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8: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钱塘湖春行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孤山寺北贾亭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山/寺北贾亭西 B.孤山寺/北贾亭西
C.孤山寺北/贾亭西 D.孤山寺北贾亭/西
2.《钱塘湖春行》中的“钱塘湖”指的是现在的(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西湖 D.太湖
3.朗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时,应重读的两个词语是( )
A.几处 B.早莺 C.争 D.啄
4.《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5.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主要是( )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通俗易懂 D.晦涩难懂
6.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写诗人游西湖,从贾公亭以西出发,到孤山寺北,远眺湖面,见到了春水初涨,一轮落日又大又圆的开阔景象。
B.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
C.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填空题
7.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 , 。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 , 。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 。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 , 。
三、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第二句中的“平”“低”二字描绘了钱塘湖怎样的景象?
(2)有同学说春天应该是“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看到的是“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多少带有一点遗憾。你也这么认为吗?请说说你的体会。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寒食还陆浑①别业② 【乙】 钱塘湖春行
宋之问 白居易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旦别河桥杨柳③风,夕卧伊川④桃李月。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⑤。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野老不知尧舜力⑥,酣歌一曲太平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②别业:别墅。③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④伊川:水名,在河南西部。⑤酒复春:山中的酒也有春天宜人的香。⑥野老不知尧舜力: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此处暗用这一典故,表达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唱一唱这太平盛世。
10.分别说说“伊川桃李正芳新”“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新”字的含义。
11.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钱塘湖春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C CD C C A
1.C
【详解】本题考查节奏划分。
“孤山寺北”和“贾亭西”均为地点描述,分别指明不同的方位,两者之间停顿合理,其他选项划分割裂了地点短语的完整性。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
C.正确,钱塘湖是西湖的古称,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西湖早春的景色。
故选C。
3.CD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在朗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时,对重音的选择要结合诗句表意与情感。“争”字呈现出早莺争抢向阳暖树的动态与活力,重读能突出其欢快竞争的画面;“啄”字精准描绘新燕啄泥筑巢的动作,重读可凸显春日生机。“几处”是数量词起铺垫作用,“早莺”是描写对象,相比之下,“争”和“啄”在展现春景活力、传递诗句灵动韵味上更关键,所以应重读“争”“啄”。
故选CD。
4.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经典诗作,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李白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代表作有《将进酒》等;杜甫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王维诗作多山水田园、边塞等题材,风格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等。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诗人的诗歌风格。
A.是李白的诗歌风格,不正确;
B.是杜甫的诗歌风格,不正确;
C.是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便于大众理解,正确;
D.是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不正确;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诗的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并没有提到“一轮落日又大又圆的开阔景象”;
故选A。
7.最爱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为: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此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流露着喜悦轻松的心情,“最爱”一词能够突出表达诗人的情感。
8.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重点字“暖、啄、初、阴 ”的写法。
9.(1)“水面初平”勾勒出潮水平湖堤的早春轮廓。
(2)不同意。“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导语】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细腻笔触勾勒早春湖景。“平”字写春水初涨的静谧,“低”字状云霭垂落的朦胧。后联“几处”“谁家”的限定非遗憾,恰是诗人捕捉初春生机乍现的敏锐——莺燕初醒的惊喜,比盛春的喧嚣更显灵动之趣。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意思是春水初涨,湖水刚与堤岸齐平,低垂的白云同湖面连成一片。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平”字描绘了春水初涨、湖面开阔的景象,暗示冬季枯水期结束,水位回升至与堤岸齐平;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低”字则生动刻画了云层贴近湖面的视觉效果,既表现春雨前后的湿润感,又构成天水相接的朦胧意境。二字共同营造出钱塘湖早春特有的温润空灵之美。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首先表态:不同意。
其次分析:“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题目是“钱塘湖春行”,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既符合早春特点,有表现了诗人踏春的欣喜之情。同样,“家家”各家都有,是暮春以后的景象,“谁家”而不是“家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结合“争暖树”“啄春泥”的语境,“几处”和“谁家”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早春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10.“伊川桃李正芳新”中“新”的意思是新鲜,“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新”的意思是刚刚飞来。 11.甲诗表达对太平盛世的赞颂;乙诗表达对西湖早春美景的沉醉和喜爱。
【导语】这两首诗歌均以春日景象为背景,却呈现不同的情感基调。宋之问的《寒食还陆浑别业》通过对比洛阳与山中的花开时节,抒发了归隐山林的闲适与对太平盛世的歌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以细腻笔触描绘早春生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喜爱。两诗风格迥异,一古朴含蓄,一明快清新,展现了唐代诗人多样的艺术风貌。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需紧扣诗句及诗歌整体情境来分析,可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作答。
“伊川桃李正芳新”:在“伊川桃李正芳新”中,“新”意为新鲜。结合诗句“伊川桃李正芳新”可知,描绘出伊川的桃花李花正开得芬芳鲜美、充满生机的景象。此句通过“芳新”一词,生动展现了陆浑山中春日里桃李绽放时那鲜活、娇艳的状态,凸显出春天花朵的清新与艳丽,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
“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里的“新”指刚刚飞来。这句诗翻译为不知是谁家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衔着春泥筑巢。“新燕”表明这些燕子是刚来到此地的,它们忙碌地啄取春泥建造巢穴,增添了早春的活力与生机,从侧面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景象。
1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可从诗句内容、意象及用典等方面入手。
甲诗:通过描绘陆浑山中春日景色,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颂。“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描绘伊川的桃李开得正新鲜芬芳,寒食节在山中饮酒,酒也有了春天宜人的香气,展现出山中春日的美好惬意。“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诗人运用典故,说山中的老人不知道是尧、舜的力量让生活如此美好,只知道酣畅淋漓地唱着歌,做一个太平时代的人。此句将山中生活与太平盛世相联系,直接表达出对当时太平盛世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乙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沉醉和喜爱。“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翻译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这些诗句细腻描绘了西湖早春莺燕飞舞、繁花初绽、春草萌动的生机勃勃之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白地表明诗人最喜爱在湖东游玩,总是逛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直接点明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沉醉与深深喜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