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苏州园林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廊 签赏 池沼(zhào) 轩榭(xuān)
B.蔷薇 败笔 对称(chèn) 相间(jiān)
C.堆叠 蔓延 单调(diào) 雕镂(lóu)
D.斟酌 宽敞 依傍(bànɡ) 嶙峋(lí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 。
A.点上 配合 布局 层次
B.地方 配合 层次 布局
C.地方 布局 层次 配合
D.点上 布局 配合 层次
3.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此处指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原指“绘画中不好的一部分”,文中指园林中有损于“构成完美图画”的设计、布局)
C.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闲适:清闲安适)
4.去掉加点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B.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C.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D.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问题。
①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②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
B.第②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C.第③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D.选文中“大多” “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二、填空题
6.本文作者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故事 ,长篇小说 等。
A.叶圣陶 B.陶行知 C. 《倪焕之》 D.《稻草人》
7.《苏州园林》 P104
★(1)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 ,zì chū xīn cái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ɡ chèn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 。
★(4)或者是chónɡ luán dié zhànɡ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5)胸中有qiū hè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6)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léi tónɡ 。
★(7)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fǔ yǎnɡ shēnɡ zī 。
★(8)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9)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yī bànɡ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màn yán 着爬山虎或者qiánɡ wēi 木香。
(11)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bā jiāo 。
★(1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diāo lòu 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1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zhēn zhuó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4)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mínɡ yàn 照眼。
★(15)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yōnɡ sú ,即使简朴而bié jù jiànɡ xīn 。
8.根据意思写词语。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
:出于自心的裁剪、创造。
: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闪耀着珍宝的光色。多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这里指各种鲜花色彩的华美。
:鉴别,欣赏。
: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枯瘦的样子。
: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雕刻打磨(玉石),加工精美(指文章等)。
:反复考虑之后决定取舍。
:山水风景。
9.根据课文《苏州园林》完成表格。
苏州园林总特点
四个主要方面说明
三个细微方面说明
三、语言表达
10.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上,第二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请你写一段排比句,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11.从下面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①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陈从周语)。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
②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宗白华语)。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五、现代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②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乙]
窗户的故事(节选)
顾孟潮
①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它不仅给住宅的主人阳光、和风、温馨、惬意,而且给诗人和艺术家灵感、诗意和画境。同是一个窗户,窗台摆上不同的花卉,加上不同的窗帘、百叶窗、空调箱、鸟笼,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体现屋主人不同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窗户为每个人提供了发挥环境艺术才能的用武之地。不少人埋怨我国现代住宅千篇一律地用火柴盒体型和方窗户,其实并不尽然,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窗户内外,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窗户,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眼睛。
②窗户,无愧于建筑艺术的眼睛,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它那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细微的使用功能。人们更远远没有像爱护眼睛那样来爱护它。比如,我们的窗玻璃往往是破碎的、肮脏的。特别是公共住宅或办公楼的楼梯间的窗户,昏暗破漏,很少完好明净。在窗户的设计上往往朝向不对、开启方向不当。
③我对自己目前住宅的最满意之处就是朝西的窗户,因此自吹为“望西斋——一望西天,人生有涯,思无涯;二望西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人类的眼睛,每天不知要眨多少次,还用睫毛、眉毛和泪水来保证眼睛的晶莹、明亮。愿我们的窗户,多多少少也得到一点类似的关照吧!
