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及体温调节(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及体温调节(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08:29:34

文档简介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及体温调节
【预习梳理】
一、1.(1)体液传送
(2)激素调节 组胺 NO、CO 代谢产物
(3)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2.反射弧 体液运输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二、1.产热与散热
2.代谢产热 肝、脑等 骨骼肌 辐射 传导 对流
3.(1)收缩 减少 减少 促进
(2)舒张 增多 增多
【预习检测】
(1)× (2)√ (3)√ (4)× (5)× (6)× (7)√
[解析] (1)除激素外,参与体液调节的还有一些其他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等。
(4)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5)在炎热环境中,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6)人体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 (1)神经—体液调节
(2)肾上腺素对心率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
(3)血液中CO2增多,高浓度的CO2随体液运输,可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肺的通气量增大,从而加快对CO2的清除,此过程是由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参与完成的
反馈评价
例1 D [解析]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和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激素的化学信号,A错误;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协调进行,C错误;CO2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左右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任务二
[重要模型] (1)①骨骼肌 ②皮肤血管 ③汗腺分泌 ④汗腺分泌 ⑤增加 ⑥减少 ⑦增加
(2)①下丘脑 产热 散热 ②协同 ③神经 体液 ④神经—体液调节
[资料] (1)下丘脑 汗液蒸发散热
(2)小于 适当增加保暖衣物、及时补充体能
(3)有限的
反馈评价
例2 B [解析] 运动初期,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且大于散热量,体温略微上升,而后通过调节,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机体体温保持稳定,A错误;运动过程中产热增加,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热量,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分解,C错误;产生冷觉、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
例3 B [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高热持续期,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加盖棉被会减少热量散失,不会降低体温,A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上升期,调定点上升到39 ℃,此时体表温度低于调定点,皮肤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同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B正确,C错误;在高热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仍然对体温进行调节,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及体温调节
1.D [解析]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参与的调节不一定属于激素调节,例如二氧化碳参与的体液调节不属于激素调节,A错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脑干,导致呼吸加快,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广泛,C错误;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参与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D正确。
2.A [解析]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A正确;坐过山车时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既需要神经调节,也需要体液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神经冲动和化学物质(神经递质),C错误;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作用时间更长,D错误。
3.A [解析] 由题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是由神经元分泌的,属于神经递质,A错误。通路A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过程中,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属于神经递质,只有神经调节过程;通路B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过程中,既有神经中枢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肾上腺素参与的激素(体液)调节过程,可见,通路A (只有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通路B(存在体液调节) 作用范围较广泛,通路 A (只有神经调节) 反应较迅速且作用时间相对较短,B、C正确。通路B 说明,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调节,故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4.C [解析] 丙方式中信号分子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丁方式中信号分子也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A错误;乙图为神经调节部分过程,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接收的信号分子不可能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其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B错误;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比甲图的(体液调节)更准确、更迅速,C正确;激素参与体液调节过程,但激素的本质并不都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其合成时不需要核糖体等细胞器的参与,D错误。
5.A [解析] 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机体散热,C错误;寒冷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错误。
6.B [解析] 题图中产热量的调节过程中有激素的作用,所以还会有体液调节的存在,A错误;炎热环境下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均低于寒冷环境下的,B正确;图中的任何一个阶段体温都没有发生大幅度波动,维持在37℃左右,酶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产热量增加的途径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和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错误。
7.B [解析] 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散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A正确;机体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通过该过程可增加产热,从而达到抵御寒冷的目的,B错误;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同时血糖消耗增多,因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也会上升,C正确;寒冷环境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机体调节过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D正确。
8.B [解析]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A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多,C错误;体温逐渐升高超过40 ℃,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错误。
9.D [解析] 寒冷刺激到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无完整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A错误;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息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以增加产热,B错误;寒冷刺激下,机体增加产热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寒冷刺激首先引起神经调节,如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从而增加产热,并非仅仅通过激素调节实现,C错误;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这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一种方式,D正确。
