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08:11:50

文档简介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预习梳理】
一、1.(1)中枢神经系统 (2)反射弧
2.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二、2.(1)学习和训练
(2)非条件 无关 条件
(3)非条件 条件
(4)预见性 灵活性
【预习检测】
(1)× (2)√ (3)× (4)× (5)√
[解析] (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没有反射弧,不存在反射活动。
(3)受到刺激后,没有感觉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伤。
(4)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等)参与。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 (1)3 脊髓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2)不能 反射完成的必要条件是反射弧完整
(3)不属于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4)能 不能
(5)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而疼痛信号传导通路更长、环节更多,即该过程耗时更长。因此,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
反馈评价
例1 C [解析] 反射活动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A正确;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也有可能在下丘脑、大脑皮层等,B正确;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上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反射,C错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被称为效应器,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正确。
例2 A [解析] 若①处上行传导束受损,传入的信息无法上传到大脑皮层,会出现没有感觉但手能动的现象,脊髓能控制手的动作,A错误;若②处传入神经受损,则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B正确;若③处传出神经受损,则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C正确;若④处脊髓受损,由于控制手动作的运动神经元并不与这一部分连接,故反射弧是完整的,则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现象,D正确。
任务二
[资料] (1)非条件 与生俱来
(2)条件 大脑皮层
(3)①错误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
②正确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机体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4)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反馈评价
例3 B [解析] 两个过程中的缩手反应都是反射,发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过程①伸手借别人的物品被拒绝而将手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过程②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错误。完成过程①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参与该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于过程②,C正确。两过程中都有缩手动作,所以效应器都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D正确。
例4 B [解析] 猫的排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本来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在训练猫定点排便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这种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B错误;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根据题述实例可以看出,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正确。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B [解析] 植物和微生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没有反射活动,A错误;反射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且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B正确;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C错误;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属于反射,而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其游向食物不是反射,D错误。
2.C [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的③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根据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方向可知,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A正确;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可调控其他中枢,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③是传入神经,刺激传入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此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④是感受器,②是传出神经,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发生相关效应,D正确。
3.B [解析] 若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受到损伤,则不能完成该反射,A错误;膝跳反射中,兴奋会传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感觉,即感受到腿被叩击了,B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位于膝盖下面韧带中的感觉神经末梢,C错误;受试者先发生抬起小腿的动作,然后是脑感觉到腿被叩击,D错误。
4.C [解析] 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存在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A错误;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刺激Ⅱ处,未经历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不是反射,C正确;渐冻症是由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5.B [解析]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司机看到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运动时大汗淋漓可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因此,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A正确;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B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的过程,C错误;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D正确。
7.D [解析]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即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B正确;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若没有食物的反复强化,该条件反射就会退化,C正确;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是低级反射的中枢,D错误。
8.C [解析] “吃梅止渴”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二者的反射弧是不同的,A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吃梅止渴”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C正确;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所以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D错误。
9.B [解析] 最初的实验中,M端为水,N端是电流,水对于小鼠无害,电流对小鼠有害,因此一段时间后,小鼠会趋向于进入M端,之后更换M端为电流,N端为水,由于电流对小鼠的不断刺激,会使小鼠趋向于进入N端,B正确。
10.A [解析] 由电击引起的小鼠恐惧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亲代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是多次强化练习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所以苯乙酮属于条件刺激,B正确;亲代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属于条件反射,需要电击反复强化,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都是无关刺激与另一个非条件刺激建立起联系的过程,D正确。
11.(1)神经元
(2)非条件 反射弧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3)大脑皮层 不属于
(4)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具有保护意义
[解析]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屈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屈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3)痛觉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形成感觉的过程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不属于反射。(4)屈肌反射是人和动物最原始的防御反射,可以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具有保护意义。
12.(1)不能 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4)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不能
[解析] 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由于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因此不能发生屈肌反射。(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阻断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脊髓属于神经中枢,若捣毁乙的脊髓,由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此时再用0.5%的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能出现屈肌反射。(4)该实验是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从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由于以上实验是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缺少了有大脑组作对照,故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肌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 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 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
一、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结构基础:完整的 。
2.反射弧的结构组成
① ;② ;③ ;④ ;⑤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2)实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而形成的反射。
(2)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的关系为例)
(3)维持和消退
(4)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 、 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1)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的反应是一种反射。( )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完成。( )
(3)受到刺激后,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伤。( )
(4)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髓。( )
(5)学生听见铃声后向教室跑属于条件反射。( )
任务一反射与反射弧
【资料】阅读教材P22“缩手反射示意图”和P23“膝跳反射示意图”。并分析:
(1)“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组成,其神经中枢位于 ;结合“膝跳反射示意图”推测,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
(2)如果该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受到损伤,缩手反射 (填“能”或“不能”)完成,这说明

