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17:1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问题探讨
讨论: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心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当受到极速行驶致使体位发生变化的刺激后,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使心跳加快。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坐过山车
交感神经兴奋
心脏
和肺
肾上腺
心跳呼吸加快
肾上腺素
分泌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对复杂环境的刺激及时作出反应
维持机体内各机能间的协调统一
人和高等动物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1) 概念:
(2) 体液因子:
(体液中具调节作用的物质)
(3) 实例:
_______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
体液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非激素:
(主要)
CO2作为体液中的信息分子起什么调节作用?
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CO2
血液中的CO2含量升高
呼吸中枢
呼吸运动加强
维持体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相关感受器
排出较多CO2
刺激
P57:相关信息
代谢产物CO2、NO、CO、组胺等
①一些低等动物只有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注意:
资料1:某人右手不小心碰到仙人掌上,右手立刻缩回,随后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资料2:吃完饭半个小时,血糖浓度上升,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落到正常水平。
思考:
①两则资料中所列举的实例分别是什么调节方式?
②二者有什么区别?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及原因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信息分子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及其原因
作用范围 及其原因
作用时间 及其原因
神经递质
激素、CO2等
反射弧
体液运输
迅速
兴奋直达效应器
较缓慢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准确、局限
由效应器决定
较广泛
有相应受体细胞都可受调控
神经递质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转移走
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
虽然激素作用后被灭活,但血液中激素活性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短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
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并彼此协调的呢?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实例二: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哈尔滨冬天平均温度零下19度
今年夏季最高温度达42度
VS
实例1: 体温的调节
1. 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
2. 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人体_______和_______过程保持_____________。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主要来源:
代谢产热
产热
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
肝、脑
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
骨骼肌
散热
主要散热器官:
皮肤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如汗液的蒸发
体温调节就是通过调节相关器官产热和散热实现的
体温的调节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体温的感觉中枢在哪里?
大脑皮层
温度感受器分布在哪里?
分布: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
种类
冷觉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的传入神经末梢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立毛肌收缩,汗毛站立,起鸡皮疙瘩,减少散热
体温调节方式
行为性调节——重要补充
生理性调节——基本方式
相关信息
甲状腺激素
TSH
TRH
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
垂 体
甲状腺
反馈
反馈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寒冷条件,散热加快,那么机体如何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体温调节的过程
思考: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哪些步骤是神经调节,哪些步骤是体液调节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肝等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寒冷刺激
垂 体
甲状腺
反馈
反馈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神经-体液调节:
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影响
肝等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热觉感受器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增多
传入神经
增加散热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减少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等
炎热环境中,相应激素分泌减少,并非无激素调节。
尝试构建炎热刺激下体温调节的模型
炎热条件,散热减慢
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体温调节主要过程示意图(p59)
骨骼肌战栗
激素作用,代谢加快
【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
肾上腺激素】
立毛肌收缩
蒸发散热
大脑皮层--体温感觉中枢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调节能力有限
寒冷环境
高温环境
停留过久
停留过久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体温降低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体温升高
①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②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③破坏内环境稳态;④严重时危及生命;
思考: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通过体温调节维持内环境稳定吗?
在婴幼儿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这些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此时测量的体温会偏高,因此需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量体温。
带婴幼儿看病时,大夫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这是为什么?
课本旁栏思考(p58)
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机体产热量超过散热量,致使体温暂时升高。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抵抗力提高。在很多急性病中,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这属于体温升高有利的一面。但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有害)。
剧烈运动引起的体温升高,经过短时间休息后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水平。
低体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但另一方面,利用低温对机体影响的某些特性,降低体温又成为一种医疗手段, 尤其对重要器官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课本旁栏思考(p59)
摄入的水量/mL 排出的水量/mL 来自饮水 1200 由肾排出(尿液) 1500
来自食物 1000 由皮肤排出(汗液) 500
来自代谢 300 由肺排出(呼吸) 400
- 由大肠排出(粪便)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正常成人一天(24h)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注:这是指一个体重为70kg的成年人在25℃、活动量不大、以及中等饮食的情况下
主要
主要
实例2: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 水的摄入和排出:
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尿量多少与水的产生和排出都有关系。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減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液量增加。
课本旁栏思考(p60)
Na+的摄入和排出:
(1)摄入:主要来源是 ,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2)排出:主要经 排出,排出量几乎 摄入量。
食盐
肾脏
等于
人体内的无机盐有很多种,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如Na+ 、K+ 、Cl-等。
Na+浓度,对于维持 的渗透压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保持细胞外液 不变。
细胞外液
渗透压
所以水平衡和盐平衡一起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 完成的。

皮肤、大肠
重吸收作用
尿液
滤过作用
原尿
99%的水、全部葡萄糖、无机盐等大部分被重吸收
尿液的形成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渗透压感受器
水盐调节的效应器
合成并分泌
细胞外液量减少或血钠含量降低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保钠排钾
水盐平衡(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尿液成分
分级调节
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过多
只产生渴感不算反射
到主动饮水,才为反射
感觉中枢
负反馈调节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可以看出,当人意识到渴了,说明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已经升高,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压升高、酸中毒等。长期如此,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
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课本旁栏思考(p61)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意义
剧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都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这时候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
人体每昼夜有35~50g的代谢废物必须随500mL以上尿液排出体外。如果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因此人每天都要保证一定量的饮水。
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还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蔬菜和水果中富含K+,只要保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Na+的作用
K+的作用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吃饭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不喝水会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失衡;大便和小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引起中毒或其他病症,损害健康。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不仅仅是摄入和排出的平衡,不能靠禁食禁水和减少排便来保持。
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课本旁栏思考(p61)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长期食盐摄入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课本旁栏思考(p62)
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等激素

细胞
分泌
兴奋
作用于
产生相应反应
交感神经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
影响
脑的发育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影响
人和高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和____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配合,___________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_____才得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才能________,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意义:
神经
体液
各器官、系统
稳态
正常进行
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及时补水和无机盐
每日适量饮水,规律排尿
低盐饮食
适度饮水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