 
7.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不仅校对错别字、标点符号,而且对有疑问的词句、用典、语法、资料来源,甚至连书中的前后年月日、数字,都一一查照对比,计算核实。(加点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
 递进关系。突出了赵印立老师校对稿件时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表达出作者对赵印立老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 
(2)课堂上启人心智的赵老师走了,书桌前挥毫泼墨的赵老师走了,广场上行拳晨练的赵老师走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抒发了作者对赵印立老师去世的悲痛与怀念之情。 
8.“字犹在,师不待”,这短短六个字,表露出作者对赵印立老师离世的悲痛之情。请你说说赵老师的哪些品质让作者感念至今。
 (示例)①关爱学生;②治学严谨;③认真负责。 
9.阅读完本文后,阅读小组打算从文中选取一处细节作为特写镜头,以展现赵印立老师的人物形象。你认为应该选取哪一处来拍摄?请从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示例一)应该选取赵印立老师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在窗前灯下心无旁骛校稿的细节来拍摄。
理由: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这个细节更能体现赵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的崇高品质;从文章主旨的角度看,这个细节更能引发作者对赵老师的敬意与感激,从而使结尾段中作者对赵老师的怀念之情抒发得更自然、真挚、感人,凸显主旨。
(示例二)应该选取赵老师将学生的作品书为卷轴三番五次、费力耗神的细节来拍摄。理由: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这个细节更能体现赵老师为了学术研究和提携后生的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诠释他“爱生如爱子”的形象;从文章主旨的角度看,这个细节更能引发作者对赵老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 
(二)整本书阅读。
10.(2024·淄博临淄区期中改编)结合《朝花夕拾》阅读体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这本散文集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的成长史。
①三味书屋读书 ②弃医从文 ③学前自由生活 ④南京求学 ⑤回国教书 ⑥仙台学医
请对以上其成长中的足迹进行排序(请写序号): ③①④⑥②⑤ 
(2)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有三位老师对他影响深远,其中包括在《朝花夕拾》中提到的以下两位。下面是一名同学的阅读笔记,请你根据阅读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出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人物 寿镜吾 藤野先生
人物 形象 ① 方正、质朴、博学  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诚
概括 情节 他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先生在课堂上读书十分入神 ② 修改“我”的讲义,订正“我”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 (写出两条即可)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