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散文二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濒临(pīn) 臼齿(jiù) 繁殖 茸毛(rónɡ)
B.震颤(chàn) 凋谢(diāo) 深渊 兴味(xìnɡ)
C.洗涤(tiáo) 飓风(jù) 星辰 赐予(cì)
D.卑微(bēi) 遏制(è) 销逝 点缀(zhu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
B.回顾过往的点滴,一个不可遏制的难忘教训就是,过去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C.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他应付起来已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D.他终日陷在深不可测的悲哀之中,使我对他不胜同情和怜悯。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是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4.下列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行文采用了间接说理的方式。 B.行文富有强烈的感彩。
C.行文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选文语言生动感人,富有表现力。
二、填空题
5.《永久的生命》一文作者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 ,(1872-1970), 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作家,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A.罗素 B.严文井 C.英国 D.美国
6.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分析:这句话运用 。将不尽如人意的个人生命与“脏了”“破了”的衬衣进行 ,以衬衣可以洗涤、补好来反衬时间的 和生命的 ,使无奈、遗憾之情更加强烈。
三、语言表达
7.如何理解《永久的生命》中“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的意思?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自身生命”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
B.文章话题集中,但论说面很广泛。谈及“失了那大半个青春”的人,谈及小草、花朵、小牛犊、暴君等。
C.文章采用先扬后抑手法,揭示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不朽的道理,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一句中,“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
9.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
10.古往今来,生命意义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不衰的主题。请结合课文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
①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民文学出版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冰心《谈生命》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③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④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⑤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1.对全文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请你说说读完本文后,自己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至少使用下面一组关联词语。不少于60字。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因为……所以……
年年依旧的菜园
①外祖母家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菜园。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
②外祖母对外祖父说:“你去给园子锄锄草。”
③我便跟着外祖父到园子中锄草。
④外祖父对外祖母说:“你去园子里给我弄点葱来蘸酱。”我便跟着外祖母到园子中拔葱。
⑤我常常在帮助外祖父锄草的时候将苗也锄了下来,我也往往在帮外祖母拔葱的时候将葱根断在土里。
⑥我总是帮倒忙,但外祖父和外祖母从不责备我,我是太爱菜园了。
⑦太阳刚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而当天色微明、菜园种的植物沾染了浓重的露水,太阳忽然跃出山顶将露珠照散的时候,农人们也就下田干活了。
⑧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农民。农民是土地真正的主人。我扯着外祖父的手时感觉那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扯着外祖母的手时感觉那手也是粗糙而荒凉的。外祖父摆弄那些农具的时候我便也跟着摆弄,外祖母给地施肥时我便也跟着施肥。
⑨我不喜欢谷子。外祖母就说:“谷子是粮食啊,人是靠它才活命的啊。”我就渐渐喜欢上了谷子。
⑩外祖父说:“别小看我这片菜园和自留地,它可以养活城里的几十条人命哪。”
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
当我的双手远离那些农具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用手拿起笔回忆那些让人感到朴实和亲切的消逝了的日子。回忆那菜园,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回忆麦田,丰收后有稻草人屹立在麦田里的情景。我便觉得那田野的风又微微吹来,我的心头不再是一潭死水,我生命的血液又会畅快地在体内涌流起来。
当我坐在城市的咖啡厅里,听着那些饱食终日的人发着空虚的牢骚,我便会想到外祖父劳累一天后,吃罢晚饭沿着菜园散步的情景。外祖父呼吸着真正的空气,所以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他的睡眠都是安详的。如今他在他种过黄豆和玉米的土地上安息了。
外祖母依然健在,她仍然用她粗糙而荒凉的手忙碌在菜园里。外祖母种的菜外祖父如今是吃不到了,就由她的儿孙来吃,而到了她的儿孙也吃不到了的时候,外祖母肯定早就不在人间了。而菜园总要有人种下去。人一代代地老去,菜园却永远不老。
冬天来了。冬天来了的时候菜园就被白雪覆盖了。那些好看的蚂蚱和蜻蜓不见了,那些花和碧绿的菜蔬也都死灭了。白雪覆盖着生长过茂盛植物的土地,白雪同样覆盖着为耕种这些植物而死去了的人的灵魂。那些寂寞而宽厚的依附着土地的灵魂。
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
我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
13.本文围绕“菜园”选材,描写了菜园的哪些景象?
