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3 08:48:06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测评卷(五)
1.D [解析]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A正确;生长素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B正确;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C正确;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D错误。
2.D [解析]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的是叶绿素等光合色素,A错误;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可培育出无子果实,但培育无子果实还需要考虑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使用部位等,B错误;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也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如光、温度、重力等,D正确。
3.B [解析] 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①正确;极性运输取决于遗传物质,与外因无关,横向运输与外界单侧光等刺激有关,②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有可能相同,③错误;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④正确;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不能促进果实成熟,乙烯才能促进果实成熟,⑤错误。综上所述,两项正确,故选B项。
4.A [解析]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仍可以进行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太空中没有重力作用,生长素均匀分布,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A正确;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单子叶植物,所以常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调节剂杀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B错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合成的,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C错误;植物无特定的内分泌器官,D错误。
5.A [解析]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但生长素不是蛋白质,A错误;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而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与赤霉素的相反,B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还可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等,与生长素可发挥协同作用,C正确;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合成,与脱落酸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气孔关闭进而减少水分散失,抑制细胞分裂,维持种子休眠,D正确。
6.B [解析] a点之前由于胚芽鞘尖端被切除,其生长速率减慢,但是其生长没有受到抑制,A错误;在靠近尖端的某区域会产生少量生长素,该区域被称为“生理性尖端”,切去尖端后的胚芽鞘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速率降低,随后生长速率又升高,说明“生理性尖端”可产生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B正确;b点以后胚芽鞘生长未变慢,C错误;本实验没有探究单侧光照射“生理性尖端”时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不能判断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是否会向光弯曲生长,D错误。
7.D [解析] 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它的分子结构与生长素差异较大,但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效应,A正确;NAA作用效果稳定,可能是因为植物体内缺少分解NAA的相关酶,使NAA在植物体内不会被分解,从而能持续发挥作用,B正确;用适宜浓度的发根粉处理植物插条时,处理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插条的成活率,C正确;在探索发根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而导致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D错误。
8.B [解析] 棉花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属于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打去“冲天心”,去掉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再运输到侧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旁条”即侧芽生长,B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C正确;生长素能通过信号转导,使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引发生物学效应,调节植物生长,D正确。
9.D [解析] 据图可知,未添加6-BA时(浓度为0),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不同,其中油茶A萌发率最高,A错误;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不同:实验范围内,诱导油茶A花粉萌发的最适浓度是10 mg/L,诱导油茶B花粉萌发的最适浓度是0.5 mg/L,诱导油茶C花粉萌发的最适浓度是5 mg/L,B错误;据图可知,浓度为15 mg/L的6-BA对油茶C花粉的萌发起抑制作用,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对照组是20%,最佳浓度下是60%),D正确。
10.B [解析] 该实验未做植株其他部位的实验,无法确定其他部位能否感光,A错误;本实验中只有第一株植株的一片叶片受短日照诱导,其余4株植株均处于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结果5株苍耳均能开花,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诱导开花的物质,且该物质可以从嫁接部位进行传递,传递给其余四株植株,促使它们开花,故最终五株植株都能开花,B正确,D错误;若长日照条件下产生了抑制开花的物质,则长日照条件下的植株不能开花,与实际不符,C错误。
11.A [解析] CPPU处理组与清水组的鳞茎直径进行比较可知,内源细胞分裂素对石蒜鳞茎膨大起促进作用,A错误;PP333处理组与清水组的鳞茎直径进行比较可知,赤霉素对石蒜鳞茎膨大起抑制作用,B正确;由于赤霉素能抑制鳞茎的膨大,而外施CPPU后,促进了鳞茎的膨大,推测外施CPPU后,石蒜鳞茎中内源赤霉素含量可能会降低,C正确;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同时植物激素能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
12.A [解析]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但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因而在细胞分裂方面二者作用相抗衡,B正确;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也能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D正确。
13.B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不同,需要一个空白对照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可知,表中“ ”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A正确;若实验用的N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NAA时,有可能更接近最适浓度,故胚芽鞘长度可能增加,B错误;据表可知,戊组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共同使用后胚芽鞘的增长长度大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说明NAA与GA3可调节植物基因表达,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NAA与GA3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由燕麦胚芽鞘产生的,但同样具有微量而高效的特点,D正确。
14.D [解析] 由图可知,蔗糖抑制BRCl的作用,独脚金内酯促进BRCl的作用,而BRCl抑制侧芽生长,所以在调控侧芽生长过程中蔗糖和独脚金内酯作用相抗衡,A正确;蔗糖促进侧芽生长,推测休眠的侧芽中蔗糖的含量可能较低,B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生长,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侧芽生长,C正确;α-萘乙酸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起抑制侧芽生长的作用,所以对休眠的侧芽施加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无法解除顶端优势,D错误。
