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与朱元思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与朱元思书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8 07: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与朱元思书
第 三 单 元
吴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与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
整理课件《与朱元思书》与:给;书:信。意为写给朱元思的信。《与朱元思书》见于《艺术类聚》卷七,但全文已散佚,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件,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浓密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名利之心;那些筹划人世间的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其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之色、水之清
水之急
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水之清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文中的哪一部分写“异水”?这水又异在何处呢?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竞”“争”二字,化静为动,赋予了静态的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感,正面描写山之奇,勾勒出群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

文中哪一部分写“奇山”?这山又奇在何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凄切的蝉声、凄异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寓视于听,以动写静。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补写林中景致,以光影的变化突出山中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也显示出山中景物之多变,又是一个奇景。

《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由景到情,知人论世
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以致书稿被焚,官职被罢。仕途遇阻,吴均不免心灰意冷,加上六朝时佛道思想盛行,受其影响,产生了归隐之情。这在文章中有所流露。
在这奇特秀丽的自然风景中,作者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山水的美荡涤了身上所有世俗的尘埃,所有的争名夺利和忧愁烦恼全部烟消云散。由景生情,因景明志,这是作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者心弦上弹奏出的心音、情韵,既从侧面衬托出富春江山水的巨大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
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
今义:罪过,乖张。
(三)一词多义
1.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动词
2.上 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四)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
和远处伸展
5.横柯上蔽 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宗炳认为,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本文作者以澄澈空明的心境来看待山水和世事,内心便映照出自然的情韵,自己也就有了悠然自足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厌倦仕途寄情山水
奇山
异水

势:负势竞上,争高直指
声:泉、鸟、蝉、猿
色:光影变化,林密荫浓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色)
千丈见底(深)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净)
阳羡书生 吴均
东晋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彦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
前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甚善。”乃于口中吐一铜盘奁子,奁子中具诸肴馔,海陆珍羞方丈,其器皿皆是铜物,气味芳美,世所罕见。酒数行,乃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要之。”彦曰:“甚善。”又于口中吐出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绝伦,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好,而实怀外心,向亦窃将一男子同来,书生既眠,暂唤之,愿君勿言。”彦曰:“甚善。”女人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女子吐一锦行幛,书生仍留女子共卧。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情,心亦不尽,向复窃将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言。”彦曰:“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二十许,共宴酌。戏调甚久,闻书生动声,男曰:“二人眠已觉。”因取所吐女子,还内口中。须臾,书生处女子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更吞向男子,独对彦坐。书生然后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耶。日已晚,便与君别。”还复吞此女子,诸铜器悉内口中。留大铜盘,可广二尺余。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
大元中,彦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题,云是汉永平三年所作也。
课外拓展
译文:东晋时代阳羡人许彦,在绥安的山里行走,遇到一个书生,有十七八岁,躺在路边上,说是脚痛,请求在许彦的鹅笼子里歇歇脚,许彦觉得这是开玩笑。可是书生钻进了笼子里,笼子并不见变大,书生也没有变小,他和鹅安然地并排坐着,鹅也不惊恐。许彦背着笼子走,一点也不感觉分量加重。走到前边在树下休息,书生就出了笼子,对许彦说:“我要为您略设薄宴。”许彦说:“很好。”书生从嘴里吐出一个铜盘、一个小盒子,盒子里装满了各种食品,山珍海味很丰富。那些盛食品的器皿都是铜制的,食品气味鲜美,是世上少见的。喝过几杯酒,书生对许彦说:“我先前带着一个女人一起来,现在想邀请她来。”许彦说:“很好。”书生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女人,大约有十五六岁,衣服漂亮,容貌美好无比。三人一起坐着吃喝。过了一会儿,书生喝醉躺下了,这女子对许彦说:“我虽然和书生结为夫妻,但实际上心里想着别人。我先前也偷偷带了个男人一起来,书生已经睡了,暂且叫他来,请你别对书生说。”许彦说:“很好。”女人从嘴里吐出一个男子,年龄大约二十三四岁,也很聪明可爱。他和许彦问寒问暖地谈起话来。当书生快要从酒醉中醒过来时,女子嘴里吐出一个屏风。书生就又和女子一起睡下了。男子对许彦说:“这女子对我虽有情,我的心也没有全部给她。先前我也偷偷带了个女人来,现在想见见她,请你别说出去。”许彦说:“好。”男子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女子,二十来岁。他们一起吃喝,玩乐了很长时间。听到书生有响动,男子说:“他们二人睡醒了。”于是就拉过自己吐出来的女人,送进嘴里。过一会儿,和书生一起睡觉的女子出来了,对许彦说:“书生要起来了。”她吞下那男子,自己单独和许彦对坐着。书生随后起来对许彦说:“我想小睡一下竟睡长了,你一个人坐着闷闷不乐吧?天也晚了,要和你分别了。”说完,又吞进那个女子,各种铜器也全部塞进嘴里。留下一个大铜盘,宽有二尺多。和许彦告辞,说:“没有什么可奉献给你的,把这大铜盘送给你留作纪念吧。”晋孝武帝太元年间,许彦做了兰台令史,把这个大铜盘送给侍中张散。张散一看铜盘上刻的字,说是东汉永平三年制造的。
国内影响:《阳羡书生》对明清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后,《阳羡书生》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作家回归传统、寻求艺术新变的依托。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的接受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对“鹅笼书生”故事的直接敷陈演绎,如张晓风的《人环》;二是套用“鹅笼书生”套盒式结构模式来批判现实、观照人性的奥秘,如贾平凹的《太白山记·饮者》和计文君的《阳羡鹅笼》;三是以“鹅笼书生”故事为生发点去编织新的传奇,如赵端的《鹅笼书生》和杭程的《鹅笼书生》。 2023年1月,原创动画《中国奇谭》在视频网站bilibili播出,其中《鹅鹅鹅》一集改编自志怪小说《阳羡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