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预习梳理】
一、1.灭活的 减毒的
2.相应的抗体
4.特异性 记忆性
二、1.正常的器官 生理功能
2.(1)①免疫系统 ②蛋白质 ③HLA ④一半 免疫抑制剂 (2)①干细胞
三、2.高度特异性 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3.治疗 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剂
【预习检测】
(1)√ (2)× (3)√ (4)√ (5)×
[解析] (2)进行器官移植时,即使配型成功,受体和供体之间也会存在免疫排斥反应。
(5)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HLA,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HLA并不是只位于白细胞表面。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 (1)抗原
(2)体液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多而快
(3)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4)免疫缺陷病的患者由于免疫力较低,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因为减毒的活疫苗可能具有致病性
反馈评价
例1 C [解析] 痘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是一个免疫预防的过程,A错误;接种的疫苗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故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病毒感染,无法预防其他病毒感染,B错误;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对病毒减毒,让其既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又不会使机体患病,C正确;抗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会终身存在,但记忆细胞可对相应抗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D错误。
例2 A [解析] 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不能消灭病原体,则能接种流脑灭活疫苗,不能接种流感减毒疫苗,A正确;灭活疫苗不侵入细胞内,则不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B错误;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RNA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易发生突变,脑膜炎双球菌是细菌,其遗传物质是DNA,不易突变,C错误;B细胞在流感病毒疫苗的刺激和在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D错误。
任务二
[资料] (1)抗原 细胞免疫
(2)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
(3)环孢霉素A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4)移植的组织和器官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反馈评价
例3 B [解析] 类固醇激素是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功能降低,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A正确;只要供者器官与受体的HLA有差异,免疫系统就能识别出,进而攻击供者器官,B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故抗淋巴细胞抗体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结合而发挥作用,C正确;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考虑在免疫抑制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D正确。
例4 B [解析] ①组为对照组,小鼠未摘除胸腺,体内含有各种类型T细胞。异体皮肤移植时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故①组排斥时需辅助性T细胞参与,A错误。据表分析可知,②组小鼠在出生后1~16小时摘除了胸腺,异体皮肤移植后,移植成功率为71%,说明②组移植成功的小鼠特异性免疫能力弱,而发生排斥的小鼠特异性免疫能力强。据此可知,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B正确。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B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从而抑制免疫反应。据表中信息可知,③组中小鼠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已经是完成分化的细胞, 故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减弱免疫排斥反应,不能避免免疫排斥,C错误。据表中数据分析,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71%,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0,说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越晚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越大。故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可能会出现排斥,D错误。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1.C [解析] 疫苗本身是抗原,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免疫反应,可能出现体温升高等现象,此为正常现象,A错误;灭活的微生物失去了侵染细胞的能力,接种后只能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不能激发细胞免疫,B错误;减毒微生物类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定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体的持久免疫力,理论上仅需接种一次,C正确;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类荚膜)或其代谢产物制备疫苗,D错误。
2.B [解析]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可能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3.C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等,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而HPV疫苗属于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注射HPV预防性疫苗可降低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概率,并不能完全避免HPV感染以及患宫颈癌,B错误;HPV预防性疫苗分多次注射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不同类型的疫苗针对不同的HPV亚型,注射一种类型的疫苗不能预防所有亚型的HPV感染,D错误。
4.B [解析] 流感疫苗属于抗原,可诱导机体进行主动免疫,而不是被动免疫,A错误;注射和吸入减毒活疫苗都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等,所以均能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黏膜免疫是指黏膜组织中的T细胞及黏膜表面的抗体参与的免疫,因此黏膜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之前接种的疫苗可能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所以需要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多次疫苗接种,但不能在短时间内接种,D错误。
5.D [解析] mRNA疫苗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翻译成抗原蛋白,而DNA疫苗需经转录、翻译过程,因此mRNA疫苗相较于DNA疫苗起效更快,A错误;病毒相关抗原的RNA需要经过翻译过程形成相应抗原后才可诱发免疫反应,B错误;注射疫苗后,人体不会出现该病毒,会出现该病毒的抗原蛋白,C错误;注射核酸疫苗后,可引起体内产生体液免疫,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D正确。
6.B [解析] “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液、血浆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在外分泌液中可能也有,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但眼球血管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物质,少数受者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只抑制B细胞增殖不能获得“免疫赦免”,D错误。
7.A [解析] 免疫排斥反应是由T细胞引起的,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A错误;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对异体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来分辨“自己”与“非己”成分,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C正确;免疫排斥反应是由T细胞引起的,使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D正确。
8.D [解析] 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A正确;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这样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细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D错误。
9.C [解析] 志愿者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经过分裂、分化形成正常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A正确;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都属于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B正确;移植后可能引起患者的排异反应,是特异性免疫,C错误;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不会影响志愿者的健康,D正确。
10.C [解析] 免疫治疗分为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可增强或降低患者免疫力,A正确;器官移植属于免疫治疗的范畴,B正确;对于自身免疫病患者,需要抑制其免疫功能,可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不是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进行治疗,C错误;免疫诊断的依据主要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D正确。
