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与朱元思书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与朱元思书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8: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与朱元思书
一、选择题
1.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下列句子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D.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
3.朗读“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语气变化应为( )
A.前句平缓,后句激昂 B.两句都保持急促
C.两句都舒缓悠长 D.前句轻快,后句沉重
4.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夕日欲颓 颓:坠落 B.清荣峻茂 荣:茂盛
C.晓雾将歇 歇:消散 D.负势竞上 负:背着
5.品味《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等文言文用语、句式、韵律特点,修改写景作文“溪水很快,浪花雪白”时要( )
A.完全照搬文言文句式,写成“溪水甚箭,浪花若奔”
B.灵活运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句式特点,改为“溪水急甚箭,浪花猛若奔”,让作文有文言美感
C.不用参考文言文特点,随意修改
D.只改作文内容,不借鉴文言文
二、填空题
6.本文作者 , 朝代)文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A.吴均 B.陶弘景 C.南朝梁 D.宋
7.请根据拼音提示,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汉字。
yuān飞lì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完成表格。
天山共色 共色: 任意东西 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 水皆缥碧 缥碧:
泉水激石 激: 蝉则千转不穷 转:
鸢飞戾天者 戾: 望峰息心 息心:
经纶世务者 经纶: 窥谷忘反 反:
横柯上蔽 横柯: 疏条交映 交映:
三、翻译
9.翻译下列句子。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首段以“ , ”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2)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 , , , 。
(4)江水碧绿清澈,让我们同吴均共赏富春江“ , ”的画卷。
(5)文中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五、语言表达
11.参考下边的素材,为“绝”或“志”字做一张卡片。要求:填写该字的含义和相关语句即可。其中含义与句中该字的意思相匹配,语句须连续的两句。
绝《与朱元思书》《三峡》等 志《龟虽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12.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旅客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
六、综合性学习
13.你们班正在举办以“富春江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将选择哪些内容来表现富春江的美?请至少写出四个方面。
(2)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梁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从中挑选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会选取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下面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本文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什么?
15.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④。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⑥,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去月:上月。②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翠:绿水。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⑥幽居:隐居。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任意东西 (2)徙倚欲何依
(3)互相轩邈 (4)既素重幽居
17.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梅 溪 之 西 有 石 门 山 者 森 壁 争 霞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9.下列选项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两句写人,写静景、近景,表现了农家人归家的喜悦之情。
B.乙文篇幅虽短,却很讲究章法。先写山,后写水,由远及近,层层推进,描绘出富春江的山水美景。
C.甲、乙两文的画线句都描写了山野景色,富有动态美,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D.丙文中的“蝉吟鹤唳,水响猿啼”与乙文中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声衬景,衬托山林的幽静。
20.甲、乙、丙三篇诗文在情感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请写出在三篇诗文中作者情感的异同。
《13 与朱元思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A C D B
1.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句意: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自富阳至桐庐”点明地域范围,“一百许里”说明距离长度,二者为不同语义单位,前后停顿使语义层次清晰,故断句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句子出自《与朱元思书》,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世务:政务。反:通“返”,返回。“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正确写法;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语气。
A.“激昂”的语气与景物特点不符,不正确;
B.“急促”的语气与景物特点不符,不正确;
C.这两句描写蝉和猿的叫声不断,营造出山林的幽静氛围,舒缓悠长的语气能体现叫声的持续不绝,正确;
D.“沉重”的语气与景物特点不符,不正确;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D.句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技巧。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文言句式,简洁且富有韵律与表现力。
A.完全照搬文言句式写成“溪水甚箭,浪花若奔”,丢失了“溪水很快”中“急(快)”“浪花雪白”中“雪白浪花的视觉冲击感”这些关键表意,表述不准确;
B.“溪水急甚箭,浪花猛若奔”,既借鉴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文言句式特点,保留了“急”体现溪水快,“猛”呼应浪花的状态,又让作文有文言美感,是合理的灵活运用;
C.“不用参考文言文特点,随意修改”,不符合题干“品味文言文用语、句式、韵律特点”来修改的要求;
D.“只改作文内容,不借鉴文言文”,违背了题目中借助文言文特点修改的意图;
故选B。
6. A 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朝代的文学家;
吴均的诗文自成一家,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在《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中,吴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展现了其高超的写景技巧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故选AC。
7.鸢 戾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鸢飞戾天(yuān fēi lì tiān):比喻为功名利禄而极力高攀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戾:至。
8.答案
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表示约数。 水皆缥碧 缥碧:浅青色。
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望峰息心 息心: 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世务者 经纶: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横柯上蔽 横柯:横斜的树枝。 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天山共色: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任意东西:(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水皆缥碧:江水都是青白色的。缥碧:浅青色;
泉水激石:泉水冲击着石头。激:冲击,撞击;
蝉则千转不穷:蝉长久不断地鸣叫。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者: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戾:至、到达;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横柯:横斜的树枝;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交映:互相掩映。
9.(1)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追逐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皆:都;负:凭借;竞:争着;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2)鸢飞戾天: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息心:平息名利之心;经纶:治理国家大事;反:同“返”,返回。
10.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
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碍、邈、缥、湍”等字词容易写错。
11.