(3)刺激传出神经,此时引发的肌肉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 。
(4)某人腰部受外伤,如果其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 (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 (填“能”或“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5)分析: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 。
1.反射的发生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完整的反射弧、适宜的刺激。
2.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反射弧的 结构 结构组成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或只有感觉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只有感觉无效应
例1[2025·江西抚州高二月考]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
C.刺激反射弧上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反应都称为反射
D.反射弧上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例2如图②③表示某反射弧的两个位点,①④表示脊髓的不同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B.若②处受损,则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C.若③处受损,则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
D.若④处受损,则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现象
任务二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资料】阅读教材P24~P25“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及图2-5“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示例”。
(1)狗吃到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该反射是 (填“与生俱来”或“后天形成”)的。
(2)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该反射需要 的参与。
(3)判断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两种观点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①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该观点 ,理由是 。
②条件反射使机体更适应环境。该观点 ,理由是 。
(4)条件反射消退的实质: 。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引起反射 的刺激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成为条件反射的刺激
时效性 固定,一般不会消退 暂时,可以消退
特点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可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注: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
例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形:①伸手借别人的物品时被拒绝而将手缩回;②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迅速缩回。下列关于这两个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过程①和过程②的结构基础都是反射弧
B.过程①和过程②的完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过程①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于过程②
D.过程①和过程②的效应器都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例4[2025·广东佛山高二期中]宠物猫的主人为了训练猫定点排便,可在其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猫的排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在建立上述反射后,主人的语言、动作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C.若该条件反射消退,则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可能会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
D.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生物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
[方法]“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第3节 第1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和微生物也具有反射活动
B.反射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C.反射只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
D.眨眼反射、膝跳反射、草履虫游向食物都属于反射
2.[2025·江苏苏州高二期中] 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在③处施加刺激,可发生反射活动
D.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3.研究者对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下列实验:趁受试者不注意,用橡皮锤轻轻叩击受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发现受试者均有抬起小腿的动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说明受试者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受到损伤
B.上述实验中兴奋会传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感觉
C.该实验中反射弧的感受器是小腿中的肌肉
D.受试者抬起小腿的动作发生在脑感觉到腿被叩击之后
4.[2025·安徽阜阳高二月考] 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下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若刺激Ⅱ处,患者相应的部位或器官发生反应,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知识点二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5.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6.[2024·宁夏石嘴山高二月考]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7.[2025·广东湛江高二月考] 科学家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C.若没有食物的反复强化,乌鸦的这种行为可能会退化
D.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高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
8.“吃梅止渴”与“望梅止渴”都是人类的反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吃梅止渴”与“望梅止渴”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是相同的
B.“吃梅止渴”是在“望梅止渴”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建立的
C.“吃梅止渴”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
D.“吃梅止渴”和“望梅止渴”的反射一旦建立就再也不会消退
9.在条件反射实验中,已知 M端是水, N端为电流,反复使小鼠进入,发现小鼠进入 M端频率升高,之后若将 M端变为电流, N端变为水,一段时间后则可观察到 ( )
A.小鼠进入M端频率变高
B.小鼠进入N端频率变高
C.小鼠进入两端频率一样高
D.小鼠不再进入
10.[2025·河北石家庄高二期中] 研究表明,给小鼠闻不会引起其不安的苯乙酮,同时进行电击,小鼠表现出惊恐战栗;一段时间后,该小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也表现出惊恐战栗。该小鼠与普通小鼠交配,F1小鼠只闻苯乙酮,易表现出坐立不安等情绪反应。检测发现:与普通小鼠相比,经电击的亲代鼠和F1小鼠编码苯乙酮受体的Olfr15 I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碱基序列未改变,苯乙酮受体增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电击亲代鼠表现出惊恐战栗,属于条件反射
B.亲代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苯乙酮属于条件刺激
C.经电击的亲代鼠要想维持只闻苯乙酮不电击就表现出惊恐战栗的状态,需要电击的强化
D.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本质都是刺激间联系的建立过程
11.(10分)当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信息传入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该肢体出现缩回反应,表现为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称为屈肌反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4分)屈肌反射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其中的效应器指的是             。
(3)(2分)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至     会形成痛觉,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3分)屈肌反射是人和动物最原始的防御反射,其意义是             。
12.(10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质量分数为0.5%的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3分)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该后肢    (填“能”或“不能”)发生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
(2)(2分)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的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                。
(3)(2分)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的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发生屈肌反射,原因是                。
(4)(3分)从以上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从以上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肌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 (共78张PPT)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任务一 反射与反射弧
任务二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
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
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
一、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
律性应答反应。
(2)结构基础:完整的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结构组成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2)实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
学习和训练
(2)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的关系为例)
非条件
无关
条件
(3)维持和消退
非条件
条件
(4)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________、________和适应性,大大提高
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预见性
灵活性
(1)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的反应是一种反射。( )
×
[解析]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没有反射弧,不存在反射活动。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完成。( )