10.B [解析] 由题表数据分析可知,指标A、B、C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皮肤血流量,A错误;实验中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先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当小鼠从25 ℃环境移到0 ℃环境中时,皮肤血流量会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细胞代谢增强,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8 min时小鼠处于25 ℃环境,26 min时小鼠处于0 ℃环境,8 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小于26 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D错误。
11.D [解析] 结合题图可知,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温度越高,热觉感受器敏感程度不一定越高,A正确;由图可知冷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在10~40 ℃,热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在36~47 ℃,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正确;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均较小,接近大鼠的正常体温,C正确;由题图可知,皮肤冷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12.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以由传出神经释放,也可以由肾上腺分泌,故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棕色脂肪组织细胞线粒体内膜含有U蛋白,H+可以通过U蛋白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减少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所以如果棕色脂肪组织细胞被激活,线粒体合成的ATP减少,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B正确;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需能量来源由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C错误;持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传出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这是神经调节,D正确。
13.(1)交感神经 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2)促进细胞代谢 较快 较短
(3)相抗衡
(4)萎缩 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会使得机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解析] (1)在多种有害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等因素的作用下,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所以甲是交感神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所以乙是下丘脑;有害刺激等因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相应的激素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量增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所以与糖皮质激素相比,肾上腺素产生的速度快,含量上升较快,持续时间较短。(3)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二者作用相抗衡。(4)临床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萎缩,因为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会使得机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14.(1)小于
(2)Ⅱ 第Ⅰ组小鼠体温变化较小,无法提供关于发热的有效数据;第Ⅱ组小鼠与第Ⅰ组小鼠相比体温有明显上升,能为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与第Ⅲ组小鼠相比,第Ⅱ组小鼠给药后能全部存活,对小鼠本身的危害小;第Ⅲ组有小鼠死亡,无法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实验数据
(3)基本不变 热能
(4)B、C
(5)服用减肥药X导致细胞代谢时产热增多,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接受热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增加汗腺分泌,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因此感到口渴
[解析] (1)第Ⅰ组小鼠在给药后0.5小时,体温升高至38.55 ℃,在给药后1.0小时,体温降至38.25 ℃,说明第Ⅰ组小鼠在给药后0.5~1.0小时之间,体温降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2)从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第Ⅰ组小鼠体温变化较小,无法提供关于发热的有效数据;第Ⅱ组小鼠与第Ⅰ组小鼠相比体温有明显上升,能为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与第Ⅲ组小鼠相比,第Ⅱ组小鼠给药后能全部存活,说明药物对小鼠本身的危害小;第Ⅲ组有小鼠死亡,无法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实验数据,故若要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选择组别Ⅱ的小鼠最合适。(3)由图示可知,小鼠给药后0.5小时内的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基本不变,但ATP的合成速率降低,说明使用减肥药后小鼠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基本不变,其中更多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导致小鼠体温上升。(4)根据题图信息可知,小鼠服用减肥药X后,呼吸速率基本不变,说明其代谢强度基本不变,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上升,A错误;小鼠服用减肥药X后,体内ATP的合成速率降低,说明机体内有关酶的活性有所下降,B正确;小鼠服用减肥药X一段时间后体重下降,说明其体内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量增加,C正确;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ATP浓度恢复到了用药前水平,说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应充足,D错误。(5)由题意分析可知,减肥药X导致细胞代谢时产热增多,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接受热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增加汗腺分泌,体内水分流失过多,故长期服用减肥药X后常觉得口渴。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明体液调节中除激素调节外,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稳态调节。 2.概括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其各自在维持稳态上的作用。 3.以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为例,概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关系。 4.运用人体稳态与平衡观,结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说出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及体温调节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内容: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 、某些气体分子( 等)以及一些 (如CO2)也能起调节作用。
(3)范围:一些低等动物只有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 和 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体温的调节
1.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2.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
(1)寒冷环境
减少散热:皮肤血管 ,皮肤的血流量 ,汗腺的分泌量 。
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的释放。
(2)炎热环境
主要是增加散热:皮肤的血管 ,皮肤血流量 ,也使汗液的分泌 等。
(1)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有激素。( )
(2)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
(4)能进行体液调节的动物都能进行神经调节。( )
(5)人体在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6)人体体温指的是人体体表的温度。( )
(7)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
任务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资料】人在看恐怖片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表现出恐惧、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请分析这个例子中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问题:
(1)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人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等,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什么 。
(2)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马恢复至安静水平,这是为什么