示例:断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志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和拓展运用。根据所给的课文,找到文中含有“绝”或“志”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中字的含义,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含义和语句。
绝:
在《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意思是:奇异的山,灵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这里“绝”表达的是独特、独一无二的意思,形容山水景色绝妙。在《三峡》中“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里“绝”指阻断、断绝。在《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思是: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这里的“绝”表示消失的意思。综合以上语境,可以确定“绝”字的含义为独特、独一无二或断绝或消失。根据确定的含义,从《与朱元思书》和《三峡》中找出连续的两句包含“绝”字且能体现该含义的语句,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和“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例如:断绝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又如:消失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又如:独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志:
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却依然驰骋千里。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这里的“志”明显表示志向。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思是: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意在强调一个人若要承担重大的责任或成就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先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练,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增强能力。这里的“志”也可以理解为意志。所以“志”字的含义为志向或意志。依据确定的含义,从《龟虽寿》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找出连续的两句包含“志”字且能体现该含义的语句,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例如:志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又如:意志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2.示例:各位旅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江水,潺潺流淌,鱼儿嬉戏其间,似与游者相乐。面对如此人间仙境,你是否已经陶醉其中,“窥谷忘反”了呢?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
导游词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要写好导游词,最重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资料,包括现实的、历史的。只有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导游员才能整理加工、去粗存精,进行再创造,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此题要注意抓住富春江景点的独特之处来写,然后结合《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这样才能吸引游客。
如:亲爱的旅客朋友们,你们来到了富春江旅游地,这里真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呀,大家看这里的水真的好清澈,不愧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的水流如此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里地景色如此的美,也难怪吴均会被这春光水色所陶醉,这泠泠作响的泉水声,这嘤嘤成韵鸟鸣声,这真是大自然的一幅美丽画卷。
13.(1)(示例)富春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传统和手工艺品等。
(2)(示例)我选吴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因为他是第一个从文学角度描写富春江之美的人,后来赞誉富春江的诗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而且这一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富春江美景的特点。从宣传语的角度来看,这一句八个字,读来也铿锵有力。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运用。
初中课本中描述“富春江风情”的课文是《与朱元思书》:
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知,富春江山水风光引人入胜。可以拍摄清澈见底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游鱼和细石,展现富春江水的纯净与透明。同时,捕捉山峦与天际的交界,表现天山一色的辽阔与宁静,展现山水相依的和谐之美。
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可知,富春江树木葱郁,富有神秘的色彩和生机。可以拍摄两岸的高山与葱郁的树木,特别是在光线透过稀疏枝条投射下来的瞬间,可以捕捉到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展现出森林的神秘与生机。
由“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可知,富春江自然音乐和谐动听。可以尝试录制或通过摄影技巧表现水流撞击石头的声音,以及鸟鸣的和谐旋律,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展现富春江的动态美和生态多样性。
富春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宜居的地方,其历史文化悠久,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别庙”等古迹,因此,还可以拍摄富春江沿岸的人文景观,如古朴的村落、古老的桥梁或是渔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增添画面的故事性和文化底蕴。
结合以上分析和个人对富春江的了解,选择四个角度,展现其美丽。
示例:富春江奇峻的山峰、清澈飘渺的江水、山林鸟蝉、古朴的村落等。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赏析。
吴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用“奇”和“异”突出了山水的独特性,“天下独绝”四个字强调了富春江景色在天下的独一无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八个字的宣传语,语言凝练,给游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对奇山异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唐朝韦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水碧山青”直观地描绘出了富春江山水的色彩,给人以清新、美丽的感受。“画不如”通过对比,强调了富春江景色之美超越了画作,突出了其不可复制和难以描绘的绝美。
宋代苏轼“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体现出苏轼游遍多地山水后,仍认为桐庐最美,侧面衬托出富春江景色的出众。诗句强调了“清美”的特点,让游客对富春江的清幽和美丽有一定的期待。
元代吴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天下佳山水”明确指出富春江是天下的好山水,提升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古今推富春”强调了从古至今对富春江的推崇,增加了其历史厚重感和吸引力。
结合以上分析,以及个人对富春江的了解选择一句诗作为宣传语,并分析理由。
示例一:我会选取吴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语言简洁有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注意力。用“奇”和“异”两个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富春江山水的独特性和非凡魅力,让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向往。“天下独绝”四个字极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给游客传递出一种不容错过的感觉,仿佛在告诉大家,这里的山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美景,激发游客想要亲自一探究竟的欲望。“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种简洁的表述更容易记忆和传播,无论是在广告宣传、导游介绍还是游客之间的口口相传中,都能迅速被提及和铭记,有效地提升富春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示例二:我会选择宋代苏轼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苏轼游遍三吴众多山水,却仍认为桐庐(富春江一带)更为清美,侧面烘托出富春江景色的出类拔萃。“清美”二字简洁地概括了富春江景色的特点,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同时,借苏轼这位大文豪的赞誉,增加了宣传语的权威性和吸引力。让游客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美景能让苏轼给出如此高的评价,从而激发游客前来一探究竟的欲望。
示例三:我会选择唐代韦庄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钱塘江尽到桐庐”清晰地指出了富春江的地理位置,让人有明确的方向感。“水碧山青”四个字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了富春江清澈的江水和青葱的山峦,色彩鲜明,让人仿佛能亲眼看到那美丽的景色。“画不如”更是将富春江的美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强调其景色之美是画笔都难以描绘的,让游客对富春江的美景充满期待和想象,极具吸引力,能有效激发游客前来领略这人间胜景的欲望。
