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野望
一、选择题
1.“牧人驱犊返”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牧人/驱犊返 B.牧人驱/犊返
C.牧/人驱犊返 D.牧人驱犊/返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朗读时语速应( )
A.快速 B.稍缓 C.急促 D.轻快
3.《野望》的体裁是( )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古体诗 D.乐府诗
4.下列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C.颈联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返”“归”两字暗示诗人的心灵已与这热闹安逸融为一体。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二、名句名篇默写
5.《野望》的作者 ,字 是 (朝代)诗人。)
6.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 。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 。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三、诗歌鉴赏
7.阅读诗歌《野望》,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颔联,落笔景物,写① 、 ,侧重宏观勾勒: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颈联,转而写人,写近景、动态,侧重② :牧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这两联有声有色,远近相谐,流露出诗人的 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8.诗人常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景物。《野望》中诗人主要从视觉角度描写景物,《村行》中诗人则从视觉、 、 等角度描写景物。
9.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傍晚的景色,而且用到了相同的意象,请举出一例。
10.《村行》中诗人的心情由悠闲到惆怅,请结合诗句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④,未有涓埃答圣朝⑤。
跨马出郊时极目⑥,不堪人事日萧条⑦。
【注释】①西山:在成都西。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②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③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指杜甫的四个弟弟。④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⑤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⑥极目:极目远望。⑦日:一作“自”。
11.下列选项中,未在两诗中出现的一项是 ( )
A.山岭披覆余晖 B.牛群返还家园
C.西山白雪皑皑 D.兄弟久别重逢
12.两诗同是借“野望”之景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野望》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A B A C
1.A
【详解】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放牧的人赶着小牛犊回家。
“牧人”是句子的主语(动作的发出者),“驱犊返”是谓语部分,主谓之间停顿符合文言诗句的表达习惯。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的语速。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每一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诗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壮阔的山野秋景图,这种宁静的秋景意境,需要用稍缓的语速来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画面的静谧感。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体裁。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8句,每句5字,符合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式(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诗中平仄、对仗工整(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符合律诗的严格格律要求。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C.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归来的动态场景。但是诗人作为旁观者,在这热闹的场景中,他的内心是孤独的,并没有与这种热闹安逸融为一体。“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可以看出诗人的孤独;
故选C。
5. 王绩 无功 唐代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
《野望》的作者是王绩(约589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据此作答即可。
6.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皋、薄暮、徙、皆、唯、落晖、驱犊、禽、薇。
7. 远景 静态 细笔描绘 忧郁、孤独(符合诗歌内容、意思对即可)
【导语】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景色的描绘,将诗人的孤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前两联写景,展现出秋季傍晚的沉静美丽;后两联写人,通过牧人和猎人的归家,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尾联借“采薇”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无争的心境,意蕴深远。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高远,展现了浓厚的田园牧歌情调。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表现手法、理解诗意。
