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第 1 课时
写作背景
2016年,“中国天眼”在贵州落成启用。王宏甲接受中宣部给他的创作任务,通过深入采访,写出《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该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南仁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一生,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尽头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
本文系作者根据其中相关章节改写而成。
文体常识——传记
概念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者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按体裁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传记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潜质 尴尬 筛选 篝火 目睹
严丝合缝 瞠目结舌 热泪盈眶 一览无余
朝气蓬勃
大窝凼 天穹 广袤
qián
ɡān ɡà
shāi
ɡōu
dǔ
chēnɡ
kuànɡ
dànɡ
qiónɡ
mào
读读写写
péng
lǎn
解释词语
( ): 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 ): 归结到根本上。
( ): 激动的泪水充满眼眶。形容心情非常激动。
( ) : 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 ) : 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 ) : 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 ):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 ):一眼望去,所有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遗漏。形容视野开阔,毫无阻碍。
自力更生
归根结底
热泪盈眶
严丝合缝
朝气蓬勃
奋发图强
瞠目结舌
一览无余
梳理人物的重要人生经历,把握人物特点。
活动 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概括人物在不
同人生阶段和特定年龄的主要事件,用表格呈现。
新知探究
示例:
人生阶段/时间点 事件
童年时期 喜欢看星星,追问老师关于南半球观星情况的问题
少年时期 老师和南仁东畅谈未来和理想
18 岁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青年时期 1. 在无线电厂做“小金工”
2. 在别人认为不可能时,挑战研制电视发射机并成功
新知探究
示例:(续表)
人生阶段/时间点 事件
33 岁 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
中年时期 1. 提出争取把国际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
2. 开展大射电望远镜选址研究十余年
62 岁 已展开预研究的中国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立项
晚年时期 担任 FAST 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71 岁 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落成
新知探究
活动 2:围绕南仁东的人生“大事件”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对南仁东的认识。
可以参考这样两个角度:
(1)作者专门列出的几个年龄节点,有何特别之处?
(2)作者所选的南仁东各人生阶段的事件有何重要性?前后是否有
关联?
新知探究
这些年龄节点都是南仁东人生旅程的重要时刻,也是与“中国天眼”有关的重要转折点。18 岁是他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提升科研能力的起始点。33 岁是他正式开始天文学领域学习的年龄。62 岁和 71 岁,分别是“中国天眼”工程的立项和落成时间。在本该退休的年纪,南仁东毅然担起重任,引领团队建成“中国天眼”,为此耗尽余生。他为祖国、为科学奉献生命的精神令人感动。
新知探究
在对南仁东从事天文学研究之前人生经历的叙述中,作者所选的事件展现出南仁东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少年时期的志向与行动力,青年时期的严谨认真和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后面记述南仁东主持“中国天眼”项目作铺垫、打基础,也说明了南仁东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内在原因。对于南仁东中年以后的人生经历,作者主要写的是与“中国天眼”项目相关的工作,这是文章的重点,全面展现了南仁东的远见、坚毅、刻苦和奉献精神。
新知探究
活动 3:关注文章中除了传主个人事件以外的其他选材。
例如,除了选取南仁东人生的几次重要经历,作者还选取了一些与时代背景相关的材料进行详细说明。请从文中找出这一类的材料,说一说这些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新知探究
示例 1:
课文第 11 段真实展现了我国之前在射电望远镜水平上与另外两个国家的巨大差距,既说明了“中国天眼”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出南仁东眼光的长远,也暗示了“中国天眼”项目的建设难度之大,体现了南仁东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勇挑重担的宝贵品质。
新知探究
课文第 13 段细致、形象地描写出贵州地势的险峻,侧面体现了南仁东在科学研究中亲力亲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文章从“看星星”的往事写起并多处与些呼应,找出相关语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⑴开篇以对星空的感悟引入,营造出神秘而充满想象的氛围,为后文南仁东与星空的不解之缘埋下伏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⑵介绍南仁东的出生及少年经历,通过看星星、提问等细节,展现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与标题相呼应,暗示其一生与星空的紧密关联。
⑶儿时记忆的重现,暗示其对星空的热爱从未改变,为下文投身大射电望远镜事业做铺垫。
⑷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再次点题,将南仁东的个人经历与精神品质升华为一种象征,他如同星辰,照亮无数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未知。
“看星星”贯串了南仁东的一生,是贯串全文的另一线索。
小 结
课文选取了南仁东人生中的多个重要阶段,依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从少年时的求学、青年时的成长,到主持伟大工程落成启用,着重展现他为建成“中国天眼”付出的巨大努力。
同时以“看星星”串起全文,展现了一个爱看星星的少年是怎样成为“让无数少年仰望的星星”的。
课后作业
结合阅读体验和自身经历,写读后感。
新知探究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第 2 课时
在作者对南仁东人生中重要事件的叙述中,有没有哪些细节、哪语句,像特写镜头或是放大镜,让人物精神品质尤为凸显、熠熠闪光?
新课导入
一、聚焦细节,感受人物精神。
活动 1:阅读第 8~39 段,结合教材旁批,聚焦细节描写,品析
人物精神。
新知探究
提示:细节可以是几句对话、一个短暂的场景、一个定格的画面、或者他人的一句评价,篇幅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只要细节够典型,它就能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
细节描写分析示例:
在确诊肺癌晚期后,南仁东因为怕浪费时间而不吃鱼,这个细节表
现了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只能和时间赛跑,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因
为他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中国天眼”项目建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他的敬业与无私奉献精神,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当中。
“南老师怎么不吃鱼呀?”食堂的师傅问。
“他说吃鱼要剔刺,他没时间。”学生苦笑着说。
新知探究
品析以下语句中的细节描写:
在选址的十余年中,从省长到不少村干部都认识了这个“穿短裤的天文学家” 。
“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南仁东说。
“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他的学生说。
阳光照在他仰起的脸上,他那从青年时就蓄起的胡子已经 花白了,而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 眼”了。
他平静地摆摆手,大家看到,他已经热泪盈眶了。
新知探究
活动 2:课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了一些感情充沛的抒情、议
论性语句,甚至运用了想象进行虚写,与整体的语言风格相异。你能找
出这样的语句吗?请在文中圈点勾画,并批注其对展现人物的作用。
新知探究
这段文字有描写、有想象,写出了南仁东在看到“天眼”落成时的激动神
情,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礼赞。南仁东在科学探索道路上无私、忘我、投
入、敬业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并永载于人类探索宇宙
的史册。
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天眼”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人们看见了吗?听见了吗?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
新知探究
活动 2:总结归纳传记阅读方法。
回顾两课时的学习过程:
小组讨论:
梳理选材,
把握人物特点
(1)传记文学往往能丰富读者的生活体验,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
以课文为例,说说传记有哪些特点。
(2)在自主阅读人物传记时,我们要关注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把
握人物特点、感受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聚焦细节,
品悟人物精神
品味语言,
感受人物魅力
新知探究
示例:
传记有真实性、典型性的特点,传记作者通过选取人物的多个典型事件、用真实的细节,向读者展现传主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其个性、精神、品质。
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关注作者的选材,了解传主的人生
经历。抓住一些重要细节,来把握人物的特点。同时也要注
意作者的语言表达,感受传记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我们可以运用圈点批注、摘录关键语句、构建思维导图
等方式,提升传记阅读能力。
新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