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08:35:55

文档简介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预习梳理】
一、1.(1)淋巴组织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2)扁桃体 淋巴结 胸腺 脾 骨髓
2.(1)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2)B细胞 细胞毒性 淋巴器官 吞噬、呈递抗原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3)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 蛋白质 B细胞 巨噬细胞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抗原信息
3.(1)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免疫作用
(2)蛋白质 抗原 干扰素
二、1.(1)①黏膜 体液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2)特定的抗原
2.外来抗原性异物 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衰老或损伤 自身免疫 识别和清除 肿瘤
【预习检测】
(1)× (2)√ (3)√ (4)× (5)× (6)√ (7)×
[解析]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4)人体的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
(5)泪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泪液中的溶菌酶由泪腺分泌,应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7)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1] (1)造血干细胞 分裂、分化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资料2] (1)免疫活性 免疫细胞
(2)抗体、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资料3] (1)蛋白质 不都是 (2)a
反馈评价
例1 B [解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A正确;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不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属于免疫细胞,B错误;溶菌酶、细胞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正确。
例2 B [解析] 抗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大多数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A正确;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也可能是自身癌变的细胞等,B错误;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C正确;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任务二
[资料] (1)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体
(2)皮肤 一 吞噬细胞 二 三 抗体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3)免疫防御
反馈评价
例3 A [解析]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体液中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A错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如溶菌酶、某些种类的白细胞等,B正确;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某些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C正确;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例4 C [解析]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A正确;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B正确;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C错误,D正确。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C [解析] 免疫系统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人体的“安全保卫部”,A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C正确;骨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生成场所,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D错误。
2.B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泪液中的溶菌酶是由泪腺细胞分泌的,泪腺细胞不是免疫细胞,A错误;泪液等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二者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B正确;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溶菌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但抗生素不属于,C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相应的抗原结合,D错误。
3.A [解析] DC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DC含多个突起,在不同的突起上分布有与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相关的分子,可见DC含多个突起,有利于与抗原进行接触,DC可结合多种抗原,其突起上可能分布有能与多种抗原结合的多种受体,B、C正确;树突状细胞(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各种抗原,可见DC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D正确。
4.B [解析] 免疫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其中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A错误;扁桃体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或其他系统的感染,B正确;反复发炎的扁桃体仍然能执行免疫功能,但若反复发炎导致机体功能异常,则需要手术切除,C错误;机体有炎症发生时,扁桃体可能会肿大,此时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的,D错误。
5.A [解析] 由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是第一道防线分泌的,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B、C、D错误。
6.C [解析] 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它们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C正确;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承担起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7.A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胸腺、骨髓、脾﹑淋巴结均属于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B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若免疫监视功能受损,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D错误。
8.D [解析] 溶菌酶可分布在眼泪中,而泪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D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B正确;溶菌酶可催化细菌的细胞壁水解,导致细菌过度吸水破裂而死亡,C正确。
9.C [解析] 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脾等,所以腹股沟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其参与了该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B错误;温度升高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C正确;淋巴结炎说明机体针对外来病原菌产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防御功能,D错误。
10.C [解析] 据题意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Tc)和辅助性T细胞(Th)均属于免疫细胞,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的,A正确;Tc(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正确;Th 能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不具有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C错误;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说明Th参与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正确。
11.(1)血浆和组织液
(2)肥大细胞、巨噬 增强 增多 吞噬细胞
(3)非特异性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4)摄取、处理
[解析]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题图可知,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出来,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2)由题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3)炎症应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4)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还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12.(1)免疫 抗体(或溶菌酶)
(2)程序性 IL-18能够抑制小鼠脾细胞凋亡
(3)抑制
(4)IL-18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DNA损伤程度来抑制免疫细胞凋亡
[解析] (1)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2)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题表中②③两组数据自变量是有无IL-18,在IL-18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凋亡相对值较小,说明IL-18能够抑制小鼠脾细胞凋亡。(3)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①是对照组,②为辐射损伤组,③为辐射损伤+IL-18组。辐射损伤+IL-18组的DNA损伤程度大于对照组,但是小于辐射损伤组,即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抑制作用。(4)综上可推测,IL-18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DNA损伤程度来抑制免疫细胞凋亡。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 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主要由 构成,并借助于 和 相互联系。
(2)种类和功能
2.免疫细胞
(1)起源: 。
(2)种类和功能
(3)抗原和抗原呈递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1)定义:由 产生的、并发挥 的物质。
(2)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 。
第二道防线: 中的 (如溶菌酶)和 (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特点:主要针对 起作用,具有特异性。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功能 概念 异常引发的症状
免疫 防御 机体排除 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 等问题
免疫 自稳 机体清除 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容易发生 病
免疫 监视 机体 突变的细胞,防止 发生的功能 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
(2)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属于免疫器官。( )
(3)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来的。( )
(4)人体的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脊髓。( )
(5)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
