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强化练(四)
1.A [解析] 沾蘸法使用较高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短,浸泡法使用较低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长,A错误;矮化过程中,摘除顶芽的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作出调节,C正确;为了探究某矮化植物是赤霉素受体异常还是不能产生赤霉素造成的,应该选择该植物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因为使用幼苗生长变化比较明显,实验结果容易观察,D正确。
2.D [解析] 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形成“顶端弯钩”,避免子叶在出土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A正确;下胚轴顶部两侧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是由基因决定的,与光照无关,B正确;与A组相比,B组施加乙烯后“顶端弯钩”更明显,可推测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C正确;由组A、组B和组C,可推测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相抗衡,D错误。
3.D [解析] 生长素在胚芽鞘、幼芽处进行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TIRI和SCF结合的复合体可以降解转录抑制因子AUX/IAA(一种蛋白质),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B正确;AUX/IAA被降解后,解除了对ARFs的抑制,ARFs调控转录的效应增强,C正确;AUX/IAA是转录抑制因子,与ARFs结合导致生长素诱导基因不能转录,D错误。
4.A [解析] 用0 mg·L-1赤霉素作为空白对照组,以消除内源激素对结果的影响,A正确;从题表中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400 mg·L-1的赤霉素处理时,根数、根粗和根长的数值均减小,若要促进甜叶菊生根,不宜采用400 mg·L-1的赤霉素处理,B错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0 mg·L-1赤霉素对生根表现为抑制作用,C错误;表格中只能看出100 mg·L-1的赤霉素促进甜叶菊根的生长,不能得出其对侧芽生长的影响,D错误。
5.A [解析] 为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进行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A正确;结合题图可知,用乙烯处理时,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黄化速度和自然状态下的相同,说明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乙烯的信号传递出现障碍,而不是乙烯的合成途径出现障碍,B错误;对比自然状态下与脱落酸处理下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说明脱落酸能加快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C错误;据图分析,乙烯处理野生型拟南芥黄化速度提升幅度大于脱落酸处理野生型拟南芥黄化速度提升幅度,故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大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D错误。
6.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且不同浓度的激素②作用效果相反,说明激素②是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即抑制细胞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A错误。由图示可知,b浓度的②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a浓度的②生长素能促进③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伸长,B正确。除了激素的作用外,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
7.B [解析] 可根据纸层析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深浅以及宽窄确定乙烯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题表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增加,增大了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分的散失,B正确;表中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光合速率均增大,说明光反应速率和暗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先升高后降低,D错误。
8.D [解析]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基因、环境等多方面调控,题图说明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A正确;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26S蛋白酶体能降解图示的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响应因子ARR1/10/12,可据此推断其与动物细胞内的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B正确;MPK3/6突变体不能完成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阻断,导致其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低于野生型,C正确;图中盐胁迫可阻断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使其不能发挥作用,由此推断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效果相反,D错误。
9.C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内酯呈协同关系,共同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A正确;荫蔽胁迫下,R/FR降低,Pfr转化为Pr,phyB主要以无活性(Pr)形式存在,Pfr的减少减弱了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下胚轴过度伸长,例如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的下胚轴、叶柄和茎秆的过度伸长,有利于大豆植株在荫蔽胁迫下捕获光能,获得更多光照,而正是由于植物将更多的能量供给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生长,影响了叶片面积、分枝数以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导致大豆的产量降低,B正确;phyB存在无活性(Pr)和有活性(Pfr)两种形式,其中Pr感受红光(R)刺激后转变为Pfr,Pfr感受远红光(FR)刺激后转变为Pr,荫蔽胁迫下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降低,phyB主要以Pr形式贮存,由图可知减弱了对PIFs的抑制作用,因此当环境中R/FR增高时phyB会从Pr形式转化为Pfr形式,通过抑制PIFs基因的表达来抑制下胚轴伸长,C错误、D正确。
10.(1)不同 多种激素共同调控
(2)摘除顶芽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雌花
(4)细胞分裂 衰老和脱落 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降低 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解析] (1)以题表中生长素为例,在器官脱落阶段起抑制作用,在顶端优势、果实生长、插条生根等方面起促进作用,据此可知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2)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去除顶芽(减少生长素向侧芽的运输)和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3)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例如,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4)①植物体中脱落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②由于实验中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为保持无关变量一致且适宜,所以要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11.(1)调节 信息
(2)(纵向)伸长 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 a
(3)①F蛋白基因表达 ②K蛋白基因表达 ③促进H+外流
