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共14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4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共14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17: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问题探讨
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
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开创了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的新时期。狂犬疫苗的研制者
(2)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人乳头瘤病毒
(HPV)疫苗获得美国的批准。
(3)2018年5月,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DNA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
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这是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
人痘接种术(将天花患者脱落的豆痂研磨成粉末,用银质的细管子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孔)
一、疫苗
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如“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将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且需要多次接种。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
新型疫苗
RNA疫苗
DNA疫苗
1、疫苗及分类
RNA疫苗:是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mRNA导入细胞,生产相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DNA疫苗指将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注射到动物体内,使病毒DNA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例如,新型乙肝疫苗、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等
Q: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
不必包含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
结合自己的疫苗接种经历,讨论以下问题。
1.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烧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应。
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
思考·讨论
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这种想法是可行的,但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不同疫苗可以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理论上,制备联合疫苗时要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临床应用中已有不少联合疫苗,例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行性脑膜炎二价疫苗等。
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
思考·讨论
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2、意义
①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
②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
疫苗
资料1 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从来还没有成功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颗肾,然而这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只存活了22天。
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
思考·讨论
二、器官移植
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
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
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 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
(1)概念:用正常的器官 丧失 的器官,以 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置换
重建
功能
(2)原理: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攻击自身细胞。
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关键
取决于供体与受体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希望:
①免疫排斥反应;②供体器官短缺等。
①自体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的移植;
(好处?)
(3) 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及希望:
问题:
②使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成活率。(使用注意事项)
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全球一年实施了12万例器官移植手术,而这只能满足不到10%移植需求者的需求。另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突破1万例(其中肝移植2000多例、肾移植5000多例),位居世界第2位,但2015年肝移植需求者新增4000多人,肾移植需求者新增了1万多人
科研人员培育出的人工心脏(红色为心肌细胞,绿色环是一类结缔组织)
此次猪肾脏移植人体手术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用基因技术,敲除了会引起免疫排斥的α-Gal基因。虽然作为世界首例猪肾脏移植人体手术,Montgomery团队大获成功,但从在异种移植的角度来讲,离真正的异种移植临床又还有很大距离。从试验对象来看,这次试验的受体是一位脑死亡的女性,在家属同意后,研究团队并没有像正常器官移植那样将肾脏移植到髂内动静脉上,而是选择和受体大腿的血管相连。在接下来的 54 个小时里,肾脏被放在受体体外保存。
三、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类
免疫学应用
免疫预防
免疫诊断
免疫治疗
如:检测病原体、肿瘤标志物等
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剂、癌症的免疫疗法
灭活疫苗
减毒疫苗
新型疫苗
人工主动免疫
注射抗原
免疫球蛋白:
抗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抗体
如白喉抗毒素
如丙种球蛋白
原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等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项目 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
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
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感谢观看
202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