11.A [解析] 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艾滋病患者是由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因此输入健康人的B细胞不能显著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B错误;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由于抗体存活的时间有限,因此不能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C错误;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只能诊断人类的特定抗原引起的疾病,D错误。
12.D [解析] 只有抗原存在,机体才能产生免疫反应,因此机体需要抗原诱导才能产生免疫耐受现象,A错误;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细胞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因此免疫耐受的机体不能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B错误;免疫缺陷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免疫耐受是特异性应答未被激活而导致的,即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C错误;为了防止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可人工诱导机体对移植的器官产生免疫耐受,D正确。
13.D [解析] 注射HPV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免疫预防,不属于主动免疫治疗,A正确;输入的免疫细胞可能诱发自身免疫病,对患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害,B正确;异体输入的免疫细胞因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存在差异,会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输入免疫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导致治疗效果差,所以最好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C正确;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但不能裂解靶细胞,D错误。
14.D [解析] 在胸腺中发育并成熟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由题意“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可知,首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由于不产生记忆细胞,故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不会更快、抗体水平不会更高,B错误;图甲步骤c中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LPS固定在检测板上,LPS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不会被洗脱掉,C错误;多肽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越高,其与LPS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的能力越强,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与LPS结合的抗体残留在检测板上,未被洗脱的抗体越少,则多肽与LPS抗原相似程度越高,图乙显示加入多肽A的清洗后检测板上检出的抗体数量比加入多肽B的少,因此模拟LPS效果更好的多肽是多肽A,D正确。
15.(1)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效应
(2)单独注射EV71、CVA16疫苗只能产生相应的一种抗体;注射二价疫苗后,能刺激产生两种抗体,且浓度均高于注射单价疫苗
(3)明显低于感染EV71患病后,支持了疫苗的安全性
[解析] (1)接种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抗原,可以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病毒入侵后,抗原呈递细胞将其吞噬,进行加工和处理,将抗原信息进行呈递;再有EV71入侵,记忆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新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而浆细胞可以产生分泌抗体;疫苗通常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多次注射,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以更好地对抗病原体。(2)结合图甲可知,单独注射EV71 疫苗、CVA16 疫苗只能产生相应的一种抗体,注射二价疫苗后,能刺激产生两种抗体,且浓度均高于单独注射。(3)疫苗在正式投入生产前,要特别注重其安全性,因此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估,图乙为疫苗接种效果,可知接种疫苗引起的炎症反应明显低于感染EV71患病后,支持了疫苗的安全性。
16.(1)细胞毒性T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靶细胞)和癌细胞
(2)①A 能
②大致相等 A鼠移植不同组织后其吞噬细胞作用相同
③移植了A、B、C鼠组织的A鼠产生了能识别相应组织的吞噬细胞,当再次移植B鼠组织后,只有3组的A鼠第一次移植后产生的相应吞噬细胞能识别并侵入B鼠组织,导致其中的吞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3)①不能
②特异性地杀死再次移植的相同来源的细胞,而不能杀死再次移植的不同来源的细胞
[解析] (1)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其可以清除移植的异体细胞,故选取T细胞缺陷的A品系小鼠进行实验可以排除其干扰;细胞毒性T细胞还可以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靶细胞)和癌细胞等。(2)据题图所示和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第二次移植组织中出现的吞噬细胞来源于A鼠,吞噬细胞能识别异体组织。由1、2组数据可知,只移植B鼠组织和先移植A鼠组织再移植B鼠组织吞噬细胞数量分别为2.6×104、2.5×104,说明侵入移植组织的吞噬细胞的数量大致相等,原因是A鼠移植不同组织后其吞噬细胞作用相同。3组吞噬细胞数量(12.1×104)远大于2组(2.5×104)和4组(3.1×104),原因是移植了A、B、C鼠组织的A鼠产生了能识别相应组织的吞噬细胞,当再次移植B鼠组织后,只有3组的A鼠第一次移植后产生的相应吞噬细胞能识别并侵入B鼠组织,导致其中的吞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3)分析题图可知,向未移植B鼠组织的A鼠体内注射A、B鼠细胞后,两者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A鼠免疫系统不能杀伤异体B鼠细胞。移植B鼠组织的A鼠注射B鼠细胞后,体内B鼠细胞消失,而注射C鼠细胞的结果却不同,说明第一次移植组织诱导A品系小鼠产生的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地杀死再次移植的相同来源的细胞,而不能杀死再次移植的不同来源的细胞。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学习 目标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一、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 或者 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 ,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例如:天花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4.原理: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 ;且免疫系统还具有 ,免疫力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二、器官移植
1.概念:医学上把用 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2.面临的问题
(1)免疫排斥
①概念: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 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②组织相容性抗原
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即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 ——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
③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供者与受者的 是否一致或相近。
④解决措施: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相同程度要达到 以上;应用 。
(2)供体器官短缺
①寄希望于利用 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
②寄希望于更多的人加入自愿捐献器官的行列中。
三、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1.免疫预防:注射疫苗。
2.免疫诊断: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 ,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 等。
3.免疫 :已成为与传统的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并列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 疗法,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 疗法。例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使用 。
(1)接种疫苗可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2)进行器官移植时,只要配型成功,受体和供体之间就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 )
(3)器官移植后要适当降低自身的免疫功能。( )
(4)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 )
(5)HLA是指人类白细胞表面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 )
任务一疫苗
【资料】如图为疫苗注射后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示意图。
(1)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对人体来说,疫苗相当于 。
(2)图示中,注射疫苗引起机体的免疫过程为
(填“体液”或“细胞”)免疫,当真正的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浆细胞可由 增殖分化而来,与初次免疫相比,此时抗体产生的数量和速率具有 的特点。
(3)接种疫苗属于 (填“免疫预防”或“免疫治疗”),注射抗体属于 (填“免疫预防”或“免疫治疗”)。