[解析] (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2)①由题干信息可知,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壁的伸展,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超过最适浓度以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再继续升高生长素的浓度,会对胚芽鞘切段的生长起抑制作用。②由“酸生长假说”的内容可知: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质子泵)的活性,促进H+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进而促进细胞生长。中性缓冲液不能提供H+,因此中性缓冲液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a与假说不符;由题意可知:直接促进细胞壁伸展的是细胞外的H+,因此能促进H+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若用含H+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则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b、c与假说相符。(3)分析题图可知:与野生型相比,缺K蛋白时,下胚轴细胞壁pH上升、生长速率下降,说明K蛋白可以促使pH下降、生长速率加快;缺F蛋白时,下胚轴细胞壁pH下降,同时生长速率上升,说明F蛋白促进pH上升、抑制生长。综上所述,K蛋白参与生长素激活H+-ATP酶的过程,且F蛋白与K蛋白在调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关系是相抗衡,据此完善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具体见答案。章末强化练(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某种矮化后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培育矮化植物时,除了进行摘除顶芽等一些修剪工作外,还要控制光照等条件才能达到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探究2,4-D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使用较低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长的是沾蘸法
B.矮化过程中,摘除顶芽的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从而促进侧芽生长
C.光敏色素是感受光信号的分子,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其中在植物体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D.为了探究某矮化植物是赤霉素受体异常还是不能产生赤霉素造成的,宜选择该植物幼苗为实验材料
2.当种子埋入土壤中并开始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形成一个“顶端弯钩”(见图甲),使得弯钩部分的下胚轴首先与土壤接触。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下胚轴顶部两侧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的。图乙展示了在黑暗条件下,施加外源植物激素后某种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能避免子叶和茎尖在出土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
B.下胚轴顶部两侧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与光照无关
C.由组A和组B,可推测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
D.由组B和组C,可推测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相抗衡
3.生长素受体TIRI和酶复合体(SCF)结合形成复合体,生长素与胞内的TIRI结合后影响AUX/IAA(转录抑制因子,一种蛋白质)与ARFs的结合、调控生长素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发生生长素反应,其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胚芽鞘、幼芽处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TIRI和SCF结合的复合体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
C.AUX/IAA被降解后,ARFs调控转录的效应增强
D.AUX/IAA与ARFs结合导致生长素诱导基因不能翻译
4.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甜叶菊扦插苗进行浸泡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其根粗、根长及生根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浓度/(mg·L-1) 根数/条 根粗/mm 根长/cm
0 3.7 0.17 2.9
100 5.5 0.29 4.2
200 4.2 0.22 3.2
300 3.8 0.21 3.0
400 2.5 0.16 2.3
500 2.2 0.11 1.3
A.用0 mg·L-1赤霉素处理以消除内源激素对结果的影响
B.用400 mg·L-1的赤霉素处理甜叶菊会使其比较容易生根
C.500 mg·L-1赤霉素比100 mg·L-1赤霉素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弱
D.应选用100 mg·L-1的赤霉素促进甜叶菊侧芽的伸长生长
5.[2024·辽宁本溪高二期中] 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乙烯和脱落酸对野生型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拟南芥黄化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
B.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乙烯的合成途径出现阻碍
C.脱落酸能加快突变体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但不能加快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
D.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小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
6.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
B.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
C.除了激素的作用外,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D.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7.在适宜的条件下给降香黄檀树干施用三种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其光合特性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降香黄檀光合特性的影响
乙烯利 浓度 Pn/ (μmol· m-2·s-1) Cond/ (μmol· m-2·s-1) Ci/ (μmol· m-2·s-1) Tr/ (μmol· m-2·s-1)
0.1% 16.27 0.37 258.98 4.68
0.5% 14.41 0.38 256.89 7.11
2.5% 11.76 0.18 219.37 4.47
对照 10.91 0.15 218.28 3.58
注:Pn—光合速率;Cond—气孔导度;Ci—胞间二氧化碳浓度;Tr—蒸腾速率。
A.可根据提取液中不同色素的溶解度确定乙烯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B.表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均可增大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分的散失
C.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均是通过增强暗反应强度来提高降香黄檀的净光合速率的
D.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表格中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且逐渐降低
8.在各种环境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通路中,植物激素是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研究发现,盐胁迫可通过诱导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响应因子ARR1/10/12的降解,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并进一步适应盐胁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示说明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
B.26S蛋白酶体与动物细胞内的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
C.MPK3/6突变体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大大低于野生型
D.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协同的
9.[2025·福建泉州高二月考] 光敏色素(phy)在植物—环境互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phyB被证明对气孔开闭、植物发育等多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部分反应机制如图所示,其中Pr(无活性)、Pfr(有活性)是phyB的两种构象。在农业中,作物密植会导致荫蔽胁迫,主要表现为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降低,植物表现出努力向上生长的趋势。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内酯在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过程中呈协同关系
B.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下,低位植物减产可能是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供给下胚轴生长
C.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Pr形式贮存,由此增强对PIFs的抑制作用
