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八上语文阶段测试】 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原卷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八上语文阶段测试】 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原卷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3 15:29:56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语文第3单元质量评价
范围:第3单元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安徽等地适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古诗文。《庭中有奇树》中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远行之人的思念;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曹植的《梁甫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2)古人远行常常借诗句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水拟人化,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不忍分别之情。
日暮
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 xuē、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
面孔。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 ruì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瘦 xuē( )        颧( )骨        ruì( )利
(2)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谁?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分)
A.朱德:意志坚定,忠诚谦虚,平易近人
B.周恩来:温和文雅,头脑冷静,才能卓越
C.彭德怀:生活简朴,天真活泼,坚强不屈
D.贺龙:有勇有谋,爱憎分明,豁达大气

quán

B
(3)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2分)
(4)某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小皖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请你帮她梳理,按照示例补充板块名称和体现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事实。(4分)
名称:思想转变。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__。事实:五四运动后主笔了《湘江评论》,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于组织工人、学生进行政治活动。
外貌
他的睿智
读《盛世危言》激起想要复学的愿望;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之后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分)
投身政治(2分)
3.某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名言和故事各一则,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4分)
名言 轻诺必寡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 曾子烹彘
②____________
言不信者,行不果
商鞅立木
(2)在班级演讲“说诚信”的环节中,小安同学代表本组发表了演讲,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改正。(4分)
【甲】圣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谚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都极言诚信的重要。【乙】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耳濡目染,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2分)
把叹号放在“不知其可也”后面。(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2分)
(3)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邮票,请说明其构图内容和寓意。(2分)
构图内容:邮票左边为鼎的图像,右边为写有“诚信”的卷轴。(1分)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1分)
(4)请你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3分)
示例:个人多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社会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国家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南淝河,穿合肥城而过
王张应
①南淝河,源于大别山东麓江淮分水岭南侧。那里有一座先民垒砌的红石板桥,桥下有一泓清泉,水边湿地杂生芦苇、菖蒲、红蓼。碧亮亮的泉水从草丛间溢出,先是一线小溪,后于途中“兼收并蓄”涨成河流。南淝河经鸡鸣山,流入董铺水库,稍事休整后,便以更清丽的身姿继续前行。河流由西向东穿合肥老城,过逍遥津猛然转向东南,于施口开阔地带注入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
②施口的“施”,是南淝河古名。施之以水,施与合肥洪恩大泽,就连合肥地名都是施水所赐。《水经注》载:“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南淝河与古称肥水的东淝河在逍遥津汇合,此地即为合肥。
③世间所有河水都不会白白流淌,总在沿途养育村庄和城镇。南淝河养育了合肥。从洪荒远古流淌而来的南淝河,将一个河边荒滩上的小村庄养育成千年前的古城庐州。千年后再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小城镇,养育成今天容纳千万人口的长三角国际大都市。