(选自1997年第11期《读书》,有改动)
[丙]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节选)
宗白华
①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②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③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④不但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廊,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选自《美学散步》,有改动)
(1)【甲】文在介绍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时,为什么提及“摄影家”
(2)从【丙】文小诗中的窗户看,房间主人拥有怎样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 请简要概括。
(3)下列语句中的窗子,是如何“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的 请根据【丙】文内容回答。
①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六、作文
13.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20 苏州园林》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D C D A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签赏——鉴赏,池沼(zhào)——zhǎo;
B.相间(jiān)——jiàn;
C.雕镂(lóu)——lòu;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点上”相对于“地方”来说,要更加具体,更加细小。分析语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无论在苏州园林的哪个位置,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故应用“点上”。
配合:各方面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任务。
布局:对整体作出全面安排。
层次:相关的各个方面。
第二空:根据 “亭台轩榭” 可知,应用 “布局”,指建筑的整体规划安排;
第三空:根据 “假山池沼” 可知,应用 “配合”,指不同景物的搭配呼应;
第四空:根据 “近景远景” 可知,应用 “层次”,指景物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
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C.胸中有丘壑:这里指设计师和工匠师的胸中有了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A.“极少”表示数量少,但不是没有,去掉后,意思变为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完全不使用彩绘,意思改变。因为原句的意思是苏州园林很少使用彩绘,并非完全不使用;
B.“据说”表示据别人说,去掉后,意思变为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使意思改变。因为原句的意思是对苏州园林的数量只是一种推测,并非确定;
C.“绝大部分”表示大多数,但不是全部,去掉后,意思变为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全部是对称的,意思改变;
D.“可是”表示转折,去掉后,句意改变较少;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说明文知识方面的问题。
A.第①自然段中“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是举例子,说明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进而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计的特别。本项中的“打比方”理解错误;故选A。
6. A D 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的作品涵盖多种体裁,包括小说、散文、童话、诗歌以及教育论著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他参与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出版有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在教育领域,他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成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提出了人本德育论、导学教学论、现代教师论和语文教育论等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先后担任主编或参与编辑了《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国作家》等多种文学、语文教育刊物,被认为是中国出版史上的旗帜人物。在政治活动方面,他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多项职务,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7.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映衬 败笔 重峦叠嶂 丘壑 雷同 俯仰生姿 嶙峋 依傍 蔓延 蔷薇 芭蕉 雕镂 斟酌 明艳 庸俗 别具匠心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1)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2)自出心裁,zì chū xīn cái,意思是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3)映衬,yìng chèn,(动)映照,衬托。
(4)败笔,bài bǐ ,多指某件事中或某件物品不完美的部分。
(5)重峦叠嶂,chóng luán dié zhàng,重重叠叠的山峰。
(6)丘壑qiū hè,山谷,借指隐居的地方。
(7)雷同,léi tóng,意思是指随声附和,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
(8)俯仰生姿,fǔ yǎng shēng zī ,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9)嶙峋, lín xún,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10)依傍,yī bàng,是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或者依赖、依靠别人。
(11)蔓延,màn yán,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12)蔷薇, qiáng wēi,蔷薇科。落叶灌木。
(13)芭蕉,bā ji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叶宽大,叶茎纤维可编绳索
(14)雕镂,diāo lòu,犹雕刻;指雕刻品。也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15)斟酌,zhēn zhuó,指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16)明艳,míng yàn,意思是明亮鲜艳,形容刺眼的颜色。也有指人性格外观光彩照人,开朗活泼。
(17)庸俗,yōng sú,指平庸鄙陋、不高尚;也指平庸鄙陋之人。
(18)别具匠心,bié jù jiàng xīn,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8.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珠光宝气 鉴赏 轩榭 嶙峋 镂空 琢磨 斟酌 丘壑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①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