(6)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7)机体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任务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资料1】如图表示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起源。
(1)据图分析,各种免疫细胞都来自于骨髓的 ,各种免疫细胞产生的过程是细胞 的过程。
(2)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起源相同,但形态、结构、功能显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T淋巴细胞包含 和 等类型。
【资料2】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溢出而使细菌溶解,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1)在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溶菌酶是一种 物质,由以上材料可知,该类物质不一定由 产生。
(2)该类物质除溶菌酶外,还包括 ,其中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属于 ,是由 合成和分泌的。
【资料3】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有2条较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C区)和可变区(V区)两部分(如图所示)。在同一个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相同或几乎相同,可变区存在差异,决定了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
(1)抗体也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其化学本质是 ,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抗原的化学本质 (填“不都是”“都是”或“都不是”)蛋白质。
(2)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根据图中可变区的形状判断,此抗体能与抗原 (填“a”“b”或“c”)结合。
例1[2025·湖北宜昌高二月考]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C.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拓展]
(1)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2)免疫细胞可以产生免疫活性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例2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B.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抗体是人体产生的
C.抗体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
D.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
[拓展]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另外,衰老、损伤和癌变的细胞有时也能成为抗原。
(2)大分子性:抗原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0的物质一般无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
(3)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特定结构(抗原决定簇)。
任务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资料】如图所示为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1)图中所示A为病原体,B为 ,C为 ,D为 。
(2)图甲所示起免疫作用的是 ,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图丙所示起免疫作用的是 ,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图丁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判断依据是 。
(3)图中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成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功能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抵御外来病原体,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突变的细胞
特点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例3[2025·江苏镇江高二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例4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
B.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C.免疫自稳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D.免疫防御可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人体的“安全保卫部”
B.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脊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生成场所
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
B.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
C.白细胞介素、抗生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一种抗体可以与多种抗原结合
3.[2025·河北保定高二期中] 树突状细胞(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各种抗原。DC含多个突起,在不同的突起上分布有与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相关的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C是由骨髓中的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B.DC含多个突起,有利于与抗原进行接触
C.DC突起上可能分布有能与多种抗原结合的多种受体
D.DC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4.某同学的扁桃体总是反复发炎,医生建议他进行扁桃体切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扁桃体总是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或其他系统的感染
C.反复发炎的扁桃体仍然能执行免疫功能,不需要手术切除
D.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害无益
知识点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5.[2025·北师大附中高二期中]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特异性分解肽聚糖。因此唾液能通过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抑制细菌的生长。这种溶菌酶的存在,体现了人体的( )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免疫防线
D.体液免疫
6.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C.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D.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主要依靠第一、二道防线,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靠第三道防线
7.[2025·江西南昌高二月考]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核心,对于维持个体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胸腺、骨髓、脾、淋巴结均属于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具有个体差异,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D.若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受损,则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
8.细菌学家弗莱明将细菌接种到眼泪中,发现细菌很快死亡。经研究,在眼泪中找到一种蛋白质——可以催化细菌细胞壁水解的溶菌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能力
B.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溶菌酶可使细菌过度吸水破裂以致细菌死亡
D.泪液中的溶菌酶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9.某人右足不慎被刺伤,因伤口小,未作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开始发高热,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感觉不便。经医生诊断,此人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腹股沟淋巴结不属于免疫器官
B.第二道免疫防线未参与该患者体内的免疫过程
C.体温升高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D.淋巴结炎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10.[2025·天津和平区高二期中] 人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Tc)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 人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c 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的
B.Tc 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Th 可处理呈递抗原给 Tc
D.Th 参与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1.(12分)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2分)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            。
(2)(5分)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        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    ,局部组织血流量      ,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     ,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
(3)(3分)炎症应答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有                       。
(4)(2分)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巨噬细胞还具有        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12.(8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处理方式如表,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表:
组别 处理方式 0 h 12 h 24 h 48 h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辐射损伤 +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2分)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    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      (至少写一种)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3分)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死亡。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表中②③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
(3)(1分)科研小组进一步研究上述三组小鼠脾细胞中DNA的损伤程度,结果如图。
由结果可知,IL-18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DNA损伤有    作用。
(4)(2分)综合上述资料,分析IL-18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中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机理:                            。 (共78张PPT)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任务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任务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主要由__________构成,并借助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互联系。
淋巴组织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2)种类和功能
扁桃体
淋巴结
胸腺

