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4.7图形的位似 同步课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4.7图形的位似 同步课堂(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14:34:48

文档简介

4.7图形的位似
【知识点1】几何变换的类型 1
【知识点2】位似变换 1
【知识点3】作图-位似变换 2
【题型1】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2
【题型2】坐标系中的位似作图 5
【题型3】位似图形的概念 8
【题型4】位似图形的性质 11
【知识点1】几何变换的类型
(1)平移变换:在平移变换下,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两对应点连线段与给定的有向线段平行(共线)且相等.
(2)轴对称变换:在轴对称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段)或者平行,或者交于对称轴,且这两条直线的夹角被对称轴平分.
(3)旋转变换:在旋转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位似变换:在位似变换下,一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一条线上的点变到一条线上,且保持顺序,即共线点变为共线点,共点线变为共点线;对应线段的比等于位似比的绝对值,对应图形面积的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即一直线变为与它平行的直线;任何两条直线的平行、相交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圆变为圆,且两圆心为对应点;两对应圆相切时切点为位似中心.
【知识点2】位似变换
(1)位似图形的定义: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注意:①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
②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
③对应边平行.
(2)位似图形与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知识点3】作图-位似变换
(1)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
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位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④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借助橡皮筋、方格纸、格点图等简易工具可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借助计算机也很好地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注意:①画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时,位似中心的选择是任意的,这个点可以在图形的内部或外部或在图形上,对于具体问题要考虑画图方便且符合要求.②由于位似中心选择的任意性,因此作已知图形的位似图形的结果是不唯一的.
【题型1】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典型例题】如图,△ABO缩小后变为△A′B′O,其中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A′,B′均在图中格点上,若线段AB上有一点P(m,n),则点P在A′B′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
A. (,n) B. (m,n) C. (,) D. (m,)
【答案】C
【解析】∵△ABO缩小后变为△A′B′O,其中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点A、B、A′、B′均在图中在格点上,
即A点坐标为(4,6),B点坐标为(6,2),A′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3,1),
∴线段AB上有一点P(m,n),则点P在A′B′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故选:C.
【举一反三1】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2,4),C(﹣4,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后得到△A′B′C′.若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2,﹣2),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
A. (2,﹣3) B. (2,﹣1) C. (3,﹣2) D. (1,﹣2)
【答案】B
【解析】∵△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2,4),C(﹣4,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
将△ABC缩小后得到△A′B′C′,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2,﹣2),
∴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1).
故选:B.
【举一反三2】如图,已知点E(﹣4,2),F(﹣2,﹣2),以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  )
A. (2,﹣1)或(﹣2,1)
B. (8,﹣4)或(﹣8,﹣4)
C. (2,﹣1)
D. (8,﹣4)
【答案】A
【解析】以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EFO缩小,
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4×,2×)或[﹣4×(﹣),2×(﹣)],即(2,﹣1)或(﹣2,1).
故选:A.
【举一反三3】如图,△ABO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6,0),O(0,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这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可以得到△A′B′O,已知点B′的坐标是(3,0),则点A′的坐标是   .
【答案】(1,2)
【解析】∵点A的坐标为(2,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这个三角形缩小为原来的,
∴点A′的坐标是(2×,4×),即(1,2).
【举一反三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AOB与△A′OB′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3:2,点A,B都在格点上,则点B′的坐标是   .
【答案】(﹣2,)
【解析】由题意得△A′OB′与△AOB的相似比为2:3,
又∵B(3,﹣2)∴B′的坐标是[3×,﹣2×],即B′的坐标是(﹣2,).
【举一反三5】如图,正方形A1A2B1C1,A2A3B2C2,…,AnAn+1BnCn按如图位置依次摆放,已知点C1,C2,C3,…,Cn在直线y=x上,点A1的坐标为(1,0).
(1)写出正方形A1A2B1C1,A2A3B2C2,…,AnAn+1BnCn的位似中心坐标;
(2)求正方形A4A5B4C4四个顶点的坐标.
【答案】解:(1)如图所示,正方形A1A2B1C1,A2A3B2C2,…,AnAn+1BnCn的位似中心坐标为(0,0).
(2)连接OB3.
∵点C1,C2,C3,…,Cn在直线y=x上,点A1的坐标为(1,0),
∴OA1=A1C1=1,OA2=A2C2=2,则A3O=A3C3=4,
∴OA4=A4C4=8,则OA5=16,
故A4(8,0),A5(16,0),B4(16,8),C4(8,8),
所以正方形A4A5B4C4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4(8,0),A5(16,0),B4(16,8),C4(8,8).
