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节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3节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08:29:56

文档简介

第3节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预习梳理】
一、1.摄入量和排出量
2.(1)代谢中 肾 (2)经肾随尿
3.(1)升高 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下降 抗利尿激素
(2)醛固酮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醛固酮 细胞内液 心肌舒张
(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尿量和尿的成分
(4)稳态
二、1.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2.发育和功能 脑 兴奋性降低
【预习检测】
(1)× (2)× (3)√ (4)× (5)√
[解析] (1)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
【任务活动】
任务
[资料] (1)①升高 ②下丘脑 ③大脑皮层 ④抗利尿激素
(2)血钠含量 醛固酮
(3)①神经调节和体液 ②下丘脑 垂体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③不是 渴觉的产生不需要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反馈评价
例1 B [解析] 机体出汗时,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有利于散热,A正确;正常机体排尿可以排出部分水分、尿素等代谢废物,但葡萄糖一般不会出现在尿液中,除非血糖过高超过肾脏的葡萄糖阈值,B错误;当摄入和排出的水量适宜时,身体里细胞周围液体的浓度就会稳定,这就是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如果摄入或排出的水过多或过少,就会打破这个平衡,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C正确;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促进物质代谢,对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D正确。
例2 C [解析]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知渗透压变化,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错误。“尿崩症”患者的水的重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多尿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肾小管细胞的抗利尿激素受体损伤,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不能识别抗利尿激素,机体中有抗利尿激素但不能发挥作用,可能导致“尿崩症”,C正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第3节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C [解析] 肾功能衰竭会导致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通过尿液排出,从而易患尿毒症,A正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原尿渗透压较大,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全部重吸收,因此会出现尿糖,B正确;水和无机盐不是只通过尿液排出,排汗也会带走水和无机盐,因此一个人一天内不喝水也不排尿不能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错误;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由肾排出(尿液)、由皮肤排出(汗液)、由肺排出(呼吸)、由大肠排出(排便),由于冬天排汗量小于夏天,因此在水的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人在冬天的排尿量通常比夏天更多,D正确。
2.D [解析] 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故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会增加,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也会增加,A、B错误。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合成的,其为脂质类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故醛固酮发挥作用后会导致尿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发生改变,D正确。
3.D [解析] 大马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为了维持较高的渗透压,需从外界环境中摄入盐分,即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同时减少Na+和Cl-的排出,已知肾上腺素能作用于鳃来减少Na+和Cl-的排出,所以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上升,①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大马哈鱼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会增加排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降低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量降低,以排出更多水分,所以③的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量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故选D。
4.C [解析] 据题图分析:①为入球小动脉,②为肾小球,③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④为肾小囊,⑤为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①~⑤处尿素浓度相对最高的是⑤,A正确;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B正确;正常情况下,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③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的血液中,C错误;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D正确。
5.D [解析] 题图中的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A错误;图中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因此图中所示水盐调节的过程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B错误;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但是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据此分析题图可知,乙、丁、戊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与集合管,D正确。
6.B [解析]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A错误;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因此低渗性脱水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B正确;重度低渗性脱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低,细胞吸水,会导致细胞内液总量增多,C错误;血钠过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渴觉中枢兴奋性下降,口渴感觉不强烈,D错误。
7.B [解析]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A错误;早晨锻炼时醛固酮分泌更多,说明出汗更多,脱水更严重,故晨练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C错误;运动后大量出汗,流失较多的水和无机盐,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才能达到体液平衡,D错误。
8.C [解析]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A正确;ADH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ATP水解为cAMP,cAMP通过M蛋白促进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发生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B正确;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ADH的作用减弱,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人体的尿量增加,C错误;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ADH量减少,D正确。
9.C [解析] 机体饮入大量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降低,引起水利尿,A正确;水利尿被抑制过程中,尿液减少,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故切除垂体后机体仍能合成抗利尿激素,而抑制效果消失是因为机体无法释放抗利尿激素,C错误;灌注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的过程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故灌注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现象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D正确。
10.A [解析] 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使神经元兴奋,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偏低,因此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降低,A错误;持续性过量饮水会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易引发高容量性低钠血症,B正确;低钠血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因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要低,C正确;静脉补充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缓解低钠血症,D正确。
11.D [解析] 该实验需要对比实验前后的尿量,因此,实验过程中,先记录一段时间家兔的正常尿量的目的是作为实验对照,A正确;速尿主要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因此速尿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来发挥作用,B正确;根据题意及题图推测,机体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如NaCl)来实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C正确;根据题意,速尿会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肾小管管腔中Na+、Cl-浓度升高,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D错误。