(4)试分析:免疫缺陷病的患者能否正常接种减毒活疫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疫苗的类型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颗粒,包含所有的病毒结构组分,接近或等于天然病毒颗粒,是最易于研制的疫苗种类。通常只产生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
(2)重组蛋白疫苗:这种疫苗的本质是将病毒的靶抗原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在其他细胞内完成基因表达,然后分离目标蛋白、添加保护剂等,最终封装为市面上出售的疫苗。
(3)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以新冠疫苗为例):这两种技术都是把编码病毒S蛋白的基因转到人体细胞中,让人体细胞自己来生产S蛋白。前者通过无害病毒(比如腺病毒)作为载体,把S蛋白基因转入人体;后者是直接把S蛋白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转入人体细胞。核酸疫苗分为RNA疫苗和DNA疫苗,RNA疫苗中的RNA在引导抗原产生后会迅速被一些酶分解,其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很短,较DNA疫苗安全性更高。DNA疫苗则有可能整合到人体基因里,其安全性还有待观察,所以进展缓慢。
2.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比较
类型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 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 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例1[2024·河北保定高二月考]中国的“种痘之术”开创了人类天花病(天花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之先河。清代《种痘心法》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痘苗进入人体是一个免疫治疗的过程
B.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水痘等多种病毒感染
C.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病毒减毒
D.种痘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可终身免疫
例2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RNA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和流感减毒疫苗后,血清中均会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能接种流脑灭活疫苗,不能接种流感减毒疫苗
B.两类疫苗起免疫反应的过程均有辅助性T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
C.两种病原体的遗传物质均为RNA,易变异,疫苗有效期较短
D.在流感病毒疫苗的刺激下B细胞直接开始增殖分化
任务二器官移植
【资料】(1)1952年,法国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个肾,然而这个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只存活了22天。
(2)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这些药物的运用,使心脏移植的5年成活率提高了80%左右,肾移植的5年成活率可达90%,肝移植的5年成活率在60%左右。
(3)我国器官移植面临供体器官短缺问题。
(1)器官移植时,移入的器官相当于 ,主要引发机体发生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2)器官移植时,机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是 。
(3)环孢霉素A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其原因是 。
(4)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的优势是 。
例3[2025·安徽合肥高二期中]器官移植容易失败与免疫排斥密切相关,但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类固醇激素、淋巴细胞抗体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类固醇激素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B.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出HLA的差异超过一半,就会攻击供者器官
C.抗淋巴细胞抗体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D.选择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需要在免疫抑制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
例4[2024·重庆卷]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 率/% 排斥 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T细胞参与
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
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
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现排斥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1~14题,每题2分,共28分]
知识点一 疫苗
1.疫苗问题关乎国民健康,下列关于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儿童接种某疫苗后体温升高,可判断该疫苗是问题疫苗
B.多次接种灭活的微生物类疫苗可使人体多次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减毒微生物类疫苗在受体内会增殖而连续起作用,理论上仅需接种一次
D.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2.[2023·湖南卷] 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3.[2025·辽宁锦州高二期中] 人乳头瘤病毒(HPV)预防性疫苗可降低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概率。HPV预防性疫苗的成分主要是与HPV晚期蛋白L1有相同天然空间结构的合成蛋白。疫苗分为二价、四价、九价等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的亚型HPV。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HPV疫苗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
B.注射HPV预防性疫苗的女性不会感染HPV,也不会患宫颈癌
C.HPV预防性疫苗分多次注射是为了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D.选择注射一种类型的疫苗就可预防所有亚型的HPV感染
4.[2025·山东潍坊高二期中] 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表面进入人体,吸入式流感疫苗是可以直接喷入鼻腔的减毒活疫苗,除了具备注射疫苗的免疫特点,吸入式疫苗还能很好地激发黏膜组织中的T细胞,并促进体液中的抗体分泌到黏膜表面,建立黏膜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流感疫苗可诱导机体进行被动免疫
B.注射和吸入减毒活疫苗均能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题中的黏膜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D.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变异,需短时间内进行多次疫苗接种
5.[2024·山西运城高二期末] 第三代前沿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就是将编码某病毒的某种抗原蛋白的病毒基因片段(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疫苗注射到人体),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产生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疫苗相较于mRNA疫苗起效更快
B.提纯病毒相关抗原的RNA,直接将其注入人体即可诱发免疫反应
C.注射疫苗后人体出现了少量减毒的该病毒
D.核酸疫苗会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知识点二 器官移植
6.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
B.眼球血管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被移植角膜与受者之间一定不存在免疫反应
D.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7.[2025·江苏无锡高二月考]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B.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D.使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
8.[2025·湖南长沙高二期中]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力
9.人体的骨髓中含大量造血干细胞,将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后,移植到患者体内,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两周内,捐献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可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B.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属于抗原
C.移植后可能引起患者的排异反应,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不会影响志愿者的健康
知识点三 免疫学的其他应用
10.下列关于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治疗是指增强或降低患者免疫力的免疫治疗方法
B.器官移植属于免疫治疗的范畴
C.对于自身免疫病患者,应该采取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措施进行治疗
D.免疫诊断的依据主要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11.[2025·江苏南通高二月考] 免疫学原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反应
B.输入健康人的B细胞可显著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
C.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
D.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可精确诊断人类的各种疾病
12.[2025·湖北武汉高二期末] 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 T细胞与 B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导致不能执行正常免疫应答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机体无须抗原诱导即可产生免疫耐受现象
B.免疫耐受的机体可以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C.免疫耐受是机体发育过程中的免疫缺陷病