D.当环境中R/FR增高时,phyB从Pr形式转化为Pfr形式,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
二、非选择题[共21分]
10.(12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 激素 种子 发芽 顶端 优势 果实 生长 器官 脱落 插条 生根
生长素 —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 分裂素 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 —
脱落酸 抑制 — — 促进 —
乙烯 — — 抑制 促进 —
(1)(2分)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 (填“相同”或“不同”),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 的结果。
(2)(2分)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 ;② 。
(3)(1分)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 (填“雌花”“雄花”或“雌花和雄花”)。
(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型(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2分)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 、促进叶和果实的 、维持种子休眠等。
②(2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3分)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 (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作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
11.(9分)[2025·北师大附中高二期中] 半个世纪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的“酸生长假说”,至今这一假说仍在不断发展。
(1)(2分)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具有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是细胞间传递 的分子。
(2)研究发现,胚芽鞘切段在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加入生长素后大约10分钟就可观察到胚芽鞘切段快速生长。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即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质子泵)的活性,促进H+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
①(2分)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 生长。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表现为 。
②(2分)依据“酸生长假说”,人们作出以下预测,其中与假说不相符的是 。
a.中性缓冲液不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b.能促进H+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
c.若用含H+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则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
(3)(3分)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H+-ATP酶的机制,研究者分别测定野生型、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的下胚轴细胞壁pH和生长速率,结果如图。
依据研究结果,完善下面的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
① ;② ;③ 。 (共46张PPT)
章末强化练(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某种矮化后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培育矮化植物时,
除了进行摘除顶芽等一些修剪工作外,还要控制光照等条件才能达
到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2, 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使用较低浓度
溶液、处理时间较长的是沾蘸法
B.矮化过程中,摘除顶芽的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从而促进侧芽生长
C.光敏色素是感受光信号的分子,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其中
在植物体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D.为了探究某矮化植物是赤霉素受体异常还是不能产生赤霉素造成
的,宜选择该植物幼苗为实验材料
√
[解析] 沾蘸法使用较高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短,浸泡法使用较低
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长,A错误;矮化过程中,摘除顶芽的目的是
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
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能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作出调节,C正确;为了探究某矮化植物是赤霉素受体异
常还是不能产生赤霉素造成的,应该选择该植物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因为使用幼苗生长变化比较明显,实验结果容易观察,D正确。
2.当种子埋入土壤中并开始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形成一个
“顶端弯钩”(见图甲),使得弯钩部分的下胚轴首先与土壤接触。研究
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下胚轴顶部两侧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引
起的。图乙展示了在黑暗条件下,施加外源植物激素后某种植物幼
苗的生长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能避免子叶和茎尖在出土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
B.下胚轴顶部两侧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与光照无关
C.由组A和组B,可推测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
D.由组B和组C,可推测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相抗衡
√
[解析] 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
顶端会产生曲折形成“顶端弯钩”,避免子叶在出土过程中受到机械
伤害,A正确;下胚轴顶部两侧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是由基因
决定的,与光照无关,B正确;与A组相比,B组施加乙烯后“顶端弯
钩”更明显,可推测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C正确;由组A、
组B和组C,可推测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相抗衡,
D错误。
3.生长素受体和酶复合体 结合形成复合体,生长素与胞内的
结合后影响(转录抑制因子,一种蛋白质)与 的结合、
调控生长素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发生生长素反应,其机制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胚芽鞘、幼芽处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和 结合的复合体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
C.被降解后, 调控转录的效应增强
D.与 结合导致生长素诱导基因不能翻译
√
[解析] 生长素在胚芽鞘、幼芽处进行
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
耗能量,A正确; 和 结合的复合体
可以降解转录抑制因子 (一种
蛋白质),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B正确;被降解后,解除了对的抑制, 调控转录的效应增强,C正确; 是转录抑制因子,与 结合导致生长素诱导基因不能转录,D错误。
4.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甜叶菊扦插苗进行浸泡处理,一段
时间后,测量其根粗、根长及生根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根数/条
0 3.7 0.17 2.9
100 5.5 0.29 4.2
200 4.2 0.22 3.2
300 3.8 0.21 3.0
400 2.5 0.16 2.3
500 2.2 0.11 1.3
A.用 赤霉素处理以消除内源激素对结果的影响
B.用 的赤霉素处理甜叶菊会使其比较容易生根
C.赤霉素比 赤霉素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弱
D.应选用 的赤霉素促进甜叶菊侧芽的伸长生长
√
根数/条
0 3.7 0.17 2.9
100 5.5 0.29 4.2
200 4.2 0.22 3.2
300 3.8 0.21 3.0
400 2.5 0.16 2.3
500 2.2 0.11 1.3
[解析] 用 赤霉素作为空白对照组,以消除内源激素对结果
的影响,A正确;从题表中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
的赤霉素处理时,根数、根粗和根长的数值均减小,若
