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全国版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开展“河南新闻知多少”主题学习活动,小语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小组成员想将搜集的新闻分享给大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共9分)
(一)
2025年4月20日—22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安阳举办。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馆官员、中外文字文化学者、国际学生等交① 会 (会 汇)在此,见证了古老汉字牵手AI,见证了殷墟地脉里的甲骨与数字时代的算法相遇,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多少人为了做好汉字的创造性转化和国际化表达而② 殚 (殚 惮)精竭虑,不断攻关!我们应从中受到启发,要么拥抱科技,要么拥抱传统文化,为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一份力量。
(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将“要么……要么”改成“既……又”。
(二)
2025年,豫剧《妇好》5城巡演收官,预计根据观众建议进行提升修改,推出《妇好》2.0。这一新闻引起同学们关注,小组成员为丰富新闻背景,梳理了河南豫剧的发展历程。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等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发展而成。清朝时,豫剧雏形初现,早期称“河南梆子”,在河南等地流行。民国中后期,以樊粹庭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参与创作,使豫剧走向专业规范,出现优秀演员和剧目。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梆子”正式更名为“豫剧”,大批职业剧团在国家扶持下,秉持________(A.推陈出新 B.薪火相传)的理念,既坚守传统韵味,又大胆吸纳新元素,由此涌现出诸多精彩作品,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至台湾等地区。)
(3)小语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成语词典》
推陈出新。(1分)理由:文段重点突出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意思是去掉旧事物糟粕、取其精华并向新方向发展,契合“传承创新豫剧、创作新作”的语境;而“薪火相传”侧重学问和技艺代代传承,未突出创新,所以选“推陈出新”贴切。(4分)
2.小文搜集了下面一条新闻,请你为其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用简洁的语言对图片进行解读。(5分)
示例:神舟二十号乘组确定,将在航天日奔赴太空__ 2025年4月23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神舟二十号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示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中间的“竖”运用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右下方是“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小字。标识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写出标题2分,答出意义3分)
3.假如能采访古人,你会问些什么?小文畅想无限,撰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其补充完整。(8分)
绘一日之美,抒闲适之情。江南风景怎么样?陶弘景答:“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②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远游楚国,乡水送情,你有什么想说的?李白答:“仍怜故乡水,③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此情此景,心情如何?王维答得蕴藉:“征蓬出汉塞,④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初春时节,钱塘湖畔,闲庭信步,作何感想?白居易答得陶醉:“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隐居生活还充实吗?王绩悠然:“牧人驱犊返,⑥猎马带禽归。”(《野望》)堂弟即将进入社会,你有什么要叮嘱的?刘桢铿锵:“⑦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⑧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7分)
2025年首个“非遗版”春节,成为一大新闻。小组同学找来一篇有关春节的文章,并设计了几个问题,请你探讨解答。
过 年
丰子恺
①我幼时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
②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道理:鸡头向着谁,谁要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③腊月廿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据说是天上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上,嗅取饭菜的香气。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④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
⑤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惟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⑥廿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参加,但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⑦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
⑧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
⑨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到处拥挤。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大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声,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⑩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选自《丰子恺集》,有删改)
4.本文以时间为序,依次呈现春节前后的传统习俗,小语发现年前习俗有许多讲究,制作了下面表格,请你阅读本文,将其补充完整。(4分)
习俗 讲究 “必须”的作用
①十二月十五店里摆酒(1分)__ 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③“必须”有强调的意思,文中反复运用,突出过年时人们对这些习俗的重视程度,表现了人们虔诚的心理,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2分)_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 ②烧化灶轿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1分)__
除夕吃年夜饭 吃饭碗数必须成双
5.本文的语言简易平实又隽永有味,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到处拥挤。
“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等都是短句,这些短句的使用,使文章节奏加快,能够让读者快速感受到街上人多热闹的场景,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街市中,体会到人们过年时的欢乐心情和浓厚的节日氛围。(4分,从动词角度赏析亦可)
6.小语和小文对本文的叙述视角感知不同,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
小语:在童年的丰子恺眼里,过年真是有滋有味、好看好玩!
