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探究实践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 济南版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探究实践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 济南版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18: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二) 探究实践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
知识点一 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式
1.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过程中属于( B )
A.发现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方案 D.得出结论
2.小佳同学周末爬山时发现山南侧的树木多而茂盛,山北侧则相反,小佳想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她应该进行的探究步骤是( C )
①制订方案,设计实验 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方案,完成实验 ⑤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⑥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A.①②④③⑥⑤ B.②①⑥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⑥⑤ D.④①②⑤⑥③
解析:小佳同学周末爬山时发现山南侧的树木多而茂盛,山北侧则相反,小佳想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她应该进行的探究步骤是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①制订方案,设计实验→④实施方案,完成实验→⑥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⑤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只需要做一次实验就可以了
B.需要做多次重复实验
C.实验结果一定要与作出的假设一致
D.实验结论和假设不一致时,应该修改实验数据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C )
组别 水质 水量/ 毫升 水温/℃ 蛙卵 数/个 孵出的 蝌蚪 数/只
A组 河水 500 22 30 28
B组 蒸馏水 500 10 30 9
A.没有对照实验 B.水量过多
C.水温不一致 D.水中没有水草
解析: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控制该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除水质不同外,水温也不相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5.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A )
A.光照 B.湿度 C.温度 D.空气
知识点二 实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路径
6.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D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探究实验  D.科学实践
7.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个解决方案很重要,形成解决方案要经历哪些环节( D )
①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②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方法
③综合考虑多种条件后设计实施方案
④多次测试发现方案时不足,不断改进,形成最佳方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三 推理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8.下列属于逻辑推理表现形式的是( D )
A.归纳和观察 B.演绎和调查
C.观察和调查 D.归纳和演绎
9.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膈,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也是有膈的,这里运用了哪种科学方法( B )
A.归纳 B.演绎 C.假说 D.分析
10.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为了解某区的城市绿化情况,可以选用调查法
B.想知道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最好选用观察法
C.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D.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有时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解析:想知道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最好选用实验法。
11.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科学探究的前提是发现问题
D.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解析: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首先检查实验的设置和过程是否有问题,而不是直接修改实验数据。如果实验过程没有问题,那么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进行实验,或者重新审视和修改原有的知识。
12.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甲组喂麦麸加青菜,乙组喂等量的塑料加青菜。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乙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的食物
B.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不能消化塑料
D.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解析:本实验甲组喂麦麸加青菜,乙组喂等量的塑料加青菜,可见实验控制的变量是黄粉虫的食物,除了这一变量外,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一致,并处于最适宜状态,这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根据题干中“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乙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说明黄粉虫把塑料当成食物,并且还能消化塑料,因此得出结论:黄粉虫能消化并吸收塑料。同时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创新应用】
13.某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一现象,想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制订和实施了下列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潮湿的土壤,以纸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不透光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如图)。
步骤3:静置2分钟,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 6次,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
(2)该实验设计中A区是起 对照 作用。
(3)为什么A、B区都要铺上一样的潮湿的土壤? 保证变量唯一 。
(4)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光 ,根据实验现象(如表),你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 阴暗 潮湿的环境中。
(5)兴趣小组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重复做了几次实验,把最终得到的数据取了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
(6)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实验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所示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怎样改进,实验结果会更科学。 将玻璃板改为不透光纸板 。
项目 鼠妇数量/只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解析:(1)题干中指出:想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图中示意该实验的变量为光,所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4)A区盖上不透光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A区起对照作用,在实验中有唯一变量——光,可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光,A、B区土壤的湿度应保持一致。
(5)探究实验一般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和避免偶然性。
(6)玻璃板透光,需要改进,应该将玻璃板改为不透光纸板,实验结果会更科学。
1 /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