14.赏析下面句子。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修辞或描写角度赏析)
15.选择下面一篇散文与《年年依旧的菜园》比较,说说主要写作手法有何不同。
A.《背影》 B.《白杨礼赞》 C.《永久的生命》
16.文章最后说:“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联系全文说说有何深刻意蕴。
《17 散文二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B D A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濒临(pīn)——bīn;
C.洗涤(tiáo)——dí;
D. 销逝——消逝;
故选B。
2.B
【详解】A.永不休止: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意思。使用恰当;
B.不可遏制:指思想情感或者形势等不能制止,不能控制。这里用于“教训”,对象使用错误;
C.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使用恰当;
D.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使用恰当;
故选B。
3.D
【详解】③句引起语段的议论,应为首句。⑥句中的“这个有意义的世界”紧承③句中的“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应为次句。⑤句中的与⑥句中的“表面上”在语义上构成了转折关系,应为第三句。①句中的“每个人”紧承⑤句中的“每个人”,应为第四句。④句中的“多样性”与①句中的“不同”相照应,应为第五句。②为末句。故正确语序应为:③⑥⑤①④②。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我为什么而活着》行文采用的是直接说理的方式,作者坦率地阐述了自己活着的三个理由,清晰明了,并非间接说理;
故选 A。
5. B A 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永久的生命》一文作者严文井,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罗素,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作家,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严文井的作品以童话和散文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罗素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哲学、数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
故选B、A、C。
6. 对比 对比 一去不复返 易逝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这句话运用对比。将不尽如人意的个人生命与“脏了”“破了”的衬衣进行对比。衬衣脏了破了可以洗涤补好,重新变得干净完整,而生命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流逝,却无法像衬衣那样轻易地修复和挽回。以衬衣可以洗涤、补好来反衬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和生命的易逝。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逆转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也使得无奈、遗憾之情更加强烈。因为我们无法像对待衬衣一样随意对待生命,无法弥补生命中已经失去的时光和机会,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思考。
7.在这里“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这句话是说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这让人慨叹。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能力。
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凋谢”“不朽”这两个词语的矛盾处来思考。文中的“凋谢”指的是个体生命的消亡,“不朽”意为生命的永存。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即:个体生命的消逝和生命的永存是两个不同方面的极端方向,存在着很大差别。然而二者又都是两种生命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世间生命的两种模式,令人感叹和敬畏。
8.C 9.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将“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遣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10.我们要赞美生命,要感谢生命。不虚度年华,生命才更有价值。
【导语】文章通过描述个人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生命的永恒,对个体生命与大生命和宇宙进行了深刻的对比和思考。严文井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神奇与不朽的赞美,强调个体生命虽有限,但整体生命永存不息,传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中通过小草、小牛犊等象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给人以从悲观中发现希望的启示,呼唤人们珍惜生命,在有限时光中活出精彩。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文章采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抑),进而歌颂“自身生命”的神奇和不朽(扬),从悲观中发掘希望,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故选C。
9.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作者将“生命”和“衬衫”相对比,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可是个人生命却“那存在过的忧愁,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突出表现了生命的不可逆转,表现了作者对短暂生命的无可奈何。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阅读启示。
根据文中第④段“让我们赞美生命……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这就是奇迹”可知,作者告诉我们要赞美生命;
根据材料所给语句“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可知,我们要珍惜生命、感谢生命,不断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更有意义,更加美丽。要围绕这些谈启示。
示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生命,珍惜活着的每一个时刻。把握当下,不要浪费一分一秒,充分利用我们自身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断去创造价值,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加美丽。
11.C 12.答案示例:读完本文后,我认识到,虽然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知识可以获得成就,但是这些都是为了自己,而拥有同情心才是为了他人,是大我和博爱的体现。我们更应该拥有同情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追求,呈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三大激情。这三种情感勾勒出一个对生活充满追求与理解的人生图景。对爱情的渴望使人生激情澎湃,而对知识的探求则展现了对未知的探索,至于同情心则是在面对人类苦难时的深切关怀。尽管在追求过程中面临种种困惑与痛苦,但这使得人生充实而丰富,也是活着的理由。通过这些,文章旨在表现生命的深刻价值和无尽魅力。
11.本题考查写作思路及文章结构。