小文:在成年的丰子恺笔下,过年的回忆中寄寓着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示例一:我支持小语的观点。做元宝、百合、橘子等小摆设,但总做不好,最后是自己吃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过年的趣味;以儿童视角写买鞭炮、放鞭炮,体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生活的可爱有趣。
示例二:我支持小文的观点。成年丰子恺回忆父亲年中行事的举动,说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可以读出成年丰子恺对父亲生不逢时聊以自慰的理解,以及对生活不如意的释然和豁达。(4分,言之有理即可)
7.春节于2024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结合文本及你的个人经历,谈谈“春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5分)
①从文本角度:文中描绘了丰富的春节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蕴含着祈福纳祥的观念,为人们提供了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分)②从个人经历角度: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体现了家庭和睦。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春节的各种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8—10题。(共11分)
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
管璇悦
你畅想过未来的星际生活吗?
从地球出发,打个太空“专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从太空港中转到月球,在3D打印的“广寒宫”前打卡,或者去火星的“祝融咖啡馆”尝一杯星尘咖啡……
这些场景,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的大步发展,将人类推入“大航天时代”。我们不妨带上这份“太空漫游指南”,开启一场跨越星海的神秘旅程。
第一站 太空“专车”说走就走?
目前人类进入太空的主要工具仍是运载火箭。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很关键。这个系统的研发究竟有多难?以火箭重复使用为例,传统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现在想要在完成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安全返回地球并再次飞天,既要落得准、接得稳,又要用不坏、修得快。
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同时,作为可重复使用火箭“心脏”的发动机技术取得硬核突破。
第二站 在“月宫”建房子?
解决了“通勤”难题,再看看我们在太空的“落脚点”: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两年多来,迎来多批航天员驻留。
远眺星空,未来的“落脚点”何止这一个。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创新研发出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将月球表面覆盖的月壤转化为高强度建材。如果实现,将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与材料双重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建造。专家介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月壤打砖机,嫦娥八号将验证在月球就地取材“建房子”。此外,天问三号计划在火星“挖土”,天问四号计划探测木星……一项项极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刷新着“牧宇耕星”的进度表。
第三站 人类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单?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电磁波是星际通信的绝佳“信使”,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观测”天穹。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2020年,“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启动对地外文明的多维度搜索:主动发射信号,传递星际名片;发射空间探测器,捕捉生命迹象;寻找地外行星,探秘文明痕迹。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46亿年前,地球诞生。在动辄以亿年计的时间轴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无比短暂,却又无比重要。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26日,有删改)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2分)
提问 解答
①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1分)__ 有可能。要实现这个愿望,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是关键,目前我国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展
我们能实现“牧宇耕星”的浪漫构想吗? 可能实现。我们在太空已经有了“天宫”站这个落脚点,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月球、火星、木星都将成为我们展现实力的场所
我们有可能捕捉到地外文明信号吗? ②有可能。“中国天眼”正在通过多维度搜索,例如主动向地外文明发射信号,捕捉地外生命迹象,探秘地外行星的生命迹象,这些都体现“中国天眼”主动寻找地外文明信号(1分)__
9.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以文中画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5分)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聆听”将射电望远镜拟人化,生动展现其接收信号的过程;“电磁涟漪”把电磁波比作涟漪,化抽象为具体。两种手法结合,形象表现电磁波在宇宙中扩散的形态,突出“中国天眼”捕捉信号的灵敏性。(3分)
10.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为什么不直接从地球运送建筑材料呢?结合选文及知识卡片分析原因。(4分)
知识卡片一: 知识卡片二:
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表面的1/6。 ②月面昼夜温差可达290摄氏度。 ③月球每年发生约1 000次深部月震。 ④月表环境辐射是地球表面的200倍。 基于目前的技术,火箭单次发射成本普遍在“亿元级”。即便火箭发射回收技术成熟以后,单次发射成本可降至“千万元级”,这仍旧是一个“烧钱”的行业。
①运输成本极高,火箭单次发射成本达“亿元级”,回收技术成熟后仍需“千万元级”。从地球运建材成本过高,不现实。②月球环境限制,月表辐射强,温差大,月震频繁,地球建材难以适应极端环境。③技术可行性,就地取材可破解能源与材料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略无阙处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B.至于夏水襄陵 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夕宿慈光寺 日月星宿(《杞人忧天》)
