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学者查理 G 诺特在论述某事时说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发生的变化使人们对最近历史的遗产感到厌恶,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最近历史的遗产”主要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此“意识”的实质是指理性精神
C.此事件的本质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法制
D.此事件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2.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该思想家(
)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3.有人认为,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理论依据是(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
4.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其共同点是(
)
A.重视智慧发展
B.关注理性思考
C.强调道德素养
D.强调等级秩序
5.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这一观点(
)
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揭露社会财富悬殊
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6.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
A.先定论
B.因信称义
C.王权高于教权
D.《圣经》至上
7.“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材料
A.否定了《圣经》的权威
B.与加尔文教思想相背离
C.强调精神的自由
D.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8.马丁·路德说:“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下列说法不符合马丁·路德原意的是
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
B.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
C.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
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
9.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10.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11.从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民众榨取“十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12.马丁路德一贯主张“因信称义”,但他在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圣经翻译成德文时,曾把原文中的“因信称义”译为“唯信称义”,其中的“唯”是指“唯一”。“唯”的说法反映了他(
)
A.更彻底地否定天主教会权威
B.思想已经倾向于追求君主专制
C.对封建神学思想已深恶痛绝
D.不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13.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才干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这反映出“运动”(
)
A.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
B.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C.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
D.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图
14.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这表明他(
)
A.反对专制统治
B.主张主权在民
C.倡导思想自由
D.主张分权制衡
15.“这些哲人使法国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一系列革命的原则”的突出特征是(
)
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打破对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D.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16.英国史学家阿伦 布洛克说:启蒙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材料认为(
)
A.理性的作用应全面肯定
B.个人主义的释放毁灭了启蒙运动
C.个人主义与理性无关
D.启蒙运动在打破权威旧俗方面有限
17.现代学者周有光说:“启蒙运动不是简单地继续文艺复兴,而是发展和提高了文艺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运动
B.文艺复兴是意大利的,启蒙运动是法国的
C.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拓深了人文精神
D.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具有广泛性
18.右图是古希腊的主神宙斯的塑像,古希腊雕塑家将他雕塑成一个非常自然的“人”。古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
)
A.反映了民主政治思想
B.说明崇尚无神论思想
C.体现了人神合一思想
D.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19.在古希腊,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下列言论中,与材料中所说的追求一致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格物知致
D.知识就是感觉
二、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卢梭著《爱弥儿》1762
年
材料二
“吾人所需教育者,亦去其不适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其适而已。……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陈独秀1915
年10
月15
日《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二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与材料一相比,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有何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教育理念产
生的历史背景。
21.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辑《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可知是指文艺复兴运动,通过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来表达资产阶级的思想,强调人的现世生活,主张把人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B项;CD项错误。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可知该思想家反宗教特权和君主专制,属于启蒙思想家的内容,该人物是伏尔泰,正确的选项是D项,A项是指苏格拉底,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C项是指马丁路德,排除。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的出现和宗旨实际上是统治者和人民之间达成的契约,故选B。在解答本题时要理解社会契约的含义。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共同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孔子主张“礼”与“仁”的道德规范”可见二者都重视道德素养,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只符合苏格拉底,D项只符合孔子思想,排除。
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知识,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斯·韦伯生于1864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排除A;“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所以B符合题意;C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排除D。故选B。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6.B
【解析】
考查宗教改革。材料
“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是指人与上帝直接对话,这与马丁 路德主张的宗教改革思想“因信称义”相一致。所以应选B。
7.C
【解析】
材料指出“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判,就是信仰”,即人们自身的经历就是神的旨意,强调精神信仰的自由,反对教会歪曲神的旨意,故选C。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家提倡信仰自由的主张,与加尔文的思想类似,反对教会而非否定《圣经》,故AB错误。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故不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8.B