①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从远景与静态的角度描绘“树”和“山”在夕阳余晖下的景象,以宏观手法勾勒出树木和群山的广阔背景,烘托出秋季的浓郁景色。故填写远景与静态。
②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思是: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以牧人与猎人的动态活动为焦点,从近景与动态的角度描写人物和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所见的生活画面,属于细笔描绘,结合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可知,诗人融情于景,由外物回归自身,抒发的是诗人孤独无依、彷徨苦闷的心情。故填写细笔描绘与孤独、苦闷等。
8. 听觉 嗅觉 9.示例一:夕阳 示例二:树 示例三:马 示例四:山 10.示例:诗人因蓦然发现村庄里的桥、原野上的树和家乡的景物一样,产生了思乡之情,心情由悠闲变为惆怅。
【导语】王绩的《野望》通过描写秋日黄昏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在暮色中乡村景象的欣慰与孤独之感。诗中树木染秋,山川尽染落日余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惆怅。王禹偁的《村行》描绘秋天傍晚的乡村景色,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其中“荞麦花开白雪香”更是将嗅觉与视觉融合,最后因“村桥原树似吾乡”触景生情,心情由悠闲变为惆怅,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诗人王绩通过视觉描写展现秋天傍晚的景色,运用一望无际的意象勾画出秋天黄昏的苍凉和平静。通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展现出树木与山脉在夕阳照耀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村行》中诗人王禹偁用视觉、听觉和嗅觉多方面描写秋日乡村景色。“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通过视觉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与甜美;“万壑有声含晚籁”通过听觉透露了晚风拂过山谷的声音;“荞麦花开白雪香”通过嗅觉借荞麦花的香气传递了乡村的朴实与自然,表现出诗人怀念故乡,因见景生情而产生的惆怅心情。总之,《村行》借助视觉、听觉和嗅觉多种感官描写了幽静的乡村景色,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同时通过景物的描写流露出浓郁的乡愁。据此填空即可。
9.本题考查意象。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傍晚的景色。《野望》中“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村行》“无语立斜阳”展现了山峰在夕阳下的静谧,二者都运用了夕阳的意象;《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与《村行》中的“棠梨叶落胭脂色”都描写了秋天傍晚树木的景象,运用了树的意象;《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描述了赶牛牧人的归途,而《村行》中的“马穿山径菊初黄”写了作者骑马行走的情景,二者都运用了马的意象;《野望》中的“山山唯落晖”与《村行》中“数峰无语立斜阳”都描绘了群山在傍晚时的景色,运用了山的意象。通过这些相同的意象,两首诗都表现了秋天傍晚的特有美景。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村行》中,诗人起初“马穿山径菊初黄”“荞麦花开白雪香”,骑马漫游,欣赏山径菊花初黄、荞麦花开白雪香的美景,心情悠闲自在。然而,诗人看到“村桥原树”等景物时,发现村庄里的桥、原野上的树和家乡的景物一样,联想到家乡,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心情由悠闲变为惆怅。诗句“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
11.D 12.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在萧瑟怡静的景色中知音难觅、孤独无依、彷徨苦闷的情感;杜甫的《野望》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世事萧条和不能报国的深沉忧虑以及亲人隔绝的哀伤。(符合大意即可)
【导语】王绩的《野望》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隐居生活的孤独和远离尘世的超然之感。杜甫的《野望》在战乱背景下,借“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更多的是身处乱世的无奈和悲伤。
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A.山岭披覆余晖:在《野望》[唐]王绩中,“山山唯落晖”描述了山岭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的景象。
B.牛群返还家园:在《野望》[唐]王绩中,“牧人驱犊返”描述了赶着牛群回家的场景。
C.西山白雪皑皑:在《野望》[唐]杜甫中,“西山白雪三城戍”描述了西山白雪覆盖的景象。
D.兄弟久别重逢:两首诗中均未提及兄弟久别重逢的场景,杜甫的诗中有“海内风尘诸弟隔”,表达了兄弟久别未能团聚的情感。
故选D。
12.本题考查对比赏析。
王绩的诗抒发了早年仕途失意后归隐田园的落寞与孤独之情;杜甫的诗抒发了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王绩《野望》:全诗通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描绘出诗人的孤独无依,外在环境虽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美丽和谐,但牧人和猎马分别归家与家人团聚,这更加衬托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寂寥,隐含着他对归隐生活的偏安与孤独,而“长歌怀采薇”暗指自己对古人隐士生活的向往,传达出淡泊名利后的落寞。
杜甫《野望》:诗人通过“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表达了因战乱与亲人隔绝的悲戚。“惟将迟暮供多病”表达了年老多病的感叹和对国家贡献不足的内疚,“未有涓埃答圣朝”显示诗人对国家的愧疚之情。整体诗情调沉郁,结尾“不堪人事日萧条”更表现了对世事的无奈感叹,对国家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