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特异性免疫 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特异性免疫 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08: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4章 体液调节
4.2 特异性免疫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皮肤对病菌
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
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分泌物
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
问题探讨
吞噬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
思考1:为什么吞噬细胞追杀病原体,却不会追杀红细胞?
思考2: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呢?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问题探讨
第二道防线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2.识别工具:
1.识别原理
识别"敌方"
识别"己方"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自身的身份标签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的MHC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主要是抗原决定簇
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身份标签的一组蛋白质
(课本P84)
免疫细胞依靠自己细胞表面的受体辨认分子标签
免疫细胞
人体细胞
病毒或细菌
受体
识别
识别
身份标签
身份标签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突 破
病原体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当病原体突破了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
产生____________。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众多的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呼吸道的病原体大多数也被黏膜清扫出来。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
病原体进入体液后,在体内时刻巡逻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会主动吞噬它们,这种激烈的保卫战时刻都在进行着。
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三道防线
课本P71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 ,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 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体
体液
当病原体进入 ,主要靠 直接接触________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细胞内部
T细胞
内环境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总览
靶细胞
课本P72-73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①体液免疫的过程是什么?
②抗原呈递细胞起什么作用?
③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有什么用?
④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什么?
⑤B细胞要进行分裂分化需要有什么条件?
⑥活化后的B细胞会如何变化?
⑦抗体起什么作用?有何意义?抗体是否可直接导致抗原死亡?
⑧记忆B细胞有什么功能?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病原体
(如流感病毒)
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1
2
1
2
3
4
(1)体液免疫的过程
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 。
3
辅助性T细胞
4
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1)体液免疫的过程
5
6
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 ,小部分分化为 ;细胞因子能够

5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 ,其可随体液在 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 抑制_______________或 ;
6
抗体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进一步的变化:形成 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因子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抗体
全身循环
病原体的增殖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沉淀
体液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
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 分化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
直接接触
(激活)
摄取
传递







分泌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产生 分泌
增殖
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 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分泌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有什么用?
①识别(APC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
②激活B细胞
③分泌细胞因子
(3)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什么?
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4) B细胞要进行分裂分化(活化)需要有什么条件?
①信号一: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②信号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③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5)抗体起什么作用?有何意义?抗体是否可直接导致抗原死亡?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产生 分泌
增殖
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 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分泌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9)记忆B细胞有什么功能?
(6)浆细胞还能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吗?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分化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浆细胞膜表面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7)浆细胞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吗?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8)浆细胞分泌抗体与哪些细胞器有关?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②二次免疫反应:
当 再次入侵时,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 ,快速产生大量 。
③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①记忆细胞的特点:在抗原消失后可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
相同抗原
记忆B
浆细胞
抗体
反应快(更快)
产生抗体量多(更多)
免疫程度更强(患病程度低)
二次免疫:
思考:在体液免疫中,记忆B细胞能产生抗体吗?
能产生和分泌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
产生、分泌
增殖
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 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分泌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分化
增殖
迅速
增殖分化
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
相同抗原
接触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机体内浆细胞的来源分别是:
①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源于B细胞
②二次免疫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和B细胞
病原体
摄取
抗原呈递细胞
(APC)
处理
呈递
辅助性T细胞
结合
分裂、分化
并分泌
细胞因子
B细胞
一些病原体直接接触(第一个信号)
促进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分裂
分化
抗体
病原体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结合
产生分泌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记忆B细胞
体液免疫
课本P72-73
(第二个信号)
体液免疫
大本P68-归纳提升
(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2)上述细胞中,哪些能识别抗原?哪些不能识别抗原?
能识别: 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不能识别: 浆细胞(膜表面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3)上述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中,哪些有特异性?哪些没有?
有特异性识别: 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无特异性识别: 吞噬细胞
完成体液免疫过程模型构建
(1)抗原呈递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体液免疫中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浆细胞______ (填“能”或“不能”)识
别抗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浆细胞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此时记忆B细胞______ (填“能”或“不能”)产生抗体。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和B细胞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不能
浆细胞膜表面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不能
完成体液免疫过程模型构建
判断正误
(1)病毒、细菌及人体细胞的分子标签是不同的(  )
(2)B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4)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 )
(5)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6)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