15.C [解析] 菊花植株接受长日照不开花,接受短日照开花,可说明菊花是短日照植物,植株下部的叶子接受短日照开花,植株的顶端接受短日照不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照时间长短的部位是植株下部的叶子,A正确;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如果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超过临界日长,则菊花不能开花,B正确;在短日照的情况下,光照打断暗期植株不开花,说明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小于临界日长,菊花也不一定能开花,C错误;该研究表明,菊花的开花与不开花与光照时间长短有关,所以可通过调控菊花光照时间,人工调控花期实现夏季赏菊,D正确。
16.(每空2分,共16分)
(1)2 d
(2)①信息 ②生长素 ③促进
(3)乙烯浓度 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4)沾蘸
[解析] (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图甲中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影响的是曲线2;选择d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2)①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②据图乙分析,激素甲表示生长素,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③据图乙可知,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萌动。(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对照组为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高,可用沾蘸法处理插条。
17.(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8分)
(1)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气孔关闭
(2)先增加后减少 短时间内快速升高
(3)抑制 用这三种物质处理后,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的(3分)
(4)抑制 R基因缺失,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解除(3分)
[解析] (1)在水稻植株中,合成ABA的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ABA可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从而响应干旱胁迫。(2)根据题意,NaCl和PEG6000(不能进入细胞)都能引起渗透胁迫,由图甲可知,经过NaCl和PEG6000处理的水稻种子,R基因表达量的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因此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图甲中与用NaCl和PEG6000处理的水稻种子相比,用ABA处理的曲线更快达到峰值,因此用ABA处理后,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特点为短时间内快速升高。(3)分析图乙,用NaCl、PEG6000和ABA分别处理野生型水稻种子和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渗透胁迫和ABA处理使得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种子的萌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的,因此渗透胁迫和ABA处理会抑制水稻种子萌发。(4)在正常条件或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水稻种子的。野生型水稻种子的R基因正常,推测R基因抑制了ABA的合成。R基因缺失,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解除,因此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含量高。
18.(除注明外,每空3分,共21分)
(1)远红光型(Pfr) 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
(2)细胞质 细胞核
(3)选取野生型和PHOT2突变型的拟南芥叶肉细胞若干,分别观察正常光照下和强光下两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状态和分布位置(4分) 野生型拟南芥叶肉细胞在正常光照下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表面,扁平面与光照方向垂直,强光照射下叶绿体主要分布在细胞侧壁,且扁平面与光照方向平行;PHOT2突变体拟南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在正常光照和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存在状态与分布位置无明显差异(5分)
[解析] (1)据图可知,Pr吸收红光后进入细胞核,由于Pr 吸收红光后会转化为 Pfr(远红光型),所以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的是Pfr;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而光敏色素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2)细胞分裂素与受体结合后,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生长素与受体结合,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3)实验目的是验证“PHOT2与调节叶绿体的回避反应有关”,而回避反应是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会从叶肉细胞表面移动到细胞侧壁,叶绿体的扁平面与光照方向平行,将光损伤降低至最小,据此实验设计思路与结果见答案。单元素养测评卷(五)
[范围:第5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45分,第Ⅱ卷55分,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植物激素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
B.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赤霉素和脱落酸可以调节种子萌发
D.黄瓜茎端的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形成雌花
2.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敏色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B.只要涂抹一定量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就可以形成无子果实
C.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催化细胞内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
D.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也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如光、温度、重力等
3.[2025·四川广元高二期中]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  )
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
③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
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来防止落花落果
A.只有一项叙述正确 B.只有两项叙述正确
C.只有三项叙述正确 D.所有选项叙述的都不正确
4.[2024·陕西西安高二月考]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仍可以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
B.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低于单子叶植物
C.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
D.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产生的特点
5.[2025·江苏南通高二期中]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的色氨酸可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B.矮壮素能抑制植物茎节生长,使植株矮化,与赤霉素的作用相抗衡
C.赤霉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等,其与生长素可发挥协同作用
D.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合成,可促进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等
6.科学家发现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靠近尖端的某区域会产生少量生长素,该区域被称为“生理性尖端”。切去尖端后的胚芽鞘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之前由于胚芽鞘尖端被切除,其生长受到了抑制
B.ab段“生理性尖端”可产生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
C.b点以后胚芽鞘生长变慢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浓度过高
D.单侧光照射“生理性尖端”,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
7.[2025·河北邯郸高二期中] α-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常用于商用的发根粉或发根剂中。下列有关NAA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NAA的分子结构与生长素差异较大,但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效应
B.NAA的作用效果稳定,这可能是因为植物体内缺少分解NAA的相关酶
C.用适宜浓度的发根粉处理某植物插条时,处理时间会影响插条的成活率
D.探索发根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正式实验时须设置空白对照组