D.器官移植时可人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
13.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性免疫治疗是两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主动免疫治疗是调动患者的自身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把经体外培养的免疫细胞输入患者体内来杀伤肿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注射HPV疫苗不是一种主动免疫治疗
B.输入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对患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害
C.过继性免疫治疗最好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
D.患者自身的辅助性T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并裂解靶细胞的功能
14.[2025·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 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LPS)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研发疫苗过程中,常利用多肽模拟LPS,相似程度越高,与抗 LPS 抗体结合的能力越强。为初步鉴定多肽A、B与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利用抗LPS 抗体进行检测,部分实验步骤及结果如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胸腺是B细胞和T细胞成熟与集中分布的部位
B.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更快、抗体水平更高
C.步骤c中LPS 与抗体的复合物会被洗脱掉,多肽与抗体的复合物不会被洗脱掉
D.据图乙可知,多肽A与LPS的抗原特征更相似
15.(11分)[2025·北京东城区高二期中]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EV71和CV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接种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 ,经过 的摄取、加工和处理,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若再有EV71入侵, 会迅速增殖、分化成 ,从而产生大量抗体。EV71疫苗通常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2)(3分)EV71疫苗仅对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对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却无能为力。科研工作者拟研究一种二价疫苗(同时针对EV71和CVA16)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
1 缓冲液+EV71疫苗10μg/只 在第1、14天各免疫1次,第24天取小鼠血清 EV71抗体量、CVA16抗体量
2 缓冲液+CVA16疫苗10μg/只
3 缓冲液+二价疫苗10μg/只
4 缓冲液
图甲所示实验结果为 。
(3)(2分)除了疫苗的有效性,在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之前,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估。在EV71感染引起的脑干脑炎、肺水肿并发症的患者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图乙),因此在疫苗的研发中有必要考虑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中炎症反应 。
16.(14分)异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通常认为细胞免疫参与了识别并排斥异体器官的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科研人员选取T细胞缺陷的A品系小鼠进行下列实验,原因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的 细胞可以清除移植的异体细胞,A品系小鼠可以排除其干扰。除了异体细胞,这种免疫细胞还可以清除 (写出两种)。
(2)为了研究吞噬细胞是否参与免疫排斥过程,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向A鼠移植不同来源小鼠的组织(A、B、C鼠基因型各不相同),培养7天后,再次移植B品系小鼠组织,培养7天后,检测A鼠体内第二次移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数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第一次移植的组织来源 未移植 A B C
第二次移植组织中的 吞噬细胞数量(×104) 2.6 2.5 12.1 3.1
①(2分)第二次移植组织中出现的吞噬细胞来源于 鼠,吞噬细胞 (填“能”或“不能”) 识别异体组织。
②(3分)由1、2组数据可知,只移植B鼠组织和先移植A鼠组织再移植B鼠组织吞噬细胞侵入移植组织的数量 ,说明 。
③(3分)3组中吞噬细胞数量远大于2组和4组,原因是 。
(3)进一步研究吞噬细胞对异体组织的作用,研究者对A品系小鼠进行不同移植处理,如图所示(-:未移植;+:已移植)。然后,注射相同数量的不同来源细胞(如图中A、B、C所示),一段时间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统计A鼠体内不同来源细胞的数量,结果如图。
①(1分)向未移植B鼠组织的A鼠体内注射A、B鼠细胞后,两者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A鼠免疫系统 (填“能”或“不能”)杀伤异体B鼠细胞。
②(2分)移植B鼠组织的A鼠注射B鼠细胞后,体内B鼠细胞消失,而注射C鼠细胞结果却不同。由此推测:第一次移植组织诱导A品系小鼠产生的吞噬细胞可以 。 (共94张PPT)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任务一 疫苗
任务二 器官移植
学习 目标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一、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________或者________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______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
病具有抵抗力。
灭活的
减毒的
相应的抗体
3.例如:天花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4.原理: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
种反应具有________;且免疫系统还具有________,免疫力能维持较
长的时间。
特异性
记忆性
二、器官移植
1.概念:医学上把用____________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__________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正常的器官
生理功能
2.面临的问题
(1)免疫排斥
①概念: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__________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
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免疫系统
②组织相容性抗原
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即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
不同的________——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
。
蛋白质
③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供者与受者的_____是否一致或相近。
④解决措施:供者与受者的主要 相同程度要达到______以上;
应用____________。
一半
免疫抑制剂
(2)供体器官短缺
①寄希望于利用________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
②寄希望于更多的人加入自愿捐献器官的行列中。
干细胞
三、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1.免疫预防:注射疫苗。
2.免疫诊断: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____________,免疫学技术和制剂
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高度特异性
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3.免疫______:已成为与传统的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并列的重
要治疗方法,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__________疗法,对于有些
疾病则使用__________疗法。例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等常使用____________。
治疗
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剂
(1)接种疫苗可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
(2)进行器官移植时,只要配型成功,受体和供体之间就不存在免疫
排斥反应。( )
×
[解析] 进行器官移植时,即使配型成功,受体和供体之间也会存在
免疫排斥反应。
(3)器官移植后要适当降低自身的免疫功能。( )
√
(4)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诊
断。( )
√
(5) 是指人类白细胞表面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 )
×
[解析]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 ,
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
胞, 并不是只位于白细胞表面。
任务一 疫苗
【资料】 如图为疫苗注射后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示意图。
(1)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对人体来说,疫苗相当于______。
抗原
(2)图示中,注射疫苗引起机体的免疫过程为______(填“体液”或“细
胞”)免疫,当真正的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浆细胞可由_____________
______增殖分化而来,与初次免疫相比,此时抗体产生的数量和速
率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体液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多而快
(3)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__(填“免疫预防”或“免疫治疗”),注射抗体
属于__________(填“免疫预防”或“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4)试分析:免疫缺陷病的患者能否正常接种减毒活疫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缺陷病的患者由于免疫力较低,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因为减毒的活疫苗可能具有致病性