12.C [解析]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A正确;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正确;体液调节的信号是激素等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如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可控制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体液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等存在着分级调节,D正确。
13.B [解析] 方式①②是体液调节,信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是神经调节,途径是反射弧,信息传递迅速,A正确;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B错误;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包括①②③三种信息传递方式,C正确;方式①②属于体液调节,信息传递都需借助血液运输,D正确。
14.D [解析] ①⑤过程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为非条件反射,而②⑤过程引起的胰液分泌为条件反射,A错误;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收信号分子的受体有4种,分别是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受体,B错误;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为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比过程⑤神经调节要慢一些,C错误;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胃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D正确。
15.(1)神经调节 免疫调节
(2)Cl-
(3)肾小管、集合管 水
(4)肾上腺皮质 垂体 激素的分泌减少、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5)③①②④
[解析] (1)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需要依靠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2)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Cl-。(3)运动中,尿液中Na+浓度降低、K+浓度升高,是因为肾小管、集合管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4)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血浆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浓度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激素的分泌减少、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5)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进而引起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排序是③①②④。
16.(1)传出神经 突触
(2)A、C 神经调节 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
(3)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 肾小管和集合管
(4)使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减少,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血压降低
[解析] (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交感神经与心肌、外周血管等通过突触联系。(2)人体受到惊吓时,主要通过神经调节迅速作出反应(即图中途径A、C),使血压迅速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跳加快,该过程为神经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3)由题图可知,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神经递质);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4)分析题意可知,替米沙坦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减少,可使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从而降低血压。第3节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原因: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 相适应;Na+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2.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1)水
(2)无机盐(以钠离子为例)
食盐人体内的Na+ 排出。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水平衡调节
失衡原因 细胞外液 渗透压变化 调节途径
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 ① 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 ②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 增加,从而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
饮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 减少 的分泌和释放,肾排出的水分增加
(2)盐平衡调节过程
a.血钠含量的平衡
当机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促进 ,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 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b.K+在维持 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还具有维持 、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 实现的。
(4)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之间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 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 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 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 。
(1)下丘脑既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也是渴觉中枢。( )
(2)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 )
(3)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器官相同。( )
(4)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 )
(5)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
任务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资料】阅读教材P59~P62“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及图3-11“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
(1)请对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模型进行补充完善。
(2)请对Na+平衡的调节模型进行补充完善。
(3)结合上述两个模型,分析回答:
①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
②抗利尿激素是 分泌, 释放的,其作用是 。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人体产生渴觉 (填“是”或“不是”)反射,判断依据是 。
④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为 ;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为 。
[链接]尿液的形成过程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五点归纳
(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部位是下丘脑,而释放部位是垂体。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4)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同样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5)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例1[2024·海南卷]水平衡是指人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出汗可以排出部分水分,有利于散热
B.正常机体排尿除了排出部分水分外,还可以排出尿素、葡萄糖等代谢废物
C.人每天摄入和排出适量的水分,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D.水参与并促进物质代谢,有利于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2[2025·山东聊城高二期中]“尿崩症”的症状通常包括多饮、多尿、一定程度的脱水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感知渗透压变化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B.“尿崩症”患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正常值
C.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细胞的抗利尿激素受体损伤都可能导致“尿崩症”
D.多饮是由位于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所致第3节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14题,每题2分,共28分]
知识点一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可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因不能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而易患尿毒症
B.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
C.一个人一天内不喝水也不排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在水的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人在冬天的排尿量通常比夏天更多
