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2.5逆命题和逆定理 同步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2.5逆命题和逆定理 同步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5 14: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5逆命题和逆定理
(浙教版)八年级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01
02
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或定理,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发展推理能力。
02
新知导入
回顾复习:
1.下列句子是命题的是( )
A.画∠AOB=45° B. 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吗?
C.连结CD D. 飞机是会飞的交通工具
命题的定义:
对某件事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D
命题的结构:命题由条件、结论组成
命题有真有假: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是假命题.
03
新知讲解
请仔细阅读表中的四个命题,填写并思考:命题(1)和命题(2),命题(3)和命题(4),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命题 条件 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那么a2=b2
(4)如果a2=b2,那么a=b
a=b
a2=b2
a2=b2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上面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
03
新知探究
逆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作它的逆命题。
注意: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它们互为逆命题,“互逆”是指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03
新知讲解
命题 条件 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那么a2=b2
(4)如果a2=b2,那么a=b
a=b
a2=b2
a2=b2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表中,命题(1)与命题(2),命题(3)与命题(4),它们都是互逆命题
03
新知探究
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命题 条件 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那么a2=b2
(4)如果a2=b2,那么a=b
a=b
a2=b2
a2=b2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表中, 命题(3)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4)是假命题。
03
新知探究
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称之为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注意:(1)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一定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原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时,才能称这个逆命题为原定理的逆定理。(2)互逆命题不一定都是真命题,但互逆定理一定都是真命题。
03
新知讲解
说出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
例1
解:这个定理的逆命题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下面给出证明。
已知:AB是一条线段,P是一点,且PA=PB。
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要证明点 P在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过点 P 作 AB的垂
线,然后证明它恰好平分线段AB。
03
新知讲解
说出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
例1
证明:(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结论显然成立。
(2)当点P不在线段AB上时,如图,
作PC⊥AB于点O。
由PA=PB,PO⊥AB,
可得OA=OB(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故PC是AB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点P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可见,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它叫作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03
新知讲解
说出命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判断这个逆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例2
解:逆命题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这个逆命题是假命题。
举反例如下:
如图,在△ABC 中,AB≠AC,AD 为 BC 边
上的中线,则△ABD 与△ACD 的面积相等,但它们
不全等。所以这个逆命题是假命题。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 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B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2.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为(  )
A.全等三角形的周长不相等 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C.周长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D.周长不相等的三角形不全等
B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3. 如图,在△ABC和△ABD中,AC=AD,BC=BD,连结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 AB垂直平分CD
B. CD垂直平分AB
C. 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D. CD平分∠ACB
A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4. 写出下面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若逆命题是真命题,请加以证明;若逆命题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解:(1) 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是假命题.举反例不唯一,如边长不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相等,但这两个等边三角形不全等
04
课堂练习
基础题
4. 写出下面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若逆命题是真命题,请加以证明;若逆命题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2) 若|a-2|+|b-3|=0,则a+b=5.
解:(2) 逆命题:若a+b=5,则|a-2|+|b-3|=0.这是假命题.
举反例不唯一,如当a=1,b=4时,a+b=5,但|a-2|+|b-3|=1+1=2≠0
04
课堂练习
提升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一个假命题不可能是定理
B. 命题与定理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
C. 假命题的逆命题也是假命题
D. 假命题没有逆命题
A
04
课堂练习
提升题
2. 如图,在△ABD和△ACD中,AB=AC,BD=CD,点E在AD的延长线上,连结BE,CE. 求证:BE=CE.
解:如图,连结BC. 因为AB=AC,所以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因为BD=CD,所以点D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又因为点E在AD的延长线上,所以BE=CE
04
课堂练习
拓展题
1.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在边BC,AB,CA的延长线上,连结EF,DF,DE.
(1) 若BE=AF=CD,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解:(1)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AC=∠ABC=60°,AB=AC=BC. 所以∠EAF=∠DBE=180°-60°=120°.因为BE=CD,所以BE+AB=CD+BC,即AE=BD. 在△AEF和△BDE中,因为 所以△AEF≌△BDE(SAS).所以EF=DE. 同理,可证△AEF≌△CFD,所以EF=FD. 所以EF=DE=FD. 所以△DEF是等边三角形
04
课堂练习
拓展题
(2) (1)的逆命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举反例说明.
解:(2) (1)的逆命题成立 
因为△ABC,△DEF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C=∠ACB=∠EDF=60°,BC=AC,ED=DF. 因为∠ABC=∠BED+∠BDE,∠ACB=∠CDF+∠CFD,∠EDF=∠CDF+∠BDE,所以∠BED=∠CDF,∠BDE=∠CFD.
在△BED和△CDF中,
因为
所以△BED≌△CDF(ASA).所以BE=CD,BD=CF.
所以BD-BC=CF-AC,即CD=AF. 所以BE=AF=CD
05
课堂小结
1.逆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作它的逆命题。
2.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称之为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3.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06
板书设计
2.5逆命题和逆定理
1.逆命题:
2.逆定理: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