(3)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请分析该过程的调节机制。

例1[2025·福建泉州高二月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信号分别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作用迅速,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短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行其道,互不相干
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左右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
[题后归纳]
①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的原因:激素分泌出来需要通过体液运输。神经调节反应迅速的原因:主要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信号直达效应器。
②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的原因:有相应受体的细胞都可受调控。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的原因:由效应器决定,且神经元分布固定。
③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后被灭活,但是由于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血液中的激素活性可保持一段时间。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的原因:神经递质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转移走。
任务二 体温的调节
【重要模型】阅读教材P58~P59“实例1:体温的调节”。
(1)将下面人体的体温调节模型进行补充完善。
(2)结合已构建的体温调节模型,分析回答:
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体温调节的实质是通过调节使机体的 和 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②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具有 作用。
③体温调节中存在的调节方式有 调节和 调节。
④体温调节中,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肾上腺素的分泌,再由肾上腺素作用于组织细胞使其产热增加,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 。
【资料】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失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极寒冷环境中,轻度失温时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则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增加心搏停止的风险。
(1)中暑后,体温升高,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能力下降。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散热途径是 。
(2)人体在失温过程中,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在参加户外运动时,可采取 等措施预防失温。
(3)“中暑”和“失温”现象说明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 。
体温调节的几点归纳
(1)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即产热量=散热量。寒冷条件下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炎热条件下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则A1=B1、A2=B2、A1>A2、B1>B2。
(2)在发烧时,体温升高期间,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稳定期间,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温度感受器除分布在皮肤外,体内黏膜及内脏器官表面也有分布,其可感受机体内部的温度变化。
(4)温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热”本身。
(5)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是冷觉、热觉的形成中枢,冷觉、热觉在大脑皮层形成;“寒战”是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6)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但也存在体液调节。
(7)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出汗是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例2[2025·辽宁抚顺高二期中]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下列关于运动员在赛场上进行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产热量增加,并且一直大于散热量
B.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热量
C.在比赛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D.下丘脑不仅能作为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还能产生冷觉、热觉
例3[2025·四川成都高二期中]调定点是人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下图表示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时,体温与调定点的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热持续期,可以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散热以降低体温
B.体温调定点升高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
C.体温上升期体温调定点升高,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D.在高热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功能,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及体温调节
[1~12题,每题2分,共24分]
知识点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下列有关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参与的调节都属于激素调节
B.CO2刺激脑干调节机体呼吸的过程为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局限
D.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重要部分
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B.坐过山车时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只有神经调节参与稳态的维持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D.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作用时间更短暂
3.[2025·四川成都高二期中] 人体心脏和肾上腺受神经支配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当动脉血压降低时,神经中枢接受压力感受器的信息,通过通路A 和通路B 使心跳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为激素,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
B.通路A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通路B 作用范围较广泛
C.相比于通路 B,通路 A 反应较迅速且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D.通路B 说明,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4.如图甲、乙是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常见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方式中信号分子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丁方式中信号分子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收的信号分子应为甲状腺激素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方式比甲图的更准确、更迅速
D.若甲图表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其相关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知识点二 体温的调节
5.[2024·浙江1月选考] 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
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6.[2025·湖北武汉高二期中] 下图是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产热量与散热量的调节过程均只有神经调节的参与
B.相比于炎热环境,寒冷环境下的散热量和产热量都更高
C.在机体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人体内的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D.C阶段产热量增加的途径只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
7.“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 ℃,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率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下降
B.机体颤抖属于条件反射,是机体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表现
C.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
D.寒冷环境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机体体温调节过程
8.重症中暑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热量的来源总是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B.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热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C.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量增加
D.体温逐渐升高超过40 ℃,是因为机体只产热不散热
9.[2025·辽宁抚顺高二期中] 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寒冷刺激到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图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息,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
C.寒冷刺激下,机体增加产热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
D.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10.[2024·河北衡水中学高二月考] 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先后置于25 ℃、0 ℃、25 ℃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A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A.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实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
C.当小鼠从25 ℃环境移到0 ℃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D.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8 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 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
11.[2025·山东潍坊高二期中]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越高,热觉感受器敏感程度不一定越高
B.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不同
C.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接近于大鼠正常体温
D.皮肤冷处理的过程中,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是逐渐降低的
12.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组织,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蛋白,H+可以通过U蛋白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减少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引起棕色脂肪组织细胞产热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
B.若棕色脂肪组织细胞被激活,则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
C.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需能量来源由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
D.持续寒冷刺激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13.(10分)[2025·山东德州高二期中] 在多种有害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等因素的作用下,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从而提高机体的警觉性、应变性和耐受力等,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结构,垂体产生的各种促激素是它们所作用的靶器官形态发育和维持正常机能所必需的。
(1)(3分)甲为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乙为     ,有害刺激等因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3分)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通过       增加产热;与糖皮质激素相比,肾上腺素在血浆中含量上升    (填“较快”或“较慢”),分泌持续时间   (填“较长”或“较短”)。
(3)(1分)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肝细胞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是     (填“协同”或“相抗衡”)的。
(4)(3分)临床上常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用于抗炎症、抗过敏、抗休克等,若临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    (填“增生”或“萎缩”),原因是                               。
14.(12分)某科研小组在研究网上流行的一种减肥药X时发现,使用者普遍反映用后有燥热感。科研小组用小鼠进行研究:将预先经过体温检测筛选的小鼠分为3组(Ⅰ、Ⅱ、Ⅲ),按小鼠体重设定X的给药量,分别为14 mg/kg、28 mg/kg和35 mg/kg。给药后按不同时间点测体温,结果见表。
组 别 减肥药X给入后的不同时间点/h
0 0.5 1.0 1.5
小鼠 体温/ ℃ 存活 小鼠 数/ 只 小鼠 体温/ ℃ 存活 小鼠 数/ 只 小鼠 体温/ ℃ 存活 小鼠 数/ 只 小鼠 体温/ ℃ 存活 小鼠 数/ 只
Ⅰ 38.25 8 38.55 8 38.25 8 38.25 8
Ⅱ 38.25 8 39.48 8 38.81 8 38.25 8
Ⅲ 37.54 8 39.34 8 38.09 7 37.17 7
(1)(1分)第Ⅰ组小鼠在给药后0.5~1.0小时之间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4分)从实验数据来看,若要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选择组别     最合适,原因是    (写出两点)。
(3)(2分)下图是实验测定小鼠给药后0.5小时内的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和ATP合成速率。结合图推测,使用减肥药X后小鼠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    (填“增多”“基本不变”或“减少”),其中更多的能量转化为      ,因此小鼠体温上升。
(4)(2分)检测发现小鼠服用减肥药X一段时间后体重下降,体内ATP浓度恢复到了用药前水平。据第(3)小题的图可推测实验小鼠    (多选)。
A.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
B.机体内有些酶活性有所下降
C.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量增加
D.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应不足
(5)(3分)有使用者反映,长期服用减肥药X后常觉得口渴,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从体温调节的角度推测可能的原因:   。 (共91张PPT)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学 习 目 标 1.举例说明体液调节中除激素调节外,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稳
态调节。
2.概括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其各自在维持稳
态上的作用。
3.以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为例,概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的相互协调关系。
4.运用人体稳态与平衡观,结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说
出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及体温调节
任务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任务二 体温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
调节。
体液传送
(2)内容:__________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
化学物质,如______、某些气体分子(_________等)以及一些_______
____(如 )也能起调节作用。
激素调节
组胺