结合第①段“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可知,作者开篇直接点明主旨,总述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激情。由此可知,第①段是文章的总起部分,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结合第②段“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第③段“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第④段“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可知,这三段分别对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激情展开具体阐述,详细说明了自己追求它们的原因以及它们对自己人生的影响。由此可知,②③④段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开篇提出的三种激情进行具体论述。
结合第⑤段“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可知,作者在此总结自己的一生,表达对自己基于这三种激情度过的一生的认可,以及愿意重来一次的态度。由此可知,第⑤段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对前文进行收束,升华情感。综上,文章结构划分应为①||②③④||⑤。
故选C。
12.本题考查主观表达。
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主题。本文作者罗素阐述了自己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而活着,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然后结合关联词语思考。利用“虽然……但是……”可体现人生追求中的困难与坚持;“只有……才……”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因为……所以……”说明人生追求与人生意义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围绕对人生的新认识,结合关联词语,清晰表达观点。
示例一:读完本文,我认识到人生要有明确的追求。虽然追求爱情、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过程中会遭遇诸多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在这条道路上找到生命的意义。因为只有心怀这些美好的追求,所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且有价值。
示例二:只有像罗素一样,对爱情充满渴望,对知识不懈追求,对人类苦难抱有深切同情,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虽然人生之路漫长且布满荆棘,但是这些追求会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因为它们,我们的生命不再平凡,所以我们应以此为指引,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示例三:因为人生短暂而宝贵,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就如罗素,他追求爱情、知识,同情人类苦难。虽然在追求过程中或许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只要秉持这些信念,人生就有了价值。只有在这些积极追求的驱动下,我们才能在有限的人生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13.(1)春天菜园丰富多彩的景象。(2)夏天晚上和早晨的美景。(3)冬天白雪覆盖的寂静情景。 14.拟人(景物描写)。写出了菜园月夜青蛙的叫声使得菜园更加有趣、美妙,表现了我对菜园的喜爱。 15.例1:我选A。《背影》属于叙事散文,通过记述事件父亲去车站送我,和典型动作父亲爬月台的描写,抒发父子深情。在叙事中抒发感情。《年年依旧的菜园》属于写景散文,通过描写菜园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抒发对外祖父的怀念,对外祖母的思念,融情于景。
例2:我选B。《白杨礼赞》属于托物言志类散文,用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战士,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高度赞扬。《年年依旧的菜园》属于写景散文,通过描写菜园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抒发对外祖父的怀念,对外祖母的思念,融情于景。
例3:选C。《永久的生命》属于哲理性散文,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赞美,直抒胸臆,引人深思。《年年依旧的菜园》属于写景散文,通过描写菜园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抒发对外祖父的怀念,对外祖母的思念,融情于景。 16.“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是因为外祖父、外祖母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继承了他们的特点,质朴勤劳,也表现了我对他们的赞美和思念。
“我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是说我感觉自己文字匮乏,无法表达内心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怀念,等感情。或者我用质朴的文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怀念,或者对人生代代相传的思考。
【导语】这篇散文通过回忆外祖父母的菜园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土地、自然以及劳动的深厚情感。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记忆,展示了乡村菜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象,同时对比城市的虚浮,突显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宁静。文中多次使用粗糙和荒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切怀念。整篇文章质朴而富有感染力,唤起了对简朴、真实生活的向往。
13.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
结合第①段“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可知,这里主要描绘了春天菜园中种上的各种蔬菜,品种非常丰富。据此可概括为:春天菜园丰富多彩的景象;
结合第⑦段“太阳刚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可知,这里描写了太阳下山、月亮升起后菜园的景象,没有了白天的蜜蜂和蝴蝶,只有青蛙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第⑦段“而当天色微明、菜园种的植物沾染了浓重的露水,太阳忽然跃出山顶将露珠照散的时候,农人们也就下田干活了”此句描绘了夏天早晨天色微明时,菜园植物沾满露水,太阳跃出山顶照散露珠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据此可概括为:夏天晚上和早晨的美景;
结合第 段“冬天来了。冬天来了的时候菜园就被白雪覆盖了。那些好看的蚂蚱和蜻蜓不见了,那些花和碧绿的菜蔬也都死灭了。白雪覆盖着生长过茂盛植物的土地,白雪同样覆盖着为耕种这些植物而死去了的人的灵魂。那些寂寞而宽厚的依附着土地的灵魂”可知,这段文字描写了冬天菜园被白雪覆盖后的寂静与肃穆,与其他季节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据此可概括为:冬天白雪覆盖的寂静情景。
1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第⑦段“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青蛙的叫声说成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赋予青蛙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下菜园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从描写角度来看,这是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蜜蜂蝴蝶不见后只有青蛙叫声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作者通过对菜园中不同生物在月夜下的状态进行描写,展现出菜园在月夜下独特的趣味和美妙景色。这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菜园的喜爱之情,因为只有对一个地方充满感情,才会用心去感受它在不同时刻的美。