1.疫苗的类型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颗粒,包含所
有的病毒结构组分,接近或等于天然病毒颗粒,是最易于研制的疫
苗种类。通常只产生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
(2)重组蛋白疫苗:这种疫苗的本质是将病毒的靶抗原基因通过基因
工程,在其他细胞内完成基因表达,然后分离目标蛋白、添加保护
剂等,最终封装为市面上出售的疫苗。
(3)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以新冠疫苗为例):这两种技术都是把
编码病毒蛋白的基因转到人体细胞中,让人体细胞自己来生产 蛋
白。前者通过无害病毒(比如腺病毒)作为载体,把 蛋白基因转入人
体;后者是直接把 蛋白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转入人体细胞。核酸疫苗
分为疫苗和疫苗,疫苗中的 在引导抗原产生后会迅
速被一些酶分解,其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很短,较 疫苗安全性更
高。 疫苗则有可能整合到人体基因里,其安全性还有待观察,
所以进展缓慢。
2.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比较
类型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预 防 病原体感染前 的预防 疫苗 (经处理的抗 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
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治 疗 病原体感染后 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 子、血清等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
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例1 [2024·河北保定高二月考] 中国的“种痘之术”开创了人类天花
病(天花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之先河。清代《种痘心法》描述了人痘
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
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痘苗进入人体是一个免疫治疗的过程
B.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水痘等多种病毒感染
C.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病毒减毒
D.种痘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可终身免疫
√
[解析] 痘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是一个免疫预防的过程,A错误;
接种的疫苗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故
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病毒感染,无法预防其他病毒感染,B错误;
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对病毒减毒,让其既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又不会使机体患病,C正确;抗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会
终身存在,但记忆细胞可对相应抗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D错误。
例2 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
病毒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
苗和流感减毒疫苗后,血清中均会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
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能接种流脑灭活疫苗,不能接种流感减毒疫苗
B.两类疫苗起免疫反应的过程均有辅助性 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
细胞参与
C.两种病原体的遗传物质均为 ,易变异,疫苗有效期较短
D.在流感病毒疫苗的刺激下B细胞直接开始增殖分化
√
[解析] 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不能消灭病原体,则
能接种流脑灭活疫苗,不能接种流感减毒疫苗,A正确;灭活疫苗不
侵入细胞内,则不需要细胞毒性 细胞参与,B错误;流脑是一种由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病毒 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易发生
突变,脑膜炎双球菌是细菌,其遗传物质是 ,不易突变,C错误;
B细胞在流感病毒疫苗的刺激和在辅助性 细胞的作用下,才能增殖
分化,D错误。
任务二 器官移植
【资料】(1)1952年,法国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
的一个肾,然而这个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只存活了22天。
(2)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 细胞的增殖受阻,从
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这些药物的运用,使心
脏移植的5年成活率提高了左右,肾移植的5年成活率可达 ,
肝移植的5年成活率在 左右。
(3)我国器官移植面临供体器官短缺问题。
(1)器官移植时,移入的器官相当于______,主要引发机体发生
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2)器官移植时,机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环孢霉素A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
细胞免疫
供者与受者的不同
环孢霉素A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4)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的优势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移植的组织和器官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例3 [2025·安徽合肥高二期中] 器官移植容易失败与免疫排斥密
切相关,但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
类固醇激素、淋巴细胞抗体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器官移植已经成
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类固醇激素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B.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出 的差异超过一半,就会攻击供者器官
C.抗淋巴细胞抗体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D.选择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需要在免疫抑制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
√
[解析] 类固醇激素是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功能降低,可能会抑制患
者体内细胞的增殖与活化,A正确;只要供者器官与受体的 有
差异,免疫系统就能识别出,进而攻击供者器官,B错误;抗体具有
特异性,故抗淋巴细胞抗体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结合
而发挥作用,C正确;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
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
病,需要考虑在免疫抑制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D正确。
例4 [2024·重庆卷] 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说
法正确的是( )
分 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 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 细胞参与
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
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
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
现排斥
√
[解析] ①组为对照组,小鼠未摘除胸腺,体内含有各种类型 细胞。
异体皮肤移植时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细胞
毒性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 细胞的参与,故①组排斥时需辅助
性细胞参与,A错误。据表分析可知,②组小鼠在出生后 小
时摘除了胸腺,异体皮肤移植后,移植成功率为 ,说明②组移
植成功的小鼠特异性免疫能力弱,而发生排斥的小鼠特异性免疫能
力强。据此可知,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B正确。
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 细胞、B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从而抑制免疫反应。据表中信息可知,③组中小鼠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已经是完成分化的细胞,故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减弱免疫排斥反应,不能避免免疫排斥,C错误。据表中数据分析,出生后 小时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0,说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越晚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越大。故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可能会出现排斥,D错误。
备用习题
1. 下列关于免疫学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接种疫苗可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
C.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的相似程度
D.抗体和抗原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是免疫诊断的原理
√
[解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A正确;接种疫苗可以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而不能治疗乙型肝炎,B错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的相似程度,只要两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C正确;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D正确。