代谢产物
(3)范围:一些低等动物只有__________;人和高等动物体内,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________ __________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二、体温的调节
1.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____________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2.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产热与散热
代谢产热
肝、脑等
骨骼肌
辐射
传导
对流
3.调节
(1)寒冷环境
减少散热:皮肤血管______,皮肤的血流量______,汗腺的分泌量
______。
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______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的释放。
收缩
减少
减少
促进
(2)炎热环境
主要是增加散热:皮肤的血管______,皮肤血流量______,也使汗
液的分泌______等。
舒张
增多
增多
(1)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有激素。( )
×
[解析] 除激素外,参与体液调节的还有一些其他化学物质,如组胺、
某些气体分子(、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 )等。
(2)体液中 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
吸运动进行调节。( )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

(4)能进行体液调节的动物都能进行神经调节。( )
×
[解析] 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5)人体在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
[解析] 在炎热环境中,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6)人体体温指的是人体体表的温度。( )
×
[解析] 人体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
(7)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

任务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资料】人在看恐怖片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表现出恐惧、
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请分析这个
例子中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问题:
(1)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人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率
加快等,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神经—体液调节
(2)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马恢复至安静水平,这是为
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肾上腺素对心率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
(3)血液中 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请分析该过程的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血液中增多,高浓度的 随体液运输,可有效刺激呼吸中枢,
使呼吸运动加强,肺的通气量增大,从而加快对 的清除,此过程
是由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参与完成的
例1 [2025·福建泉州高二月考]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信号分别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作用迅速,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短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行其道,互不相干
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左右的 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
调节