④南淝河出江淮分水岭,悠悠流淌10公里,进入合肥西北郊董铺水库。水库当然是后来才有的。水库初始使命是防洪,将雨季里从南淝河奔腾而下野马似的洪水拦在大坝内将其驯服,待雨后天晴有序放行。后来水库功能拓展,成为合肥市储存饮用水的“大水缸”。再后来,董铺水库成为合肥西北角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公园,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⑤初识南淝河,是在20多年前。那时,我刚到合肥工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安身之所。我在合肥城里城外来回找房,转过几圈,终将目光落到合肥老城北门外南淝河一带。河边房子是水景房,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得见南淝河缓缓东流。
⑥我把想法说给朋友听,朋友却不赞成。朋友是土生土长合肥人,提醒我住家还是离南淝河远点好。别的不说,夏天河水腥臭蚊虫乱飞就让人难以忍受。听朋友善意提醒,我便实地观察河水状况。时在暮春,天已暖,南淝河水却仍浅。近距离观察南淝河,看得见水底河床上的乱石。整个河面被一层厚厚的绿色水皮覆盖,河水散发着腥臭味。抬眼望去,水皮上散落不少颜色各异的漂浮物。不远处,一位头戴草帽身穿橘红色救生衣的老人划着小木船,正用长柄网兜在水里打捞垃圾。
⑦真正走近南淝河,我才放弃在河边买房的打算。同时我恍然明白,缘何沿河路上房价比别处要低。
⑧20多年后的一天,在炎炎夏日里,我于南淝河中游岸边行走。贴近水边,再次真真切切观察河水。此时水面干干净净,河水清可见底,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只绿衣红帽的翠鸟,蹲在不远处河边一块大石头上打盹儿。我屏声静气,生怕扰它好梦。突然间,它箭一般冲下去刺破水面,旋即飞离,嘴里叼起一条银白色小鱼。
⑨河水清凌凌,两岸郁葱葱,南淝河俨然一道穿城而过的美丽风景线。在合肥航拍图里,南淝河就像一条蜿蜒于城区的绿色长龙。从董铺水库坝下庐州公园开始,向东再向东南,南淝河两岸大小公园、绿地数不胜数。新开辟的南淝河码头公园,树木森森绿草茵茵,花开四季鸟雀翔集,游人如织乐而忘归。如今在合肥,人们得闲便去南淝河边走走。河边环境好,两岸房子就成“香饽饽”了。
⑩一条河成就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成就一条河。南淝河,穿合肥城而过,涌流滔滔,不舍昼夜,走向浩浩长江,走向无边的海洋。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对南淝河发源地的环境进行了描写,烘托了南淝河发源地的优美,为下文写南淝河由污染到优美的变化作铺垫。
B.第②段引用《水经注》表明合肥地名的由来,增强了合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C.南淝河两岸房价前后的变化,表明环境优美对居家的重要性。
D.“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运用了正面描写,表明了南淝河干净、清澈的特点。
D
【解析】D.“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通过描写鱼在水中的动态,描写南淝河干净、清澈的特点,是侧面描写,不是正面描写。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水库初始使命是防洪,将雨季里从南淝河奔腾而下野马似的洪水拦在大坝内将其驯服,待雨后天晴有序放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洪水比喻成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季里南淝河的洪水来势凶猛,表明水库在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分)
6.第⑧段写一只绿衣红帽的翠鸟在南淝河捕鱼,有何作用?(4分)
写翠鸟悠闲地在南淝河捕鱼,表明南淝河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表达了作者对南淝河的喜爱之情。(4分,意近即可)
7.作者在第⑥—⑨段写南淝河时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2分)将20多年前受污染的南淝河与20多年后环境优美的南淝河进行对比,突出了20多年后的南淝河环境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南淝河环境大变样的惊喜之情。(4分)
8.南淝河环境的变化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简述你的思考。(6分)
①环境差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②要时刻注意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④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严惩大肆污染环境的行为人和企业。(答3点即可,每点2分)
【二】(16分)
材料一 连夜奔赴火车站,一天游览多景点……近日,在年轻游客中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被称为“特种兵式旅游”。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仅有一天的清明节假期,62%的“00后”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有三成的“00后”游客一天打卡超过4个景区。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三年来,人们已习惯在周末多次出游。如今,人们适应了这样的出游频次,年轻人又喜欢挑战极限,于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旅游产品“特种兵式旅游”就应运而生了。未来,旅游供应链需要了解年轻人的旅行需求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材料二 布满岁月痕迹的“时空巴士”、人们曾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20世纪80年代的家居生活场景……10月1日,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正式对外开放。
除了大量的展品、文图资料,以及精心还原的老旧场景,场馆的最大特色便是“科里科气”。“你好,我是三国士兵庐小胖,欢迎光临合肥城市记忆馆。您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咨询,或者直接向我提问。”记忆馆入口处,一个憨态可掬的虚拟人物“庐小胖”出现在一块电子屏上,随时解答游客疑问。
“合肥城市记忆馆的开放,是庐阳区在城市更新中实现‘二次生长’的又一生动案例。”庐阳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庐阳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逍遥津公园、淮河路步行街等一批合肥文旅地标纷纷“升级”“刷新”,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摘编自《“城市记忆馆”用新技术留住旧时光》,
《安徽日报》2024年10月9日)
材料三