【题型2】坐标系中的位似作图
【典型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顶点A的坐标为(2,3),若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BC的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的相似比等于2:1,则点A′的坐标   .
【答案】(1,),(﹣1,﹣)
【解析】在同一象限内,∵△ABC与△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其中相似比是2:1,A坐标为(2,3),
∴则点A′的坐标为(1,),
不在同一象限内,∵△ABC与△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其中相似比是2:1,A坐标为(2,3),
∴则点A′的坐标为(﹣1,﹣).
【举一反三1】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1B1C1,使它与△ABC的相似比为2,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   .
【答案】(4,2)或(﹣4,﹣2)
【解析】位似图形如图所示,B1(4,2),B2(﹣4,﹣2).
【举一反三2】如图,方格纸中有一条美丽可爱的小金鱼.
(1)在同一方格纸中,并在y轴的右侧,将原小金鱼图案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使它们的位似比为1:2,画出放大后小金鱼的图案;
(2)求放大后金鱼的面积.
【答案】解:(1)如图所示.
S金鱼=×4×(6+2)=16.
【举一反三3】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将△ABC向左平移7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请画出两次平移后的△A1B1C1,若M为△ABC内的一点,其坐标为(a,b),直接写出两次平移后点M的对应点M1的坐标;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使变换后得到的△A2B2C2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请在网格内画出在第三象限内的△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
【答案】解:(1)所画图形如下所示,其中△A1B1C1即为所求,根据平移规律:左平移7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可知M1的坐标(a﹣7,b﹣3).
(2)所画图形如下所示,其中△A2B2C2即为所求,点A2的坐标为(﹣1,﹣4).
【题型3】位似图形的概念
【典型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
B. 两位似图形的面积之比等于位似比
C. 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
D. 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
【答案】C
【解析】∵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A错误;
∵位似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形,满足相似形的性质,∴B,D错误,正确的是C.
故选:C.
【举一反三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B. 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C. 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
D. 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
【答案】D
【解析】∵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但不一定相等,
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平移图形是全等图形,也没有位似中心.
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正确答案为D.
故选:D.
【举一反三2】对于平面图形上的任意两点P,Q,如果经过某种变换得到新图形上的对应点P′,Q′,保持PQ=P′Q′,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等距变换”,下列变换中不一定是等距变换的是(  )
A. 平移 B. 位似 C. 轴对称 D. 先平移再作轴对称
【答案】B
【解析】A.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平移变换是“等距变换”;
B.位似变换的性质:位似变换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形,则位似变换不一定是等距变换;
C.轴对称的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则轴对称变换是“等距变换”;
D.先平移再作轴对称,前、后的图形全等,则先平移再作轴对称是“等距变换”.
故选:B.
【举一反三3】已知:如图,A′B′∥AB,A′C′∥AC,AA′的延长线交于BC于点D,△ABC与△A′B′C′是   图形,其中   点是位似中心.
【答案】位似 O
【解析】∵A′B′∥AB,A′C′∥AC,∴∠A′B′C′=∠B,∠A′′B′=∠C,∴△A′B′C′∽△ABC,
∵AA′的延长线交于BC于点D,∴△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其中O点是位似中心.
【举一反三4】请指出图中的位似图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图①两个图形不是相似图形,不是位似图形;
图②对应边不互相平行,不是位似图形;
图③对应边不互相平行,不是位似图形;
图④是位似图形,
∵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是位似图形.
【举一反三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G、H分别是线段OA、OB、OC、OD的中点,那么 ABCD与四边形EFGH是否是位似图形?为什么?
【答案】解:是,理由:
∵E、F分别是OA、OB的中点,∴FE=AB,FE∥AB,G、H分别是OC、OD的中点,
∴HG=CD,HG∥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EF=HG,FE∥H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FE∥AB,∴∠OEF=∠OAB,
同理∠OEH=∠OAD,∴∠HEF=∠DAB,
同理,∠EFG=∠ABC,∠FGH=∠BCD,∠GHE=∠CDA,====,
∴平行四边形EFGH∽平行四边形ABCD,
又∵各组对边对应点得连线相交于点O,∴平行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
【题型4】位似图形的性质
【典型例题】下列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D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
A. 点E B. 点F C. 点G D. 点D
【答案】D
【解析】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D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点D.