示例四:我会选择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宣传语。“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将富春江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向世人宣告,在这广袤天地之间,富春江的山水堪称绝佳。从古至今,岁月流转,富春江的美始终如一,备受推崇。它引领着游客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美丽。仿佛在告诉大家,无论世间风景如何变幻,富春江始终是山水美景的典范。来吧,来富春江,领略这被古今传颂的绝世风光。
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5.(示例)写山,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从视觉上写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
【导语】《与朱元思书》以清新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富春江畔的山水胜景。吴均通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急湍甚箭”的奔涌与“游鱼细石”的静谧相映成趣。又以“鸢飞戾天”“经纶世务”的典故,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巧妙融合,展现了南朝山水小品文“清丽脱俗”的特色。全文句式错落有致,声韵和谐,堪称六朝骈文写景的典范。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二、三两段分别对应“异水”和“奇山”进行具体描写。原文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意思是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文章先从总体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物特点;根据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可知,然后文章再细致描绘水之清和水之急;根据“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文章再描绘了山之高,山之险,让人们充分领略到富春江水的雄奇秀美。
故总领下文写景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5.本题考查写景手法。
由总到分、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景物:文章首先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总述游富春江的总体感受,然后交代游览路线,并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文章内容。接着详细描写了水和山的特点,由总到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方法写景:文章在总写山水时,用“奇异”来形容概括。根据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可知,在写水时,抓住了动静两种情况下水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突出静态时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急流的动态美。写山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视觉上写山的形貌;“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是从听觉上写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
情景交融的写景手法:文章中的写景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还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根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通过对山水的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示例:在写水时,抓住了动静两种情况下水的特点,并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水的清澈和急流的动态美。
【点睛】参考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6. 向东或向西(漂流) 徘徊 往远处伸展 向来,一向 17.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 18.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名利之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筹划人世间的俗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19.D 20.同:三篇诗文的作者都有避世隐退的愿望。异:甲诗作者有怅惘孤寂的心情,乙、丙两文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导语】这三篇诗文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甲诗通过描绘秋日的牧归景象,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孤独感。乙文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美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壮丽。丙文则通过对石门山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三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甲文更显孤独,乙文和丙文则更显宁静与满足。
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向东或向西(漂流)。
(2)句意: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徙倚:徘徊。
(3)句意: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
(4)句意: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素:向来,一向。
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那里陡峭的崖壁欲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
句子主语为“梅溪之西”,谓语“有”引出宾语“石门山者”,“森壁争霞”描述山景;
故断为: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重点词语:鸢飞戾天: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策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了人和归家的场景,但它们更多地是写动态的场景,即牧人和猎马带着各自的收获归家,而非静景;
B.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并非“先写山,后写水”;
C.甲诗画线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秋景,萧瑟寂寥;乙文画线句“负势竞上”整体表现自然生机,而非“奋发向上的力量”;
故选D。
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同:三篇诗文的作者都有避世隐退的愿望。
甲文《野望》中,王绩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山野景色和牧人、猎马归家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氛围。诗末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像古代的隐士一样,远离尘嚣,过一种自在逍遥的生活。
乙文《与朱元思书》中,吴均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文末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也透露出他对于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丙文《与顾章书》中,吴均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描述了石门山的幽深美景和动植物的和谐共生,以及自己在此地修建居所、享受自然之乐的情景。这些都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异:甲文作者还有怅惘孤寂的心情,乙丙两文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甲文《野望》中,王绩在描绘山野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怅惘孤寂的心情。他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无法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孤独感在“相顾无相识”一句中得到了体现。
乙文《与朱元思书》和丙文《与顾章书》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吴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富春江和石门山的山水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也通过这些美景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三篇诗文的作者在情感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他们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甲文作者更多地流露出怅惘孤寂的心情,而乙丙两文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乙】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一看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那里陡峭的崖壁欲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孤倔的山峰能够遮住太阳,幽深的洞穴积囤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那里蝉叫鹤鸣,水声激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又有很多竹实,隐居山谷所需的生活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仁人智士喜爱山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