张志安评价,东莞是全国中小城市文旅发展的缩影,在某平台的助力下,多主体参与文旅资源挖掘,助力中小城市增加曝光、优化服务,景区商家拓展、维系客群获得经营收入,使城市文旅从符号化的表浅传播走向对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
(摘编自《短视频流量变为经济增量,直播促进东莞文旅消费发展》,
《羊城晚报》2024年11月4日)
材料四 服务“上心”,游客才能“舒心”。无论是因烧烤爆火的淄博、热情待客的“尔滨”,还是虚心改变的小西天景区,这些网友口中“接住了泼天富贵”的地方。这些爆火的“景点”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初心,用心服务好前来的每一位游客。景区应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感受到一份暖暖的人文关怀。
文旅行业,一头连着百姓需求,一头连着消费活力。据测算,“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 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未来,要想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活力,文旅产品还需“上新”又“上心”,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摘编自《文旅产品“上新” 服务更要“上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4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00后”年轻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开启旅游打卡。
B.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其最大的特色“科里科气”使旧城区实现了“二次生长”。
C.根据材料三数据统计,“虎门大桥”“可园”两大景点在东莞的人文景观中最受大众欢迎。
D.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出游人次及总花费的测算,表明了我国的文旅市场充满消费活力。
C
【解析】C.材料三只是表明“虎门大桥”和“可园”这两个景点的传播
趋势。
10.结合材料一,解释加点词语“特种兵式旅游”的含义。(3分)
“特种兵式旅游”是指年轻游客利用夜间出发,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游览多个景点的一种快速、高强度的旅游方式。(3分,意近即可)
11.如下是材料四第一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内容。
(4分)
淄博、“尔滨”、小西天景区接住泼天富贵
根据用户反馈优化服务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2.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的活力提出三点建议。
(6分)
①了解受众需求变化,提供相应产品;②借助VR、虚拟人物等现代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激活城市活力;③短视频助力,提升城市影响力;④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满分)
【三】(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④》)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流飘荡”的“从”与“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含义相同。
B.“猿则百叫无绝”的“绝”与“沿溯阻绝”的“绝”含义相同。
C.“爱不能舍”的“舍”与“其人舍然大喜”的“舍”含义相同。
D.“尽在其中”的“尽”与“担中肉尽”的“尽”含义不同。
【解析】A.跟、随;B.断;C.离开/同“释”,解除、消除;D.全部/完。
C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因置草堂 前有乔松十数株 修竹千余竿。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名利之心。(3分)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3分)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联系写作背景,说说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
【甲】文段表达的情感是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2分)【乙】文段表达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3分)
【乙文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色彩,装点着我们的世界,每一种色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它可以是大自然中绚烂的风光,也可以是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一个物件的颜色。在你的记忆深处,是否也有这样一抹色彩,它或温暖、或明亮、或深沉,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点亮了你的一段时光?
请以“那一抹色彩,点亮了我的时光”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安徽等地适用)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古诗文。《庭中有奇树》中主人公“ 攀条折其荣 , 将以遗所思 ”表达了对远行之人的思念;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用“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曹植的《梁甫行》中,“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通过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
(2)古人远行常常借诗句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两句将水拟人化,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不忍分别之情。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 xuē、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 ruì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瘦 xuē(削)        颧(quán)骨        ruì(锐)利