要促进甜叶菊生根,不宜采用 的赤霉素处理,B错误;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赤霉素对生根表现为抑制作用,C
错误;表格中只能看出 的赤霉素促进甜叶菊根的生长,
不能得出其对侧芽生长的影响,D错误。
5.[2024·辽宁本溪高二期中]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乙烯和脱落酸对野
生型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拟南芥黄化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
量及处理时间相同
B.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乙
烯的合成途径出现阻碍
C.脱落酸能加快突变体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
但不能加快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
D.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小于
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
√
[解析] 为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进
行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
处理时间相同,A正确;结合题图可知,用乙烯
处理时,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黄化速度和自然状态下的相同,说明乙
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乙烯的信号传递出现障碍,而不是
乙烯的合成途径出现障碍,B错误;对比自然状态下与脱落酸处理下两
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说明脱落酸能加快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
C错误;据图分析,乙烯处理野生型拟南芥黄化速度提升幅度大于脱落
酸处理野生型拟南芥黄化速度提升幅度,故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
化的效果大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D错误。
6.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乙烯
B.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 浓度的激
素②促进细胞伸长
C.除了激素的作用外,阳光、温度等环境因
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D.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
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激素①②均
能促进细胞伸长,且不同浓度的激
素②作用效果相反,说明激素②是
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
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
长素的作用,即抑制细胞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A错误。由图示可
知,浓度的②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浓度的②生长素能促进③乙烯的
合成,进而抑制细胞伸长,B正确。除了激素的作用外,光、温度、重
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
生长发育,C正确。在植物的生长
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
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
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
7.在适宜的条件下给降香黄檀树干施用三种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其
光合特性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降香黄檀光合特性的影响
乙烯利浓 度
16.27 0.37 258.98 4.68
14.41 0.38 256.89 7.11
11.76 0.18 219.37 4.47
对照 10.91 0.15 218.28 3.58
注: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蒸腾
速率。
A.可根据提取液中不同色素的溶解度确定乙烯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
影响
B.表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均可增大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
分的散失
C.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均是通过增强暗反应强度来提高降香黄檀的
净光合速率的
D.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表格中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且逐渐降低
√
[解析] 可根据纸层析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深浅以及宽窄确定乙烯
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题表中不同浓度的乙
烯利处理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增加,增大了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
收和水分的散失,B正确;表中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光合速率均增大,
说明光反应速率和暗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乙
烯利浓度的增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先升高后降低,D错误。
8.在各种环境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通路中,植
物激素是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研究发现,盐胁迫可
通过诱导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响应因子
的降解,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并进一步
A.图示说明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
B. 蛋白酶体与动物细胞内的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
C. 突变体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大大低于野生型
D.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协同的
适应盐胁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解析]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基因、环境等
多方面调控,题图说明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
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A正确;溶酶体含多种水解
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蛋白酶体能降解图示的细
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响应因子 ,可据此推断其与
动物细胞内的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B正确; 突变
体不能完成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阻断,导致其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低于野
生型,C正确;图中盐胁迫可阻断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使其不能发挥作用,
由此推断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效果相反,D错误。
9.[2025·福建泉州高二月考]光敏色素 在植物—环境互作中发
挥关键作用,其中 被证明对气孔开闭、植物发育等多个过程具
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部分反应机制如图所
示,其中(无活性)、(有活性)是 的两种构象。在农业中,
作物密植会导致荫蔽胁迫,主要表现为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
降低,植物表现出努力向上生长的趋势。 是一类具有调
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和 均为相关基因。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内酯在
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过程中呈协同关系
B.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下,低位植物减产可
能是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供给下胚轴生长
C.荫蔽胁迫下,主要以 形式贮存,
由此增强对 的抑制作用
D.当环境中增高时,从 形式转
化为 形式,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
√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生长素、赤霉素、乙烯
和油菜素内酯呈协同关系,共同调控幼苗下胚轴
伸长,A正确;荫蔽胁迫下,降低,转化