D.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解析】A.完全/谋略;B.到;C.过夜/与“星宿”合用,指某些星的集合;D.自己/在。
1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分)
13.【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3分)
①夏水大而湍急;②春冬水清而透明;③秋水小而清冷。(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侧面烘托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甲】【乙】两文在表现“山”的特点时,分别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请结合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甲】文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的高峻;(2分)【乙】文用“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侧面烘托山的高峻难行。(2分)
【乙文参考译文】
癸卯年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汤泉沐浴了。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过夜。
第二天早上,僧人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即使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作‘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都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像落在锅底一样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①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②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注释】①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两省边境。相传这里多鹦鹉。②迁客:指被流放过的人。这里是诗人自称。
15.本诗与《黄鹤楼》都写了鹦鹉洲的景致,所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李白《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孤独。(2分)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意对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小语原创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求恩
有人问白求恩:
“你喜欢待在故乡,
还是奔赴远方战火?”
白求恩笑了,他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那人追问他:
“你考虑些什么?”
白求恩说:
“我想的是——
伤病时,给战士留住生机;
异域中,做人道光芒的火种。”
16.诗中的“白求恩”让你联想到了下列备选人物中的哪一个?请结合名著内容,说一说他为什么带给你这样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5分)
备选人物:朱德(《红星照耀中国》)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一:我联想到朱德。他如白求恩,为革命事业奔赴四方。带领红军艰苦奋斗,关怀战士、心系百姓,以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像白求恩一样,做照亮革命征程、给予众人希望的“人道光芒火种”。
示例二:我联想到保尔·柯察金。他同白求恩一样,为理想不顾艰难险阻。在伤病缠身时仍为革命、为建设奉献,用钢铁般的意志守护信念,像白求恩奔赴战火般,做点亮他人、传递力量的“火种”。(5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5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人物原型进行创作,该剧一经开播便好评不断,获得2025年第三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的年度优秀电视剧奖项。该剧中,克服困难、照亮生命的教育者树立了奉献的榜样,那些从羞涩自卑到自信勇敢的女孩们也为观众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1)请以“榜样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通讯。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全国版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开展“河南新闻知多少”主题学习活动,小语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小组成员想将搜集的新闻分享给大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共9分)
(一)
2025年4月20日—22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安阳举办。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馆官员、中外文字文化学者、国际学生等交① 会 (会 汇)在此,见证了古老汉字牵手AI,见证了殷墟地脉里的甲骨与数字时代的算法相遇,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多少人为了做好汉字的创造性转化和国际化表达而② 殚 (殚 惮)精竭虑,不断攻关!我们应从中受到启发,要么拥抱科技,要么拥抱传统文化,为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一份力量。
(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将“要么……要么”改成“既……又”。
(二)
2025年,豫剧《妇好》5城巡演收官,预计根据观众建议进行提升修改,推出《妇好》2.0。这一新闻引起同学们关注,小组成员为丰富新闻背景,梳理了河南豫剧的发展历程。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等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发展而成。清朝时,豫剧雏形初现,早期称“河南梆子”,在河南等地流行。民国中后期,以樊粹庭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参与创作,使豫剧走向专业规范,出现优秀演员和剧目。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梆子”正式更名为“豫剧”,大批职业剧团在国家扶持下,秉持________(A.推陈出新 B.薪火相传)的理念,既坚守传统韵味,又大胆吸纳新元素,由此涌现出诸多精彩作品,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至台湾等地区。)
(3)小语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成语词典》
推陈出新。(1分)理由:文段重点突出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意思是去掉旧事物糟粕、取其精华并向新方向发展,契合“传承创新豫剧、创作新作”的语境;而“薪火相传”侧重学问和技艺代代传承,未突出创新,所以选“推陈出新”贴切。(4分)
2.小文搜集了下面一条新闻,请你为其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用简洁的语言对图片进行解读。(5分)