×
×
×

×
[例1] 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时,B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与抗原结合
B.体液免疫主要针对未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记忆B细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D.浆细胞可以直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
D
浆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浆细胞并不能直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
[例2] 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A
人体细胞
麻风分枝杆菌
乙肝病毒
乙肝
麻风病
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
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够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
细胞免疫
课本P73
人体细胞
乙肝病毒
麻风分枝杆菌
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
这时,免疫系统是如何对付它们的呢?
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够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
细胞免疫
课本P73
1. 定义:
2.针对的对象:
当病原体进入 ,就要靠 直接接触 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细胞内部
T细胞
靶细胞
靶细胞
衰老损伤细胞、癌细胞
异体器官移植细胞
[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细胞因子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1
2
3
4
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识别变化的信号。
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 。
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 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 掉。
细胞免疫的过程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 能加速这一过程。
细胞因子
细胞毒性T
记忆T
靶细胞
抗体
吞噬
注意: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细胞免疫
课本P73-74
巨噬细胞
细胞免疫
课本P73-74
识别、接触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病原体暴露出来
①抗体与病原体结合;
②病原体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增殖 分化
识别
细胞因子
增殖、分化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摄取
传递
加速
裂解
主要







(细胞外液)
细胞免疫
课本P73-74
识别、接触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病原体暴露出来
①抗体与病原体结合;
②病原体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分化 增殖
识别
细胞因子
增殖、分化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摄取
传递
加速
裂解
主要
(细胞外液)
形成的记忆T细胞有什么作用?
二次免疫
分化
增殖
如果再次遇到 的抗原,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裂、分化为 ,
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 ;
逐渐死亡
相同
细胞毒性T细胞
(1)记忆细胞特点
(2)二次免疫
更快、更强
细胞免疫
课本P73-74
细胞免疫
课本P73
病原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暴露病原体
与抗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宿主细胞
感染
细胞毒性T细胞
识别
接触
裂解
死亡
识别
细胞因子
促进
分裂 分化
二次免疫
小结: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模式图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摄取
处理
呈递
结合
分裂分化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靶细胞
暴露的病原体
抗体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因子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促进
分裂、分化
并分泌
促进
产生分泌
结合
识别
接触
裂解、死亡
直接
记忆T细胞
记忆B细胞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识别
感染
一些病原体直接接触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04
结合图4-6和图4-7,讨论以下问题。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
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
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课本P74
04
结合图4-6和图4-7,讨论以下问题。
一般认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并保证浆细胞的特异性。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稳态。
2.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课本P74
04
结合图4-6和图4-7,讨论以下问题。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
②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课本P74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也可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
辅助性T细胞形成的记忆T细胞也可分裂、分化后形成新辅助性T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课本P75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 、辅助性T细胞、 、 等 、抗原呈递细胞、 、 、巨噬细胞等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 ; 被抗原侵入的 、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 与相应的抗原 结合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系 (1) 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 (2)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 ①体液免疫产生 ,能与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②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 免疫将靶细胞 ,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 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原
特异性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宿主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抗体
细胞
体液
裂解
【归纳总结】“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细胞几个易错点
(1)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浆细胞
(3)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2)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浆细胞
(5)能增殖分化的细胞:
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
(6)不能增殖分化: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分化
(4)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
[例3] 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列关于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
B.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c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C
[例4] 如图为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
C.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体,乙为甲的相应受体
D.若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
C
04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
课本P74
神经
系统
免疫
系统
TRH等
甲状腺
激素
在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有专家提出可借鉴SARS经验
用糖皮质激素降低免疫能力,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
还有医学专家指出,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
下降,增加患病概率,建议民众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不要过度恐慌。
【资料1】
糖皮质激素等
【资料2】
物质 作用
乙酰胆碱 促进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
干扰素 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干扰素等
乙酰
胆碱等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内分泌
系统
04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
课本P74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
乙酰胆碱等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
内分泌系统
神经
系统
免疫
系统
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 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 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它们之间谁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
信息分子
内环境稳态
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 、_____和 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 接触。
神经递质
激素
细胞因子
受体
③受体一般是 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 。
蛋白质
特异性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
乙酰胆碱等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
内分泌系统
神经
系统
免疫
系统
04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
课本P74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1)__________是连接不同系统的“桥梁”
(2)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上相辅相成
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抗体等
神经系统:快速精确反应
内分泌系统:持久广泛调节
免疫系统:防御、自稳和监视
信息分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课本P75
1.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8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二、拓展应用
作业本作业
课本P75
1.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8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28天前已经注射过m抗原,因此,此次注射m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
而对n抗原的免疫反应则属于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相对初次免疫而言,反应更加迅速、高效,产生的抗体浓度差异也就更大。
二、拓展应用
课本P75
1.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在第56天时再同时注射m抗原和n抗原,请你预测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产生情况, 并在曲线图上画出来。
二、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