8.《农桑辑要》中记载:“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该操作可以解除植株的顶端优势,合理分配营养,提高棉花产量。顶端优势、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棉花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需要消耗能量
B.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
D.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9.[2024·海南卷] 6-苄基腺嘌呤(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未添加6-BA时,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相同
B.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相同
C.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的萌发均起促进作用
D.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
10.[2024·江苏连云港高二调研] 为研究短日照诱导苍耳开花的原理,研究者将5株苍耳相互嫁接在一起(如图所示),使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照诱导,其他植株均处在长日照条件下,最后所有植株都能开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叶片是苍耳唯一的感光部位
B.短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诱导开花的物质
C.长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抑制开花的物质
D.影响开花的物质不可以从嫁接部位传递给其他植株
11.石蒜是一种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植物,其鳞茎中的石蒜碱等物质具有抗炎、解毒和抗癌活性,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石蒜鳞茎的自然膨大过程很慢,严重制约了石蒜产业的发展。为探究植物激素对石蒜鳞茎膨大的调控作用,研究者选取鳞茎直径大小为1.5 cm左右的石蒜植株,随机均分为4组,进行相关处理。10周后,测得鳞茎直径大小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处理 鳞茎直径/cm
PP333(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1.85
CPPU(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 1.86
GA(赤霉素) 1.62
清水 1.66
A.内源细胞分裂素对石蒜鳞茎膨大起抑制作用
B.赤霉素对石蒜鳞茎膨大起抑制作用
C.预测外施CPPU后,石蒜鳞茎中内源赤霉素的含量可能会降低
D.石蒜鳞茎内激素合成受基因控制,同时激素能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
12.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油菜素内酯和萎蔫叶片中产生的脱落酸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B.油菜素内酯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在细胞分裂方面作用相抗衡
C.油菜素内酯和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分裂
D.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3.[2025·江苏盐城高二月考] 下表为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3)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实验分组 溶液种类/(mg/mL) 胚芽鞘长度/cm
甲 胚芽鞘初始长度 2
乙 4
丙 GA3 10
丁 NAA 6
戊 NAA+GA3 14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不同,表中“ ”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
B.若实验用的N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NAA时,胚芽鞘长度会减少
C.NAA与GA3可调节植物基因表达,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D.NAA与GA3不是由燕麦胚芽鞘产生的,但同样具有微量而高效的特点
14.[2024·江苏泰州高二月考] 植物的顶端优势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控。研究发现,蔗糖也能作为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顶端优势,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独脚金内酯和蔗糖在调控侧芽生长过程中作用相抗衡
B.据图推测,休眠的侧芽中蔗糖的含量可能较低
C.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侧芽生长
D.对休眠的侧芽施加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可解除顶端优势
15.科研人员研究了日照长短对菊花开花的影响,实验分组处理与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菊花感受光照时间长短的部位是叶片
B.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超过临界日长,菊花不能开花
C.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小于临界日长,菊花一定能开花
D.该研究表明,可通过人工花期调控技术实现夏季赏菊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4分)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影响的是曲线    ,可用图甲中    (填“a”“b”“c”或“d”)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
(2)如图乙为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
①(2分)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
②(2分)激素甲代表的是    。
③(2分)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是    。
(3)(4分)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和根的生长情况,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中,作为对照组。此实验还说明了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4)(2分)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使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高,可用    (填“浸泡”或“沾蘸”)法处理插条。
17.(18分)[2025·广东广州高二期中] NaCl和PEG6000(不能进入细胞)都能引起渗透胁迫,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用NaCl、PEG6000和ABA分别处理水稻种子,检测R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甲。用这三种物质处理野生型水稻种子和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检测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在水稻植株中,合成ABA的部位主要是               。ABA可促进      ,减少水分散失,从而响应干旱胁迫。
(2)(4分)在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           。相比于渗透胁迫,用ABA处理后,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特点为         。
(3)(5分)渗透胁迫和ABA处理会    水稻种子萌发,依据是                             。
(4)(5分)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或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水稻种子中的,推测R基因可    ABA的合成。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高,原因可能是                 。
18.(21分)[2024·安徽合肥高二联考] 研究发现,植物细胞通过“感受信号→传导信号→发生反应”来精细调控其生长发育过程,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6分)植物的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型(Pr)和远红光型(Pfr),Pr 吸收红光后会转化为 Pfr,结合图示推断,可以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是      ,光敏色素是美国科学家通过测定黄化玉米幼苗的吸收光谱发现的,与光合色素相比,光敏色素在吸收光谱上的区别是            。
(2)(6分)细胞分裂素与受体结合后,主要促进    的分裂,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主要促进    的分裂,二者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3)(9分)向光素是一种蓝光受体,包括PHOT1和PHOT2,分别由基因PHOT1和PHOT2编码。 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会从叶肉细胞表面移动到细胞侧壁,叶绿体的扁平面与光照方向平行,将光损伤降低至最小,该现象称为叶绿体的“回避反应”。研究表明,PHOT2与调节叶绿体的“回避反应”有关。有人欲验证此结论,进行了相关实验,现有野生型、PHOT1突变体、PHOT2突变体等若干品种的拟南芥(注: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不表达)。 请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
实验思路:  。
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