2. 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通过接种卡介苗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卡介苗能刺激机体T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
B.细胞毒性T细胞与卡介苗接触后使之裂解死亡
C.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抗原,只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D.正常情况下,结核杆菌再次入侵时,相应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
√
[解析] T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A错误;卡介苗是一种疫苗,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结核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等,C错误;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D正确。
3. 波浪热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波浪热的有效措施是注射布鲁氏杆菌疫苗,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鲁氏杆菌是波浪热的传染源
B.注射疫苗主要是为了获得记忆细胞
C.注射到人体的布鲁氏杆菌疫苗属于抗体
D.注射疫苗让人获得免疫的方式是天然免疫
√
[解析]波浪热的传染源是人畜,A错误;记忆细胞的寿命较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所以注射疫苗主要是为了获得记忆细胞,B正确;布鲁氏杆菌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人工注射疫苗属于人工免疫,D错误。
4. 下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不包扎,能减少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注射的狂犬疫苗是抗原
C.第三天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比注射狂犬疫苗产生作用快、维持时间长
√
[解析]被狗咬后不包扎能降低人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A正确;注射的狂犬疫苗是抗原,多次注射的目的是增加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B正确;第三天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该过程中记忆细胞接受疫苗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引起二次免疫,C正确;注射的狂犬免疫球蛋白是抗体,其产生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D错误。
5.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 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免疫防御
细胞因子
[解析]病毒属于外来病原体,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进而增强了免疫反应。
(2)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 发挥作用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所有免疫细胞的产生场所都是 。
细胞毒性T细胞
骨髓
[解析] 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病毒则需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将其消除,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机体所有免疫细胞的都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要阻止非洲猪瘟的进一步蔓延,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最好的手段是研制出有效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①疫苗的作用是 。
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 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力。等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②某研究机构已初步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为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他们将未接触过ASFV的生长状况相同的生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和乙,进行了如下实验:
项目 甲组 乙组 注射 是否发病 注射 是否发病
第一次实验 1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 否 a 否
第二次实验 1mL含ASFV制剂 是 1mL含ASFV制剂 是
a处的内容是 , 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项目 甲组 乙组 注射 是否发病 注射 是否发病
第一次实验 1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 否 a 否
第二次实验 1mL含ASFV制剂 是 1mL含ASFV制剂 是
1mL生理盐水
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或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 为探究研制出的非洲猪瘟疫苗是否有效,要控制的自变量是是否加非洲猪瘟疫苗制剂,甲组注射1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故乙组注射等量的(1mL)生理盐水,即a代表的是等量(1mL)的生理盐水。若注射疫苗的甲组也出现发病症状,可能的原因是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也可能是病原体发生了变异,导致疫苗效果差。
练习册
[1~14题,每题2分,共28分]
知识点一 疫苗
1.疫苗问题关乎国民健康,下列关于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儿童接种某疫苗后体温升高,可判断该疫苗是问题疫苗
B.多次接种灭活的微生物类疫苗可使人体多次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
免疫
C.减毒微生物类疫苗在受体内会增殖而连续起作用,理论上仅需接
种一次
D.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
[解析] 疫苗本身是抗原,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免疫反应,可能出现体
温升高等现象,此为正常现象,A错误;灭活的微生物失去了侵染细
胞的能力,接种后只能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不能激发细胞免疫,B
错误;减毒微生物类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定繁殖能力,接近于
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体的持久免疫力,理论上仅需接种一
次,C正确;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
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
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类荚膜)或其代谢产物制备
疫苗,D错误。
2.[2023·湖南卷]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
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
(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
[解析]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可能会导致
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
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
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
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
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
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3.[2025·辽宁锦州高二期中]人乳头瘤病毒 预防性疫苗可降
低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概率。 预防性疫
苗的成分主要是与晚期蛋白 有相同天然空间结构的合成蛋白。
疫苗分为二价、四价、九价等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的亚型 。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疫苗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
B.注射预防性疫苗的女性不会感染 ,也不会患宫颈癌
C. 预防性疫苗分多次注射是为了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D.选择注射一种类型的疫苗就可预防所有亚型的 感染
√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等,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而 疫苗属于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
物质,A错误;注射预防性疫苗可降低 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
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概率,并不能完全避免 感染以及患宫颈癌,
B错误; 预防性疫苗分多次注射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和抗体,C正确;不同类型的疫苗针对不同的 亚型,注射一种类
型的疫苗不能预防所有亚型的 感染,D错误。
4.[2025·山东潍坊高二期中]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表面进入人
体,吸入式流感疫苗是可以直接喷入鼻腔的减毒活疫苗,除了具备
注射疫苗的免疫特点,吸入式疫苗还能很好地激发黏膜组织中的 细
胞,并促进体液中的抗体分泌到黏膜表面,建立黏膜免疫。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疫苗可诱导机体进行被动免疫
B.注射和吸入减毒活疫苗均能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题中的黏膜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D.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变异,需短时间内进行多次疫苗接种
√
[解析] 流感疫苗属于抗原,可诱导机体进行主动免疫,而不是被动
免疫,A错误;注射和吸入减毒活疫苗都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活化
的细胞毒性 细胞等,所以均能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黏膜免疫是指黏膜组织中的 细胞及黏膜表面的抗体