示例:神舟二十号乘组确定,将在航天日奔赴太空__ 2025年4月23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神舟二十号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示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中间的“竖”运用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右下方是“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小字。标识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写出标题2分,答出意义3分)
3.假如能采访古人,你会问些什么?小文畅想无限,撰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其补充完整。(8分)
绘一日之美,抒闲适之情。江南风景怎么样?陶弘景答:“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②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远游楚国,乡水送情,你有什么想说的?李白答:“仍怜故乡水,③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此情此景,心情如何?王维答得蕴藉:“征蓬出汉塞,④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初春时节,钱塘湖畔,闲庭信步,作何感想?白居易答得陶醉:“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隐居生活还充实吗?王绩悠然:“牧人驱犊返,⑥猎马带禽归。”(《野望》)堂弟即将进入社会,你有什么要叮嘱的?刘桢铿锵:“⑦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⑧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7分)
2025年首个“非遗版”春节,成为一大新闻。小组同学找来一篇有关春节的文章,并设计了几个问题,请你探讨解答。
过 年
丰子恺
①我幼时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
②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道理:鸡头向着谁,谁要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③腊月廿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据说是天上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上,嗅取饭菜的香气。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④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
⑤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惟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⑥廿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参加,但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⑦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
⑧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
⑨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到处拥挤。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大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声,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⑩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选自《丰子恺集》,有删改)
4.本文以时间为序,依次呈现春节前后的传统习俗,小语发现年前习俗有许多讲究,制作了下面表格,请你阅读本文,将其补充完整。(4分)
习俗 讲究 “必须”的作用
①十二月十五店里摆酒(1分)__ 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③“必须”有强调的意思,文中反复运用,突出过年时人们对这些习俗的重视程度,表现了人们虔诚的心理,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2分)_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 ②烧化灶轿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1分)__
除夕吃年夜饭 吃饭碗数必须成双
5.本文的语言简易平实又隽永有味,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到处拥挤。
“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等都是短句,这些短句的使用,使文章节奏加快,能够让读者快速感受到街上人多热闹的场景,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街市中,体会到人们过年时的欢乐心情和浓厚的节日氛围。(4分,从动词角度赏析亦可)
6.小语和小文对本文的叙述视角感知不同,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
小语:在童年的丰子恺眼里,过年真是有滋有味、好看好玩!
小文:在成年的丰子恺笔下,过年的回忆中寄寓着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示例一:我支持小语的观点。做元宝、百合、橘子等小摆设,但总做不好,最后是自己吃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过年的趣味;以儿童视角写买鞭炮、放鞭炮,体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生活的可爱有趣。
示例二:我支持小文的观点。成年丰子恺回忆父亲年中行事的举动,说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可以读出成年丰子恺对父亲生不逢时聊以自慰的理解,以及对生活不如意的释然和豁达。(4分,言之有理即可)
7.春节于2024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结合文本及你的个人经历,谈谈“春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5分)
①从文本角度:文中描绘了丰富的春节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蕴含着祈福纳祥的观念,为人们提供了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分)②从个人经历角度: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体现了家庭和睦。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春节的各种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8—10题。(共11分)
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
管璇悦
你畅想过未来的星际生活吗?
从地球出发,打个太空“专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从太空港中转到月球,在3D打印的“广寒宫”前打卡,或者去火星的“祝融咖啡馆”尝一杯星尘咖啡……
这些场景,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的大步发展,将人类推入“大航天时代”。我们不妨带上这份“太空漫游指南”,开启一场跨越星海的神秘旅程。
第一站 太空“专车”说走就走?