骨髓
2.免疫细胞
(1)起源:__________________。
(2)种类和功能
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B细胞
细胞毒性
淋巴器官
吞噬、呈递抗原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3)抗原和抗原呈递细胞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
蛋白质
B细胞
巨噬细胞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抗原信息
3.免疫活性物质
(1)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并发挥__________的物质。
(2)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免疫作用
蛋白质
抗原
干扰素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______。
第二道防线:______中的__________(如溶菌酶)和__________
(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黏膜
体液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
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特点:主要针对____________起作用,具有特异性。
特定的抗原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功能 概念 异常引发的症状
免疫 防御 机体排除________________的 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
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问题
免疫 自稳 机体清除____________的细 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容易发生______
_____病
免疫 监视 机体____________突变的细 胞,防止______发生的功能 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
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外来抗原性异物
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衰老或损伤
自身免疫
识别和清除
肿瘤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
×
[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2)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属于免疫器官。( )

(3) 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来的。( )

(4)人体的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脊髓。( )
×
[解析] 人体的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
(5)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
×
[解析] 泪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泪液中的溶菌酶由泪腺分泌,应属
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6)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7)机体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
×
[解析]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
的监视功能。
任务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资料1】如图表示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
胞等免疫细胞的起源。
(1)据图分析,各种免疫细胞都来自于骨髓的____________,各种免
疫细胞产生的过程是细胞____________的过程。
造血干细胞
分裂、分化
(2) 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起源相同,但形态、结构、功能显著不同
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淋巴细胞包含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辅助性细胞
细胞毒性细胞
【资料2】 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
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
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
裂、内容物溢出而使细菌溶解,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
合,与、 、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1)在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溶菌酶是一种__________物质,由以上
材料可知,该类物质不一定由__________产生。
(2)该类物质除溶菌酶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其中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属于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合成和分泌的。
免疫活性
免疫细胞
抗体、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资料3】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有2条较长、相
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链 ;2条较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的相同的轻链链。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区和可变区
区 两部分(如图所示)。在同一个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
都相同或几乎相同,可变区存在差异,决定了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
(1)抗体也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其化学
本质是________,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抗
原的化学本质________(填“不都是”“都
是”或“都不是”)蛋白质。
蛋白质
不都是
(2)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根据图中可变区的形状
判断,此抗体能与抗原__(填“”“”或“ ”)结合。
例1 [2025·湖北宜昌高二月考]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
血液和淋巴结中
C.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解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
器官有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A正确;淋巴细胞包括
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不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与树突状细
胞、巨噬细胞等属于免疫细胞,B错误;溶菌酶、细胞因子和抗体都
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免疫器官包括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
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正确。
[拓展]
(1)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
噬细胞等。
(2)免疫细胞可以产生免疫活性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免疫活性物质
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例2 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B.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抗体是人体产生的
C.抗体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
D.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

[解析] 抗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大多数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
蛋白质,A正确;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也可能是自身癌变的细胞等,
B错误;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
的各个部位,C正确;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拓展]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另外,衰老、损伤和癌变的细胞有时也能成为抗原。
(2)大分子性:抗原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的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0的物质一般无抗原性,不能引
起免疫反应。
(3)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细胞毒性细胞发生特异
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特定结构(抗原决定簇)。
任务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资料】 如图所示为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1)图中所示A为病原体,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D为
______。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体
(2)图甲所示起免疫作用的是______,属于人体的第____道防线;图
丙所示起免疫作用的是__________,属于人体的第____道防线;图
丁属于人体的第____道防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皮肤

