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藤野先生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挟着(xié) 扒手(bā)
诘责(jié) 油光可签(jiàn)
B.樱花(yīnɡ) 解剖(pāo)
凄然(qī) 遥无消息(yǎo)
C.菲红(fēi) 喝采(hè)
畸形(qí) 抑扬顿挫(cuò)
D.宛如(wǎn) 匿名(nì)
食宿(sù) 成群结队(jié)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面对日本同学的傲慢_____,内心_____。然而,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求知的决心。每当回忆起恩师的_____,鲁迅都倍感振奋。回到祖国后,老师的_____犹在耳畔,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改变民族命运的重任。于是,鲁迅以笔为剑,誓要揭露社会的黑暗,唤醒沉睡的国民,让光明照亮每一个角落。
A.不敬 痛心疾首 教诲 嘱托
B.不逊 深恶痛疾 教诲 叮嘱
C.不敬 深恶痛疾 教训 嘱托
D.不逊 痛心疾首 教训 叮嘱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
A.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4(2025·丹东期中)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人不读书,精神就得不到滋养,思维也会逐渐僵化。对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拿起书,就是跨越迷茫最好的方式。书本所带来的不仅是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更是知识和经验。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我们不断保持思考,更新自我认知,直至越来越笃定从容。读书的过程,亦是为自己的心拂去尘埃、注入光亮的过程。
A.“精神”“拿”“为”依次是动词、动词、介词。
B.“跨越迷茫”“日积月累”“不断保持”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均不同。
C.将画波浪线句子改为反问句,改后为:读书的过程,难道亦是为自己的心拂去尘埃、注入光亮的过程
D.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对自我”和“对世界”调换位置。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中国是弱国……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完成问题。(9分)
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分)
6“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中的“这一声”指什么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又是什么 (3分)
7“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何尝”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迁移阅读】
(2025·盘锦大洼区期中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分)
教本
韩金秦
①1995年秋季开学期,我想到高岭中学插班就读。准确地说,是去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让我赊读的老师。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没钱交学杂费,如何去获取知识来改变命运呢
②开学第一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寻找熟悉的面孔。直到夜幕降临,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很失望地向深山老家走去。那一夜,我翻来覆去,眼角仿佛有一股热辣的液体在滚动。
③我不甘心,于是第三天再到高岭中学。当上课的铃声响起后,同学们都纷纷走向教室。唯独我不知走向哪间教室,赤脚蹲在一棵桉树下的大石头上。这时候,一位年轻的教师向我走来。我认识他,他是张一轩老师。此时,我像是陷入泥潭中突然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④虽然我认识他,但他不一定认识我。我迎着他假装向教室的方向走去,到他面前微弱地叫一声:“张老师好!”他微笑着应了一声“好”,就匆匆地走向办公室。我心想,机会不能错过,要读书,就得大胆向前。我转身跟在张老师后面。他发现我尾随,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低头搔搔后脑勺儿,左右摇晃着脖子。突然,他转身对我说:“韩璞,有什么事吗 怎么没进教室呢 ”
⑤一阵阵发热酥麻的感觉在我脸上烫过,我吞吞吐吐地说:“张老师,我,我想到您的班级去读书……”
⑥“好呀!来吧!”
⑦“可是,我,我还没有钱交学杂费和课本费呢!”
⑧张老师上下打量我一番,笑着说:“不要紧,欢迎你来我的班级,只要你想读书。你的家庭情况我了解。小学阶段,你经常和你的父亲抬苦楝树给学校换篮球架,制作乒乓球桌、黑板等,置换成你的学杂费。你还帮校长编过箩筐和猪笼。去年考试,你曾是数学考试中唯一得满分的学生,也因经常迟到挨罚跑,人称‘迟到专家’!我相信你们一家的为人!”
⑨张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感到有些亲近,他不仅能叫出我的名字,还了解我的家庭情况。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看张老师,他面带微笑,看着我说:“来!到我办公室拿课本,然后进教室,用功读书,其他的先别想!”