目前人类进入太空的主要工具仍是运载火箭。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很关键。这个系统的研发究竟有多难?以火箭重复使用为例,传统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现在想要在完成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安全返回地球并再次飞天,既要落得准、接得稳,又要用不坏、修得快。
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同时,作为可重复使用火箭“心脏”的发动机技术取得硬核突破。
第二站 在“月宫”建房子?
解决了“通勤”难题,再看看我们在太空的“落脚点”: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两年多来,迎来多批航天员驻留。
远眺星空,未来的“落脚点”何止这一个。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创新研发出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将月球表面覆盖的月壤转化为高强度建材。如果实现,将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与材料双重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建造。专家介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月壤打砖机,嫦娥八号将验证在月球就地取材“建房子”。此外,天问三号计划在火星“挖土”,天问四号计划探测木星……一项项极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刷新着“牧宇耕星”的进度表。
第三站 人类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单?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电磁波是星际通信的绝佳“信使”,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观测”天穹。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2020年,“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启动对地外文明的多维度搜索:主动发射信号,传递星际名片;发射空间探测器,捕捉生命迹象;寻找地外行星,探秘文明痕迹。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46亿年前,地球诞生。在动辄以亿年计的时间轴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无比短暂,却又无比重要。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26日,有删改)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2分)
提问 解答
①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1分)__ 有可能。要实现这个愿望,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是关键,目前我国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展
我们能实现“牧宇耕星”的浪漫构想吗? 可能实现。我们在太空已经有了“天宫”站这个落脚点,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月球、火星、木星都将成为我们展现实力的场所
我们有可能捕捉到地外文明信号吗? ②有可能。“中国天眼”正在通过多维度搜索,例如主动向地外文明发射信号,捕捉地外生命迹象,探秘地外行星的生命迹象,这些都体现“中国天眼”主动寻找地外文明信号(1分)__
9.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以文中画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5分)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聆听”将射电望远镜拟人化,生动展现其接收信号的过程;“电磁涟漪”把电磁波比作涟漪,化抽象为具体。两种手法结合,形象表现电磁波在宇宙中扩散的形态,突出“中国天眼”捕捉信号的灵敏性。(3分)
10.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为什么不直接从地球运送建筑材料呢?结合选文及知识卡片分析原因。(4分)
知识卡片一: 知识卡片二:
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表面的1/6。 ②月面昼夜温差可达290摄氏度。 ③月球每年发生约1 000次深部月震。 ④月表环境辐射是地球表面的200倍。 基于目前的技术,火箭单次发射成本普遍在“亿元级”。即便火箭发射回收技术成熟以后,单次发射成本可降至“千万元级”,这仍旧是一个“烧钱”的行业。
①运输成本极高,火箭单次发射成本达“亿元级”,回收技术成熟后仍需“千万元级”。从地球运建材成本过高,不现实。②月球环境限制,月表辐射强,温差大,月震频繁,地球建材难以适应极端环境。③技术可行性,就地取材可破解能源与材料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略无阙处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B.至于夏水襄陵 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夕宿慈光寺 日月星宿(《杞人忧天》)
D.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解析】A.完全/谋略;B.到;C.过夜/与“星宿”合用,指某些星的集合;D.自己/在。
1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分)
13.【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3分)
①夏水大而湍急;②春冬水清而透明;③秋水小而清冷。(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侧面烘托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甲】【乙】两文在表现“山”的特点时,分别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请结合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甲】文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的高峻;(2分)【乙】文用“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侧面烘托山的高峻难行。(2分)
【乙文参考译文】
癸卯年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汤泉沐浴了。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过夜。
第二天早上,僧人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即使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作‘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都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像落在锅底一样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①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②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注释】①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两省边境。相传这里多鹦鹉。②迁客:指被流放过的人。这里是诗人自称。
15.本诗与《黄鹤楼》都写了鹦鹉洲的景致,所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李白《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孤独。(2分)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意对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小语原创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求恩
有人问白求恩:
“你喜欢待在故乡,
还是奔赴远方战火?”
白求恩笑了,他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那人追问他:
“你考虑些什么?”