②自出心裁( zì chū xīn cái):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③重峦叠嶂(chóng luán dié zhàng):重重叠叠的山峰。
④俯仰生姿( fǔ yǎng shēng zī):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⑤珠光宝气(zhū guāng bǎo qì):闪耀着珍宝的光色。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⑥鉴赏( jiàn shǎng):对文学艺术品、文物等有分析、有比较地进行鉴别和欣赏。
⑦轩榭(xuān xiè):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 (旧时多用为书斋名或茶馆、饭馆等的字号) ;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⑧嶙峋(lín xún):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形容人消瘦露骨;形容人刚正有骨气。
⑨镂空( lòu kōng):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⑩琢磨( zhuó mó ):对玉器等加工打磨;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斟酌( zhēn zhuó):倒酒而饮;认真仔细地考虑、推敲,决定取舍。
丘壑(qiū hè):山谷,借指隐居的地方;山水风景;比喻深远的思虑。
9.答案
苏州园林总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个主要方面说明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三个细微方面说明 园林角落的配置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搭配的协调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提炼与概括。
由文章第②段“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知,苏州园林总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第②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接着,文章第③——⑥段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由此可知,文章主要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
由文章第⑦段“游览者务必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可以概括出:苏州园林讲究园林角落的配置;由第⑧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可以概括出:苏州园林的门和窗的雕琢都别具匠心;由文章第⑨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可以概括出:苏州园林的色彩搭配得很协调,令人安静闲适。据此填空即可。
10.示例:公园里的树真多啊,有四季常绿的松树,有气宇轩昂的银杏树,有高大挺拔的槐树,有婀娜多姿的柳树;公园里的树真奇啊,有的像一把伞,有的像神气的士兵,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巨人。
【详解】本题考查排比修辞的运用。开放性试题,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写,表现其不同方面的特点,构成排比句式即可。
示例: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11.①《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与苏州园林相似的特点,如正门的窗户不施彩绘,墙壁也比较素净,“不落富丽俗套”;又如注意山石、藤萝等与建筑的配合;
但大观园也有与苏州园林不同之处,主要是正殿部分“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金辉兽面,彩焕螭(chī)头”,连贾政也觉得太过富丽。从小说的内容来看,建造大观园的动因是元妃省亲,借口礼仪体制,实则大肆铺张以显富贵,自不免有皇家园林富贵之气。但贾府原籍金陵,构园时自然也会受到江南园林的影响;大观园则表现为多种不同风格的拼凑堆叠,既有素朴自然的,也有穿凿扭捏的,还有金碧辉煌的,就局部看不无佳处,就整体看并不和谐,正如贾宝玉所说的,不是“天然图画”;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都贯彻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审美原则,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艺术风格是和谐一致的。
②参考资料:
园林按其发源地大致可分为:东亚古典园林、西亚古典园林、欧洲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
东亚古典园林,以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为代表,突出山水园林特色,讲求自然与意境的创造,可游、可赏、可居,常用移天缩地和借景的手法,道法自然;
西亚古典园林,重视植物和水法,一般以建筑围合庭院,面积不大,以水池为中心,十字形构图;
欧洲古典园林,大多方正,均衡对称,追求人工美和几何图案美,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及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修剪过的花坛、喷泉水池和露天雕塑等,都体现人工性,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朱向红《景观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详解】①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回答此题时,首先要从文章作品中去搜集信息,归纳总结出各自园林的特色。
课文《苏州园林》中介绍了园林的主要特点“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介绍了大观园的建筑特色,大观园的建筑风格以精致华丽为主,从整体布局到细节装饰都充满了艺术性。园内的建筑物多为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门窗精雕细琢,墙壁上用红、蓝、绿等鲜艳的颜色进行彩绘,使整个园区显得华丽而富丽堂皇;大观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以水景为主要特色。园中有许多池塘、湖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藕香榭和金陵十二钗所居住的荣府等。这些水景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为整个大观园增添了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
二者有相似之处:正门极少使用彩绘,用的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也是白色或素净的颜色,“不落富丽俗套”,工细而不庸俗,能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二者的不同之处: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对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追求完美,园林讲究的是自然之趣,可以说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艺术风格和谐一致;而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所建造,建筑不仅有朴素自然的艺术追求,同时也要有富丽堂皇的精致建造,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从布局着眼,给人以搭配得当、朴素自然之风,但从整体来看,朴素自然与富丽堂皇并不和谐,不同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②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应用。回答此题需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西亚和欧洲园林的主要特点,然后制作成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收集到的资料呈现出来,呈现时注意比较其异同点。通过查阅资料示例如下:
园林 中国 西亚 欧洲
特点 历史悠久,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虽有人作,宛如天开”突出山水园林的特色,讲究自然与意境的创造;具有较明显的地方特性,有江南园林、哈南园林和蜀中园林、北方园林的地域区分 用纵横轴线把平地分作四块,形成方形的“田”字,在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喷水池,重视植物和水法,一般以建筑围合庭院,面积不大,以水池为中心,十字形构图 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都体现人工性,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12.(1)举例子说明“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2)志趣高雅;崇尚气节(品行高洁);热爱自然;追求恬静闲适生活。
(3)①竹子或芭蕉,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②西岭雪景,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不但是一幅画,而且让人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三篇选段,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窗户在建筑艺术中的重要性。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强调了园林中门窗的图案美和摄影家对其光影的捕捉,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精致与匠心。顾孟潮的《窗户的故事》则从窗户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出发,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和爱护窗户,体现了窗户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美学价值。宗白华的《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则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窗户在园林建筑中的空间美感和民族特色,通过小诗展现了窗户的意境美。三篇文章共同揭示了窗户在建筑艺术中的多重角色,既有实用功能,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详解】(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第[甲]文第②段中的“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可知,先点明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具有高度的图案美,接着提及摄影家喜欢这些门和窗,并能斟酌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这是通过举摄影家这一例子,从侧面生动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确实具有高度的图案美,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丙]文第②段中的“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以及第③段中的“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可知,诗中“一琴几上闲”表明房间里摆放着琴,体现了房间主人有闲情逸致去抚琴,说明其志趣高雅;“数竹窗外碧”中窗外有碧绿的竹子,竹子常被视为高洁品行的象征,暗示房间主人崇尚气节,品行高洁;“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描绘出房间无人,只有春风自由吹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自然、恬静、闲适的氛围,反映出房间主人热爱自然,追求恬静闲适的生活。所以从这首小诗中的窗户看,房间主人拥有志趣高雅、崇尚气节(品行高洁)、热爱自然、追求恬静闲适生活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丙】文第①段中的“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以及第④段中的“一切楼、台、亭、阁、廊,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可知,语句①中竹子或芭蕉,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语句②中西岭雪景,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不但是一幅画,而且让人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所以两句话中的窗子都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13.例文: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被称为“明清皇家第一陵”,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明孝陵规模宏大,格局严谨。明孝陵自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的宝顶,纵深2600多米。墓区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神道部分,从下马坊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明孝陵设有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三条排水系统,陵宫地下还建有地下排水管道等,使整个陵园连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历经风雨而长存。
明孝陵石刻精美,工艺精湛。神道两边分布着12对石兽和4对石人,所有石像均以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风格多样,造型古朴。12对石兽包括马、麒麟、骆驼、大象、獬豸、狮子等瑞兽,形态各异,最重的石兽重达80吨。石人均为武将文臣,造型简朴,神态各异。有的头戴石盔,身穿铠甲,手持长剑,眼神锐利;有的身穿官袍,头戴官帽,手中握笏,眼神镇定。这些石像风格粗犷、雄浑,气度非凡,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的优秀典范,明孝陵果真名不虚传。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
一、审题立意。根据题干“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可知,说明对象是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表现出它们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选材构思。可以写游览过的一座公园:可以介绍此公园名称的由来,可以写公园,如亭台、湖泊、柳树、荷花等。也可以写建筑,如:写八卦楼,可以写它的历史,可以写它的外形,如窗户、台阶、四周的护廊、廊上的雕刻,还可以写楼前的青龙石柱构成的大门和两侧的宝塔等。文章既可以按空间顺序全方位地进行介绍,也可以选取最具特点的一处进行详细介绍,介绍时要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注意运用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