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1 三峡 同步练 (教师版+学生版)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11 三峡 同步练 (教师版+学生版)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6 10:07:06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1 三峡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襄陵(xiānɡ) 属引(zhǔ) 朝发白帝(zhāo)
B.绝 (yǎn) 曦月(xī) 重岩叠嶂(zhànɡ)
C.沿溯(shuò) 飞漱(shù) 素湍绿潭(tuān)
D.凄异(qī) 江陵(línɡ) 乘奔御风(bē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2分)( )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回清倒影(回旋)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其间千二百里  其人舍然大喜
B.其印自落  自非亭午夜分
C.春冬之时   下车引之
D.每至晴初霜旦 旦辞爷娘去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名句默写。(10分)
(1)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 , 。”
(2)《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 。
(3)郦道元《三峡》中的“ , ”,描绘了水如白练,清光回照,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三峡美景。
(4)《三峡》中极尽夸张,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分)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译文:
(3)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分)
译文: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分)
译文: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三峡》,完成问题。(6分)
7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2分)
8作者为什么在四个季节中选择先写夏季的水 (2分)
9分析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2分)
【迁移阅读】
(2025·本溪期中改编)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揖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水潜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顶部,高处。⑥趾:岸边。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水声锵然鸣两峰间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C.春冬之时
心始异之
D.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11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3分)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沿 溪 曲 折 行 数 里 草 木 渐 秀 润 山 竦 出
13【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点 请简要概括。(4分)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14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4分)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单元
11 三峡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襄陵(xiānɡ) 属引(zhǔ) 朝发白帝(zhāo)
B.绝 (yǎn) 曦月(xī) 重岩叠嶂(zhànɡ)
C.沿溯(shuò) 飞漱(shù) 素湍绿潭(tuān)
D.凄异(qī) 江陵(línɡ) 乘奔御风(bē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2分)( B )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回清倒影(回旋)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D )
A.其间千二百里  其人舍然大喜
B.其印自落  自非亭午夜分
C.春冬之时   下车引之
D.每至晴初霜旦 旦辞爷娘去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名句默写。(10分)
(1)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2)《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3)郦道元《三峡》中的“ 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描绘了水如白练,清光回照,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三峡美景。
(4)《三峡》中极尽夸张,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分)
译文: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译文: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分)
译文: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分)
译文: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凄惨悲凉的声音接连不断,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猿猴啼叫的回声,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三峡》,完成问题。(6分)
7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2分)
答: 山高水长,悲寂凄凉。 
8作者为什么在四个季节中选择先写夏季的水 (2分)
答: 因为夏季水势的急猛很好地承接了上文山势的雄伟,给人的感受是一致的,也最能体现三峡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 
9分析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2分)
答: 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迁移阅读】
(2025·本溪期中改编)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揖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水潜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顶部,高处。⑥趾:岸边。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
A.水声锵然鸣两峰间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C.春冬之时
心始异之
D.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11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译文: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风飞行,也没有这么快。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3分)
译文: 宾客们想休息一下,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沿 溪 曲 折 行 数 里 草 木 渐 秀 润 山 竦 出
答: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 
13【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点 请简要概括。(4分)
答: 【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都具有连绵不断、雄伟险峻、生机勃勃和水源充足的特点。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14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4分)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 示例: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不畏艰难、勇于实践、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