1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题目要求从给定的三篇散文(《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中选择一篇,与《年年依旧的菜园》比较,阐述主要写作手法的不同之处。需要先确定每篇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年年依旧的菜园》主要通过描写菜园的景象,如春天菜园的丰富蔬菜、夏天菜园的早晚景致、冬天菜园的白雪覆盖等,以及叙述与菜园相关的人物活动,像“我”在外祖父外祖母菜园里的种种经历,来表达对菜园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怀念之情。文中运用了描写、叙述等写作手法,以平实而质朴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借物抒情,以菜园来承载对过去生活的情感。
《背影》以回忆性的叙述为主,重点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通过对父亲在特定场景下(如送儿子上车、为儿子买橘子等)背影的细致描写,来表现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它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这个细节)进行勾勒,同时在叙述中融入抒情,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表面上是在赞美白杨树,如对白杨树的外形(“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等)和生长环境(“在西北高原的土地上”等)进行描写,实际上是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等,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来歌颂抗战时期北方军民的精神品质。文中还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始写白杨树的“普通”,然后笔锋一转,强调其“不平凡”之处。
《永久的生命》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对生命现象的思考和感悟,阐述生命的永久与不朽。文章从个体生命的有限谈到整体生命的永久,运用了对比、议论等手法,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之情,通过层层深入的逻辑分析来阐述观点,而不是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或场景来抒情。
示例一:我选A。《背影》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一细节进行细腻刻画,以小见大地展现出深沉的父爱。文章以叙事为线索,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使父子之情自然流露。而《年年依旧的菜园》则以描写菜园的四季景象为主要内容,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对菜园的描写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外祖父外祖母的情感紧密结合。《背影》聚焦于父子之间的特定事件和情感,《年年依旧的菜园》则通过对菜园这一具体事物的描绘,展现出更广泛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寄托。
示例二:我选B。《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白杨树坚韧不拔、正直挺拔等象征意义,借此歌颂北方农民、抗日军民等群体的伟大精神。文章层层递进,先抑后扬,从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入手,逐步深入挖掘其内在品质和象征意义。相比之下,《年年依旧的菜园》以平实的语言描写菜园的不同景致和与之相关的人物活动,运用借景抒情、以物忆人的手法,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眷恋和对外祖父外祖母的思念之情。《白杨礼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象征意义,《年年依旧的菜园》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的回忆。
示例三:我选C。《永久的生命》运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围绕生命的永恒这一主题展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对生命现象的分析和阐释,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而《年年依旧的菜园》主要通过对菜园的描写来抒情,以菜园为载体,回忆过去的生活,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永久的生命》以理性的思考为主导,《年年依旧的菜园》则以感性的情感表达为特色,两者在写作手法和表达主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粗糙”的本义是粗劣、毛糙。“荒凉”的本义是荒芜、人烟稀少。
“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这里用粗糙而荒凉来形容手,结合第⑧段“我扯着外祖父的手时感觉那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扯着外祖母的手时感觉那手也是粗糙而荒凉的。外祖父摆弄那些农具的时候我便也跟着摆弄,外祖母给地施肥时我便也跟着施肥”,第 段“而菜园总要有人种下去。人一代代地老去,菜园却永远不老”可知,作者在外祖父外祖母身边生活,感受到他们作为农民的勤劳质朴。他们的手因常年劳作而粗糙荒凉,作者与他们一起参与农事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品质。这不仅是对自身状态的一种描述,更是对先辈们质朴勤劳品质的认同和传承。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外祖母的赞美之情,他们用这样粗糙的手创造了生活,经营着菜园,为家庭付出。而这种手的粗糙荒凉也象征着一种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体现了作者对他们深深的思念。
“我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这里用粗糙而荒凉来形容文字,结合第 段“当我的双手远离那些农具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用手拿起笔回忆那些让人感到朴实和亲切的消逝了的日子。回忆那菜园,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回忆麦田,丰收后有稻草人屹立在麦田里的情景。我便觉得那田野的风又微微吹来,我的心头不再是一潭死水,我生命的血液又会畅快地在体内涌流起来”可知,这里体现的是“我”认为自己的文字很难描写出儿时的那段亲切而朴实的时光,还有那种简单的快乐。面对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人生代代相传的深刻思考等厚重的情感,作者感到自己的文字难以完全承载和传达。例如文中作者回忆菜园的种种美好,回忆与外祖父外祖母在一起的日子,这些情感是如此深沉而丰富,作者可能觉得自己的文字无法准确地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这种“粗糙而荒凉”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种质朴的表达风格。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情感,而是用看似简单、粗糙的文字去直抒胸臆,恰恰更能体现出情感的真挚和纯粹。这种质朴的文字如同作者所怀念的农村生活一样,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力量,更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亲人、故乡以及生活最本真的热爱和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