2.醛固酮是一种脂质类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B.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C.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3.大马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它们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并排出水分,以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已知肾上腺素会作用于鳃以减少Na+和Cl-的排出。据此推断,进入淡水后,大马哈鱼的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趋势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① D.③①③
4.[2024·福建宁德高二月考] 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过程,数字序号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⑤处尿素浓度相对最高的是⑤
B.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C.正常情况下,全部的水和葡萄糖都会被重吸收进入③
D.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
5.[2025·江苏无锡高二期中] 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甲是盐摄入不足、饮水过多
B.图中所示水盐调节的过程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C.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D.乙、丁、戊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与集合管
6.[2025·辽宁大连高二期中] 外科手术患者体液丢失后,会有失钠多于失水的现象,导致细胞外液呈现低渗状态,此时若水或盐补充不足会导致机体出现低渗性脱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渗性脱水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治疗轻度低渗性脱水,除用生理盐水补充体液外,还需醛固酮作用
C.重度低渗性脱水会导致细胞内液总量减少
D.血钠过低导致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口渴感觉强烈
7.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健康人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锻炼时大量出汗,血钠降低,使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
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D.运动后适量补充葡萄糖溶液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
8.[2024·山东聊城实验高中高二月考] 如图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ADH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C.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
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ADH量减少
9.水利尿指机体饮入大量清水后迅速排出稀释尿的现象。向饮入大量清水后的正常狗的颈动脉内持续灌注高渗盐水溶液,5分钟后可抑制水利尿,而切除垂体后这种抑制效果完全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利尿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降低引起的
B.水利尿被抑制过程中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
C.切除垂体后抑制效果消失是因为机体无法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D.灌注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现象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10.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 mmol/L,表现为恶心、嗜睡、表情淡漠、多尿等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B.持续性过量饮水易引发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C.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
D.可通过静脉补充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来缓解低钠血症
11.[2025·山东青岛高二期中] 已知速尿(一种利尿药物)可抑制肾小管对 NaCl 的重吸收。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各种因素对家兔尿量的影响,将数只家兔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按尿生成常规实验方法,记录家兔尿量时,先记录一段时间内家兔的正常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先记录一段时间家兔的正常尿量的目的是作为实验对照
B.速尿这种利尿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来发挥作用
C.可推测机体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实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D.注射速尿使肾小管管腔中Na+、Cl-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减少
知识点二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
B.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
13.图中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信息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需借助血液循环
14.[2025·湖北宜昌高二期中] 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⑤过程使胰腺分泌胰液与②⑤过程使胰腺分泌胰液均是非条件反射
B.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收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
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⑤迅速
D.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15.(12分)[2024·江西卷] 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10 km/h的速度跑步1 h,采集志愿者运动前、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状态   血浆渗透压/ (mOsm/L) 血浆Na+浓度/ (mmol/L) 血浆K+浓度/ (mmol/L)
运动前 289.1 139.0 4.3
运动中 291.0 141.0 4.4
运动后 289.2 139.1 4.1
  指标 状态   尿渗透压/ (mOsm/L) 尿Na+浓度/ (mmol/L) 尿K+浓度/ (mmol/L)
运动前 911.2 242.4 40.4
运动中 915.4 206.3 71.1
运动后 1005.1 228.1 72.3
(1)(2分)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与尿液相比,血浆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原因是血浆属于内环境,机体可通过      、体液调节和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1分)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    。
(3)(3分)运动中,尿液中Na+浓度降低、K+浓度升高,是因为          (从“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和“集合管”中选2项)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   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
(4)(4分)为探究上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测定了自运动开始2 h内血浆中醛固酮(由       分泌)和抗利尿激素(由      释放)的浓度。结果发现,血浆中2种激素的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析激素浓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              (答出2点即可)。
(5)(2分)进一步实验发现,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由此可知,机体水盐平衡调节途径为      (将以下选项排序: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②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增强;③血容量减少;④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16.(12分)[2025·广东深圳高二月考]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有关。人在紧张、惊吓、焦虑等情况下,动脉血压会突然升高,机体可通过降压反射快速调节,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从反射弧的组成分析,交感神经属于      ,其与心肌、外周血管等通过    (填结构)联系。
(2)(5分)人体受到惊吓时,通过图中途径    (填字母)的调节使血压迅速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这种调节方式为      。惊吓时人体内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也会使心率加快。写出上述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别参与的两种调节方式在作用途径上的区别:                               。
(3)(3分)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            。临床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         对Na+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4)(2分)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当诊断为高血压后,患者除了要注意低盐、清淡饮食以外,还需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替米沙坦片(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其降压机理是                       。 (共86张PPT)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2课时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任务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原因: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__________
______相适应; 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摄入量和排出量
2.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1)水
代谢中