故选:D.
【举一反三1】△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2:3,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
A. 2:3 B. : C. 4:9 D. 8:27
【答案】C
【解析】∵△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2:3,
∴△ABC与△A′BC′的相似比是2:3,∴这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为4:9.
故选:C.
【举一反三2】如图,△DEF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则△DEF与△ABC的面积比是(  )
A. 1:6 B. 1:5 C. 1:4 D. 1:2
【答案】C
【解析】∵△DEF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
∴两图形的位似之比为1:2,则△DEF与△ABC的面积比是1:4.
故选:C.
【举一反三3】定义:如果将一个三角形绕着它一个角的顶点旋转后.使这个角的一边与另一边重叠,再将旋转后的三角形进行相似缩放,使重叠的两条边互相重合,我们称这样的图形变换为三角形转似,这个角的顶点称为转似中心,所得的三角形称为原三角形的转似三角形.
如图,在△ABC中,AB=4,AC=5,BC=6,△A1BC1是△ABC以点B为转似中心的其中一个转似三角形,那么以点B为转似中心的另一个转似三角形△A2BC2(点A2、C2分别与A、C对应)的边A2C2的长为    .
【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ABC∽△A2BC2,∴,∴,∴.
【举一反三4】如图,△ABC与△DEF是位似图形,点B的坐标为(3,0),则其位似中心的坐标为   .
【答案】(1,0)
【解析】连接各对应点A,D,与C,F,交点Q即是位似中心的坐标,∴其位似中心的坐标为(1,0).
【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由位似的正△A1B1C1,正△A2B2C2,正△A3B3C3,…,正△AnBnCn组成的相似图形,其中第一个△A1B1C1的边长为1,点O是B1C1中点,A2是OA1的中点,A3是OA2的中点,…,An是OAn﹣1的中点,顶点B2,B3,…,Bn.C2,C3,…,Cn都在B1C1边上.
(1)试写出△A10B10C10和△A7B7C7的相似比和位似中心;
(2)求出第n个三角形△AnBnCn(n≥2)的周长.
【答案】解:(1)∵△A1B1C1的边长为1,点O是B1C1中点,A2是OA1的中点,
∴正△A2B2C2的边长为,
正△A3B3C3的边长为()2,
正△A10B10C10和的边长为()9,正△A7B7C7的边长为()6,
∴正△A10B10C10和正△A7B7C7的相似比==,它们的位似中心为点O.
(2)∵第n个三角形△AnBnCn(n≥2)的边长为()n﹣1,
∴第n个三角形△AnBnCn(n≥2)的周长为.4.7图形的位似
【知识点1】几何变换的类型 1
【知识点2】位似变换 1
【知识点3】作图-位似变换 2
【题型1】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2
【题型2】坐标系中的位似作图 4
【题型3】位似图形的概念 5
【题型4】位似图形的性质 7
【知识点1】几何变换的类型
(1)平移变换:在平移变换下,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两对应点连线段与给定的有向线段平行(共线)且相等.
(2)轴对称变换:在轴对称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段)或者平行,或者交于对称轴,且这两条直线的夹角被对称轴平分.
(3)旋转变换:在旋转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位似变换:在位似变换下,一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一条线上的点变到一条线上,且保持顺序,即共线点变为共线点,共点线变为共点线;对应线段的比等于位似比的绝对值,对应图形面积的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即一直线变为与它平行的直线;任何两条直线的平行、相交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圆变为圆,且两圆心为对应点;两对应圆相切时切点为位似中心.
【知识点2】位似变换
(1)位似图形的定义: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注意:①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
②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
③对应边平行.
(2)位似图形与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知识点3】作图-位似变换
(1)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
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位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④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借助橡皮筋、方格纸、格点图等简易工具可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借助计算机也很好地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注意:①画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时,位似中心的选择是任意的,这个点可以在图形的内部或外部或在图形上,对于具体问题要考虑画图方便且符合要求.②由于位似中心选择的任意性,因此作已知图形的位似图形的结果是不唯一的.