白求恩说:
“我想的是——
伤病时,给战士留住生机;
异域中,做人道光芒的火种。”
16.诗中的“白求恩”让你联想到了下列备选人物中的哪一个?请结合名著内容,说一说他为什么带给你这样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5分)
备选人物:朱德(《红星照耀中国》)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一:我联想到朱德。他如白求恩,为革命事业奔赴四方。带领红军艰苦奋斗,关怀战士、心系百姓,以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像白求恩一样,做照亮革命征程、给予众人希望的“人道光芒火种”。
示例二:我联想到保尔·柯察金。他同白求恩一样,为理想不顾艰难险阻。在伤病缠身时仍为革命、为建设奉献,用钢铁般的意志守护信念,像白求恩奔赴战火般,做点亮他人、传递力量的“火种”。(5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5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人物原型进行创作,该剧一经开播便好评不断,获得2025年第三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的年度优秀电视剧奖项。该剧中,克服困难、照亮生命的教育者树立了奉献的榜样,那些从羞涩自卑到自信勇敢的女孩们也为观众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1)请以“榜样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通讯。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语文第1单元质量评价03
范围:第1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河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开展“河南新闻知多少”主题学习活动,小语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小组成员想将搜集的新闻分享给大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共9分)
(一)
2025年4月20日—22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安阳举办。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馆官员、中外文字文化学者、国际学生等交①____(会 汇)在此,见证了古老汉字牵手AI,见证了殷墟地脉里的甲骨与数字时代的算法相遇,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多少人为了做好汉字的创造性转化和国际化表达而②____(殚 惮)精竭虑,不断攻关!我们应从中受到启发,要么拥抱科技,要么拥抱传统文化,为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一份力量。
会
殚
(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将“要么……要么”改成“既……又”。
(二)
2025年,豫剧《妇好》5城巡演收官,预计根据观众建议进行提升修改,推出《妇好》2.0。这一新闻引起同学们关注,小组成员为丰富新闻背景,梳理了河南豫剧的发展历程。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等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发展而成。清朝时,豫剧雏形初现,早期称“河南梆子”,在河南等地流行。民国中后期,以樊粹庭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参与创作,使豫剧走向专业规范,出现优秀演员和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梆子”正式更名为“豫剧”,大批职业剧团在国家扶持下,秉持________(A.推陈出新 B.薪火相传)的理念,既坚守传统韵味,又大胆吸纳新元素,由此涌现出诸多精彩作品,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至台湾等地区。
(3)小语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成语词典》
推陈出新。(1分)理由:文段重点突出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意思是去掉旧事物糟粕、取其精华并向新方向发展,契合“传承创新豫剧、创作新作”的语境;而“薪火相传”侧重学问和技艺代代传承,未突出创新,所以选“推陈出新”贴切。(4分)
2.小文搜集了下面一条新闻,请你为其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用简洁的语言对图片进行解读。(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年4月23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神舟二十号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示例:神舟二十号乘组确定,将在航天日奔赴太空
示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中间的“竖”运用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右下方是“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小字。标识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写出标题2分,答出意义3分)
3.假如能采访古人,你会问些什么?小文畅想无限,撰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其补充完整。(8分)
绘一日之美,抒闲适之情。江南风景怎么样?陶弘景答:“晓雾将歇,
①__________;夕日欲颓,②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远游楚国,乡水送情,你有什么想说的?李白答:“仍怜故乡水,③___________
____。”(《渡荆门送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此情此景,心情如何?王维答得蕴藉:“征蓬出汉塞,④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初春时节,钱塘湖畔,闲庭信步,作何感想?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万里送行
归雁入胡天
舟
白居易答得陶醉:“最爱湖东行不足,⑤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隐居生活还充实吗?王绩悠然:“牧人驱犊返,⑥_____________。”
(《野望》)堂弟即将进入社会,你有什么要叮嘱的?刘桢铿锵:“⑦_____
