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2课时)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2课时)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14: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2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01
0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发展推理能力。
02
新知导入
回顾复习: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
如图,在△ABC中,
∵ AB =AC,
∴ ∠B= ∠C.
A
B
C
应用“等边对等角”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03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角平分线。在图中找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由此你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
A
B
C
D
相等的线段 相等的角
 
AB与AC
BD与CD
AD与AD
∠B 与∠C.
∠BAD 与∠CAD
∠ADB 与∠ADC
03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A
B
C
D
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D 是什么特殊的线段?
顶角的平分线
01
底边上的中线
02
底边上的高
03
03
新知探究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
①若 BD = CD,则 AD 平分∠BAC 且 AD⊥BC;
②若 AD⊥BC,则 AD 平分∠BAC 且 BD = CD;
③若 AD 平分∠BAC ,则 AD⊥BC 且 BD = CD.
A
B
C
D
在△ABC 中,AB = AC.
03
新知讲解
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
B
C
证明:因为△ABD ≌△ACD ,
所以∠ADB =∠ADC = 90°,∠BAD =∠CAD,
所以AD⊥BC,AD 平分∠BAC.
所以AD 是底边 BC 的高,也是底边 BC 的中线,也是顶角∠A 的角平分线.
D
即“三线合一”
03
新知讲解
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B=∠ADC。
求证:AD⊥BC。
例3
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E。
因为AD平分∠BAC,
所以∠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而AD=AD(公共边),
∠ADB=∠ADC(已知),
可得△ABD≌△ACD(ASA),
所以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E
03
新知讲解
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B=∠ADC。
求证:AD⊥BC。
例3
由此可得△AB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又因为AE是等腰三角形ABC顶角的平分线,
所以AE⊥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即AD⊥BC。
E
03
新知讲解
已知线段 a,h(如图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底边BC边上的高线长为h。
例4
分析:要作出等腰三角形 ABC,关键是作出顶点A。设底边 BC 上的高线为 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AD也是底边BC上的中线。因此,只要作BC 的垂直平分线 l,然后在 l 上截取 DA=h,连结 AB,AC,就得到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h
a
03
新知讲解
已知线段 a,h(如图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底边BC边上的高线长为h。
例4
作法:如图
1. 作线段BC=a.
2. 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交BC于点D.
3. 在直线l上截取DA=h, 连结AB, AC.
△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B
C
D
· A
l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如图,在△ABC中,AB=AC,BC=10,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D的长是( B )
A. 6 B. 5 C. 4 D. 无法确定
B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边BC的中点,若∠BAD=35°,则∠C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60°
C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3.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D⊥BC,垂足为D. 若以AD为一边向右作等边三角形ADE,则∠CAE的度数为( B )
A. 15° B. 30° C. 45° D. 60°
B
4.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 若AB=6,△ABC的周长为20,则CD的长为  4 .
4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5. 如图所示为线段a和∠α,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上的中线AD=a,顶角∠BAC=∠α(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答案图,作法如下:① 作∠MAN=∠α;② 作∠MAN的平分线AH;
③ 在AH上截取AD=a;④ 过点D作AH的垂线,分别交AM,AN于B,C两点.所以△ABC即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04
课堂练习
提升题
1. 用“几何画板”软件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小明同学经过如下操作:① 如图,画直线MN及△ABC,使点A,B在直线MN上,点C在直线MN外;② 再画△ABC的高线CD,角平分线CE和中线CF;③ 测量AC,BC的长,并拖动点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D
A. 当AC≠BC时,CE<CD<CF
B. 当AC≠BC时,CD<CF<CE
C. 当AC=BC时,AF=CF=BF
D. 当AC=BC时,CD=CE=CF
04
课堂练习
提升题
2.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DE⊥AB于点E,BF⊥AC于点F. 若DE=2,则BF的长为  4 .
4 
04
课堂练习
拓展题
1. 如图,在△ABC中,AB=AC,∠B=40°,D为线段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 有下列结论:① ∠CDE=∠BAD;② 当D为BC的中点时,DE⊥AC;③ 当△ADE为等腰三角形时,∠BAD=20°;④ 当∠BAD=30°时,BD=CE. 其中,正确的是( D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D
05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
①若 BD = CD,则 AD 平分∠BAC 且 AD⊥BC;
②若 AD⊥BC,则 AD 平分∠BAC 且 BD = CD;
③若 AD 平分∠BAC ,则 AD⊥BC 且 BD = CD.
A
B
C
D
在△ABC 中,AB = AC.
06
板书设计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