为, 主要以无活性形式存在,的减
少减弱了对 的抑制作用,导致下胚轴过度伸长,
例如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的下胚轴、叶柄和茎秆的过度伸长,有利于大豆植株在荫蔽胁迫下捕获光能,获得更多光照,而正是由于植物将更多的能量供给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生长,影响了叶片面积、分枝数以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导致大豆的产量降低,B正确;
存在无活性和有活性 两种形式,
其中感受红光刺激后转变为 ,感受
远红光刺激后转变为 ,荫蔽胁迫下环境
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 降低,主要
以 形式贮存,由图可知减弱了对 的抑制
作用,因此当环境中增高时会从形式转化为 形式,通过抑制 基因的表达来抑制下胚轴伸长,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1分]
10.(12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
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激素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分裂素 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 —
脱落酸 抑制 — — 促进 —
乙烯 — — 抑制 促进 —
(1)(2分)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
生理效应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
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不同
多种激素共同调控
[解析] 以题表中生长素为例,在器官脱落阶段起抑制作用,在顶端
优势、果实生长、插条生根等方面起促进作用,据此可知同一激素
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植物的正常生长发
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2)(2分)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除顶芽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解析] 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去除顶芽(减少生长素
向侧芽的运输)和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1分)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
______(填“雌花”“雄花”或“雌花和雄花”)。
雌花
[解析] 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
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例如,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
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
花色素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与隐花色素 对
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 突变型
(无法合成)的种子,分别放在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 的
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
芽率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2分)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
要作用是抑制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______、维持种
子休眠等。
细胞分裂
衰老和脱落
②(2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
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③(3分)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 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
过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 的敏感性来实现的,作出这
种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低
在相同浓度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能够降低种子对的敏感性
[解析] ①植物体中脱落酸常合成于根冠、
萎蔫的叶片等部位,作用是抑制细胞分
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
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②由于实验
中 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
宜的光照,为保持无关变量一致且适宜,所以要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浓度 的影响下,
野生型种子中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能够降低种子对 的敏
感性。
11.(9分)[2025·北师大附中高二期中] 半个世纪前,科学家提出了
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的“酸生长假说”,至今这一假说仍在不断发展。
(1)(2分)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具有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是细
胞间传递______的分子。
调节
信息
[解析] 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是细胞
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2)研究发现,胚芽鞘切段在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加入生
长素后大约10分钟就可观察到胚芽鞘切段快速生长。科学家提出“酸
生长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即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 酶
(质子泵)的活性,促进 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
①(2分)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__________
__生长。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升
高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向)伸长
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
②(2分)依据“酸生长假说”,人们作出以下预测,其中与假说不相符
的是__。
.中性缓冲液不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能促进 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
.若用含 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则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
[解析] ①由题干信息可知,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壁的伸展,说明生长
素对胚芽鞘切段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低浓度的
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超过最适浓度以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
进作用逐渐减弱,再继续升高生长素的浓度,会对胚芽鞘切段的生
长起抑制作用。②由“酸生长假说”的内容可知:生长素促进细胞膜
上酶(质子泵)的活性,促进 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
进而促进细胞生长。中性缓冲液不能提供 ,因此中性缓冲液能抑
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与假说不符;
由题意可知:直接促进细胞壁伸展的是细胞外的,因此能促进
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若用含 的缓冲液处理细胞
壁,则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 与假说相符。
(3)(3分)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 酶的机制,研究者分别
测定野生型、蛋白基因敲除型和蛋白基因敲除型 拟南芥
植株的下胚轴细胞壁 和生长速率,结果如图。
依据研究结果,完善下面的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
①_______________;
蛋白基因表达
②_______________;
蛋白基因表达
③____________。
促进外流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与野生型相比,缺蛋白时,下胚轴细胞壁 上升、生长速率下降,说明蛋白可以促使下降、生长速率加快;缺 蛋白时,下胚轴细胞壁下降,同时生长速率上升,说明蛋白促进 上升、抑制生长。综上所述,蛋白参与生长素激活酶的过程,且蛋白与 蛋白在调控 酶激活方面的作用关系是相抗衡,据此完善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具体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