(2)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谁?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B)(3分)
A.朱德:意志坚定,忠诚谦虚,平易近人
B.周恩来:温和文雅,头脑冷静,才能卓越
C.彭德怀:生活简朴,天真活泼,坚强不屈
D.贺龙:有勇有谋,爱憎分明,豁达大气
(3)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外貌 描写,写出了 他的睿智 。(2分)
(4)某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小皖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请你帮她梳理,按照示例补充板块名称和体现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事实。(4分)
名称:思想转变。事实: 读《盛世危言》激起想要复学的愿望;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之后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分)
名称: 投身政治(2分) 。事实:五四运动后主笔了《湘江评论》,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于组织工人、学生进行政治活动。
3.某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名言和故事各一则,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4分)
名言 轻诺必寡信
① 言不信者,行不果
故事 曾子烹彘
② 商鞅立木
(2)在班级演讲“说诚信”的环节中,小安同学代表本组发表了演讲,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改正。(4分)
【甲】圣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谚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都极言诚信的重要。【乙】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耳濡目染,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2分)
把叹号放在“不知其可也”后面。(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2分)
(3)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邮票,请说明其构图内容和寓意。(2分)
构图内容:邮票左边为鼎的图像,右边为写有“诚信”的卷轴。(1分)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1分)
(4)请你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3分)
示例:个人多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社会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国家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南淝河,穿合肥城而过
王张应
①南淝河,源于大别山东麓江淮分水岭南侧。那里有一座先民垒砌的红石板桥,桥下有一泓清泉,水边湿地杂生芦苇、菖蒲、红蓼。碧亮亮的泉水从草丛间溢出,先是一线小溪,后于途中“兼收并蓄”涨成河流。南淝河经鸡鸣山,流入董铺水库,稍事休整后,便以更清丽的身姿继续前行。河流由西向东穿合肥老城,过逍遥津猛然转向东南,于施口开阔地带注入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
②施口的“施”,是南淝河古名。施之以水,施与合肥洪恩大泽,就连合肥地名都是施水所赐。《水经注》载:“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南淝河与古称肥水的东淝河在逍遥津汇合,此地即为合肥。
③世间所有河水都不会白白流淌,总在沿途养育村庄和城镇。南淝河养育了合肥。从洪荒远古流淌而来的南淝河,将一个河边荒滩上的小村庄养育成千年前的古城庐州。千年后再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小城镇,养育成今天容纳千万人口的长三角国际大都市。
④南淝河出江淮分水岭,悠悠流淌10公里,进入合肥西北郊董铺水库。水库当然是后来才有的。水库初始使命是防洪,将雨季里从南淝河奔腾而下野马似的洪水拦在大坝内将其驯服,待雨后天晴有序放行。后来水库功能拓展,成为合肥市储存饮用水的“大水缸”。再后来,董铺水库成为合肥西北角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公园,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⑤初识南淝河,是在20多年前。那时,我刚到合肥工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安身之所。我在合肥城里城外来回找房,转过几圈,终将目光落到合肥老城北门外南淝河一带。河边房子是水景房,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得见南淝河缓缓东流。
⑥我把想法说给朋友听,朋友却不赞成。朋友是土生土长合肥人,提醒我住家还是离南淝河远点好。别的不说,夏天河水腥臭蚊虫乱飞就让人难以忍受。听朋友善意提醒,我便实地观察河水状况。时在暮春,天已暖,南淝河水却仍浅。近距离观察南淝河,看得见水底河床上的乱石。整个河面被一层厚厚的绿色水皮覆盖,河水散发着腥臭味。抬眼望去,水皮上散落不少颜色各异的漂浮物。不远处,一位头戴草帽身穿橘红色救生衣的老人划着小木船,正用长柄网兜在水里打捞垃圾。
⑦真正走近南淝河,我才放弃在河边买房的打算。同时我恍然明白,缘何沿河路上房价比别处要低。
⑧20多年后的一天,在炎炎夏日里,我于南淝河中游岸边行走。贴近水边,再次真真切切观察河水。此时水面干干净净,河水清可见底,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只绿衣红帽的翠鸟,蹲在不远处河边一块大石头上打盹儿。我屏声静气,生怕扰它好梦。突然间,它箭一般冲下去刺破水面,旋即飞离,嘴里叼起一条银白色小鱼。
⑨河水清凌凌,两岸郁葱葱,南淝河俨然一道穿城而过的美丽风景线。在合肥航拍图里,南淝河就像一条蜿蜒于城区的绿色长龙。从董铺水库坝下庐州公园开始,向东再向东南,南淝河两岸大小公园、绿地数不胜数。新开辟的南淝河码头公园,树木森森绿草茵茵,花开四季鸟雀翔集,游人如织乐而忘归。如今在合肥,人们得闲便去南淝河边走走。河边环境好,两岸房子就成“香饽饽”了。
⑩一条河成就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成就一条河。南淝河,穿合肥城而过,涌流滔滔,不舍昼夜,走向浩浩长江,走向无边的海洋。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第①段对南淝河发源地的环境进行了描写,烘托了南淝河发源地的优美,为下文写南淝河由污染到优美的变化作铺垫。
B.第②段引用《水经注》表明合肥地名的由来,增强了合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C.南淝河两岸房价前后的变化,表明环境优美对居家的重要性。