⑩“这套新课本,送给你!我和其他任课教师就用旧的教本……”张老师捧着一套崭新的教科书放进我的怀里说。看着封面上写着“教本”字样的书,闻着那股令人神往的油墨香,我心里那股暖流再次涌动。
“教本!韩璞!”我在新书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当时,只有任课老师拿的教科书才写有“教本”二字。一些同学见到我课本封面上的这些字眼儿,捧腹大笑,有的直接问我:“你知道‘教本’是什么意思吗 ”我只好告诉他们真相,有的则半信半疑地眨眨眼睛。
张老师的语文课上得很好,他通过语文激励我们向往生活,他的语文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他不仅教给我们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还给我们树立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读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做笔记,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不动笔墨不看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张一轩老师说,“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那年中考,我以优异成绩被某中专录取。读中专时,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以“树雄心 立大志”为主题,让同学们上台说出自己毕业后的远大理想或志向。我的远大理想却让同学们笑掉大牙:“我毕业以后,想回到山村老家当小学老师,让山里的孩子们能就近读书,上得起学……”我的志向,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学机械专业的学生怎么能去当小学老师呢 ”
2001年,我改行参加考试,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如果不是张老师送给我那套教本,让我赊读于他的班级,我将会面临辍学的境况。
(选自《海外文摘 文学版》2024年第1期,有删改)
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⑩两段中加点的“暖流”分别指什么。(4分)
(1)我像是陷入泥潭中突然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2分)
(2)看着封面上写着“教本”字样的书,闻着那股令人神往的油墨香,我心里那股暖流再次涌动。(2分)
1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11文章第 段写道“我只好告诉他们真相”,这个真相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12文中的张老师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3某校八年级(2)班拟举行“老师,您是我心中的灯塔”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5分)
【活动一:读懂师心】
丽丽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阅读后,请你回答问题。
材料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材料二: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师》)
(1)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师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活动二:略表我心】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明明和佳佳进行了一番对话。
明明: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打算送一张明信片给老师。
佳佳:很好,“一日为师,① ”嘛。
明明:明信片上的内容为一副对联,上联为“鹤发银丝映日月”,你能帮我想出下联吗
佳佳:哦,我想想看,那就“② ”吧。
明明:太好了!表现出老师的一片丹心和园丁作用,对仗也很工整。
(2)请你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2分)
【写法借鉴】
14《藤野先生》一文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着大辫子”这个细节,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特征。
请你运用白描的手法,介绍自己身边的某个人,不少于80字。(4分)第二单元
7 藤野先生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挟着(xié) 扒手(bā)
诘责(jié) 油光可签(jiàn)
B.樱花(yīnɡ) 解剖(pāo)
凄然(qī) 遥无消息(yǎo)
C.菲红(fēi) 喝采(hè)
畸形(qí) 抑扬顿挫(cuò)
D.宛如(wǎn) 匿名(nì)
食宿(sù) 成群结队(jié)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B )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面对日本同学的傲慢_____,内心_____。然而,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求知的决心。每当回忆起恩师的_____,鲁迅都倍感振奋。回到祖国后,老师的_____犹在耳畔,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改变民族命运的重任。于是,鲁迅以笔为剑,誓要揭露社会的黑暗,唤醒沉睡的国民,让光明照亮每一个角落。
A.不敬 痛心疾首 教诲 嘱托
B.不逊 深恶痛疾 教诲 叮嘱
C.不敬 深恶痛疾 教训 嘱托
D.不逊 痛心疾首 教训 叮嘱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D )
A.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4(2025·丹东期中)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人不读书,精神就得不到滋养,思维也会逐渐僵化。对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拿起书,就是跨越迷茫最好的方式。书本所带来的不仅是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更是知识和经验。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我们不断保持思考,更新自我认知,直至越来越笃定从容。读书的过程,亦是为自己的心拂去尘埃、注入光亮的过程。
A.“精神”“拿”“为”依次是动词、动词、介词。
B.“跨越迷茫”“日积月累”“不断保持”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均不同。
C.将画波浪线句子改为反问句,改后为:读书的过程,难道亦是为自己的心拂去尘埃、注入光亮的过程
D.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对自我”和“对世界”调换位置。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中国是弱国……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完成问题。(9分)
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分)
答: 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愤慨的感情。
6“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中的“这一声”指什么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又是什么 (3分)
答: 指日本学生喊的“万岁”。因为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7“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何尝”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说明看热闹的人完全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对麻木不仁的中国人表示失望和悲哀。
【迁移阅读】
(2025·盘锦大洼区期中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分)
教本
韩金秦
①1995年秋季开学期,我想到高岭中学插班就读。准确地说,是去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让我赊读的老师。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没钱交学杂费,如何去获取知识来改变命运呢
②开学第一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寻找熟悉的面孔。直到夜幕降临,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很失望地向深山老家走去。那一夜,我翻来覆去,眼角仿佛有一股热辣的液体在滚动。
③我不甘心,于是第三天再到高岭中学。当上课的铃声响起后,同学们都纷纷走向教室。唯独我不知走向哪间教室,赤脚蹲在一棵桉树下的大石头上。这时候,一位年轻的教师向我走来。我认识他,他是张一轩老师。此时,我像是陷入泥潭中突然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④虽然我认识他,但他不一定认识我。我迎着他假装向教室的方向走去,到他面前微弱地叫一声:“张老师好!”他微笑着应了一声“好”,就匆匆地走向办公室。我心想,机会不能错过,要读书,就得大胆向前。我转身跟在张老师后面。他发现我尾随,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低头搔搔后脑勺儿,左右摇晃着脖子。突然,他转身对我说:“韩璞,有什么事吗 怎么没进教室呢 ”
⑤一阵阵发热酥麻的感觉在我脸上烫过,我吞吞吐吐地说:“张老师,我,我想到您的班级去读书……”
⑥“好呀!来吧!”