参与的免疫,因此黏膜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由于流感病毒
极易变异,之前接种的疫苗可能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所以需要间
隔一段时间进行多次疫苗接种,但不能在短时间内接种,D错误。
5.[2024·山西运城高二期末]第三代前沿疫苗包括 疫苗和
疫苗,就是将编码某病毒的某种抗原蛋白的病毒基因片段
或 导入动物体细胞内(疫苗注射到人体),并通过宿主细胞
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产生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
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疫苗相较于 疫苗起效更快
B.提纯病毒相关抗原的 ,直接将其注入人体即可诱发免疫反应
C.注射疫苗后人体出现了少量减毒的该病毒
D.核酸疫苗会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
[解析] 疫苗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翻译成抗原蛋白,而 疫苗
需经转录、翻译过程,因此疫苗相较于 疫苗起效更快,A
错误;病毒相关抗原的 需要经过翻译过程形成相应抗原后才可
诱发免疫反应,B错误;注射疫苗后,人体不会出现该病毒,会出现
该病毒的抗原蛋白,C错误;注射核酸疫苗后,可引起体内产生体液
免疫,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D正确。
知识点二 器官移植
6.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
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
B.眼球血管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被移植角膜与受者之间一定不存在免疫反应
D.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
[解析] “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这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A错误;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液、血浆中,免疫活
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在外分泌液中可能也有,角膜本身不含
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但眼球血管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
质,B正确;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物质,少数受者会发生免疫排斥
反应,C错误;只抑制B细胞增殖不能获得“免疫赦免”,D错误。
7.[2025·江苏无锡高二月考]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
大突破,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B.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D.使用抑制 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
√
[解析] 免疫排斥反应是由 细胞引起的,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
果,A错误;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
用,对异体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
正确;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来分辨“自己”
与“非己”成分,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C正确;
免疫排斥反应是由细胞引起的,使用抑制 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
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D正确。
8.[2025·湖南长沙高二期中]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
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 天后,将膜片敷
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
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
交流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
肤细胞有杀伤力
√
[解析] 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的皮肤烧
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A正确;种
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这样不会发生
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
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
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细胞毒性 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D错误。
9.人体的骨髓中含大量造血干细胞,将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
后,移植到患者体内,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捐献造血干
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两周内,捐献者血液中的各种血
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可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B.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属于抗原
C.移植后可能引起患者的排异反应,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不会影响志愿者的健康
√
[解析] 志愿者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经过分裂、分化形成正常的血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A正确;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移
植的器官都属于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B正确;移植后可能引起患
者的排异反应,是特异性免疫,C错误;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不会影
响志愿者的健康,D正确。
知识点三 免疫学的其他应用
10.下列关于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治疗是指增强或降低患者免疫力的免疫治疗方法
B.器官移植属于免疫治疗的范畴
C.对于自身免疫病患者,应该采取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措施进行
治疗
D.免疫诊断的依据主要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
[解析] 免疫治疗分为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可增强或降低
患者免疫力,A正确;器官移植属于免疫治疗的范畴,B正确;对于
自身免疫病患者,需要抑制其免疫功能,可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不
是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进行治疗,C错误;免疫诊断的依据主要是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D正确。
11.[2025·江苏南通高二月考]免疫学原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反应
B.输入健康人的B细胞可显著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
C.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
D.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可精确诊断人类的各种疾病
√
[解析] 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
疫排斥反应,A正确;艾滋病患者是由感染辅助性 细胞,导致
辅助性 细胞大量减少,因此输入健康人的B细胞不能显著降低艾滋
病患者的死亡率,B错误;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注射抗
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由于抗体存活的时间有限,因此不能使
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C错误;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只能诊断人类的特定抗原引起的疾
病,D错误。
12.[2025·湖北武汉高二期末]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
细胞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导致不能执行正常免疫应
答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无须抗原诱导即可产生免疫耐受现象
B.免疫耐受的机体可以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C.免疫耐受是机体发育过程中的免疫缺陷病
D.器官移植时可人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
√
[解析] 只有抗原存在,机体才能产生免疫反应,因此机体需要抗原
诱导才能产生免疫耐受现象,A错误;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
答的 细胞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因此免疫耐受的机
体不能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B错误;免疫缺陷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不
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免疫耐受是特异性应答未被激活而导致的,
即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C错误;为了防止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
斥,可人工诱导机体对移植的器官产生免疫耐受,D正确。
13.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性免疫治疗是两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主动免疫治疗是调动患者的自身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过继性免疫
治疗是把经体外培养的免疫细胞输入患者体内来杀伤肿瘤。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 疫苗不是一种主动免疫治疗