D.“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运用了正面描写,表明了南淝河干净、清澈的特点。
【解析】D.“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通过描写鱼在水中的动态,描写南淝河干净、清澈的特点,是侧面描写,不是正面描写。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水库初始使命是防洪,将雨季里从南淝河奔腾而下野马似的洪水拦在大坝内将其驯服,待雨后天晴有序放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洪水比喻成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季里南淝河的洪水来势凶猛,表明水库在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分)
6.第⑧段写一只绿衣红帽的翠鸟在南淝河捕鱼,有何作用?(4分)
写翠鸟悠闲地在南淝河捕鱼,表明南淝河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表达了作者对南淝河的喜爱之情。(4分,意近即可)
7.作者在第⑥—⑨段写南淝河时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2分)将20多年前受污染的南淝河与20多年后环境优美的南淝河进行对比,突出了20多年后的南淝河环境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南淝河环境大变样的惊喜之情。(4分)
8.南淝河环境的变化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简述你的思考。(6分)
①环境差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②要时刻注意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④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严惩大肆污染环境的行为人和企业。(答3点即可,每点2分)
【二】(16分)
材料一 连夜奔赴火车站,一天游览多景点……近日,在年轻游客中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被称为“特种兵式旅游”。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仅有一天的清明节假期,62%的“00后”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有三成的“00后”游客一天打卡超过4个景区。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三年来,人们已习惯在周末多次出游。如今,人们适应了这样的出游频次,年轻人又喜欢挑战极限,于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旅游产品“特种兵式旅游”就应运而生了。未来,旅游供应链需要了解年轻人的旅行需求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材料二 布满岁月痕迹的“时空巴士”、人们曾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20世纪80年代的家居生活场景……10月1日,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正式对外开放。
除了大量的展品、文图资料,以及精心还原的老旧场景,场馆的最大特色便是“科里科气”。“你好,我是三国士兵庐小胖,欢迎光临合肥城市记忆馆。您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咨询,或者直接向我提问。”记忆馆入口处,一个憨态可掬的虚拟人物“庐小胖”出现在一块电子屏上,随时解答游客疑问。
“合肥城市记忆馆的开放,是庐阳区在城市更新中实现‘二次生长’的又一生动案例。”庐阳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庐阳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逍遥津公园、淮河路步行街等一批合肥文旅地标纷纷“升级”“刷新”,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摘编自《“城市记忆馆”用新技术留住旧时光》,《安徽日报》2024年10月9日)
材料三
张志安评价,东莞是全国中小城市文旅发展的缩影,在某平台的助力下,多主体参与文旅资源挖掘,助力中小城市增加曝光、优化服务,景区商家拓展、维系客群获得经营收入,使城市文旅从符号化的表浅传播走向对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
(摘编自《短视频流量变为经济增量,直播促进东莞文旅消费发展》,
《羊城晚报》2024年11月4日)
材料四 服务“上心”,游客才能“舒心”。无论是因烧烤爆火的淄博、热情待客的“尔滨”,还是虚心改变的小西天景区,这些网友口中“接住了泼天富贵”的地方。这些爆火的“景点”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初心,用心服务好前来的每一位游客。景区应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感受到一份暖暖的人文关怀。
文旅行业,一头连着百姓需求,一头连着消费活力。据测算,“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 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未来,要想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活力,文旅产品还需“上新”又“上心”,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摘编自《文旅产品“上新” 服务更要“上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4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00后”年轻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开启旅游打卡。
B.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其最大的特色“科里科气”使旧城区实现了“二次生长”。
C.根据材料三数据统计,“虎门大桥”“可园”两大景点在东莞的人文景观中最受大众欢迎。
D.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出游人次及总花费的测算,表明了我国的文旅市场充满消费活力。
【解析】C.材料三只是表明“虎门大桥”和“可园”这两个景点的传播趋势。
10.结合材料一,解释加点词语“特种兵式旅游”的含义。(3分)
“特种兵式旅游”是指年轻游客利用夜间出发,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游览多个景点的一种快速、高强度的旅游方式。(3分,意近即可)