[解析]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和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
而激素调节仅有激素的化学信号,A错误;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
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
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协调进行,C
错误;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给病人输氧时混入左右的
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题后归纳]
①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的原因:激素分泌出来需要通过体液运
输。神经调节反应迅速的原因:主要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信
号直达效应器。
②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的原因:有相应受体的细胞都可受调控。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的原因:由效应器决定,且神经元
分布固定。
③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后被灭活,但
是由于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血液中的激素活性可保持一段时间。神
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的原因:神经递质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转移走。
任务二 体温的调节
【重要模型】 阅读教材P58~P59“实例1:体温的调节”。
(1)将下面人体的体温调节模型进行补充完善。
骨骼肌
皮肤血管
汗腺分泌
汗腺分泌
增加
减少
增加
(2)结合已构建的体温调节模型,分析回答:
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体温调节的实质是通过调节使机体
的______和______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②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具有______作用。
③体温调节中存在的调节方式有______调节和______调节。
④体温调节中,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肾上腺素的分泌,再由肾上腺素
作用于组织细胞使其产热增加,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
下丘脑
产热
散热
协同
神经
体液
神经—体液调节
【资料】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
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失
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低于 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极寒冷环境中,
轻度失温时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
但精神错乱的状况则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增加心搏停止
的风险。
(1)中暑后,体温升高,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能力下
降。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散热途径是______________。
下丘脑
汗液蒸发散热
(2)人体在失温过程中,机体的产热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散热。在参加户外运动时,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等措施预防失温。
小于
适当增加保暖衣物、及时补充体能
(3)“中暑”和“失温”现象说明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________。
有限的
体温调节的几点归纳
(1)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即产
热量散热量。寒冷条件下产热量为、散热量为,炎热条件下
产热量为、散热量为,则

(2)在发烧时,体温升高期间,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稳定期间,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温度感受器除分布在皮肤外,体内黏膜及内脏器官表面也有分布,
其可感受机体内部的温度变化。
(4)温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热”本身。
(5)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是冷觉、热觉的形成中枢,冷觉、
热觉在大脑皮层形成;“寒战”是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由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控制。
(6)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但也存在体液
调节。
(7)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出汗是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例2 [2025·辽宁抚顺高二期中]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
员取得优异成绩。下列关于运动员在赛场上进行体温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产热量增加,并且一直大于散热量
B.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汗液蒸发
带走大量热量
C.在比赛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D.下丘脑不仅能作为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还能产生冷觉、热觉

[解析] 运动初期,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且大于散
热量,体温略微上升,而后通过调节,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
态平衡,机体体温保持稳定,A错误;运动过程中产热增加,运动员
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热量,机体散热
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
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分解,C错误;产生冷觉、热觉的
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
例3 [2025·四川成都高二期中] 调定点是人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左右。当体温偏离调
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下图表示某人受
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时,体温与调定点的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在高热持续期,可以加盖棉被增
加排汗散热以降低体温
B.体温调定点升高时,甲状腺激素
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
C.体温上升期体温调定点升高,皮肤冷觉感受器
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D.在高热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
对体温的调节功能,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高热持续期,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加盖棉被会减少热量散
失,不会降低体温,A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可
知,在上升期,调定点上升到 ,此时体表温度低于调定点,皮肤冷
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体温上升,同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B正确,C错误;在高热持
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仍然对体温进行调节,此时产热量等于散
热量,D错误。
备用习题
1. 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 (  )
器官、组织 产热量(%) 安静状态 运动状态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
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
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器官、组织 产热量(%) 安静状态 运动状态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解析] 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热量较少,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但仅从表中不能推出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A错误。
2. 2022北京冬奥会的冰壶项目举办场馆是国家冰上运动中心“冰立方”,下列关于运动员进入场馆后体温调节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寒冷的赛场上,运动员正常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运动员进入场馆后毛细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寒冷环境下运动员下丘脑释放的激素直接促进产热增加
D.运动员在寒冷条件下,骨骼肌的战栗能够增加产热