(2)无机盐(以钠离子为例)
食盐人体内的 __________排出。
经肾随尿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水平衡调节
失衡原因 细胞外 液渗透 压变化 调节途径
饮水不足或 吃的食物过 咸 ______ ①__________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
量;
②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增
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
吸收,减少了尿量
升高
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失衡原因 细胞外 液渗透 压变化 调节途径
饮水过多或 盐分丢失过 多 ______ 减少____________的分泌和释放,肾排出的
水分增加
下降
抗利尿激素
(续表)
(2)盐平衡调节过程
.血钠含量的平衡
当机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
皮质增加分泌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
持血钠含量的平衡。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
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在维持__________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还具有维持_______
____、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
醛固酮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重吸收
醛固酮
细胞内液
心肌舒张
(3)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
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______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尿量和尿的成分
稳态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之间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
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
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等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如人在
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____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
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
发育和功能

兴奋性降低
(1)下丘脑既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也是渴觉中枢。 ( )
×
[解析] 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
( )
×
[解析] 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
多,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3)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器官相同。
( )

(4)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 )
×
[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
(5)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

任务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资料】 阅读教材P59~P62“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及图3
-11“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
(1)请对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模型进行补充完善。
升高
下丘脑
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
(2)请对 平衡的调节模型进行补充完善。
血钠含量
醛固酮
(3)结合上述两个模型,分析回答:
①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调节。
②抗利尿激素是________分泌,______释放的,其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人体产生渴觉______(填“是”或“不是”)反
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神经调节和体液
下丘脑
垂体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不是
渴觉的产生不需要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④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减少
[链接]尿液的形成过程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五点归纳
(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部位是下丘脑,而释放部位是垂体。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4)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同样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5)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重吸收。
例1 [2024·海南卷] 水平衡是指人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处于动态
平衡之中,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出汗可以排出部分水分,有利于散热
B.正常机体排尿除了排出部分水分外,还可以排出尿素、葡萄糖等
代谢废物
C.人每天摄入和排出适量的水分,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
稳定
D.水参与并促进物质代谢,有利于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解析] 机体出汗时,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有利于散热,A正
确;正常机体排尿可以排出部分水分、尿素等代谢废物,但葡萄糖
一般不会出现在尿液中,除非血糖过高超过肾脏的葡萄糖阈值,B错
误;当摄入和排出的水量适宜时,身体里细胞周围液体的浓度就会
稳定,这就是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如果摄入或排出的水过多或过
少,就会打破这个平衡,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C正确;水参
与许多化学反应,促进物质代谢,对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
要意义,D正确。
例2 [2025·山东聊城高二期中] “尿崩症”的症状通常包括多饮、多
尿、一定程度的脱水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感知渗透压变化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B.“尿崩症”患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正常值
C.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细胞的抗利尿激素受体损伤都可能
导致“尿崩症”
D.多饮是由位于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所致

[解析]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知渗透压变化,下丘脑神经分泌细
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错误。“尿崩症”患者的
水的重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多尿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肾小
管细胞的抗利尿激素受体损伤,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不能识别抗利
尿激素,机体中有抗利尿激素但不能发挥作用,可能导致“尿崩症”,
C正确。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备用习题
1.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哺乳动物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使其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B正确,A、C、D项错误。
2.宇航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头部血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B.宇航员脱水后,应给予注射或饮用大量清水
C.宇航员大量排尿后,会在下丘脑中产生渴觉
D.经过一系列调节,一段时间后宇航员可恢复正常