11.如下是材料四第一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内容。(4分)
12.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的活力提出三点建议。(6分)
①了解受众需求变化,提供相应产品;②借助VR、虚拟人物等现代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激活城市活力;③短视频助力,提升城市影响力;④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满分)
【三】(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④》)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从流飘荡”的“从”与“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含义相同。
B.“猿则百叫无绝”的“绝”与“沿溯阻绝”的“绝”含义相同。
C.“爱不能舍”的“舍”与“其人舍然大喜”的“舍”含义相同。
D.“尽在其中”的“尽”与“担中肉尽”的“尽”含义不同。
【解析】A.跟、随;B.断;C.离开/同“释”,解除、消除;D.全部/完。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名利之心。(3分)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3分)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联系写作背景,说说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
【甲】文段表达的情感是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2分)【乙】文段表达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3分)
【乙文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色彩,装点着我们的世界,每一种色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它可以是大自然中绚烂的风光,也可以是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一个物件的颜色。在你的记忆深处,是否也有这样一抹色彩,它或温暖、或明亮、或深沉,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点亮了你的一段时光?
请以“那一抹色彩,点亮了我的时光”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安徽等地适用)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古诗文。《庭中有奇树》中主人公“ 攀条折其荣 , 将以遗所思 ”表达了对远行之人的思念;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用“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曹植的《梁甫行》中,“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通过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
(2)古人远行常常借诗句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两句将水拟人化,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不忍分别之情。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 xuē、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 ruì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瘦 xuē(削)        颧(quán)骨        ruì(锐)利
(2)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谁?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B)(3分)
A.朱德:意志坚定,忠诚谦虚,平易近人
B.周恩来:温和文雅,头脑冷静,才能卓越
C.彭德怀:生活简朴,天真活泼,坚强不屈
D.贺龙:有勇有谋,爱憎分明,豁达大气
(3)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外貌 描写,写出了 他的睿智 。(2分)
(4)某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小皖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请你帮她梳理,按照示例补充板块名称和体现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事实。(4分)
名称:思想转变。事实: 读《盛世危言》激起想要复学的愿望;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之后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分)
名称: 投身政治(2分) 。事实:五四运动后主笔了《湘江评论》,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于组织工人、学生进行政治活动。
3.某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名言和故事各一则,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4分)
名言 轻诺必寡信
① 言不信者,行不果
故事 曾子烹彘
② 商鞅立木
(2)在班级演讲“说诚信”的环节中,小安同学代表本组发表了演讲,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改正。(4分)
【甲】圣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谚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都极言诚信的重要。【乙】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耳濡目染,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2分)
把叹号放在“不知其可也”后面。(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2分)
(3)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邮票,请说明其构图内容和寓意。(2分)
构图内容:邮票左边为鼎的图像,右边为写有“诚信”的卷轴。(1分)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1分)