吞噬细胞


抗体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3)图中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免疫防御
类 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 成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 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功 能 阻挡和杀灭病原 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和消 灭病原体 抵御外来病原体,清除体内
衰老、损伤、突变的细胞
特 点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 病原体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
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
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例3 [2025·江苏镇江高二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体液中的溶
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A错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包括体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如溶菌酶、某些种类的白细胞等,B正
确;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某些病原体接触后获得
的,C正确;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
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例4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
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
B.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C.免疫自稳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D.免疫防御可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解析]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A正确;免疫监
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若此功
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B正确;免疫
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
最基本的功能,C错误,D正确。
备用习题
1.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B.多数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解析] 干扰素不是抗体,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A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错误;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错误;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D正确。
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患有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杆菌感染
C.新生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巨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解析]患有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是因为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接种卡介苗,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以预防结核杆菌的感染,属于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新生儿从母体获得抗体,抗体发挥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巨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3.人体感染某些细菌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
B.该细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C.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都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均需要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说明其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A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且该细菌的抗原也不一定就是蛋白质,B错误;溶菌酶可以由非免疫细胞分泌,C错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不需要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D错误。
4.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下图表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内病毒载量变化和两种检测方法的病毒载量最小阈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检测法和核酸检测法运用的原理不同
B.在感染初期采用核酸检测法比抗原检测法对接触者检测更易确诊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原、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在传染期,体内新冠病毒的病毒载量可以达到最大值

[解析]抗原检测法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核酸检测法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感染初期病毒载量低,不能达到抗原检测的最小阈值,故在感染初期对接触者采用核酸检测法比抗原检测法更易确诊,B正确;患者康复后,病毒载量低于抗原检测阈值,因此会出现抗原检测不出的情况,C错误;据图可知,在传染期,体内新冠病毒的病毒载量可以达到最大值,D正确。
5.中科院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作出了全新阐述,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发热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清除病原体
C.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解析]温度可影响细胞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发热(适度)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清除病原体,B错误;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C正确;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正确。
6.溶菌酶主要是由动物及人体产生的物质,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特性和促进动物生长的特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溶菌酶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可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它主要是在人体的  免疫中发挥作用。在人体体液中,除了溶菌酶外,还有  能对绝大部分的外来病菌进行处理作出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
吞噬细胞
[解析]溶菌酶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可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它主要是在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在人体体液中,除了溶菌酶外,还有吞噬细胞能对绝大部分的外来病菌进行处理作出免疫应答。
(2)研究人员通常从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由此可知,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   ,为了  ,提取操作的全过程需在低温下进行。在溶菌酶的作用下,细菌细胞因渗透吸水而涨破,据此推测其抗菌机理是  。
蛋白质 
保持溶菌酶的生物活性
溶菌酶催化水解(破坏)了细菌的细胞壁 
[解析]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低温不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所以为了保持溶菌酶的生物活性,提取操作的全过程需在低温下进行。溶菌酶能催化水解(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所以在溶菌酶的作用下,失去细胞壁的细菌细胞因渗透吸水而涨破。
练习册
[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人体的“安全保卫部”
B.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
细胞等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脊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生成场所

[解析] 免疫系统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的人体的“安全保卫部”,A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
胞和巨噬细胞等,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
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C正确;
骨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生成场所,脊髓是调
节运动的低级中枢,D错误。
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
B.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
C.白细胞介素、抗生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一种抗体可以与多种抗原结合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
疫作用的物质,如泪液中的溶菌酶是由泪腺细胞分泌的,泪腺细胞不是
免疫细胞,A错误;泪液等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
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二者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
病原体起作用,B正确;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溶菌酶均属于免
疫活性物质,但抗生素不属于,C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
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相应的抗原结合,D错误。
3.[2025·河北保定高二期中]树突状细胞(D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
处理和呈递各种抗原。 含多个突起,在不同的突起上分布有与摄
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相关的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由骨髓中的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B. 含多个突起,有利于与抗原进行接触
C. 突起上可能分布有能与多种抗原结合的多种受体
D. 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解析] 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A错误;根
据题意可知, 含多个突起,在不同的突起上分布有与摄取、加工
处理和呈递抗原相关的分子,可见 含多个突起,有利于与抗原进
行接触, 可结合多种抗原,其突起上可能分布有能与多种抗原结
合的多种受体,B、C正确;树突状细胞 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
和呈递各种抗原,可见 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
胞表面,D正确。
4.某同学的扁桃体总是反复发炎,医生建议他进行扁桃体切除,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扁桃体总是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或其他系统的感染
C.反复发炎的扁桃体仍然能执行免疫功能,不需要手术切除
D.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害无益