⑦“可是,我,我还没有钱交学杂费和课本费呢!”
⑧张老师上下打量我一番,笑着说:“不要紧,欢迎你来我的班级,只要你想读书。你的家庭情况我了解。小学阶段,你经常和你的父亲抬苦楝树给学校换篮球架,制作乒乓球桌、黑板等,置换成你的学杂费。你还帮校长编过箩筐和猪笼。去年考试,你曾是数学考试中唯一得满分的学生,也因经常迟到挨罚跑,人称‘迟到专家’!我相信你们一家的为人!”
⑨张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感到有些亲近,他不仅能叫出我的名字,还了解我的家庭情况。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看张老师,他面带微笑,看着我说:“来!到我办公室拿课本,然后进教室,用功读书,其他的先别想!”
⑩“这套新课本,送给你!我和其他任课教师就用旧的教本……”张老师捧着一套崭新的教科书放进我的怀里说。看着封面上写着“教本”字样的书,闻着那股令人神往的油墨香,我心里那股暖流再次涌动。
“教本!韩璞!”我在新书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当时,只有任课老师拿的教科书才写有“教本”二字。一些同学见到我课本封面上的这些字眼儿,捧腹大笑,有的直接问我:“你知道‘教本’是什么意思吗 ”我只好告诉他们真相,有的则半信半疑地眨眨眼睛。
张老师的语文课上得很好,他通过语文激励我们向往生活,他的语文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他不仅教给我们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还给我们树立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读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做笔记,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不动笔墨不看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张一轩老师说,“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那年中考,我以优异成绩被某中专录取。读中专时,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以“树雄心 立大志”为主题,让同学们上台说出自己毕业后的远大理想或志向。我的远大理想却让同学们笑掉大牙:“我毕业以后,想回到山村老家当小学老师,让山里的孩子们能就近读书,上得起学……”我的志向,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学机械专业的学生怎么能去当小学老师呢 ”
2001年,我改行参加考试,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如果不是张老师送给我那套教本,让我赊读于他的班级,我将会面临辍学的境况。
(选自《海外文摘 文学版》2024年第1期,有删改)
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答: 张一轩老师答应了因家贫面临辍学的“我”赊读的请求,并将教本赠予“我”,使“我”学有所成,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⑩两段中加点的“暖流”分别指什么。(4分)
(1)我像是陷入泥潭中突然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2分)
答: 希望、勇气和信心。
(2)看着封面上写着“教本”字样的书,闻着那股令人神往的油墨香,我心里那股暖流再次涌动。(2分)
答: 温暖、感激和振奋。
1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答: 运用心理、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地刻画出“我”为自己加油鼓劲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我”极度渴望读书。
11文章第 段写道“我只好告诉他们真相”,这个真相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答: 真相是为了让因家庭贫困而交不起学杂费和课本费的“我”能继续上学,张老师将自己和其他任课老师崭新的教本送给了“我”。
12文中的张老师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 ①热情善良,面对“我”想到他的班级去读书的请求,张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送“我”新教本;②关爱学生,张老师不仅能叫出“我”的名字,还了解“我”的家庭情况;③教育有方,他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还给学生树立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3某校八年级(2)班拟举行“老师,您是我心中的灯塔”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5分)
【活动一:读懂师心】
丽丽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阅读后,请你回答问题。
材料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材料二: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师》)
(1)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师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 示例:老师是灯塔,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老师是春风,吹散我们学业的困惑。
【活动二:略表我心】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明明和佳佳进行了一番对话。
明明: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打算送一张明信片给老师。
佳佳:很好,“一日为师,① 终身为父 ”嘛。
明明:明信片上的内容为一副对联,上联为“鹤发银丝映日月”,你能帮我想出下联吗
佳佳:哦,我想想看,那就“② 丹心热血沃新花 ”吧。
明明:太好了!表现出老师的一片丹心和园丁作用,对仗也很工整。
(2)请你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2分)
【写法借鉴】
14《藤野先生》一文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着大辫子”这个细节,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特征。
请你运用白描的手法,介绍自己身边的某个人,不少于80字。(4分)
答: 示例:他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人,一动不动,嘴唇紧抿,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眉峰也一点一点皱起。突然,一阵冷风袭来,他挫败地收回目光,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抬手理了理被风撩起的大衣一角,顿了顿,随即决然迈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