[解析]在寒冷的赛场上运动员正常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国家冰上运动中心“冰立方”场馆温度较低,运动员进入场馆后,毛细血管收缩,血液中多种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的含量增加,以增加产热,B正确;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释放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可直接促进产热增加,C错误;运动员在寒冷条件下,骨骼肌的战栗能够增加产热,D正确。
3.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到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时刻A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
立毛肌舒张
B.在AB时间段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
故人体不散热
C.在AB时间内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时间内段,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解析] A时刻,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A错误;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B错误;人为恒温动物,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人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BC段,环境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此时通过体温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正确。
4.为了探究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某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处理 a组小白鼠 切除下丘脑 同时置于寒冷环境中,定时测量体温与耗氧量
b组小白鼠 正常手术但不切除下丘脑 A.需选择多只体重相近、生理状况相似的小白鼠均分为两组
B.b组正常手术的目的是排除手术切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a组小白鼠体温不能维持温度,其耗氧量低于b组小白鼠
D.b组小白鼠能产生冷觉,其耗氧量比在炎热环境中低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体重、生理状况属于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手术切口属于无关变量,正常手术的目的是排除手术切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组切除下丘脑,在寒冷环境中,不能维持正常体温,耗氧量比b组小白鼠低,C正确;b组小白鼠能产生冷觉,由于小白鼠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故耗氧量高于在炎热环境中的耗氧量,D错误。
5. 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
存在反馈调节
B.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
递迅速
C.血糖调节可能涉及①③两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解析]据图可知,方式①是人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方式②是下丘脑-垂体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据图可知,方式①和②都经过血液循环,因此传输速度缓慢,而方式③只经过神经纤维,通过电信号进行传递,因此速度很快,B正确;血糖调节涉及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图中①和②属于体液调节,③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D错误。
6. 哺乳动物血液中 CO2 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为了研究该反射过程中感受器的存在部位,科研人员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
(1)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产生的 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 HCO3-反应,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CO2 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 ,而后由感受器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乳酸
兴奋
[解析]哺乳动物因剧烈运动,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这种维持内环境pH稳态的过程是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通过各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的。
(2)20 世纪初,关于CO2感受器存在部位有两种假设:假设一认为其位于脑部,假设二认为其位于躯体的动脉管壁上。为探究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将连接头部与躯干的血管断开,只保留由动脉传向脑的传入神经,同时将 A 狗的颈动脉和颈静脉分别与B 狗相应血管相连,A 狗躯干的呼吸运动靠人工呼吸机维持。过程中检测两狗血液中 CO2含量以及A 狗鼻部呼吸运动。
①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 B 狗处于呼吸平稳状态,目的是保证 A 狗脑动脉连接部血液中 CO2 含量保持稳定。
②科研人员将呼吸机暂停一小段时间,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假设二提供了证据;若出现_______________,则可排除假设二,但并不能直接证明假设一。
A 狗血液中的 CO2含量升高, A 狗鼻部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A狗停止呼吸
[解析]该实验是探究:CO2感受器是位于脑部还是位于躯体的动脉管壁上。①实验过程中,为保证A狗脑部血液中CO2含量保持稳定,需要始终保持B狗处于呼吸平稳状态。②科研人员将呼吸机暂停一小段时间,呼出的CO2减少,A狗血液中的CO2含量升高,发现A狗鼻部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实验结果只能说明A狗躯干部血管壁上有CO2感受器即为假设二提供了证据;若出现A狗停止呼吸,则可排除假设二,由于没有单独做CO2脑部接受高浓度的实验,故不能说明脑部不存在CO2感受器。
(3)基于上述研究,请你为 CO(煤气)中毒的紧急治疗提供一种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一定浓度CO2的氧气混合气体给病人吸氧治疗;用药物刺激动脉中的化学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
[解析]基于上述的实验结果,可以考虑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用含一定浓度CO2的氧气混合气体给病人吸氧治疗,因为混入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让病人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也可以用药物刺激动脉中的化学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练习册
[1~12题,每题2分,共24分]
知识点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下列有关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参与的调节都属于激素调节
B. 刺激脑干调节机体呼吸的过程为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局限
D.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重要部分

[解析]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参与的调节不一定属于激素调节,例如二
氧化碳参与的体液调节不属于激素调节,A错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脑干,导致呼吸加快,该调节方式属于神
经—体液调节,B错误;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
广泛,C错误;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参与的调节,
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D正确。
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
液调节
B.坐过山车时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只有神经调节参与稳态的维持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D.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作用时间更短暂

[解析]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称为体液调节,A正确;坐过山车时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既需要神经
调节,也需要体液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体液调节的信
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神经冲动和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C错误;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作用时间更长,D错误。
3.[2025·四川成都高二期中]人体心脏和肾上腺受神经支配的方式
如下图所示。当动脉血压降低时,神经中枢接受压力感受器的信息,
通过通路A和通路B使心跳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为激素,乙酰胆碱为神
经递质
B.通路A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通路B作用范围较广泛
C.相比于通路B,通路A反应较迅速且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D.通路B说明,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解析] 由题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是由神经元分泌的,属于神经递质,A错误。通路A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过程中,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属于神经递质,只有神经调节过程;通路B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过程中,既有神经中枢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肾上腺素参与的激素(体液)调节过程,可见,通路A (只有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通路B(存在体液调节) 作用范围较广泛,通路A (只有神经调节) 反应较迅速且作用时间相对较短,B、C正确。通路B说明,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调节,故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4.如图甲、乙是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常见方式,丙、丁表示不
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方式中信号分子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丁方式中信号分子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收的信号分子应为甲状腺激素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方式比甲图的更准确、更迅速
D.若甲图表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其相关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丙方式中信号分子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丁方式中信号分
子也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A错误;乙图为神经调节部分过程,若
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接收的信号分子不可能是甲状
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其通过体液运输作用
于垂体,B错误;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
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
比甲图的(体液调节)更准确、更迅速,C正确;激素参与体液调节过
程,但激素的本质并不都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其合成时不需
要核糖体等细胞器的参与,D错误。
知识点二 体温的调节
5.[2024·浙江1月选考]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
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
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解析] 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
生兴奋,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
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冷觉感受器感
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
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机体散热,C错误;寒冷
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错误。
6.[2025·湖北武汉高二期中]下图是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量与散热
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产热量与散热量的调节过程均只有神经调节
的参与
B.相比于炎热环境,寒冷环境下的散热量和产热量
都更高
C.在机体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人体内的酶活性先升
高后降低
D.C阶段产热量增加的途径只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促进代谢