[解析] 免疫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其中B细胞在骨髓成熟, 细胞在胸
腺成熟,A错误;扁桃体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或其他系统
的感染,B正确;反复发炎的扁桃体仍然能执行免疫功能,但若反复
发炎导致机体功能异常,则需要手术切除,C错误;机体有炎症发生
时,扁桃体可能会肿大,此时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对机体的健康是
有利的,D错误。
知识点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5.[2025·北师大附中高二期中]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特异性分解肽聚糖。因此唾液能通过溶菌酶
的杀菌作用抑制细菌的生长。这种溶菌酶的存在,体现了人体的
( )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免疫防线 D.体液免疫
[解析] 由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是第一道防线分泌的,因此属于非特异
性免疫,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B、C、D错误。

6.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
引起疾病
B.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C.巨噬细胞、 细胞和B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D.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主要依靠第一、二道防线,免疫防御功
能主要依靠第三道防线

[解析] 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唾液
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
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细胞和B细胞)等,它们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
来,C正确;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承担起免疫系统的免疫防
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7.[2025·江西南昌高二月考]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核心,对
于维持个体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
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骨髓、脾、淋巴结均属于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具有个体差异,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D.若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受损,则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胸
腺、骨髓、脾、淋巴结均属于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A正确;免疫
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B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
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
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若免疫监视功能受损,机体
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D错误。
8.细菌学家弗莱明将细菌接种到眼泪中,发现细菌很快死亡。经研究,
在眼泪中找到一种蛋白质——可以催化细菌细胞壁水解的溶菌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能力
B.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溶菌酶可使细菌过度吸水破裂以致细菌死亡
D.泪液中的溶菌酶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解析] 溶菌酶可分布在眼泪中,而泪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保卫人体
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D错误;免疫活性物质
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B正确;溶菌酶可催化细菌的细胞
壁水解,导致细菌过度吸水破裂而死亡,C正确。
9.某人右足不慎被刺伤,因伤口小,未作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
度肿痛,第5天开始发高热,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感觉不便。
经医生诊断,此人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腹股沟淋巴结不属于免疫器官
B.第二道免疫防线未参与该患者体内的免疫过程
C.体温升高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D.淋巴结炎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解析] 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脾等,
所以腹股沟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其参与了该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B错误;温
度升高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C正确;淋巴结炎说明机体针对外来病
原菌产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防御功能,D错误。
10.[2025·天津和平区高二期中]人体内的细胞毒性细胞 依赖
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 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
细胞; 人体内的辅助性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
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和 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的
B. 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可处理呈递抗原给
D. 参与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析] 据题意可知,细胞毒性细胞和辅助性细胞 均属于
免疫细胞,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的,A正确;
(细胞毒性 细胞)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
正确;能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 细胞的分裂和分
化,不具有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C错误;人体内辅助性细胞
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 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说明
参与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正确。
11.(12分)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
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2分)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
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______________。
血浆和组织液
[解析]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题图可知,吞噬
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出来,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
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
(2)(5分)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细胞释放化学物
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______,
局部组织血流量______,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
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_______
___,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
肥大细胞、巨噬
增强
增多
吞噬细胞
[解析] 由题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
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
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吞噬细胞,
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
(3)(3分)炎症应答属于 __________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非特异性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解析] 炎症应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生来就有,不针对某
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4)(2分)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巨噬细胞还具有____________和呈递抗
原的功能。
摄取、处理
[解析] 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还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的功能。
12.(8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
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 能提高机体免疫功
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 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
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处
理方式如表,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
了、、、 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
相对值如表:
组别 处理方式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0.239 0.265 0.279 0.269
(1)(2分)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
_______器官。已知 是一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__________
_______(至少写一种)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
抗体 (或溶菌酶)
[解析] 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细胞因
子、溶菌酶等。
(2)(3分)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细胞凋亡相对
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表中②③两组数据可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序性
能够抑制小鼠脾细胞凋亡
组别 处理方式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0.239 0.265 0.279 0.269
[解析] 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
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题表中②③两组数据自变量是有无
,在 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凋亡相对值较小,说明
能够抑制小鼠脾细胞凋亡。
组别 处理方式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0.239 0.265 0.279 0.269
(3)(1分)科研小组进一步研究上述三组小
鼠脾细胞中 的损伤程度,结果如图。
由结果可知, 对辐射所致的脾细
胞 损伤有______作用。
抑制
[解析] 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①是对照组,②为辐射损伤组,③为辐射
损伤组。辐射损伤组的 损伤程度大于对照组,但是小于辐射损伤组,即对辐射所致的脾细胞 损伤有抑制作用。
(4)(2分)综合上述资料,分析 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中对免疫细
胞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损伤程度来抑制免疫细胞凋亡
[解析] 综上可推测,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 损伤程度来抑
制免疫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