_______,终岁常端正。⑧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绿杨阴里白沙堤
猎马带禽归
冰霜
岂不罹凝寒
正惨凄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7分)
2025年首个“非遗版”春节,成为一大新闻。小组同学找来一篇有关春节的文章,并设计了几个问题,请你探讨解答。
过 年
丰子恺
①我幼时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
②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道理:鸡头向着谁,谁要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③腊月廿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据说是天上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上,嗅取饭菜的香气。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④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
⑤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惟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⑥廿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参加,但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⑦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
⑧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
⑨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到处拥挤。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大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声,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⑩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选自《丰子恺集》,有删改)
4.本文以时间为序,依次呈现春节前后的传统习俗,小语发现年前习俗有许多讲究,制作了下面表格,请你阅读本文,将其补充完整。(4分)
习俗 讲究 “必须”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夕吃年夜饭 吃饭碗数必须成双 十二月十五店里摆酒(1分)
烧化灶轿时必须抢出一只纸金元宝(1分)
“必须”有强调的意思,文中反复运用,突出过年时人们对这些习俗的重视程度,表现了人们虔诚的心理,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2分)
5.本文的语言简易平实又隽永有味,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到处拥挤。
“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看戏法”等都是短句,这些短句的使用,使文章节奏加快,能够让读者快速感受到街上人多热闹的场景,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街市中,体会到人们过年时的欢乐心情和浓厚的节日氛围。(4分,从动词角度赏析亦可)
6.小语和小文对本文的叙述视角感知不同,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
小语:在童年的丰子恺眼里,过年真是有滋有味、好看好玩!
小文:在成年的丰子恺笔下,过年的回忆中寄寓着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示例一:我支持小语的观点。做元宝、百合、橘子等小摆设,但总做不好,最后是自己吃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过年的趣味;以儿童视角写买鞭炮、放鞭炮,体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生活的可爱有趣。
示例二:我支持小文的观点。成年丰子恺回忆父亲年中行事的举动,说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可以读出成年丰子恺对父亲生不逢时聊以自慰的理解,以及对生活不如意的释然和豁达。(4分,言之有理即可)
7.春节于2024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结合文本及你的个人经历,谈谈“春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5分)
①从文本角度:文中描绘了丰富的春节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蕴含着祈福纳祥的观念,为人们提供了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分)②从个人经历角度: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体现了家庭和睦。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春节的各种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3分,言之有理即可)
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
管璇悦
你畅想过未来的星际生活吗?
从地球出发,打个太空“专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从太空港中转到月球,在3D打印的“广寒宫”前打卡,或者去火星的“祝融咖啡馆”尝一杯星尘咖啡……
这些场景,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的大步发展,将人类推入“大航天时代”。我们不妨带上这份“太空漫游指南”,开启一场跨越星海的神秘旅程。
第一站 太空“专车”说走就走?
目前人类进入太空的主要工具仍是运载火箭。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很关键。这个系统的研发究竟有多难?以火箭重复使用为例,传统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现在想要在完成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安全返回地球并再次飞天,既要落得准、接得稳,又要用不坏、修得快。
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同时,作为可重复使用火箭“心脏”的发动机技术取得硬核突破。
第二站 在“月宫”建房子?
