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同步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同步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6 10:06:31

文档简介

26 诗词五首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提携(xié)
B.角声(jiǎo) 燕脂(yān) 半卷(juǎn)
C.折戟(qǐ) 磨洗(mó) 认前朝(cháo)
D.嗟日暮(jiē) 谩有(màn) 霜重鼓寒(zhònɡ)
2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2分)( B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3默写。(10分)
(1)《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2)《饮酒(其五)》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3)《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分析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4)《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 。
(5)《春望》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家书难得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4“融情于景”的写法是指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春望》的颔联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融情于景”写法的一项是(2分)( C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一般来说,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都是律诗。
D.“书”是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书”即信函,如南朝梁时陶弘景的《与朱元思书》和吴均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6下面对《饮酒(其五)》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建造房舍写起,反思自己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心远”二字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句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风格吻合。
D.“此中有真意”中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7下面对《春望》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颈联“连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怀念。
D.尾联中写“白头”,而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并非写实,而是用夸张手法突出自己的苍老之态。
8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唐人常用这样的诗题写当时的题材。这首诗以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在当时影响很大。
B.作者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将“角声满天”和“秋色”这种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声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但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
D.最后两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贤才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勇气。
9 下面对《赤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折戟沉沙”点出这里曾有过历史风云,“铁未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兴趣,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直抒胸臆,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暗示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D.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10下面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大气。“转”“舞”两个动词,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B.“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了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C.“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有惊人句”则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
D.结尾作者将“三山”作为自己的归宿,与“归何处”相照应。整首词,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格调雄奇,意境开阔,充分显示了李清照婉约词的突出特点。
【迁移阅读】
11(2025·营口市鲅鱼圈区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3分)
【甲】雁门太守行(略)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甲】诗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一个“压”字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乙】诗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C.“霜重鼓寒声不起”中“不起”的原因是战士们连天作战,已经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12八年级(3)班拟开展以“赏读经典古诗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3分)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同学们熟悉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以“花”为主题的一句是 ③ (只填序号)(2分)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⑤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人名。(1分)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谜底) 杜甫  26 诗词五首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提携(xié)
B.角声(jiǎo) 燕脂(yān) 半卷(juǎn)
C.折戟(qǐ) 磨洗(mó) 认前朝(cháo)
D.嗟日暮(jiē) 谩有(màn) 霜重鼓寒(zhònɡ)
2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2分)(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3默写。(10分)
(1)《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 。
(2)《饮酒(其五)》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3)《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分析的诗句是: , 。
(4)《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 。
(5)《春望》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家书难得的诗句是: , 。
4“融情于景”的写法是指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春望》的颔联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融情于景”写法的一项是(2分)(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一般来说,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都是律诗。
D.“书”是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书”即信函,如南朝梁时陶弘景的《与朱元思书》和吴均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6下面对《饮酒(其五)》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建造房舍写起,反思自己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心远”二字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句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风格吻合。
D.“此中有真意”中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7下面对《春望》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颈联“连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怀念。
D.尾联中写“白头”,而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并非写实,而是用夸张手法突出自己的苍老之态。
8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唐人常用这样的诗题写当时的题材。这首诗以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在当时影响很大。
B.作者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将“角声满天”和“秋色”这种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声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但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
D.最后两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贤才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勇气。
9 下面对《赤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折戟沉沙”点出这里曾有过历史风云,“铁未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兴趣,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直抒胸臆,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暗示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D.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10下面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大气。“转”“舞”两个动词,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B.“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了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C.“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有惊人句”则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
D.结尾作者将“三山”作为自己的归宿,与“归何处”相照应。整首词,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格调雄奇,意境开阔,充分显示了李清照婉约词的突出特点。
【迁移阅读】
11(2025·营口市鲅鱼圈区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3分)
【甲】雁门太守行(略)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一个“压”字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乙】诗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C.“霜重鼓寒声不起”中“不起”的原因是战士们连天作战,已经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12八年级(3)班拟开展以“赏读经典古诗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3分)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同学们熟悉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以“花”为主题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2分)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⑤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人名。(1分)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