(3)受到刺激后,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伤;
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伤。( )
×
[解析] 受到刺激后,没有感觉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
枢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或效应器受损伤。
(4)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髓。( )
×
[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
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等)参与。
(5)学生听见铃声后向教室跑属于条件反射。( )

任务一 反射与反射弧
【资料】 阅读教材P22“缩手反射示意图”和P23“膝跳反射示意图”。
并分析:
(1)“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___个神经元组成,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结合“膝跳反射示意图”推测,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
能完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脊髓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2)如果该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受到损伤,缩手反射______
(填“能”或“不能”)完成,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反射完成的必要条件是反射弧完整
(3)刺激传出神经,此时引发的肌肉收缩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
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腰部受外伤,如果其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____
(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不属于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不能
(5)分析: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
经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而疼痛信
号传导通路更长、环节更多,即该过程耗时更长。因此,先缩手后
感觉到疼痛
1.反射的发生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完整的反射弧、适宜的刺激。
2.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反射弧 的结构 结构组成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
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 结构 接受刺激并产生 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传入神 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反射弧 的结构 结构组成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
的影响
神经中 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 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
应或只有感觉无
效应
传出神 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 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 作出相应的应答 只有感觉无效应
(续表)
例1 [2025·江西抚州高二月考]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
C.刺激反射弧上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反应都称为反射
D.反射弧上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解析] 反射活动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
A正确;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也有可能在下丘脑、大脑皮
层等,B正确;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上任何一个部
位所产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反射,C错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
肌肉或腺体被称为效应器,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正确。
例2 如图②③表示某反射弧的两个位点,①④表示脊
髓的不同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
现象
B.若②处受损,则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C.若③处受损,则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
D.若④处受损,则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现象