解决了“通勤”难题,再看看我们在太空的“落脚点”: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两年多来,迎来多批航天员驻留。
远眺星空,未来的“落脚点”何止这一个。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创新研发出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将月球表面覆盖的月壤转化为高强度建材。如果实现,将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与材料双重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建造。专家介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月壤打砖机,嫦娥八号将验证在月球就地取材“建房子”。此外,天问三号计划在火星“挖土”,天问四号计划探测木星……一项项极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刷新着“牧宇耕星”的进度表。
第三站 人类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单?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电磁波是星际通信的绝佳“信使”,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观测”天穹。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2020年,“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启动对地外文明的多维度搜索:主动发射信号,传递星际名片;发射空间探测器,捕捉生命迹象;寻找地外行星,探秘文明痕迹。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46亿年前,地球诞生。在动辄以亿年计的时间轴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无比短暂,却又无比重要。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26日,有删改)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2分)
提问 解答
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有可能。要实现这个愿望,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是关键,目前我国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展
我们能实现“牧宇耕星”的浪漫构想吗? 可能实现。我们在太空已经有了“天宫”站这个落脚点,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月球、火星、木星都将成为我们展现实力的场所
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1分)
提问 解答
我们有可能捕捉到地外文明信号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可能。“中国天眼”正在通过多维度搜索,例如主动向地外文明发射信号,捕捉地外生命迹象,探秘地外行星的生命迹象,这些都体现“中国天眼”主动寻找地外文明信号(1分)
9.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以文中画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5分)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聆听”将射电望远镜拟人化,生动展现其接收信号的过程;“电磁涟漪”把电磁波比作涟漪,化抽象为具体。两种手法结合,形象表现电磁波在宇宙中扩散的形态,突出“中国天眼”捕捉信号的灵敏性。(3分)
10.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为什么不直接从地球运送建筑材料呢?结合选文及知识卡片分析原因。(4分)
知识卡片一: 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表面的1/6。 ②月面昼夜温差可达290摄氏度。 ③月球每年发生约1 000次深部月震。 ④月表环境辐射是地球表面的200倍。 知识卡片二:
基于目前的技术,火箭单次发射成本普遍在“亿元级”。即便火箭发射回收技术成熟以后,单次发射成本可降至“千万元级”,这仍旧是一个“烧钱”的行业。
①运输成本极高,火箭单次发射成本达“亿元级”,回收技术成熟后仍需“千万元级”。从地球运建材成本过高,不现实。②月球环境限制,月表辐射强,温差大,月震频繁,地球建材难以适应极端环境。③技术可行性,就地取材可破解能源与材料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阙处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B.至于夏水襄陵 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夕宿慈光寺 日月星宿(《杞人忧天》)
D.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解析】A.完全/谋略;B.到;C.过夜/与“星宿”合用,指某些星的集合;D.自己/在。
B
1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分)
13.【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3分)
①夏水大而湍急;②春冬水清而透明;③秋水小而清冷。(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侧面烘托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甲】【乙】两文在表现“山”的特点时,分别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请结合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甲】文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的高峻;(2分)【乙】文用“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侧面烘托山的高峻难行。(2分)
【乙文参考译文】
癸卯年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汤泉沐浴了。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过夜。
第二天早上,僧人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即使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作‘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都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像落在锅底一样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①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②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注释】①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两省边境。相传这里多鹦鹉。②迁客:指被流放过的人。这里是诗人自称。
15.本诗与《黄鹤楼》都写了鹦鹉洲的景致,所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李白《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孤独。(2分)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意对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小语原创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求恩
有人问白求恩:
“你喜欢待在故乡,
还是奔赴远方战火?”
白求恩笑了,他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那人追问他:
“你考虑些什么?”
白求恩说:
“我想的是——
伤病时,给战士留住生机;
异域中,做人道光芒的火种。”
示例一:我联想到朱德。他如白求恩,为革命事业奔赴四方。带领红军艰苦奋斗,关怀战士、心系百姓,以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像白求恩一样,做照亮革命征程、给予众人希望的“人道光芒火种”。
示例二:我联想到保尔·柯察金。他同白求恩一样,为理想不顾艰难险阻。在伤病缠身时仍为革命、为建设奉献,用钢铁般的意志守护信念,像白求恩奔赴战火般,做点亮他人、传递力量的“火种”。(5分,言之有理即可)
16.诗中的“白求恩”让你联想到了下列备选人物中的哪一个?请结合名著内容,说一说他为什么带给你这样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5分)
备选人物:朱德(《红星照耀中国》)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作文(5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人物原型进行创作,该剧一经开播便好评不断,获得2025年第三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的年度优秀电视剧奖项。该剧中,克服困难、照亮生命的教育者树立了奉献的榜样,那些从羞涩自卑到自信勇敢的女孩们也为观众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1)请以“榜样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通讯。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