【题型1】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典型例题】如图,△ABO缩小后变为△A′B′O,其中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A′,B′均在图中格点上,若线段AB上有一点P(m,n),则点P在A′B′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
A. (,n) B. (m,n) C. (,) D. (m,)
【举一反三1】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2,4),C(﹣4,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后得到△A′B′C′.若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2,﹣2),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
A. (2,﹣3) B. (2,﹣1) C. (3,﹣2) D. (1,﹣2)
【举一反三2】如图,已知点E(﹣4,2),F(﹣2,﹣2),以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  )
A. (2,﹣1)或(﹣2,1)
B. (8,﹣4)或(﹣8,﹣4)
C. (2,﹣1)
D. (8,﹣4)
【举一反三3】如图,△ABO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6,0),O(0,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这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可以得到△A′B′O,已知点B′的坐标是(3,0),则点A′的坐标是   .
【举一反三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AOB与△A′OB′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3:2,点A,B都在格点上,则点B′的坐标是   .
【举一反三5】如图,正方形A1A2B1C1,A2A3B2C2,…,AnAn+1BnCn按如图位置依次摆放,已知点C1,C2,C3,…,Cn在直线y=x上,点A1的坐标为(1,0).
(1)写出正方形A1A2B1C1,A2A3B2C2,…,AnAn+1BnCn的位似中心坐标;
(2)求正方形A4A5B4C4四个顶点的坐标.
【题型2】坐标系中的位似作图
【典型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顶点A的坐标为(2,3),若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BC的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的相似比等于2:1,则点A′的坐标   .
【举一反三1】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1B1C1,使它与△ABC的相似比为2,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   .
【举一反三2】如图,方格纸中有一条美丽可爱的小金鱼.
(1)在同一方格纸中,并在y轴的右侧,将原小金鱼图案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使它们的位似比为1:2,画出放大后小金鱼的图案;
(2)求放大后金鱼的面积.
【举一反三3】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将△ABC向左平移7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请画出两次平移后的△A1B1C1,若M为△ABC内的一点,其坐标为(a,b),直接写出两次平移后点M的对应点M1的坐标;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使变换后得到的△A2B2C2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请在网格内画出在第三象限内的△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
【题型3】位似图形的概念
【典型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
B. 两位似图形的面积之比等于位似比
C. 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
D. 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
【举一反三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B. 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C. 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
D. 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
【举一反三2】对于平面图形上的任意两点P,Q,如果经过某种变换得到新图形上的对应点P′,Q′,保持PQ=P′Q′,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等距变换”,下列变换中不一定是等距变换的是(  )
A. 平移 B. 位似 C. 轴对称 D. 先平移再作轴对称
【举一反三3】已知:如图,A′B′∥AB,A′C′∥AC,AA′的延长线交于BC于点D,△ABC与△A′B′C′是   图形,其中   点是位似中心.
【举一反三4】请指出图中的位似图形,并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G、H分别是线段OA、OB、OC、OD的中点,那么 ABCD与四边形EFGH是否是位似图形?为什么?
【题型4】位似图形的性质
【典型例题】下列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D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
A. 点E B. 点F C. 点G D. 点D
【举一反三1】△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2:3,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
A. 2:3 B. : C. 4:9 D. 8:27
【举一反三2】如图,△DEF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则△DEF与△ABC的面积比是(  )
A. 1:6 B. 1:5 C. 1:4 D. 1:2
【举一反三3】定义:如果将一个三角形绕着它一个角的顶点旋转后.使这个角的一边与另一边重叠,再将旋转后的三角形进行相似缩放,使重叠的两条边互相重合,我们称这样的图形变换为三角形转似,这个角的顶点称为转似中心,所得的三角形称为原三角形的转似三角形.
如图,在△ABC中,AB=4,AC=5,BC=6,△A1BC1是△ABC以点B为转似中心的其中一个转似三角形,那么以点B为转似中心的另一个转似三角形△A2BC2(点A2、C2分别与A、C对应)的边A2C2的长为    .
【举一反三4】如图,△ABC与△DEF是位似图形,点B的坐标为(3,0),则其位似中心的坐标为   .
【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由位似的正△A1B1C1,正△A2B2C2,正△A3B3C3,…,正△AnBnCn组成的相似图形,其中第一个△A1B1C1的边长为1,点O是B1C1中点,A2是OA1的中点,A3是OA2的中点,…,An是OAn﹣1的中点,顶点B2,B3,…,Bn.C2,C3,…,Cn都在B1C1边上.
(1)试写出△A10B10C10和△A7B7C7的相似比和位似中心;
(2)求出第n个三角形△AnBnCn(n≥2)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