[解析] 题图中产热量的调节过程中有激素的作
用,所以还会有体液调节的存在,A错误;炎
热环境下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均低于寒冷环境下
的,B正确;图中的任何一个阶段体温都没有发
生大幅度波动,维持在 左右,酶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产热量增
加的途径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和骨骼肌不自主战
栗,D错误。
7.“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 ,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率升
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下降
B.机体颤抖属于条件反射,是机体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表现
C.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
素等分泌增加
D.寒冷环境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机体体温调节过程

[解析] 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散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
导致体温下降,A正确;机体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通过该过程可增
加产热,从而达到抵御寒冷的目的,B错误;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
机体产热,同时血糖消耗增多,因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也会上升,C
正确;寒冷环境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机体调节过程,使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D正确。
8.重症中暑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
征。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总是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B.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热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C.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量增加
D.体温逐渐升高超过 ,是因为机体只产热不散热

[解析]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A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
丘脑,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炎热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
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多,C错误;体温逐渐升高超过 ,
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错误。
9.[2025·辽宁抚顺高二期中]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
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寒冷刺激到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图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息,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
C.寒冷刺激下,机体增加产热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
D.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解析] 寒冷刺激到产生寒冷
感觉的过程,无完整反射弧
参与,不属于反射,A错误;
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息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
以增加产热,B错误;寒冷刺激下,机体增加产热是通过神经—体液调
节实现的,寒冷刺激首先引起神经调节,如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
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甲状腺等
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从而增加产热,并非仅仅通过
激素调节实现,C错误;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这是
人体体温调节的一种方式,D正确。
10.[2024·河北衡水中学高二月考]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先后置于
、、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 ,从开
始到结束,每隔 测一次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所示(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A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A.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
B.实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
属于分级调节
C.当小鼠从环境移到 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
经调节
D.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 时小
鼠的产热速率

[解析] 由题表数据分析可知,指标A、B、C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皮肤血流量,A错误;实验中A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含量先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
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当小鼠从 环境
移到 环境中时,皮肤血流量会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
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细胞代谢增强,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错
误;时小鼠处于环境,时小鼠处于 环境,
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小于 时小鼠的产热速率,D错误。
11.[2025·山东潍坊高二期中]下图表示科研人员
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在不同温
度条件下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热觉感受器敏感程度不一定越高
B.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不同
C.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接近于大鼠正常体温
D.皮肤冷处理的过程中,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是逐渐降低的