(4)请你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3分)
示例:个人多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社会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国家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南淝河,穿合肥城而过
王张应
①南淝河,源于大别山东麓江淮分水岭南侧。那里有一座先民垒砌的红石板桥,桥下有一泓清泉,水边湿地杂生芦苇、菖蒲、红蓼。碧亮亮的泉水从草丛间溢出,先是一线小溪,后于途中“兼收并蓄”涨成河流。南淝河经鸡鸣山,流入董铺水库,稍事休整后,便以更清丽的身姿继续前行。河流由西向东穿合肥老城,过逍遥津猛然转向东南,于施口开阔地带注入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
②施口的“施”,是南淝河古名。施之以水,施与合肥洪恩大泽,就连合肥地名都是施水所赐。《水经注》载:“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南淝河与古称肥水的东淝河在逍遥津汇合,此地即为合肥。
③世间所有河水都不会白白流淌,总在沿途养育村庄和城镇。南淝河养育了合肥。从洪荒远古流淌而来的南淝河,将一个河边荒滩上的小村庄养育成千年前的古城庐州。千年后再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小城镇,养育成今天容纳千万人口的长三角国际大都市。
④南淝河出江淮分水岭,悠悠流淌10公里,进入合肥西北郊董铺水库。水库当然是后来才有的。水库初始使命是防洪,将雨季里从南淝河奔腾而下野马似的洪水拦在大坝内将其驯服,待雨后天晴有序放行。后来水库功能拓展,成为合肥市储存饮用水的“大水缸”。再后来,董铺水库成为合肥西北角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公园,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⑤初识南淝河,是在20多年前。那时,我刚到合肥工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安身之所。我在合肥城里城外来回找房,转过几圈,终将目光落到合肥老城北门外南淝河一带。河边房子是水景房,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得见南淝河缓缓东流。
⑥我把想法说给朋友听,朋友却不赞成。朋友是土生土长合肥人,提醒我住家还是离南淝河远点好。别的不说,夏天河水腥臭蚊虫乱飞就让人难以忍受。听朋友善意提醒,我便实地观察河水状况。时在暮春,天已暖,南淝河水却仍浅。近距离观察南淝河,看得见水底河床上的乱石。整个河面被一层厚厚的绿色水皮覆盖,河水散发着腥臭味。抬眼望去,水皮上散落不少颜色各异的漂浮物。不远处,一位头戴草帽身穿橘红色救生衣的老人划着小木船,正用长柄网兜在水里打捞垃圾。
⑦真正走近南淝河,我才放弃在河边买房的打算。同时我恍然明白,缘何沿河路上房价比别处要低。
⑧20多年后的一天,在炎炎夏日里,我于南淝河中游岸边行走。贴近水边,再次真真切切观察河水。此时水面干干净净,河水清可见底,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只绿衣红帽的翠鸟,蹲在不远处河边一块大石头上打盹儿。我屏声静气,生怕扰它好梦。突然间,它箭一般冲下去刺破水面,旋即飞离,嘴里叼起一条银白色小鱼。
⑨河水清凌凌,两岸郁葱葱,南淝河俨然一道穿城而过的美丽风景线。在合肥航拍图里,南淝河就像一条蜿蜒于城区的绿色长龙。从董铺水库坝下庐州公园开始,向东再向东南,南淝河两岸大小公园、绿地数不胜数。新开辟的南淝河码头公园,树木森森绿草茵茵,花开四季鸟雀翔集,游人如织乐而忘归。如今在合肥,人们得闲便去南淝河边走走。河边环境好,两岸房子就成“香饽饽”了。
⑩一条河成就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成就一条河。南淝河,穿合肥城而过,涌流滔滔,不舍昼夜,走向浩浩长江,走向无边的海洋。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第①段对南淝河发源地的环境进行了描写,烘托了南淝河发源地的优美,为下文写南淝河由污染到优美的变化作铺垫。
B.第②段引用《水经注》表明合肥地名的由来,增强了合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C.南淝河两岸房价前后的变化,表明环境优美对居家的重要性。
D.“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运用了正面描写,表明了南淝河干净、清澈的特点。
【解析】D.“成群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通过描写鱼在水中的动态,描写南淝河干净、清澈的特点,是侧面描写,不是正面描写。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水库初始使命是防洪,将雨季里从南淝河奔腾而下野马似的洪水拦在大坝内将其驯服,待雨后天晴有序放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洪水比喻成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季里南淝河的洪水来势凶猛,表明水库在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分)
6.第⑧段写一只绿衣红帽的翠鸟在南淝河捕鱼,有何作用?(4分)
写翠鸟悠闲地在南淝河捕鱼,表明南淝河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表达了作者对南淝河的喜爱之情。(4分,意近即可)
7.作者在第⑥—⑨段写南淝河时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2分)将20多年前受污染的南淝河与20多年后环境优美的南淝河进行对比,突出了20多年后的南淝河环境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南淝河环境大变样的惊喜之情。(4分)
8.南淝河环境的变化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简述你的思考。(6分)
①环境差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②要时刻注意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④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严惩大肆污染环境的行为人和企业。(答3点即可,每点2分)
【二】(16分)