[解析]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导致尿量增加,A错误;宇航员脱水后,机体丢失了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应给予注射或饮用葡萄糖盐水,B错误;宇航员大量排尿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会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C错误;脱水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经过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D正确。
3.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
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故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应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B错误;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当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C正确;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排尿减少,D错误。
4. 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
B.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途径②可参与性腺发育的调节,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激素C是性激素
D.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释放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解析]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只能定向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A错误;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相关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B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错误;抗利尿激素D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调节,D错误。
5.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除了受血浆渗透压的调节外,也和循环血量有关。人体血量过多时,左心房被扩张,其上的容量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至下丘脑,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排出过剩的水分,使血量恢复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循环血量不发生改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不改变
B.容量感受器兴奋后,肾小管和集合管作为效应器做出应答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增多,会导致血量和血浆渗透压升高
D.在血浆渗透压和血量的调节过程中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除了受到题干中循环血量的影响外,还受到渗透压等因素影响,A错误;根据题意,人体血量过多时,左心房被扩张,其上的容量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至下丘脑,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该过程中的效应器位于下丘脑,B错误;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增多,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进而导致血量增加和血浆渗透压下降,C错误;负反馈调节在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在血浆渗透压和血量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负反馈调节,进而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血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6.如果食物过咸时,会产生强烈喝纯水的欲望;但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却需要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而不是纯水。下图是相关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摄入过多咸的食物时,产生强烈喝纯水的欲望,该调节方式属于 ___________,该欲望发生于___________。
神经调节
大脑皮层
[解析]当人体摄入过多咸的食物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2)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需要喝
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的原因是出
汗失去了大量的水和电解质,随
着喝饮料后,血浆渗透压______,
图中_________刺激会减弱,纯水
摄取欲望下降;同时大量喝饮料会
产生________,作用于MnPO相应的区域,并作用于SFO,从而抑制饮料摄取欲望,该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
下降
高渗透压
饱腹感
(负)反馈调节
[解析] 汗液中包括大量的水分和部分电解质,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需要喝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喝饮料后,增加了水的摄入,血浆渗透压下降,图中高渗透压刺激会减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减弱,纯水摄取欲望下降;饮料的摄入,增加了胃中的物质含量,产生了饱腹感,用于MnPO相应的区域,并作用于SFO,从而抑制饮料摄取欲望,该调节机制是负反馈,属于结果对过程有影响,且保持了平衡和稳定。
(3)图中兴奋性调节和抑制性调节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的不同。
神经递质
[解析]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的不同,进行的调节方式不同,包括兴奋性调节和抑制性调节。
练习册
[1~14题,每题2分,共28分]
知识点一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可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因不能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而易患尿毒症
B.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
C.一个人一天内不喝水也不排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在水的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人在冬天的排尿量通常比夏天更多

[解析] 肾功能衰竭会导致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通过尿液排出,
从而易患尿毒症,A正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原尿中的葡
萄糖浓度过高,原尿渗透压较大,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和
集合管全部重吸收,因此会出现尿糖,B正确;水和无机盐不是只通
过尿液排出,排汗也会带走水和无机盐,因此一个人一天内不喝水
也不排尿不能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错误;水的排出有四条
途径:由肾排出(尿液)、由皮肤排出(汗液)、由肺排出(呼吸)、由大
肠排出(排便),由于冬天排汗量小于夏天,因此在水的摄入量相同的
情况下,人在冬天的排尿量通常比夏天更多,D正确。
2.醛固酮是一种脂质类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
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
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B.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C.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解析] 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
子的排出,故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会增加,血钾含量升
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也会增加,A、B错误。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
质合成的,其为脂质类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醛
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
故醛固酮发挥作用后会导致尿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发生改变,D正确。
3.大马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它们
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和 ,并排出水分,以
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已知肾上腺素会作用于鳃
以减少和 的排出。据此推断,进入淡水后,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① D.③①③
大马哈鱼的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以及抗利尿激素的
分泌量的变化趋势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解析] 大马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
为了维持较高的渗透压,需从外界环境中摄入盐分,
即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和,同时减少 和
的排出,已知肾上腺素能作用于鳃来减少
和 的排出,所以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上升,①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
上腺素的分泌量;大马哈鱼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会增加排水,抗
利尿激素分泌量降低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量降低,以排出更
多水分,所以③的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量和抗
利尿激素分泌量,故选D。
4.[2024·福建宁德高二月考]如图是人体尿液
形成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过程,数字序号表
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⑤处尿素浓度相对最高的是⑤
B. 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C.正常情况下,全部的水和葡萄糖都会被重吸
收进入③
D.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
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

