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专项突破提升(三) 探究实践类 济南版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专项突破提升(三) 探究实践类 济南版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18: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突破提升(三) 探究实践类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对照实验(如表)。该实验方案中的①和②应分别为( C )
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土壤 光线 温度
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
对照组 20 湿土 阴暗 25 ℃
A.明亮、15 ℃     B.明亮、25 ℃
C.阴暗、15 ℃ D.阴暗、25 ℃
解析:探究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余条件要相同且适宜;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探究的变量是温度,对照组的温度是25 ℃,因此,实验组的温度与对照组的温度要不同,实验组的温度②应该是15 ℃;光线①应与对照组相同,均为阴暗。
2.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水温
B.只能观察金鱼的鳃盖一开一闭,计数为金鱼呼吸1次
C.实施实验时先调节水温,后放入金鱼,待金鱼安静后开始计数
D.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10 ℃
解析: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1次。
3.如图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中只能通过①调节亮度
B.欲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更大,应选图二中的③
C.图三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生理盐水
D.图四的结构⑥是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解析: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二中③放大倍数大,因此,欲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更大,应选图二中的③;图三表示染色过程,滴加的是碘液,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图四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⑥]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为了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把两滴培养液连通,然后在甲载玻片右侧培养液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由于草履虫需要氧气,所以从培养液的表层选取草履虫
B.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为了便于观察,可以放少许棉花,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D.草履虫靠运动器官纤毛在水中旋转前进
解析: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器官,纤毛只是细胞的一部分。
5.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组织时看到的物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是具有保护功能的表皮组织
B.图二组织的结构特点是细胞排列疏松
C.图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D.图四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解析:图一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属于上皮组织。图二是血液,细胞排列疏松,具有保护和营养的作用,属于结缔组织。图三是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图四是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厘米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实验材料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唯一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解析:实验2组和4组形成对照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本实验组有两个变量:是否灭菌和是否干燥。在湿润条件下,1、2组形成对照实验;在干燥条件下,3、4组形成对照实验。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扰。1、3组实验中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有微生物,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7.用甜酒曲(含酵母菌、根霉和毛霉等微生物)酿制糯米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和酒精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第1~5天葡萄糖含量迅速上升是霉菌在起作用
B.第7~9天酒精含量迅速上升是因为容器内氧气充足
C.食用口味甜、酒味淡的米酒最佳时间为第3天
D.为抑制杂菌滋生应低温保存米酒
解析:第1~5天葡萄糖含量迅速上升是霉菌在起作用,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成了葡萄糖;第7~9天酒精含量迅速上升是因为容器内氧气不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葡萄糖的含量越高,口味越甜,酒精的含量越高酒味越浓。结合题图可知,若想品尝到口味甜、酒味淡的米酒,应该选择制作后的第3天,此时葡萄糖含量较高,酒精含量较低;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为抑制杂菌滋生应低温保存米酒。
8.如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气球等材料制作的鸟的呼吸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吸管模拟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B.大气球模拟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C.小气球模拟气囊,能辅助呼吸
D.缠绕的红蓝细线模拟血管,表明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9.下列关于“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酵母菌既可进行出芽生殖,又可进行孢子生殖
B.酵母菌和霉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C.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能染上颜色的只有细胞核
D.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可以看到直立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孢子
解析: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用碘液染色酵母菌后,酵母菌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和淀粉粒。青霉属于多细胞大型真菌,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直立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孢子。
10.老师和父母常常要求我们勤洗手、讲卫生。某班两名同学想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手指按培养基之前,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B.“手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的操作相当于接种
C.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比甲同学的更合理
D.手指按培养基之后,培养基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解析:手指按培养基之后,培养基不能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否则会把接种的细菌杀死,影响实验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1.(12分)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表所示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1 分别加入1 000毫升常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的呼吸次数
3 ①②各加入适量冰水使水温降低10 ℃ ③④也分别加入等量的常温水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水的温度 。
(2)如果你来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鳃盖或口张合的次数 。
(3)在探究步骤1中,烧杯①~④的水量、金鱼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保证变量只有一个) 。
(4)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5)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若烧杯①②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高于或低于烧杯③④中的金鱼,则说明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 ;若烧杯①②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与烧杯③④中的金鱼 几乎相同 ,则说明温度对金鱼的呼吸没有影响。
(6)请说出此实验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理由与方案: 步骤1金鱼数量太少,至少为5只(步骤3烧杯①②不能直接加冰水,可将烧杯放入0_℃环境中) 。
(7)实验后的金鱼应该如何处置? 放回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中 。
12.(10分)小明同学为探究“不同的培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设计如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培养液的种类 培养液 体积/毫升 培养液 温度/℃ 草履虫 数量/只
甲 黄豆研磨液 500 25 30
乙 牛奶营养液 500 10 30
(1)提出问题: 不同的培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有影响吗 ?
(2)表格中有一处不合理,我们可以改正为 将乙组的培养液温度改成25_℃ 。
(3)设计甲组和乙组的目的是 形成对照 。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一步探究“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左侧A处放入盐水,右侧B处放入糖水,并使中间部分连通。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草履虫游向 B (填“A”或“B”),说明草履虫能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或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
13.(14分)鹿角每年定期脱落、再生。为研究鹿角再生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1)新生鹿角的表面覆盖皮肤,内部分布着大量血管、神经、软骨细胞群等。从构成鹿的结构层次方面分析,新生鹿角属于 器官 ,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
(2)通过芽基移植,小鼠头部长出了鹿角样结构,该结构中的遗传物质来源于 a 的 e 。该实验说明再生芽基中存在与鹿角再生相关的干细胞。(填字母序号)
a.鹿  b.小鼠  c.细胞膜  d.细胞质  e.细胞核
(3)将获得的鹿角芽基祖细胞进行培养,产生了大量新细胞,说明该细胞具有很强的 分裂 能力。将这些细胞移植到小鼠肾脏,形成了软骨和骨组织,说明这些细胞具有 分化 能力。上述结果可作为“鹿角芽基祖细胞是鹿角再生的关键干细胞”的证据。
(4)综合上述实验成果,可以为 a和c (多选)的医学研究提供新方向。
a.治疗骨骼损伤
b.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c.实现断肢、断腿、断指的再生长
14.(14分)在南方梅雨季节,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所致。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王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探究过程如表所示,并于一周后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A B C
方法 取新鲜馒头片20克,烘干放置半小时后装入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中 取新鲜馒头片20克,放置半小时后装入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中 取新鲜馒头片20克,放置半小时后装入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①环境中
实验 结果 不发霉 发霉 ②
请你分析该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同学认为: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繁殖。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王同学应该选择 B 组和C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且C组中的条件①应该是 寒冷 。当实验结果②为 不发霉 (填“发霉”或“不发霉”)时,小王同学的假设成立。此时,A组与C组 不能 (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2)若选择A组和B组做对照实验,则该同学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水分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
(3)拓展设问:通过本实验的探究结论可知,为了防止食品发霉,我们应该如何保存食品? 应将食品置于干燥、低温的环境中 。
1 /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