[解析] 若①处上行传导束受损,传入的信息无法
上传到大脑皮层,会出现没有感觉但手能动的现
象,脊髓能控制手的动作,A错误;若②处传入
神经受损,则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B正确;若③处传出神经受损,则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C
正确;若④处脊髓受损,由于控制手动作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则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现象,D正确。
任务二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资料】 阅读教材P24~P25“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及图2-5“条件
反射的建立过程示例”。
(1)狗吃到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________反射,该反射是__________
(填“与生俱来”或“后天形成”)的。
(2)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______反射,该反射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
非条件
与生俱来
条件
大脑皮层
(3)判断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两种观点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①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该观点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错误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
②条件反射使机体更适应环境。该观点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正确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机体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4)条件反射消退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 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引起反射的 刺激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对 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成为
条件反射的刺激
时效性 固定,一般不会消退 暂时,可以消退
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特点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 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可以适应变
化的环境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 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 刺激的强化
注: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
则几乎是无限的。
(续表)
例3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形:①伸手借别人的物品
时被拒绝而将手缩回;②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迅速缩
回。下列关于这两个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过程①和过程②的结构基础都是反射弧
B.过程①和过程②的完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过程①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于过程②
D.过程①和过程②的效应器都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解析] 两个过程中的缩手反应都是反射,发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A正确。过程①伸手借别人的物品被拒绝而将手缩回,该反射
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过程②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
将手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错误。
完成过程①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参与该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于
过程②,C正确。两过程中都有缩手动作,所以效应器都是传出神经
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D正确。
例4 [2025·广东佛山高二期中] 宠物猫的主人为了训练猫定点排
便,可在其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
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猫的排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在建立上述反射后,主人的语言、动作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条件
刺激
C.若该条件反射消退,则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可能会转变为产生抑
制效应的信号
D.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生物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
性、灵活性、适应性

[解析] 猫的排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A正确;本来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在训练猫定点排便的
过程中,语言或动作这种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使其形成一
种条件反射,B错误;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
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
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
程,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根据题述实例可以看出,
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
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
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正确。
[方法]“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备用习题
1.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含有三个神经元
D.膝跳反射不仅受脊髓控制,还会受大脑皮层调控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有两个神经元,C错误;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所以膝跳反射不仅受脊髓的控制,还受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2.医学上常通过检查膝跳反射的灵敏性来判断脊髓是否受损伤。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完成反射活动可以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也能发生膝跳反射

[解析]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A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只能说明受试者与膝跳反射有关的神经是完好的,C错误;皮肤不属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也能发生膝跳反射,D正确。
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B.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跑步过程中下丘脑、脑干也参与了调节