[解析] 据题图分析:①为入球小动脉,②为肾小球,
③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④为肾小囊,⑤为肾小
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
机盐、葡萄糖、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内,
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
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的血液
中,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①~⑤处尿素浓度相
对最高的是⑤,A正确; 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B正确;
正常情况下,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
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③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的血
液中,C错误;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
物,而且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D正
确。
5.[2025·江苏无锡高二期中]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甲是盐摄入不足、饮水过多
B.图中所示水盐调节的过程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C.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D.乙、丁、戊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与集合管

[解析] 题图中的甲会导致细胞外
液渗透压升高,因此甲是饮水不
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
咸,A错误;图中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
节,因此图中所示水盐调节的过程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B错
误;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但是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渗透
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据此分析题图可知,乙、丁、戊分别
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与集合管,D正确。
6.[2025·辽宁大连高二期中]外科手术患者体液丢失后,会有失钠
多于失水的现象,导致细胞外液呈现低渗状态,此时若水或盐补充
不足会导致机体出现低渗性脱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渗性脱水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治疗轻度低渗性脱水,除用生理盐水补充体液外,还需醛固酮作用
C.重度低渗性脱水会导致细胞内液总量减少
D.血钠过低导致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口渴感觉强烈

[解析]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下丘
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A错误;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 的重吸收,因此低渗性脱水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
酮增加,B正确;重度低渗性脱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低,细胞吸水,
会导致细胞内液总量增多,C错误;血钠过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
低,渴觉中枢兴奋性下降,口渴感觉不强烈,D错误。
7.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健
康人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
件,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锻炼时大量出汗,血钠降低,使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
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
渴觉中枢兴奋
D.运动后适量补充葡萄糖溶液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

[解析]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A错误;早晨锻炼时醛固酮
分泌更多,说明出汗更多,脱水更严重,故晨练不宜进行高强度运
动,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C错误;运
动后大量出汗,流失较多的水和无机盐,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才能达到体液平衡,D错误。
8.[2024·山东聊城实验高中高二月考]如图
为抗利尿激素 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
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 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C. 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
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 量减少

[解析]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为顺浓度
梯度运输,且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为
协助扩散,A正确; 与膜上的受体
结合后,水解为,通过
蛋白促进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发生融合,增加细胞膜上
水通道蛋白的数量,B正确;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 的作用减
弱,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人体的尿量增加,C错误;血浆渗
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 量减少,D正确。
9.水利尿指机体饮入大量清水后迅速排出稀释尿的现象。向饮入大量
清水后的正常狗的颈动脉内持续灌注高渗盐水溶液,5分钟后可抑制
水利尿,而切除垂体后这种抑制效果完全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利尿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降低引起的
B.水利尿被抑制过程中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
C.切除垂体后抑制效果消失是因为机体无法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D.灌注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现象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解析] 机体饮入大量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降低,引起水利
尿,A正确;水利尿被抑制过程中,尿液减少,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
泌,由垂体释放的,故切除垂体后机体仍能合成抗利尿激素,而抑
制效果消失是因为机体无法释放抗利尿激素,C错误;灌注高渗盐水
抑制水利尿的过程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故灌注
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现象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D正确。
10.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 ,表现
为恶心、嗜睡、表情淡漠、多尿等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B.持续性过量饮水易引发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C.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
D.可通过静脉补充一定浓度的 溶液来缓解低钠血症

[解析] 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使神经元兴奋,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偏低,因此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降低,A错误;
持续性过量饮水会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易引发高容量性低
钠血症,B正确;低钠血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
泌减少,因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要低,C正确;静脉补
充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缓解低钠血症,D正确。
11.[2025·山东青岛高二期中]已知速尿(一种利尿药物)可抑制肾小
管对 的重吸收。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各种因素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将数只家兔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按尿生成常规实验方法,记录
家兔尿量时,先记录一段时间内家兔的正常尿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先记录一段时间家兔的正常尿量的目的是作为实验
对照
B.速尿这种利尿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来发挥作用
C.可推测机体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实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D.注射速尿使肾小管管腔中、 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水、
、 排泄减少