【解析】
在马丁·路德等教会人士看来,世俗的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和精神的世界均为上帝创造,故AC两项正确,均不选,B项的说法不符合马丁·路德的原意。材料中“宝剑”即强权,故D正确,不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9.D
【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选D。A项错误,新教并非废除宗教仪式,而是简化宗教仪式;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否定教皇的权威;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 主张
10.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倡导此主张的人是马丁·路德,答案选A。BC两项与此主张无关;D项强调“先定论”。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主张
11.D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卡诺莎事件”。它是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于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与教会斗争的历史事件。1076年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的“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开除教籍。根据惯例,亨利四世只得登上阿尔卑斯山,赤足披毡站在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寒冷的雪地里等了三天,苦苦恳请教皇的饶恕。这就是史称“卡诺莎事件”。卡诺莎事件使亨利四世保住了皇位,稳定了国内政局。卡诺莎事件也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A是现象,不是反映实质问题;BC题干没有体现。故答案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 背景
12.A
【解析】
“唯信称义”说明他认为只有信仰是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谛,教会的说教不可靠,A符合。B无法从题中得出结论。C与文艺复兴相关,材料没有涉及到封建神学思想。D违背史实。
13.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关注人类现实,B符合。AC错误,D指的是启蒙运动。
14.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伏尔泰的思想,旨在考查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主要是对题干的理解,伏尔泰认为受到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可知是对当时专制统治的否定,正确选项是A项,BC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15.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可知是指启蒙运动,在该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提出反专制统治并为未来的理想社会勾画了理性蓝图,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指宗教改革,B项是文艺复兴,C项是指智者运动。
1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认为启蒙运动的一方面打破了传统、习俗、宗教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威,但同时也造成了个人主义膨胀,所以D项正确,A项中的“全面”表述错误,BC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17.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但是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使人文主义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拓展了人文精神,所以C项正确;两者虽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排除A项;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后来转移到西欧各国,启蒙运动主要集中于英法国家,排除B项;D项中的“更具有广泛性”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18.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精神,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所学的能力。古希腊社会为基督教所笼罩,雕塑家“将他雕塑成一个非常自然的“人””“神人同形同性”显然是对人性的推崇,对人的赞扬,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中的“民主政治”、B项中的“无神论”、C项中的“人神合一”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1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认为追求真理依靠的是“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相似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AD项是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观点;C项是朱熹理学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
20.(1)内容:教育要以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本,遵循人的自然天性。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2)特点:从注重个体人性的解放,到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国家民族的解放。
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日本迫使北洋政府签订21条)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袁世凯尊孔复古,倒行逆施。)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辛亥革命的影响。(对辛亥革命局限的反思。)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解析】(1)从材料一中“人的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可看出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反对强权压迫。而其背景,主要是回答启蒙运动的背景。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回答出启蒙运动的背景即可。
(2)从材料二中“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可得出变化。而民族主义高涨、关心国家政治、经济的原因,主要是回答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可结合1915年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具体发展表现来说明。在回答国内因素时,还需从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这一外来因素来回答。
21.(1)
诉求: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对生活热爱的表达)。
效应:思想启蒙;推动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
表现:李贽关心社会;批判伦理道德;拒绝传统的历史观。原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统治黑暗);儒学僵化。
(3)
影响:中国:具有启蒙色彩但作用有限。
西方: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出的意大利著名作家彼得拉克的《歌集》中的选段,材料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夫人的赞颂,表现了强烈的爱慕之情,歌颂了人的美。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人和自由的解放是时代的特点,也促进了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李贽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李贽的主要思想,李贽的思想主要就是对儒学的一种批判,对所谓的伦理道德进行抨击,拒绝传统的认知。他之所以“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就是因为他身处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儒学讲话,与欧洲的社会环境不同,思想主张也有所区别。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对比东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批判,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关心社会的仁人志士,但是关注的点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中国的思想批判对社会的启蒙作用印象甚微,因为社会大环境所致,导致力量不足。欧洲则兴起了一场大的思想运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