[解析]听到发令枪声起跑是后天学习、训练得来的,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小脑的作用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无关,B错误;起跑反射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调节和脊髓的参与,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参与,因此该反射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正确;跑步、冲刺过程中,需要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也需要脑干的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参与,D正确。
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①②③④
B.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
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活动
C.该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构成
D.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4.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图中的③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故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A错误;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兴奋都可以传递给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但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图中共含有4个神经元,C错误;④是感受器,②是传出神经,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发生相关效应,D正确。
5.在对警犬进行“安静”训练时,助训员通常会悄悄靠近犬,当犬欲叫时,助训员发出“静”的口令,同时轻击犬嘴,禁止犬叫令其保持安静,当犬安静后立即给予奖励。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警犬听到口令便会安静下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喂食时,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
B.反射建立后,“静”由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
C.为防止该反射消退,只需要不断给予“静”刺激
D.该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解析]喂食时,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同时轻击犬嘴,属于条件刺激,A正确;经过训练,“静”的口令从无关刺激转变成了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B正确;为防止该反射消退,需要不断用“静”的口令刺激,并在犬安静后立即给予奖励,C错误;警犬听到口令后安静下来,属于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有关,该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6.小明的爷爷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有一天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知觉减退、语言困难、口角歪斜,医生诊断为“中风”, “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脑出血)所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综合征。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在检查的过程中,医生敲击爷爷右侧的膝盖韧带,爷爷的小腿能够翘起来,表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正常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写出该反射的途径:    ;医生反复让爷爷有意识地抬起手、脚,爷爷左侧的手脚可以抬起,但是右侧肢体不能动弹,原因可能是图中  (填“H”或“I”)的部分结构功能丧失,这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结构。
A→B→E→C→D 
I 
神经中枢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在进行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医生反复让爷爷有意识地抬起手、脚,爷爷左侧的手脚可以抬起,但是右侧肢体不能动弹,原因可能是图中I大脑左侧的部分结构功能丧失,这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CT检查显示,爷爷大脑中有一根血管无血液流通,血管周围脑细胞出现缺   ,无法分解细胞中的   ,不能产生脑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氧 
有机物
[解析] 经过CT检查,爷爷大脑一根血管无血液流通,血管周围脑细胞出现缺氧,无法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不能产生脑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而出现功能异常。
(3)有些严重的中风患者发病后,呼吸、心跳都出现异常,这是因为脑部出血的部位在   (填“大脑”“小脑”或“脑干”)附近。
脑干
[解析] 脑干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如呼吸中枢,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
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有些严重的中风
患者发病后,呼吸、心跳都出现异常,这是因为脑
部出血的部位在脑干附近。(4)糖尿病患者大多体内
胰岛素分泌不足。A、B、D三项中的食物都太油腻,均不符合题意;玉米虾仁、青菜豆腐汤和馒头比较清淡且营养均衡,C符合题意。
(4)中风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如果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那么得中风的概率就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大多体内    分泌不足,平时要定期检测并控制好血糖;如果是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好血压,当然平时饮食也很重要,下列晚餐食谱中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的是 (   )
A.咸肉焖笋、炖猪蹄、米饭
B.马铃薯炖五花肉、油炸鸡腿、面条
C.玉米虾仁、青菜豆腐汤、馒头
D.凉拌猪头肉、油焖茄子、面条
胰岛素
C
[解析] 糖尿病患者大多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A、B、D三项中的食物都太油腻,均不符合题意;玉米虾仁、青菜豆腐汤和馒头比较清淡且营养均衡,C符合题意。
练习册
[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和微生物也具有反射活动
B.反射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C.反射只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
D.眨眼反射、膝跳反射、草履虫游向食物都属于反射

[解析] 植物和微生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没有反射活动,A错误;
反射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且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B正确;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
规律性应答反应,C错误;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属于反射,而草履虫
没有神经系统,其游向食物不是反射,D错误。
2.[2025·江苏苏州高二期中]如图是某
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
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在③处施加刺激,可发生反射活动
D.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
能产生感觉

[解析] 据图可知,图中的③所在神经上
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根据反射弧
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方向可知,图中兴
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A正确;大
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可调控其他中枢,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
控制,B正确;③是传入神经,刺激传入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但
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此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④是
感受器,②是传出神经,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
觉,但不能发生相关效应,D正确。
3.研究者对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下列实验:趁受试者不注意,用
橡皮锤轻轻叩击受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发现受试者均有抬起小腿
的动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受试者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受到损伤
B.上述实验中兴奋会传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感觉
C.该实验中反射弧的感受器是小腿中的肌肉
D.受试者抬起小腿的动作发生在脑感觉到腿被叩击之后

[解析] 若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受到损伤,则不能完成该反射,A错
误;膝跳反射中,兴奋会传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感觉,即感
受到腿被叩击了,B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位于膝盖下面韧带中
的感觉神经末梢,C错误;受试者先发生抬起小腿的动作,然后是脑
感觉到腿被叩击,D错误。
4.[2025·安徽阜阳高二月考]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
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
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下图为某渐冻症患者
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若刺激Ⅱ处,患者相应的部位或器官发生反应,该
过程不属于反射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解析] 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存在神经节),
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A
错误;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
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
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刺激Ⅱ处,未经历完整的反射弧,
该过程不是反射,C正确;渐冻症是由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
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
错误。
知识点二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5.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
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解析]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
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司机看到红色
交通信号灯踩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受到大脑皮层
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运动时大汗淋漓可增加散热,
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新生儿
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
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6.[2024·宁夏石嘴山高二月考]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
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
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
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
见性和适应性