材料一 连夜奔赴火车站,一天游览多景点……近日,在年轻游客中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被称为“特种兵式旅游”。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仅有一天的清明节假期,62%的“00后”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有三成的“00后”游客一天打卡超过4个景区。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三年来,人们已习惯在周末多次出游。如今,人们适应了这样的出游频次,年轻人又喜欢挑战极限,于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旅游产品“特种兵式旅游”就应运而生了。未来,旅游供应链需要了解年轻人的旅行需求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材料二 布满岁月痕迹的“时空巴士”、人们曾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20世纪80年代的家居生活场景……10月1日,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正式对外开放。
除了大量的展品、文图资料,以及精心还原的老旧场景,场馆的最大特色便是“科里科气”。“你好,我是三国士兵庐小胖,欢迎光临合肥城市记忆馆。您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咨询,或者直接向我提问。”记忆馆入口处,一个憨态可掬的虚拟人物“庐小胖”出现在一块电子屏上,随时解答游客疑问。
“合肥城市记忆馆的开放,是庐阳区在城市更新中实现‘二次生长’的又一生动案例。”庐阳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庐阳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逍遥津公园、淮河路步行街等一批合肥文旅地标纷纷“升级”“刷新”,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摘编自《“城市记忆馆”用新技术留住旧时光》,《安徽日报》2024年10月9日)
材料三
张志安评价,东莞是全国中小城市文旅发展的缩影,在某平台的助力下,多主体参与文旅资源挖掘,助力中小城市增加曝光、优化服务,景区商家拓展、维系客群获得经营收入,使城市文旅从符号化的表浅传播走向对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
(摘编自《短视频流量变为经济增量,直播促进东莞文旅消费发展》,
《羊城晚报》2024年11月4日)
材料四 服务“上心”,游客才能“舒心”。无论是因烧烤爆火的淄博、热情待客的“尔滨”,还是虚心改变的小西天景区,这些网友口中“接住了泼天富贵”的地方。这些爆火的“景点”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初心,用心服务好前来的每一位游客。景区应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感受到一份暖暖的人文关怀。
文旅行业,一头连着百姓需求,一头连着消费活力。据测算,“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 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未来,要想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活力,文旅产品还需“上新”又“上心”,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摘编自《文旅产品“上新” 服务更要“上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4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00后”年轻游客选择在夜间出发奔赴目的地,开启旅游打卡。
B.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其最大的特色“科里科气”使旧城区实现了“二次生长”。
C.根据材料三数据统计,“虎门大桥”“可园”两大景点在东莞的人文景观中最受大众欢迎。
D.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出游人次及总花费的测算,表明了我国的文旅市场充满消费活力。
【解析】C.材料三只是表明“虎门大桥”和“可园”这两个景点的传播趋势。
10.结合材料一,解释加点词语“特种兵式旅游”的含义。(3分)
“特种兵式旅游”是指年轻游客利用夜间出发,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游览多个景点的一种快速、高强度的旅游方式。(3分,意近即可)
11.如下是材料四第一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内容。(4分)
12.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的活力提出三点建议。(6分)
①了解受众需求变化,提供相应产品;②借助VR、虚拟人物等现代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激活城市活力;③短视频助力,提升城市影响力;④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满分)
【三】(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④》)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九江市)时期。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从流飘荡”的“从”与“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含义相同。
B.“猿则百叫无绝”的“绝”与“沿溯阻绝”的“绝”含义相同。
C.“爱不能舍”的“舍”与“其人舍然大喜”的“舍”含义相同。
D.“尽在其中”的“尽”与“担中肉尽”的“尽”含义不同。
【解析】A.跟、随;B.断;C.离开/同“释”,解除、消除;D.全部/完。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名利之心。(3分)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3分)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联系写作背景,说说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
【甲】文段表达的情感是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2分)【乙】文段表达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3分)
【乙文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色彩,装点着我们的世界,每一种色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它可以是大自然中绚烂的风光,也可以是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一个物件的颜色。在你的记忆深处,是否也有这样一抹色彩,它或温暖、或明亮、或深沉,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点亮了你的一段时光?
请以“那一抹色彩,点亮了我的时光”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