[解析] 结合题图可知,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
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温度越高,热
觉感受器敏感程度不一定越高,A正确;由图可
知冷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在 ,热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
在,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正确;当
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两个曲线交
点对应的温度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均较小,接近大鼠的正常体温,C正确;
由题图可知,皮肤冷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
电频率的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12.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
肪组织,其线粒体内膜含有蛋白,可以通过 蛋白回流至线粒体
基质,减少线粒体内膜上 的合成。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引起棕
色脂肪组织细胞产热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
也是一种激素
B.若棕色脂肪组织细胞被激活,则线粒体有氧
呼吸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
C.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
需能量来源由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逐渐转变
为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
D.持续寒冷刺激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该
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以
由传出神经释放,也可以由肾上腺分泌,故
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
激素,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棕色脂肪
组织细胞线粒体内膜含有蛋白,可以通过 蛋白回流至线粒体基质,
减少线粒体内膜上 的合成,所以如果棕色脂肪组织细胞被激活,线
粒体合成的 减少,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B正确;
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所需能量来源由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C错误;持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传出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这是神经调节,D正确。
13.(10分)[2025·山东德州高二期中] 在多种有害刺激、情绪激动
或精神紧张等因素的作用下,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
用,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从而提高机体的警觉性、应变性和耐
受力等,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结构,
垂体产生的各种促激素是它们所作用的靶器官形态发育和维持正常
机能所必需的。
(1)(3分)甲为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乙为_____
___,有害刺激等因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
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在多种有害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等因素的作用下,机
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所
以甲是交感神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所以乙是下丘脑;有害刺激等因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过程中,
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相应的激素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3分)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通过__________
_____增加产热;与糖皮质激素相比,肾上腺素在血浆中含量上升
______(填“较快”或“较慢”),分泌持续时间______(填“较长”或“较
短”)。
促进细胞代谢
较快
较短
[解析] 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
谢使产热量增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所以与糖皮质激素相比,肾
上腺素产生的速度快,含量上升较快,持续时间较短。
(3)(1分)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肝细胞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糖皮质激素
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填“协同”或“相抗衡”)的。
相抗衡
[解析] 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二者作用相抗衡。
(4)(3分)临床上常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用于抗炎症、抗过敏、抗
休克等,若临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______
(填“增生”或“萎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萎缩
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会使得机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解析] 临床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萎缩,因为常使
用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会使得机体产生的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14.(12分)某科研小组在研究网上流行的一种减肥药 时发现,使用者
普遍反映用后有燥热感。科研小组用小鼠进行研究:将预先经过体
温检测筛选的小鼠分为3组(Ⅰ、Ⅱ、Ⅲ),按小鼠体重设定 的给药量,
分别为、和 。给药后按不同时间点测体
温,结果见表。
组 别 0 0.5 1.0 1.5 存活 小鼠 数/只 存活 小鼠 数/只 存活 小鼠 数/只 存活小
鼠数/只
Ⅰ 38.25 8 38.55 8 38.25 8 38.25 8
Ⅱ 38.25 8 39.48 8 38.81 8 38.25 8
Ⅲ 37.54 8 39.34 8 38.09 7 37.17 7
(1)(1分)第Ⅰ组小鼠在给药后 小时之间产热量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小于
[解析] 第Ⅰ组小鼠在给药后0.5小时,体温升高至 ,在给药后
1.0小时,体温降至,说明第Ⅰ组小鼠在给药后 小时
之间,体温降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2)(4分)从实验数据来看,若要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选择组
别___最合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

第Ⅰ组小鼠体温变化较小,无法提供关于发
热的有效数据;第Ⅱ组小鼠与第Ⅰ组小鼠相比体温有明显上升,能为
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与第Ⅲ组小鼠相比,
第Ⅱ组小鼠给药后能全部存活,对小鼠本身的危害小;第Ⅲ组有小鼠
死亡,无法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实验数据
[解析] 从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第Ⅰ组小鼠体温变化较小,无法提
供关于发热的有效数据;第Ⅱ组小鼠与第Ⅰ组小鼠相比体温有明显上
升,能为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与第Ⅲ组小
鼠相比,第Ⅱ组小鼠给药后能全部存活,说明药物对小鼠本身的危害
小;第Ⅲ组有小鼠死亡,无法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实验数据,故若要
研究小鼠发热时的生理变化,选择组别Ⅱ的小鼠最合适。
(3)(2分)下图是实验测定小鼠给药后0.5小时内的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和
合成速率。结合图推测,使用减肥药 后小鼠细胞氧化分解有机
物产生的能量__________(填“增多”“基本不变”或“减少”),其中更多
的能量转化为______,因此小鼠体温上升。
基本不变
热能
[解析] 由图示可知,小鼠给药后0.5小时内的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基本
不变,但 的合成速率降低,说明使用减肥药后小鼠细胞氧化分
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基本不变,其中更多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导致
小鼠体温上升。
(4)(2分)检测发现小鼠服用减肥药一段时间后体重下降,体内 浓
度恢复到了用药前水平。据第(3)小题的图可推测实验小鼠______
(多选)。
A.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
B.机体内有些酶活性有所下降
C.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量增加
D.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应不足
B、C
[解析] 根据题图信息可知,小鼠服用减肥药 后,呼吸速率基本不变,
说明其代谢强度基本不变,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上升,A错误;小鼠
服用减肥药后,体内 的合成速率降低,说明机体内有关酶的活
性有所下降,B正确;小鼠服用减肥药 一段时间后体重下降,说明
其体内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量增加,C正确;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
浓度恢复到了用药前水平,说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应
充足,D错误。
(5)(3分)有使用者反映,长期服用减肥药 后常觉得口渴,请结合上
述实验结果,从体温调节的角度推测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减肥药 导致细胞代谢时产热增多,人体内
部的温度感受器接受热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调节增加汗腺分泌,体内水分流失过多,故长期服用减肥药 后
常觉得口渴。
服用减肥药
导致细胞代谢时产热增多,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接受热刺激后将
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增加汗腺分泌,体内水
分流失过多,因此感到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