[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因此,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
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A正确;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
则会消退,B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
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的过程,C错误;条件反射是后天
学习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条件反射扩展了
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使其
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D正确。
7.[2025·广东湛江高二月考]科学家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当乌
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
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下列
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C.若没有食物的反复强化,乌鸦的这种行为可能会退化
D.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高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

[解析]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
的,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
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即形成条件反
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B正确;乌
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若没有食物
的反复强化,该条件反射就会退化,C正确;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
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是低级反射
的中枢,D错误。
8.“吃梅止渴”与“望梅止渴”都是人类的反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吃梅止渴”与“望梅止渴”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是相同的
B.“吃梅止渴”是在“望梅止渴”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建立的
C.“吃梅止渴”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
D.“吃梅止渴”和“望梅止渴”的反射一旦建立就再也不会消退

[解析] “吃梅止渴”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
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二者的反射弧是不同的,A
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吃梅
止渴”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C正确;非条件
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
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所以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条件反
射是可以消退的,D错误。
9.在条件反射实验中,已知端是水, 端为
电流,反复使小鼠进入,发现小鼠进入 端频
率升高,之后若将端变为电流, 端变为水,
一段时间后则可观察到( )
A.小鼠进入端频率变高 B.小鼠进入 端频率变高
C.小鼠进入两端频率一样高 D.小鼠不再进入

[解析] 最初的实验中,端为水, 端是电流,水对于小鼠无害,电
流对小鼠有害,因此一段时间后,小鼠会趋向于进入 端,之后更
换端为电流, 端为水,由于电流对小鼠的不断刺激,会使小鼠趋
向于进入 端,B正确。
10.[2025·河北石家庄高二期中]研究表明,
给小鼠闻不会引起其不安的苯乙酮,同时进行
电击,小鼠表现出惊恐战栗;一段时间后,该
小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也表现出惊恐战栗。
该小鼠与普通小鼠交配, 小鼠只闻苯乙酮,易表现出坐立不安等情绪
反应。检测发现:与普通小鼠相比,经电击的亲代鼠和 小鼠编码苯乙
酮受体的 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碱基序列未改变,苯乙酮受体
增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击亲代鼠表现出惊恐战栗,属于条件反射
B.亲代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
苯乙酮属于条件刺激
C.经电击的亲代鼠要想维持只闻苯乙酮不电击
就表现出惊恐战栗的状态,需要电击的强化
D.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本质都是刺激间联系
的建立过程

[解析] 由电击引起的小鼠恐惧反射是先
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亲代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
是多次强化练习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
所以苯乙酮属于条件刺激,B正确;亲
代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属于条件反射,需要电击反复强
化,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都是无关
刺激与另一个非条件刺激建立起联系的过程,D正确。
11.(10分)当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
产生的信息传入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该肢体出现缩回反应,表现为关节的屈肌收缩而
伸肌舒张,称为屈肌反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
问题:
(1)(1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神经元
[解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4分)屈肌反射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
“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__,其中的效应器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条件
反射弧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解析] 屈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屈
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3)(2分)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至__________
会形成痛觉,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
属于”)反射。
大脑皮层
不属于
[解析] 痛觉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
形成感觉的过程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
经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4)(3分)屈肌反射是人和动物最原始的防御反
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具有保护意义
[解析] 屈肌反射是人和动物最原始的防御反射,
可以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具有保护意义。
12.(10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
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
(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质量分数为 的硫酸溶液中,均出现
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3分)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质量分数为 的硫酸溶液刺激
左后趾,该后肢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解析] 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质量分数为 的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由于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因此不能发生屈肌反射。
(2)(2分)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
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的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解析] 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阻断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
浸入浓度为 的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传入神经
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2分)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的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发
生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解析] 脊髓属于神经中枢,若捣毁乙的脊髓,由于反射弧的神经中
枢被破坏,此时再用 的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能出现屈
肌反射。
(4)(3分)从以上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从以上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
肌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
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不能
[解析] 该实验是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
从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由
于以上实验是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缺少了有大脑组作
对照,故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肌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