B.输入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对患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害
C.过继性免疫治疗最好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
D.患者自身的辅助性 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并裂解靶细胞的功能
√
[解析] 注射 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免疫
预防,不属于主动免疫治疗,A正确;输入的免疫细胞可能诱发自身
免疫病,对患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害,B正确;异体输入的免疫细胞
因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存在差异,会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输入免
疫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导致治疗效果差,所以最好采集人体自身免
疫细胞,C正确;辅助性 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但不能裂解靶细
胞,D错误。
14.[2025·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 直接
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研发疫苗过程中,
常利用多肽模拟,相似程度越高,与抗 抗体结合的能力越强。
为初步鉴定多肽A、B与 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利用抗
抗体进行检测,部分实验步骤及结果如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胸腺是B细胞和 细胞成熟与集中分布的部位
B.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更快、抗体水平
更高
C.步骤中 与抗体的复合物会被洗脱掉,多肽与抗体的复合物不
会被洗脱掉
D.据图乙可知,多肽A与 的抗原特征更相似
√
[解析] 在胸腺中发育并成熟的淋巴细胞是 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由题意“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可知,首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由于不产生记忆细胞,故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不会更快、抗体水平不会更高,B错误;图甲步骤 中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固定在检测板上, 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不会被洗脱掉,C错误;
多肽模拟 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越高,其与 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的能力越强,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与 结合的抗体残留在检测板上,未被洗脱的抗体越少,则多肽与 抗原相似程度越高,图乙显示加入多肽A的清洗后检测板上检出的抗体数量比加入多肽B的少,因此模拟 效果更好的多肽是多肽A,D正确。
15.(11分)[2025·北京东城区高二期中]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传
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
多达20种以上,其中和 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
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接种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的
摄取、加工和处理,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若再有 入
侵,_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从而产生大量抗
体。 疫苗通常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从免疫学角度
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效应
[解析] 接种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抗原,可以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
应;病毒入侵后,抗原呈递细胞将其吞噬,进行加工和处理,将抗
原信息进行呈递;再有 入侵,记忆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新的
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而浆细胞可以产生分泌抗体;疫苗通常需要间
隔一段时间多次注射,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以更好地对抗病原体。
(2)(3分)疫苗仅对由 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但是对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却无能为力。科研工作者拟研究
一种二价疫苗(同时针对和 )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
果如下: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
1 在第1、14天各 免疫1次,第24 天取小鼠血清
2 3 4 缓冲液 图甲所示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单独注射、疫苗只能产生相应的一种抗体;注射二价疫苗后,能刺激产生两种抗体,且浓度均高于注射单价疫苗
[解析] 结合图甲可知,单独注射 疫苗、
疫苗只能产生相应的一种抗体,注射二价
疫苗后,能刺激产生两种抗体,且浓度均高于单
独注射。
(3)(2分)除了疫苗的有效性,在正
式投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之前,需
要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估。
在 感染引起的脑干脑炎、肺
水肿并发症的患者体内,炎症细胞
明显低于感染患病后,支持了疫苗的安全性
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图乙),因此在疫苗的研发中有必要考虑炎症细胞因
子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中炎症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疫苗在正式投入生产前,
要特别注重其安全性,因此需要
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估,
图乙为疫苗接种效果,可知接种
疫苗引起的炎症反应明显低于感
染 患病后,支持了疫苗的安全性。
16.(14分)异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通常认为
细胞免疫参与了识别并排斥异体器官的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科研人员选取 细胞缺陷的A品系小鼠进行下列实验,原因是
参与细胞免疫过程的___________细胞可以清除移植的异体细胞,A
品系小鼠可以排除其干扰。除了异体细胞,这种免疫细胞还可以清
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细胞毒性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靶细胞)和癌细胞
[解析] 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胞毒性 细胞,其可以
清除移植的异体细胞,故选取 细胞缺陷的A品系小鼠进行实验可以
排除其干扰;细胞毒性 细胞还可以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靶细胞)和癌细胞等。
(2)为了研究吞噬细胞是否参与免疫排斥过程,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
实验。向A鼠移植不同来源小鼠的组织、B、C鼠基因型各不相同 ,
培养7天后,再次移植B品系小鼠组织,培养7天后,检测A鼠体内第
二次移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数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第一次移植的组织来源 未移植 A B C
2.6 2.5 12.1 3.1
①(2分)第二次移植组织中出现的吞噬细胞来源于___鼠,吞噬细胞
____(填“能”或“不能”) 识别异体组织。
A
能
②(3分)由1、2组数据可知,只移植B鼠组织和先移植A鼠组织再移植
B鼠组织吞噬细胞侵入移植组织的数量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致相等
A鼠移植不同组织后其吞噬细胞作用相同
组别 1 2 3 4
第一次移植的组织来源 未移植 A B C
2.6 2.5 12.1 3.1
③(3分)3组中吞噬细胞数量远大于2组和4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移植了A、B、
C鼠组织的A鼠产生了能识别相应组织的吞噬细胞,当再次移植B鼠
组织后,只有3组的A鼠第一次移植后产生的相应吞噬细胞能识别并
侵入B鼠组织,导致其中的吞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组别 1 2 3 4
第一次移植的组织来源 未移植 A B C
2.6 2.5 12.1 3.1
[解析] 据题图所示和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第二次移植组织中出现的吞噬细胞来源于A鼠,吞噬细胞能识别异体组织。由1、2组数据可知,只移植B鼠组织和先移植A鼠组织再移植B鼠组织吞噬细胞数量分别为、 ,说明侵入移植组织的吞噬细胞的数量大致相等,原因是A鼠移植不同组织后其吞噬细胞作用相同。3组吞噬细胞数量 远大于2组和4组 ,原因是移植了A、B、C鼠组织的A鼠产生了能识别相应组织的吞噬细胞,当再次移植B鼠组织后,只有3组的A鼠第一次移植后产生的相应吞噬细胞能识别并侵入B鼠组织,导致其中的吞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3)进一步研究吞噬细胞对异体组织的作用,研究者对A品系小鼠进
行不同移植处理,如图所示未移植;+:已移植 。然后,注射
相同数量的不同来源细胞(如图中A、B、C所示),一段时间后,利用
流式细胞技术统计A鼠体内不同来源细胞的数量,结果如图。
①(1分)向未移植B鼠组织的A鼠体内注射A、B鼠细胞后,两者细胞
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A鼠免疫系统______(填“能”或“不能”)杀伤异
体B鼠细胞。
不能
②(2分)移植B鼠组织的A鼠注射B鼠细胞后,体内B鼠细胞消失,而
注射C鼠细胞结果却不同。由此推测:第一次移植组织诱导A品系小
鼠产生的吞噬细胞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地杀死再次移植的相同来源的细胞,而不能杀死再次移植的不同来源的细胞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向未移植B鼠组织的A鼠体内注射A、B鼠细
胞后,两者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A鼠免疫系统不能杀伤异体B
鼠细胞。移植B鼠组织的A鼠注射B鼠细胞后,体内B鼠细胞消失,而
注射C鼠细胞的结果却不同,说明第一次移植组织诱导A品系小鼠产
生的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地杀死再次移植的相同来源的细胞,而不
能杀死再次移植的不同来源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