[解析] 该实验需要对比实验前后的尿量,因此,
实验过程中,先记录一段时间家兔的正常尿量
的目的是作为实验对照,A正确;速尿主要抑制
肾小管对 的重吸收,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
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因此速尿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
酮来发挥作用,B正确;根据题意及题图推测,机体是通过调节尿量和
尿的成分(如 )来实现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C正确;根据题意,速
尿会抑制肾小管对的重吸收,肾小管管腔中、 浓度升高,导
致水、、 排泄增多,D错误。
知识点二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
B.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

[解析]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A正确;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
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正确;体液调节的信号是激
素等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
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如高级中枢大脑
皮层可控制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体液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分
泌等存在着分级调节,D正确。
13.图中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
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信息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需借助血液循环

[解析] 方式①②是体液调节,信息通过体
液运输,因此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是神
经调节,途径是反射弧,信息传递迅速,A
正确;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B错误;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包括
①②③三种信息传递方式,C正确;方式①②属于体液调节,信息传递
都需借助血液运输,D正确。
14.[2025·湖北宜昌高二期中]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
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⑤过程使胰腺分泌胰液与②⑤过程使
胰腺分泌胰液均是非条件反射
B.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收信号分子的受
体有3种
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
胰腺比过程⑤迅速
D.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
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解析] ①⑤过程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为非
条件反射,而②⑤过程引起的胰液分泌
为条件反射,A错误;图中反映出胰腺
细胞接收信号分子的受体有4种,分别是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
胆囊收缩素受体,B错误;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
为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比过程⑤神经调节要慢一些,C错误;
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
时胃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D正确。
15.(12分)[2024·江西卷] 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
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
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的速度跑步 ,采集志愿者运动前、
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状态
运动前 289.1 139.0 4.3
运动中 291.0 141.0 4.4
运动后 289.2 139.1 4.1
指标 状态
运动前 911.2 242.4 40.4
运动中 915.4 206.3 71.1
运动后 1005.1 228.1 72.3
(续表)
(1)(2分)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与尿液相比,血浆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
原因是血浆属于内环境,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体液调节和_____
_____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调节
免疫调节
[解析]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需要依靠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
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
(2)(1分)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 和____。
[解析] 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和 。
(3)(3分)运动中,尿液中浓度降低、 浓度升高,是因为______
___________(从“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和“集合管”中选2项)加强
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____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
压升高。
肾小管、集合管

[解析] 运动中,尿液中浓度降低、 浓度升高,是因为肾小管、
集合管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得
尿液渗透压升高。
(4)(4分)为探究上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测定了自运动开始 内血浆中
醛固酮(由____________分泌)和抗利尿激素(由______释放)的浓度。
结果发现,血浆中2种激素的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析
激素浓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肾上腺皮质
垂体
激素的分泌减少、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解析]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血浆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浓度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激素的分泌减少、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5)(2分)进一步实验发现,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
血量)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由此可知,机体水盐平衡调节
途径为__________(将以下选项排序: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
多;②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增强;③血容量减少;④尿液浓缩和尿
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③①②④
[解析] 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机体
为了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
进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进而引起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使血浆渗
透压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排序是③①②④。
16.(12分)[2025·广东深圳高二月考]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
有关。人在紧张、惊吓、焦虑等情况下,动脉血压会突然升高,机
体可通过降压反射快速调节,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部分调节过程
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从反射弧的组成分析,
交感神经属于__________,其
与心肌、外周血管等通过
_______(填结构)联系。
传出神经
突触
[解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组成,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交感神经与心肌、外周血管等通过
突触联系。
(2)(5分)人体受到惊吓时,通过图中途径
_______(填字母)的调节使血压迅速升高,
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
A、C
神经调节
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
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惊吓
时人体内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也会使心率加快。写出上述去甲肾
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别参与的两种调节方式在作用途径上的区别: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人体受到惊吓时,主要通过神经调节迅速作出反应(即图中途径A、
C),使血压迅速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
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跳加快,该过程为神经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
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
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
(3)(3分)在血压调节过程中,
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
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临床上,医生在
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
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
肾小管和集合管
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
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
有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神经递质);醛固酮的
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的重吸收,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4)(2分)长期精神紧张是高
血压的诱因之一,当诊断
为高血压后,患者除了要
注意低盐、清淡饮食以外,
还需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
使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减少,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血压降低
临床上常用替米沙坦片 (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其
降压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替米沙坦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
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
与其受体结合减少,可使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从而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