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时分层训练(十) 11 三 峡 语文 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课时分层训练(十) 11 三 峡 语文 八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  三 峡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每至晴初霜旦(天刚放晴)
B.自非亭午夜分(正午)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好)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山陵)
解析:“良”应解释为“甚,很”。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析:“阙”同“缺”,空隙、缺口。
3.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自非亭午夜分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解析:A项,在/如果;B项,两个“非”都是“不是”的意思;C项,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清波/清澈。
5.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代表作《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B.郦道元的《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出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D.夸张这种修辞手法,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白发三千丈”两句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解析:《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默写。
(1)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郦道元《三峡》)
(2)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渔者的歌谣间接表达秋天的凄凉肃杀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4)《三峡》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 , 暮到江陵 。
(一)(2024·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水①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②北出芬山黄谷,南径丹水县,南注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绩彩奋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赪③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④更为殊观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①水:丹水,长江水系支流汉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汉江。②黄水:古河流名。③赪(chēng):红色。④岫(xiù):峰峦。
7.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斯其类也”的“斯”与“斯是陋室”的“斯”,意思相同。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
C.“巴东三峡巫峡长”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均为确指,即数词三。
D.“有时朝发白帝”是倒装句,应为“有时朝(于)白帝发”。
解析:“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非确指,意为多次。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9.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割 其 血 以 涂 足 可 以 步 行 水 上 长 居 渊 中
答案: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
10.下面是【甲】文中一处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示例)此处句尾用叹号能够突出三峡夏水的湍急,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惊讶与感叹。 
11.【甲】【乙】两文中所写到的山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回答。
 【甲】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具有连绵不断、高峻挺拔的特点;【乙】文中写到两座山,墨山黑如墨染,丹崖山绯似红霞,具有色彩奇异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丹水出产丹鱼,夏至前十天的夜晚,(我们到丹水边)等待,鱼从水岸边浮上来,红光向上照射像火一样,(我们)用网捕捉它们,割鱼取血来涂在脚上,可以在水上行走,长期停留在深潭中。丹水向东南流,流到丹水县的南面。黄水从北方芬山的黄谷流出,向南流经丹水县,(继续)向南流入丹水。黄水北面有墨山,山上岩石全都呈黑色,色彩鲜明,黑如墨染,所以称它为墨山。如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就属于这一类。丹水南面有丹崖山,山上全是红色的崖壁巍然高耸,像红霞映照天际,两座峰峦(一黑一红)更是奇特的景象了。
(二)综合性学习。
12.(2025·重庆开州区期末)班级将开展以“保护三峡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小渝为此次活动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帮他补写下联。
上联:传承三峡文化遗产
下联: (示例)探寻中华悠久历史 
(2)小渝对三峡文化遗产非常感兴趣,想参加此次活动,但妈妈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学习,没有答应。作为小渝的好朋友,请你劝说小渝的妈妈,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示例)阿姨,您好!三峡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参加“保护三峡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会增强小渝对历史的了解,激发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不但不会影响他的学习,还有助于他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您就让小渝参加吧!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